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格式塔心理學5項法則的學習與思考

格式塔理論自1912年由韋特海墨(M,Wetheimer)提出後,在德國得到迅速發展。由於苛勒(K,Kohler)和考夫卡(K,Koffka)的訪美以及他們的著作被翻譯成英文,這種新的理論引起了美國心理學家的注意。格式塔理論是心理學中爲數不多的理性主義理論之一。格式塔學派以某些相當抽象的,與知覺和思維的性質及心理經驗的結構有關的觀念解釋了熟悉的觀察資料。

理論的創始人與解決的問題:

Wolgang Kohler:

Why do we see some things as foreground and others as background?

爲什麼我們在觀看事物的時候會把一部分當做前景,其餘部分當做背景?

Kurt Koffka:

How is it possible that we can distinguish shapes?

爲什麼我們能區分形狀?

Max Wertheimer:

What’s a good shape?

什麼形狀是好的?

All:

How do we see consistency of things?

我們怎樣看待事物的一致性?

格式塔心理學派斷言:人們在觀看時,眼腦並不是在一開始就區分一個形象的各個單一的組成部分,而是將各個部分組合起來,使之成爲一個更易於理解的統一體。此外,他們堅持認爲,在一個格式塔(即一個單一視場,或單一的參照系)內,眼睛的能力只能接受少數幾個不相關聯的整體單位。這種能力的強弱取決於這些整體單位的不同與相似,以及它們之間的相關位置。如果一個格式塔中包含了太多的互不相關的單位,眼腦就會試圖將其簡化,把各個單位加以組合,使之成爲一個知覺上易於處理的整體。如果辦不到這一點,整體形象將繼續呈現爲無序狀態或混亂,從而無法被正確認知,簡單地說,就是看不懂或無法接受。格式塔理論明確地提出:眼腦作用是一個不斷組織、簡化、統一的過程,正是通過這一過程,才產生出易於理解、協調的整體。那我們如何組合處理事物,以服從格式塔的結論呢?

創始人們提出了五項法則:

  • Proximity (接近)
  • Similarity (相似)
  • Closure (閉合)
  • Continuity (連續)
  • Simplicity (簡單)

接近

接近強調位置,實現統一的整體。正如下圖所呈現的,當你第一眼看到10條白色豎線的時候,會更傾向於把它們知覺爲5組雙豎線,接近的每兩條線由於接近,眼腦會把他們當成一個整體來感知。設計中類似的現象還有很多,可以說接近是實現整體的最簡單常用的法則。

相似

相似,聽起來跟接近非常類似,但是他們確實是不同的兩個概念。接近強調位置,而相似則強調內容。人們通常把那些明顯具有共同特性(如形狀、運動、方向、顏色等)的事物組合在一起。請看下圖,你會怎樣判斷下面豎線之間的關係呢?他們好像是塞進去的一樣,爲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感覺呢?因爲從顏色上我們已經把他們作爲單獨的整體,跟白色線條區分開來。我們換一個角度來思考,黃色線條與白色線條位置上是接近的,也是相似的,但是通過顏色變化很清楚的區分了不同的內容,而且我們很容易關注黃色線條。因此,相似中的逆向思維是獲取焦點的好方法。這種方法在導航和強調信息部分屬性的設計上有着廣泛地應用。提供以下例子供大家參考。

閉合

閉合可以實現統一整體,這不難理解。但是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值得我們去觀察和思考,就是不閉合時候也會實現統一的整體,更確切的說,這種現象是一種不完全的關閉。這些圖形與設計給人以簡單,輕鬆、自由的感覺。所以,完全的閉合是沒有必要的。

連續性

連續理解起來是很簡單的,但連續卻解決了非常複雜的問題。通過找到非常微小的共性將兩個不同的環連接成一個整體。如下圖中的字母H和葉子,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圖形。但即使這樣還是可以通過橫線和葉脈這個非常微小的共性連接成一個整體。

簡單

簡單可以說是設計的目標。實現簡單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都在簡單問題上做了大量的研究與實踐。《The laws of simplicity》是豆瓣裏推薦人氣很高的一本書,推薦給大家看。

那麼究竟我們如何做到簡單呢?習慣的做法是刪除、重組、放棄、隱藏。對於原本內容就很少的設計,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我們經常要面對的,卻是一些內容非常複雜的問題,正如一個充滿數據的表格,我們應該如何一步一步的把它簡單化呢?如下圖:

騰訊產品中也有簡單化的案例可以參考,如QQ商城、騰訊網等內容信息內容豐富的網站。

通過例子可以發現,這5項法則並不是獨立存在的。簡單更像是追求的目標,而接近、相似、關閉和連續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

另外,格式塔學派後來還總結了更多的關於知覺的法則,如圖形-背景感知,對稱性,尺寸恆定律等等等,超過了100條。

希望通過對格式塔原始理論的介紹可以給大家帶來一些啓發,歡迎交流。

原文鏈接:http://www.uml.org.cn/jmshj/201107135.asp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