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實現、管理與安全》






  內容簡介
  本書準確解釋了雲計算的概念、應用前景及其優勢和略勢。作者首先從歷史的角度討論了計算的發展,重點介紹了導致雲計算髮展的先進技術;隨後縱覽了使得雲計算模式可行的一些關鍵元素,並圍繞雲計算的使用和實現問題介紹了不同的標準,描述了由雲計算服務提供商維護的基礎設施管理;最後介紹了重要的法律和哲學問題以及成功的雲計算供應商。
  本書特點:
  · 討論了虛擬化等新技術如何在雲計算的發展中發揮重大作用。
  · 描述了不同類型的雲服務。
  · 說明了如何建立一個雲網絡。
  · 介紹了用於應用開發、消息傳遞和安全的常用標準。
  · 討論了有關保護用戶數據、減輕公司責任等方面的法律和哲學問題。
  · 仔細審查了幾個成功的雲計算供應商,以幫助人們構建雲計算。
  作者簡介
  John W. Rittinghouse 是位於德克薩斯休斯頓的超級安全有限責任公司的首席軟件架構師和共同創始人。他擁有心理學博士學位,重點研究領域是自然語言處理。  James F. Ransome 是思科協作軟件集團(Webex)的資深主管和首席安全官。他擁有信息系統博士學位,研究領域是信息安全。
  噹噹網圖書鏈接:
  http://productb.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859430
  當 當 價:¥30.40
  定  價:¥39.00 折扣:78折
  顧客評分:已有1人評論
  作  者:(美)裏特豪斯 等著,田思源,趙學鋒 譯
  出 版 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5-1
  版  次:1頁  數:199字  數: 印刷時間:2010-5-1開  本:16開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I S B N:9787111304814包  裝:平裝
  目錄
  推薦序
  原序
  前言
  導言
  第1章 雲計算的演進
  1.1 本章概述
  1.2 硬件進化
  1.2.1 第一代計算機
  1.2.2 第二代計算機
  1.2.3 第三代計算機
  1.2.4 第四代計算機
  1.3 互聯網軟件演化
  1.3.1 建立互聯網的通用協議
  1.3.2 IPv6的演進
  1.3.3 尋找使用互聯網協議通信的共同方法
  1.3.4 建立到互聯網的公用接口
  1.3.5 雲組織的出現—從單計算機到多計算機網格
  1.4 服務器虛擬化
  1.4.1 並行處理
  1.4.2 向量處理
  1.4.3 對稱多處理系統
  1.4.4 大規模並行處理系統
  1.5 本章小結
  第2章 由雲遞送的Web服務
  2.1 本章概述
  2.2 通信即服務
  2.2.1 CaaS的優勢
  2.2.2 全集成的企業級統一通信
  2.3 基礎設施即服務
  2.3.1 現代按需計算
  2.3.2 亞馬遜的彈性雲
  2.3.3 亞馬遜EC2服務特色
  2.3.4 莫索(Rackspace)
  2.4 監測即服務
  2.4.1 防護內部和外部威脅
  2.4.2 傳遞業務價值
  2.4.3 實時日誌監測能夠符合規範
  2.5 平臺即服務(PaaS)
  2.5.1 傳統的在場模式
  2.5.2 新的雲模式
  2.5.3 PaaS的關鍵特點
  2.6 軟件即服務
  2.6.1 SaaS的實現問題
  2.6.2 SaaS的關鍵特點
  2.6.3 SaaS模式的優勢
  2.7 本章小結
  第3章 構建雲網絡
  3.1 本章概述
  3.2 從MSP模式到雲計算和軟件即服務的演化
  3.2.1 從單用途架構到多用途架構
  3.2.2 數據中心虛擬化
  3.3 雲數據中心
  3.4 協作
  3.5 面向服務的架構作爲雲計算的一個步驟
  3.6 轉向以數據中心爲基礎的SOA的基本方法
  3.6.1 容量規劃
  3.6.2 可用性規劃
  3.6.3 SOA安全規劃
  3.7 開源軟件在數據中心中的角色
  3.8 開源軟件的使用情況
  3.8.1 Web存在
  3.8.2 數據庫層
  3.8.3 應用層
  3.8.4 系統和網絡管理層
  3.9 本章小結
  第4章 虛擬化實戰
  4.1 本章概述
  4.2 下載Sun xVM VirtualBox
  4.3 安裝Sun xVM VirtualBox
  4.4 添加客戶操作系統到VirtualBox
  4.5 下載FreeDOS作爲客戶操作系統
  4.6 下載7-zip打包工具
  4.7 添加客戶操作系統到Sun xVM VirtualBox
  4.8 本章小結
  第5章 雲的聯合、現場、身份和隱私
  5.1 本章概述
  5.2 雲中的聯合
  5.2.1 聯合的4個級別
  5.2.2 加密聯合與受信聯合的區別
  5.2.3 聯合服務和應用程序
  5.2.4 保護和控制聯合通信
  5.2.5 聯合的未來
  5.3 雲中的現場
  5.3.1 現場協議
  5.3.2 利用現場
  5.3.3 支持現場
  5.3.4 現場的未來
  5.3.5 雲中身份、現場和位置的相互關係
  5.3.6 聯合身份管理
  5.3.7 雲和SaaS身份管理
  5.3.8 聯合身份
  5.3.9 基於聲明的解決方案
  5.3.10 身份即服務
  5.3.11 符合法規即服務
  5.3.12 雲中的未來身份
  5.4 隱私與基於雲的信息系統的關係
  5.4.1 隱私風險和雲
  5.4.2 保護隱私信息
  5.4.3 雲中隱私的未來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雲中的安全性
  6.1 本章概述
  6.2 雲安全挑戰
  6.3 軟件即服務的安全性
  6.3.1 安全管理(人)
  6.3.2 安全治理
  6.3.3 風險管理
  6.3.4 風險評估
  6.3.5 安全組合管理
  6.3.6 安全意識
  6.3.7 教育和培訓
  6.3.8 政策、標準和準則
  6.3.9 安全軟件開發生命週期
  6.3.10 安全監控和事件響應
  6.3.11 第三方風險管理
  6.3.12 請求信息和銷售支持
  6.3.13 業務連續性規劃
  6.3.14 取證
  6.3.15 安全體系結構設計
  6.3.16 漏洞評估
  6.3.17 密碼保證測試
  6.3.18 記錄法規遵循和安全性調查
  6.3.19 安全映像
  6.3.20 數據私隱
  6.3.21 數據治理
  6.3.22 數據安全
  6.3.23 應用安全
  6.3.24 虛擬機安全
  6.3.25 身份訪問管理
  6.3.26 變更管理
  6.3.27 物理安全
  6.3.28 業務連續性和災難恢復
  6.3.29 業務連續性規劃
  6.4 安全即服務是新的管理服務供應商嗎
  6.5 本章小結
  第7章 雲計算中的常用標準
  7.1 本章概述
  7.2 開放雲聯盟
  7.3 分佈式管理任務組
  7.4 應用開發人員的標準
  7.4.1 瀏覽器(Ajax)
  7.4.2 數據(XML,JSON)
  7.4.3 解決方案棧(LAMP和LAPP)
  7.5 消息標準
  7.5.1 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7.5.2 郵局協議
  7.5.3 互聯網消息訪問協議
  7.5.4 聚合(Atom、Atom發佈協議和RSS)
  7.5.5 通信(HTTP、SIMPLE和XMPP)
  7.6 安全標準
  7.7 本章小結
  第8章 最終用戶訪問雲計算
  8.1 本章概述
  8.2 YouTube
  8.3 YouTube API概述
  8.3.1 Widgets 小程序
  8.3.2 YouTube播放器API
  8.3.3 YouTube的定製播放器
  8.3.4 YouTube數據API
  8.4 Zimbra
  8.5 Facebook
  8.6 Zoho
  8.7 DimDim協作
  8.8 本章小結
  第9章 移動互聯網設備和雲
  9.1 本章概述
  9.2 什麼是智能手機
  9.3 智能手機的移動操作系統
  9.3.1 iPhone
  9.3.2 Android
  9.3.3 黑莓
  9.3.4 Windows Mobile
  9.3.5 Ubuntu移動互聯網設備
  9.4 移動平臺虛擬化
  9.4.1 KVM
  9.4.2 VMWare
  9.5 移動平臺的協作應用
  9.6 未來發展趨勢
  9.7 本章小結
  9.8 結束語
  附錄A 虛擬化實戰(Linux)
  附錄B 雲遷移的管理場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