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力計算

目錄

黏性流體的兩種流動狀態

沿程損失

水力光滑和水力粗糙

管路中的水擊


黏性流體的兩種流動狀態

層流:在不同的初始和邊界條件下,黏性流體質點作定向有規則的運動。

湍流(紊流):流體質點作無規則的不定向的混雜運動。

液態判斷

上臨界速度:從層流到紊流時的平均速度。

下臨界速度:從紊流變爲層流時的平均速度。

根據雷諾實驗可以得出,流體呈現的運動狀態和管徑、流體的粘度以及速度有關。如果管徑和運動粘度改變,則臨界流速也隨着改變,但是vd/\nu是固定不變的。(速度*管徑/粘度)

以上這一無量綱的數稱爲雷諾數Re。

雷諾實驗得出結論:下臨界雷諾數爲一定值,而上雷諾數與實驗遇到的外界擾動有關。所以一般以下臨界雷諾數判別流態。

當Re<2320時,管中爲層流

當Re>2320時,管中爲紊流

管路中的水力計算

流動阻力及能量損失的兩種形式

1、沿程阻力與沿程損失

沿程阻力:黏性流體運動時,由於流體的黏性形成阻礙流體運動的力。

沿程損失:流體克服沿程阻力所消耗的機械能。

沿程水頭損失h_{f}:單位重量流體的沿程損失。

h_{f}=\lambda \frac{l}{d}\frac{\bar{v}^{2}}{2g}

其中\lambda爲沿程阻力系數。它與雷諾數和管道表面的粗糙度有關,是一個無量綱數,根據實驗確定。

2、局部阻力與局部損失

局部阻力:黏性流體流經各種局部障礙裝置時,由於過流斷面變化,流動方向改變,速度重新分佈,質點間進行動量交換而產生的阻力。

局部損失:流體克服局部阻力所消耗的機械能。

局部水頭損失:單位重量流體的局部損失h_{j}

h_{j}=\zeta \frac{\bar{v}^{2}}{2g}

其中\zeta爲局部阻力系數,是一個根據實驗測得的無量綱數。

管路系統中既有直管段又有閥門彎頭等局部管件,在用總流伯努利方程進行管路水力計算時,所取的兩斷面之間的能量損失既有沿程損失又有局部損失。應分段計算並進行疊加,即:

h_{w}=\sum h_{f}+\sum h_{j}

圓管層流運動

如上圖所示,在定常流動中,作用在圓柱流束上的外力在y方向的投影和爲0。

即:(p1-p2)\pi r ^{2}-2\pi rl\tau =0

對於黏性流體層流運動,滿足牛頓內摩擦定律\tau =-\mu (dv/dr)

帶入上式子:\frac{dv}{dr}=-\frac{p_{1-p_{2}}}{2\mu l}r=\frac{-\Delta p}{2\mu l}r

速度分佈

對上式積分:v=-\frac{\Delta p}{4\mu l}r^{2}+c

因爲r=R時,v=0

所以c=ΔpR^2/(4μl)

即圓管層流速度分佈公式,表示斷面速度沿着半徑r呈現拋物線分佈(如下圖所示):v=\frac{\Delta p}{4\mu l}(R^{2}-r^{2})

流量和平均流速

 微小環狀面積流量爲dq=2πrvdr,通過斷面的總流量爲:

q=\int_{0}^{R}2\pi rvdr=\int_{0}^{R}\frac{\Delta p}{4\mu l}(R^{2}-r^{2})2\pi rdr

q=\frac{\pi \Delta pR^{4}}{8\mu l}=\frac{\pi \Delta pd^{4}}{128\mu l}

管中平均流速:\bar{v}=\frac{q}{A}=\frac{\pi \Delta pR^{4}}{8\mu l\pi R^{2}}=\frac{ \Delta p}{8\mu l}R^{2}

由於v_{max}=\frac{\Delta pR^{2}}{4\mu l}

所以\bar{v}=\frac{1}{2}v_{max}

切應力

\tau =-\mu \frac{dv}{dr}=\frac{\Delta pr}{2l}

上式說明在圓管層流過流斷面上,切應力與半徑程正比。

沿程損失

根據伯努利方程,考慮到等截面水平直管\bar{v_{1}}=\bar{v_{2}},z_{1}=z_{2}

則沿程水頭損失就是管路兩斷面之間壓力水頭之差,即:

h_{f}=\frac{\Delta p}{\rho g},層流沿程阻力系數:\lambda =\frac{64v}{\bar{v}d}=\frac{64}{Re}

綜上分析:層流運動的沿程水頭損失與平均流速的一次方成正比,其沿程阻力系數只和雷諾數有關。

沿程阻力系數

紊流核心和粘性底層

緊貼固壁有一層很薄的流體,受壁面的限制,沿壁面法向的速度梯度很大,粘滯應力起很大作用的這一薄層稱爲黏性底層。距離避免稍遠,壁面對流體質點的影響減少,質點的混雜能力增強,經過很薄的一段過渡層之後,便發展爲完全的湍流,稱爲湍流核心。

黏性底層的厚度\delta ^{{}'}半經驗公式:\delta ^{{}'}=\frac{30d}{Re\sqrt{}\lambda }

紊流的特點和流動參數時均化

脈動現象:雖然流體在做湍流運動的時候,運動參數隨着時間不停的變化,但是始終圍繞某一平均值變化,這種現象叫做脈動現象。

湍流運動總是非定常的,但是從時均意義上分析,可以認爲是定常的。

水力光滑和水力粗糙

對於任何管道,管壁內表面總是凹凸不平的。管壁表面上峯谷之間的平均距離Δ稱爲管壁的絕對粗糙度。絕對粗糙度與管徑d之比稱爲管壁的相對粗糙度。

\delta ^{{}'}>\Delta時,管壁的絕對粗糙度完全淹沒在黏性底層中,流體好像在完全光滑的管子中流動,這時的管道稱爲水力光滑管。

\delta ^{{}'}<\Delta時,管壁的絕對粗糙度大部分或者完全暴露在黏性底層外,速度較大的流體質點衝到凸起部位,造成新的能量損失,這時的管道稱爲水力粗糙度。

管路中的水擊

水擊(水錘)

在有壓管道中的流速發生急劇變化時,引起壓強的劇烈波動,並在整個管長範圍內傳播的現象。

一、水擊的物理過程

  • 第一過程(0≤t≤L/c)壓縮波向水池傳播;
  • 第二過程(L/c≤t≤2L/c)膨脹波向閥門傳播;
  • 第三過程(2L/c≤t≤3L/c)膨脹波向水池傳播;
  • 第四過程(3L/c≤t≤4L/c)膨脹波向閥門傳播;

其中c是水擊波速,L是閥門與水池間的管長。

在t=4L/c瞬時,如果閥門仍然管壁,則水擊波將重複上述四個過程。

二、直接水擊和間接水擊

  • 水擊的相:水擊波自閥門向水池傳播並反射回到閥門所需的時間,以t_{r}表示,兩相爲一個週期。即t_{r}=2L/c
  • 直接水擊:若閥門的關閉時間t_{s}\leq t_{r},則水擊波還沒有來得及自水池返回閥門,閥門已關閉完畢。那麼閥門處的水擊增壓,不受水池反射的減壓波的消弱,而達到可能出現的最大值。
  • 間接水擊:若閥門的關閉時間t_{s}> t_{r} 則水擊波已從水池返回閥門,而關閉仍在進行。那麼,由於受水池反射的減壓波的消弱作用,閥門處的水擊增壓比直接水擊小。因此,工程上應儘可能避免發生直接水擊。

三、最大水擊壓強和水擊波速

直接水擊最大壓強:\Delta p=\rho cv

間接水擊最大壓強:\Delta p=\rho cv t_{r}/t_{s}

上式:v指被改變的流速值;c水擊波速。

水擊波速:c=\sqrt{\frac{K}{\rho }}/\sqrt{1+\frac{Kd}{Ee}}

式中:K爲液體體積模量;

E爲管壁材料的彈性模量;

e爲管壁厚度;

d爲管道內徑。

四、較少水擊影響的措施

  • 適當延長閥門開啓時間,使得t_{s}> t_{r}
  • 儘量採用管徑較大的管道,減少管內流速。
  • 縮短管道額 長度,使得管中水體的質量減少。
  • 在管道適當的位置設置蓄能器,對水擊壓強其緩衝作用。
  • 在管道上安裝安全閥,以便出現水擊時及時減弱水擊壓強的破壞作用。

孔口與管嘴出流

空口出流和管嘴出流的共同點:在水力計算中局部水頭損失起主要作用,沿程損失可以略去不計,用能量方程和連續方程導出計算流速和流量的公式,並由實驗確定式中的係數。

以上大多內容來源網絡資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