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軟件的生態模式思考

目錄

 

1、需求提出

2、解決方案思考

3、反向思考

4、總結


1、需求提出

最近在研究探討管理軟件時,多方提出的需求。

客戶方需求:高度可定製化、安全性、快速響應應用、不間斷服務

開發方需求:高效定製、低成本、快速響應需求、快速解決問題、快速部署

針對以上提出的需求,產生以下矛盾

1)、通用軟件可以快速複製,達到低成本目的,但是每個行業每個企業的管理模式和中心各有不同,很難滿足企業需求或用起來不那麼順手,現在能做到的是金蝶、用友之類的企業。

2)、如果滿足高度定製化導致成本增加,但是企業爲軟件付出預算不高,導致SAP之類的公司只能滿足規模比較大,能每年付出百萬級信息化費用。因此能爲企業做定製化軟件要麼是很好關係,要麼是企業本身想嘗試,但是這個費用也不會太高一般在30~50萬左右能接受,這樣的費用對於一個軟件企業來說並不高,而且複用性不強,建設成本尚且如何,何況維護成本。這樣又導致了軟件企業爲了生存,沒有太大的精力來維護老用戶,對於解決問題或新需求響應不及時

3)、中小企業對erp等管理類系統定製化的預期預算在3~5萬/年。

小結:因此市面上出現的SAP一類提供給規模性企業(百萬元級);金蝶用友一類提供給中小企業標準化產品(0~數萬元);衆多定製化公司(30萬元左右)。

沒有很好滿足:5萬元左右企業(可規模)定製化需求。也就是低成本高定製化。

2、解決方案思考

這個解決方案思考不代表最有效解決方案,就像一位思想家說的的:“只有變化是永恆不變的”。

終極目的:低成本高效率響應變化(不過人們碰到了一定要解決的問題,那就要不惜代價。比如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

上一篇文章提到了對中臺的思考(鏈接:https://blog.csdn.net/gzseehope/article/details/104131384),目標也是一致的,中臺是一個術、方法論的思考;而這篇是對於模式、道的思考。

先給大家看一個成本覈算,這個還是按照中等水平來評估。

大家看了上圖後可以知道,研發、市場、需求設計、實施維護的成本依次遞減。

這裏除了成本的問題,還有就是時間的問題。最耗時間的其實是市場和需求設計。市場建立與客戶的關係,達成建設購買意向,然後需求設計進行跟進,經過反覆的溝通,最終成型設計方案,然後纔是研發將軟件開發出來,最後上線使用,進入維護期。對於時間的問題,可以打個比方:一個3個月期項目,客戶溝通和需求設計大概佔據1-1.5個月,開發時間1個月,調試上線0.5-1個月。

比如下圖:運作成本=金錢成本*時間成本

三個月人員成本爲94350=31450*3

所以對於“沒有很好滿足:5萬元左右企業(可規模)定製化需求。低成本高定製化。”這個目標並沒有達成,那麼如何才能達成呢?

 

想要打過SAP、金蝶、用友等老牌企業那是很難的,所以我們要換個賽道來跑,大家重新起跑----生態戰略思考就是新賽道!

我們可以做一個開放平臺,有一家或多家企業共同維護,形成聯盟集團利益共同體。

大致是:1個開放平臺+N家定製化公司模式。開發平臺解決基礎數據、通用代碼、通用應用、接口、應用權限管理、安全性等問題;N家定製公司負責客戶關係建立及需求溝通。

這個模式就是爲了提高代碼通用性、減低客戶關係建立及需求溝通兩個成本問題。

那麼這個模式是怎麼做到“低成本高定製”?首先1個開放平臺解決了大部分基礎開發問題,而且由大家共同貢獻完善,人多力量大;後續做應用開發時就可以減少很多工作量,可以快速響應開發。其次N家定製化公司,分佈在全國各地,假設是一家公司來操作,這些定製化公司就好像是辦事處,對於集團公司來說場地費、人員費、交通費都是很大的成本,那麼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大大小小原本就在做定製化公司就可以就地服務,本來存在的N家公司場地費、人員費、交通費就可以共用。

小結:集團公司聘請高薪資高水平開發人員維護開放平臺;N家公司可以聘請按提成的銷售人員、需求人員、定製化開發人員、實施人員。

換個概念就是:

   集團公司:專家組+開放平臺 (或工具化)

   N定製公司:銷售+需求+定製+實施

3、反向思考

爲什麼現在沒有出現這樣的開放平臺+N家定製化公司模式。

1)、技術難度問題

    這個開放平臺要將ERP等管理系統中大部分基礎功能涵蓋。還要像微信小程序一樣,能方便定製化企業接入平臺,也要像阿里雲一樣獨立服務。

    所以,開放平臺從技術上要授權每一個應用接入平臺,同時允許定製化服務可以獨立運作在自己的服務器上。

2)、利益分配問題

    在這個模式中,客戶的接觸和費用往來都是由定製化公司操作,平臺沒有直接的費用收入。

    所以,授權應用需要給開放平臺支付一筆費用,這個可以參考阿里雲,按需付費,做成標準化套餐;剩下的費用都是給定製化公司的。個人建議是2/8原則,如3W客單價,平臺6000,定製化公司24000;5W客單價平臺1W,定製化公司4W。這個也是很難的事情,私有部署平臺怎麼知道定製化公司客單價。(在線雲,阿里等雲平臺,是費用在線支付給雲平臺,雲平臺結算給各供應商公司)

在線當然可以參考各雲平臺的做法。離線方式可以採用開放平臺私有化授權方式,代碼不開源,這樣就可以按時間授權收費,授權完成後下載離線包;快到期時候,更新授權碼即可。

4、總結

企業管理軟件的生態化戰略是現在沒有的模式,開放平臺集團化運作一定是未來的趨勢,彙集大家的智慧到開放平臺,才能真正降本增效,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企業生存的核心是快速響應客戶需求,快速響應客戶需求勢必需要高度定製化,那麼軟件公司只有滿足降低開發金錢和時間成本才能滿足企業,才能讓客戶離不開企業,才能讓企業離不開軟件公司。

所以,開放平臺+定製化公司這一生態模式才能團結SAP、金蝶、用友等大大小小公司。最終才能在人類進步道路上做一點貢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