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理論

序 、人生的不同 ,是由第三個八小時組成的 。

 

提問 !你知道 ,爲什麼一個人一天工作8小時 ,而不是10小時 ,不是6小時嗎 ?

 

整整200年前 ,也就是1817年 ,大家的工作時間是14~16個小時 ,高強度的體力勞動 ,導致18歲的小夥子 ,22歲可能就會白頭 。這一年 ,社會主義者羅伯特·歐文提出了著名的“ 8小時工作,8小時自己支配,8小時休息”的口號 ,但是資本家都不接受 。直到69年後 ,也就是1886年 ,美國35萬工人忍無可忍舉行大罷工 ,才終於換來了8小時工作制 。

 

上帝給了每個人每天公平的三個8小時 。第一個8小時大家都在工作 ,第二個8小時大家都在睡覺 ,第三個8小時,你會幹什麼 ?人與人的區別,其實主要是第三個8小時創造出來的。這就是著名的“三八理論”。

 

按照國際慣例 ,還是拿自己舉個例子 。睡覺的 8 個小時是 晚上 23 點到早上 7 點 ;工作的 8 個小時是 上午 9 點到下午 18 點 ;其他的就是第三個 8 小時了 。早上 7 點到 9 點是地鐵通勤時間 ,中午 12 點到 13 點是午飯時間 。下班回家時間是 18 點到 19 點 。也就是說我只有 19 點到 23 點 四個小時的業餘時間 。

 

另外還需要喫飯一個小時 ,結果就只剩下 3 個小時的自由時間 。其實北漂每天安排的挺緊促的 ,之前每天通勤將近四個小時 ,根本沒有自由時間 ,每天累的半死 。

 

人與人的差距其實也就是在第三個 8 小時創造出來的 。很多人都在說 8 小時求生存 8 小時求發展 。做技術的爲什麼三年之後跟圈子裏的朋友差距那麼大 ,應該就是因爲第三個 8 小時用來突突抖音了 。

 

應該怎麼做呢 ?

 

第一 :找到不被打擾的時間 。

很多事情,比如學習、寫作、思考,只能在“不被打擾的時間”裏完成。一段不被打擾的連續的2小時,價值遠遠超過8個15分鐘。 因爲種種原因 ,我每天不被打擾的時間只有兩個小時 。

 

第二:分清交易消費和投資 。

時間有三重特性:交易、消費和投資。

你支付給你的老闆每天8小時、每月172小時,他回報給你每月1萬元錢,這是交易;你拿你好不容易找到的2~3小時“不被打擾的時間”追韓劇、追日劇、追美劇、追抗日劇,這是消費;你拿這段時間來學習這就是投資。

 

第三:持之以恆 ,日拱一卒 。

突然某一天,你心血來潮,愧疚式地學習了2小時,甚至5小時,都是沒用的。要持之以恆,日拱一卒。

 

 

PS:我個人也並沒有用好第三個 8 小時 ,還差的遠呢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