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後端程序媛的“打雜”經驗

週末看書走神的思考,在這裏簡單說一說我的“打雜”經驗,後面有時間再寫寫我是如何在“打雜”中偷懶,如何“高效打雜”節省時間學些新技術,如何在“打雜”中爭取參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

作爲一名後端“打雜”程序員(CRUD GUY)這些年從業的打雜經驗:
1.發覺寫需求的人沒有想清楚的地方(沒發覺的話,後面背鍋的背鍋,扯嘴皮的扯嘴皮);
2.有時候被迫畫原型圖給客戶參考;
3.站在測試角度寫代碼,有時候還得做部分功能的併發測試、壓力測試(測試人員寫併發測試報告、壓力測試報告);
4.接到需求後,做需求評估、分解需求、制定開發計劃;
5.偶爾參與售前會議;
6.參與技術調研、技術選型;
7.有時候要參與前端開發(沒有申請到資源的時候);
8.偶爾運維別的項目(未參與過的項目、老項目)
9.偶爾參與老項目系統升級打補丁,沒完沒了的補丁;
10.建庫建表、數據同步、各種導數據;
11.搭建開發環境、測試環境,幫忙搭建生產環境(即便部署文檔寫清楚了,還是得support)
12.身在項目中(忙),偶爾做公司技術分享(即便認爲自己是個技術渣,leader依然強制要求做PPT、演示代碼demo);
……

注:
1.coding, 詳細設計的工作不算打雜吧;
2.換個角度講,想做10X程序員,這些都不算打雜吧;
3.看書走神想到了這些,寫了下來(可能最近對自己職業規劃產生了焦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