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項目管理個人作業5

分析題:

  • 收集需求與定義範圍(請三選二)。
  1. 你聯合同學做一個年級微信公衆號加強各班相互瞭解、聯合活動等。請寫一份兩頁的報告,描述收集需求的方法,並附上收集的需求跟蹤矩陣(不少於五個需求);
  2. 使用教材 中的微型案例( Running Case ),請寫一份兩頁的報告,描述收集需求的方法,並附上收集的需求跟蹤矩陣(不少於五個需求) ;
  3. 使用思維導圖,爲作業1或2構建WBS ,並使用項目管理工具製作WBS或根特圖。並按要求檢查工作包的可管理性,分解完整性。例如:檢查測試、培訓等

選擇2.3題

2.微型案例(Running Case)

一家名爲“管理你的健康”的公司(MYH)的經理選擇 Tony Prince 作爲娛樂健康內聯網項目的項目經理。進度目標是 6 個月,預算爲 200 000 美元。Tony 擁有以前在本公司內做項目管理及系統分析的經驗,並且還是一個狂熱的運動愛好者。Tony 正在組建項目團隊,他知道還得做一些調查研究,從所有員工那裏獲得一些有關這個新系統的輸入信息,並確保這個系統方便可用。
這一系統在應用時應有以下能力:

  • 允許員工登記參與公司贊助的娛樂項目,如足球、壘球、保齡球、慢跑、行走及其他運動。
  • 允許員工登記參加公司贊助的訓練班和項目,幫助他們保持體重、減輕壓力、戒菸及管理其他健康相關的事宜。
  • 追蹤員工參與這些娛樂及健康管理項目/活動的數據。
  • 對參加活動並且表現優秀的人予以獎勵(如獎勵達到體重目標的和贏得團體運動比賽的人等)。

假定MYH不需爲此項目購買任何額外的硬件或軟件

收集需求方法

數據收集

  • 頭腦風暴:召開項目組內會議,邀請與會人員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討論如何進行數據收集的辦法並進行難易度劃分,選出最合理高效的一個。進一步探討實現步驟,實現計劃,實施方法和人員分工等。討論範圍包括系統功能,人員信息,辦法收集等。最後請記錄人員記錄好會議內容。
  • 訪談:“一對一訪問”,對公司內不同階層和不通健康狀況的人進行訪談,包括管理辦法,實施辦法和對系統的期望需求等。
  • 焦點小組:邀請健康專家和員工代表進行小組討論,瞭解他們對娛樂健康內聯網項目的期望和態度,從專業人士那裏得到建議和點播,以科學的態度對收集到的需求進行討論或調整。
  • 問卷調查:面向娛樂健康內聯網項目的所有受衆發佈問卷,收集用戶需求,用戶對公司現有狀況的態度,用戶滿意度和修改意見等,並對問卷進行統計分析
  • 標杆對照:將計劃的娛樂健康內聯網和業內的相同業務標杆進行比較,對現有計劃進行修改和補充

文件分析

  • 商業計劃:包括範圍,時間,成本等,該項目進度目標爲六個月,成本預算爲200000美元。

決策

  • 投票法:公司員工對目前確定的需求和執行方案進行投票,排除掉多數人不喜歡的方案。按多數人意願決定項目範圍或產品需求。
  • 獨裁法:將投票篩選過的需求彙總分組後交給Tony決策。
  • 打分法:召集員工代表小組進行需求方案按照某種計分模型設定權重打分,大致確定娛樂健康內聯網的需求標準和優先級。用系統分析方法建立諸如風險水平、不確定性和價值收益等多種標準,以對衆多創意進行評估和排序

需求表現

  • 親和圖:將前面處理過的要求分組分類排序,通過圖解的方式進行排序,按照其相互的親和性歸納整理。
  • 思維導圖:需求分級,分層,將會議內容整合成一張思維導圖,標出重點和問題以及重要步驟的過程,反映創意之間的共性與差異,激發新創意

社交與團隊技能

  • 名義小組技術:用於促進頭腦風暴,通過投票排列最有用的創意,以便進一步開展頭腦風暴或優先排序。首先向集體提出一個問題或難題。每個人在沉思後寫出自己的想法;然後主持人在活動掛圖上記錄所有人的想法;接着集體討論各個想法,直到全體成員達成一個明確的共識;最後個人私下投票決出各種想法的優先排序,通常採用 5 分制,1 分最低,5 分最高。爲減少想法數量、集中關注想法,可進行數輪投票。每輪投票後,都將清點選票,得分最高者被選出。
  • 觀察和交流:直接察看個人在各自的環境中如何執行工作(或任務)和實施流程。當產品使用者難以或不願清晰說明他們的需求時,就特別需要通過觀察來了解他們的工作細節,觀察員工如何在工作環境中開展娛樂健康活動。觀察,也稱爲“工作跟隨”,通常由旁站觀察者觀察業務專家如何執行工作,但也可以由“參與觀察者”來觀察,通過實際執行一個流程或程序,來體驗該流程或程序是如何實施的,以便挖掘隱藏的需求。
  • 引導JAD:把業務主題專家和開發團隊集中在一起,以收集需求和改進開發過程
  • 引導QFD:幫助確定娛樂健康內聯網項目的關鍵特徵,收集客戶需求,客觀地對這些需求進行分類和排序,併爲實現這些需求而設定目標
  • 用戶故事:召開研討會,對所需功能進行簡短的文字描述,描述哪個相關方將從功能中收益,需要實現什麼目標,期望獲得什麼利益.

結構化分析方法

  • 頂層上下文圖:顯示業務系統(過程、設備、計算機系統等)及其與人和其他系統(行動者)之間的交互方式
  • 數據流圖:自頂向下,逐步分解,分層描述數據輸入、變換、輸出的過程,實現各個功能模塊,通過數據流圖可以直觀地看出整個項目的數據流過程.
  • 數據字典:記錄數據的名稱,屬性與約束
  • 模塊結構圖:將系統描述爲層次化結構

面向對象分析方法

  • 用例圖:描述系統,外部實體,用戶交互行爲序列(用戶目標)三者之間關係
  • 用例文本:描述娛樂健康內聯網項目的以租特定用戶操作成功或失敗場景的集合

敏捷方法

  • 故事板:進行原型分析
  • 頁面流,導航圖:行爲數據驅動下,娛樂健康內聯網項目故事變化的過程.

需求跟蹤矩陣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3.使用思維導圖,爲作業1或2構建WBS,並使用項目管理工具製作WBS或根特圖。並按要求檢查工作包的可管理性,分解完整性。例如:檢查測試、培訓等

思維導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工作分解結構(WBS)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可管理性和完整分解

可管理性:

  1. 能計算時間:WBS的每個任務的預期完成時間都在一星期左右,因此時間上是可計算的
  2. 能賦予資源:開發人員負責開發設計,維護人員負責產品維護,項目經歷進行項目安排等
  3. 能給出成本預算模型:人力資源成本,時間成本服務器費用
  4. 有明確的任務或活動和相關成果:任務和活動即爲項目管理,設計和開發;相關成果是界面美觀,功能完整,便於用戶交互的應用成果

完整分解:WBS中每項任務都是一個不可再分粒度上的子任務,因此分解的完整性可以保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