vol.20深入剖解產品經理基本邏輯:需求分析


1 收集需求 簡歷需求池 :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產品經理工作中的基本邏輯:需求分析。

很多小團隊粗糙的做需求分析,需要開發軟件就找找同類應用一頓抄,看似節約了時間,實際上連自己的商業模式都沒想清楚,把自己的產品變成了同質化應用,而團隊中的產品經理也成了名副其實的“抄品經理”和“執行經理”。

產品人的很多原始需求來自於老闆、市場運營和業務方。他們會提出大致的方向,甚至爲我們“想好了具體的功能”,但是實際執行中,會發現這個功能實現實際上是困難重重。不僅僅業務複雜,而且開發團隊力量有限,以及這需求是否爲真實的市場需求,還是“需求提出者”的需求這些都是產品人去抉擇。前期的需求收集和分析階段至關重要。

由於平臺文本字數規則限制,本文不完整。完整版請移步

vx公衆號:Carly的產品專欄 

(專注產品運營,產品增長、產品方法論、產品經理入門資源分享的乾貨內容平臺)

作爲“參謀官”去分析這些需求的方向是否匹配市場情況,這些確實是依靠個人行業主觀經驗去判斷的。你在這個行業接觸思考的時間越長,就越理解這個行業的本質邏輯,每年層出不窮的“新概念”也就易於理解和掌握。

比如:我所從事的公司做“教育信息化”,就是爲高校課堂改善課堂使用的軟硬件系統。這個行業已經出現了“希沃”“科大訊飛”“騰訊雲阿里雲”等傳統硬件集成商和互聯網行業領軍者,但是依然沒有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那就是軟硬件入校需要該校的市場渠道關係,涉及項目招標,需要和教育局、學校、年紀負責人層層熟悉關係。並且涉及校園網絡建設、硬件集成、校園個性需求,基本一校一個案例,很難做規模化複製。


而我們開發的軟件是加載於教室內的“智慧白板”上供教師教學展示,學生學習。由於課堂時間有限,老師對軟件操作比較陌生,所以這個行業內的軟件,不能高頻的迭代,既增加老師的學習軟件成本還容易在課堂更新耽誤課堂進度。等等。。


所以開發軟件前深度閱讀行業報告,瞭解這個行業跟誰玩,怎麼玩,這是前提才能去設計我們的軟件。

否則,閉門造車。


2 分析需求


獲取到各種需求是第一步,我們作爲會思考的產品經理,肯定不能拿到需求就帶着軟件團隊去開發。

開始對需求進行“解剖”深究,有很多業務流程,我們在和業務方對接的時候一拍即合,但是自己回頭思考,發現很多流程並不是一句話就可以走得通,這也是我們缺少“批判性思維”的表現,多問問“爲什麼要做這個需求”,

問三遍“爲什麼?” “爲什麼??”“爲什麼???”

a 這個需求是bug還是優化需求、新需求;

  bug需求自己測試 是否復現,復現了發給測試同學進入buglist;

  沒有復現就找測試同學,進入觀察列表;

b  是否爲僞需求

c  需求要不要做,團隊能不能做 多長時間去做?

當然這只是普遍共識,也可以說是“聽着正確但確是籠統的廢話”下面我把自己總結的“需求思考法”總結下來,在工作中很實用。

① 先說“需求從哪裏來”目標用戶(參與者)是誰 ?用戶場景是什麼?

這是一個強大的問題 :

    客戶需求? 老闆需求? 決策人需求? 熱心建議者需求(一般以拍板的領導、老闆決策爲準)?後續優化需求?

    軟件不是萬能的,應用於實際場景的產品,一定會需要硬件設備、網絡、雲平臺的支持,軟件產品經理也要打破侷限去了解這些知識。


對於目標用戶,老生常談,但是大部分產品人做的同質又籠統,閉門造車。你一定聽過不少產品的用戶畫像都是一二線的年輕人,it白領,月入萬元,工作壓力大,週末懶宅,愛貓愛狗。哈哈哈 其實這些都是我們這些產品經理自己的主觀用戶畫像,刻板印象。更來源於我們自己熟知和接觸的圈層。請問,月入過萬十萬的個體經營戶,派出所的輔警,外賣小哥,投融圈的投資經理,三線消費能力需求能力不差於一線的公務員,開着奔馳每月支出幾十萬的小老闆,退休的幹部工人,他們又是什麼樣的用戶畫像呢?他們的需求是不是我們可以閉眼就可以想象得到的範圍之內呢?

接上文,如果一個運動短視頻產品 ,定位也是一二線城市有運動得需求和興趣的年輕人。

同樣,帶着懷疑和批判性思考,繼續追問。

用戶爲什麼要去看運動視頻?他們想看什麼內容類型的運動視頻(健身?秀曬肌肉?運動男神女神?極限運動?減脂餐?單車潛水滑板小衆?),這些內容解決了他們哪些需求痛點?一個愛運動的人,真的願意看運動視頻嗎?如果他們並不是爲了打發時間消遣而是獲得運動技巧,短視頻是否可以教他們健身入門和進階嗎?他們是否更加依賴於線下健身課堂帶來的運動改變呢?

進而產品所支撐的內容源來自於哪裏?產品定位爲內容產品還是運動社區、運動社交,商業模式是什麼?

不斷的提出問題,不斷的拓展我們的想法,讓它在誕生之前就變得“靠譜”。


② 有多少人有這樣的需求?這個需求緊迫嗎?

有多少人有這樣的需求=市場容量; 緊迫程度=解決需求的產品所帶來的價值

所以目前c端產品活的不好的原因在於,社交、視頻、內容巨頭已佔據了巨大的流量,獲客留存成本高。而他們也並沒有解決用戶或者線下場景的實際需求,如果還是按照流量打法來說,那麼c端產品創造最多的價值還是在幫助人們愉快的消遣時間。

③ 他們痛點是什麼?場景有哪些?(使用產品之前/之後)

這一問是從戰略到執行落地的關鍵一環,一件事情靠不靠譜其實光看方向是看不出來的,個人的感覺是“沒有靠譜的方向,只有靠譜的做法”而做法從哪裏來呢?其實就是這裏談到的兩個問題:

a. 客戶的問題的場景我們是不是真的找到了?(用產品之前的場景)

b. 我們爲產品設定的使用場景是否真的會發生?(用產品之後的場景)

我們認爲自己是在爲客戶提供價值,那總得用點啥來衡量價值有沒有被認可,提供了多大的價值。比如:搜索優化了,那客戶在搜索後列表頁面點擊率應該會提升,首頁優化了,那首頁點擊率應該會上升。付款流程優化了,付款成功的人會上升。這個問題會逼我們去思考到底我們的客戶價值到底是什麼?什麼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從而制訂出有意義的KPI。大到一個部門,小到一個功能,都是這樣。

3 需求的整理

老生常談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維度對需求進行優先級排序,依靠個人主觀經驗。最優先的當然是bug和老闆需求。



需求分析清楚就可以進行原型設計,同樣的道理,原型設計也不能硬啃骨頭,一層層分解。關於原型設計的部分,我之前有幾篇文章詳盡的寫出來了,大家可以在我的產品專欄中查看。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下面是我的個人介紹。

我在產品經理入門、求職技巧、面試總結,產品完整工作流都有自己的真實經驗,會持續毫無保留的輸出。

感謝大家的關注!在微信公衆號(ID:Carly_xdd)後臺回覆“嘿嘿嘿”可以加我好友,隨時交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