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javascript 面向對象特性與編程實現

在 06 年用 javascript 寫過上千行的應用,現在的項目中經常用到 javascript ,說不熟悉吧也熟悉了。說熟悉吧, javascript 的面向對象部分還是比較陌生。實際上自己沒有系統學習過 javascript ,沒有完整看過一本 javascript 的書。今天決定網上定兩本書,一本是《 javascript 高級程序設計》《 javascript dom 編程藝術》,想着也該較系統的學習一下,項目中也要大量應用到這些了,必定下一個項目我們將採用 AJAX 。總結下自己學 ajax 時候補充的一點 javascript 知識。



一、 javascript 面向對象特性



1. javascript 中的函數

javascript 的 function 對象在調用過程中具有一個 arguments 屬性,它是由腳本解釋器創建的,這也是創建 arguments 唯一途徑。 Arguments 對象可以看作是一個 Array 對象,它具有 length 屬性,可以通過序號訪問每一個參數。 Arguments 有個 callee 屬性,可以獲取到執行的 function 對象的引用。

eg :

funtion f1 ( n )

{

if(n<=0)

{

return 1;

}else

{

return n*arguments.callee(n-1);// 實際同 return n*f1(n-1);

}


上例利用 callee 屬性實現了匿名的遞歸調用。



2. apply 和 call 方法:

apply 方法和 call 方法有形似之處,兩者都將函數綁定到其他對象上執行。

舉例:

obj1.fun1.apply(obj2,[“test”]);

含義:是將 obj1 對象的方法 fun1 綁定到 對象 obj2 上,並使用參數 test 。

obj1.fun1.call(obj2,“test”);

含義同上,他們區別是在 apply 參數以 array 對象傳入。而 call 是依次傳入參數的。



3. this 和 with

this 在對象的方法被調用時候,指代調用該方法的對象實例。

使用 with 語句時,代碼變得更加短且易讀:

沒有用 with 之前

x = obj.fun1(“a”);

y = obj.fun2(“b”);

用 with 之後,就變成:

with(obj)

{

x=fun1(“a”);

y=fun2(“b”);

}

4. for in

在 javascript 中可以使用 for in 語句遍歷對象中所有屬性和方法。例如下面的代碼就遍歷了 test1 對象的屬性和方法,如果是屬性則輸出屬性值,如果是方法則執行方法。



for(p in t)

{

if(typeof(t[p])==”function”)

{

t[p]();

}else

{

alert(t[p]);

}

}




二、 javascript 面向對象編程實現



對比 java 中面向對象編程中繼承,以及封裝,多態等常見概念,進行總結。

1. 類的聲明

首先來看下類的實現,前面已經使用了一種聲明類的方法。



function test1()

{

this.prop1 = “prop1”;

this.prop2 =”prop2”;

this.fun1 = function()

{

……

}

}




上面代碼聲明瞭兩個公有屬性,和一個方法。大家都知道類裏除了公有成員還可能還有一些私有成員變量,但是 javascript 並沒有提供相應的機制來定義私有成員變量,不過利用一些 javascript 的小技巧就可以實現私有成員變量。如下:

function test1 ()

{

var prop3 = “test”;

this.prop1 = “prop1”;

this.prop2 =”prop2”;

this.fun1 = function()

{

……

}

}




上面代碼通過 var 關鍵字聲明瞭一個局部變量 prop3 ,其作用域是 test1 類定義的內部,這樣就實現了變量私有化。

另外在 javascript 中可以通過下面的方式聲明靜態屬性和靜態方法。

 < script LANGUAGE =" JavaScript " >

function test ( n )

{



}

test . staticProp = " static prop test!" ;

test . staticMechod = function ()

{

alert ( "adfadfd" );

}



alert ( test . staticProp );

test . staticMechod ();



</ script >


實際上沒有感覺到 javascript 中靜態的必要性(不像 java ),也許是我對書本理解的不夠,或者是應用太少。如果有讀者朋友,有不同認識,歡迎發表看法,大家交流。



如果要聲明一個類的實例屬性或方法,可以使用 javascript 中對象的 prototype 屬性。例如:

test1.prototype.prop1 = “prop1”;

test1.prototype.method1 = function(){}

利用 prototype 屬性,可以實現另外一種類的聲明方式:

< script LANGUAGE =" JavaScript " >

function test ()

{}

test . prototype =

{

p1 : "p1" ,

p2 : "p2" ,

f1 : function ()

{

alert ( "f1" );

}

}

var te = new test ();

te . f1 ();

</ script >


上面使用 {} 的方式聲明瞭一個匿名對象,大括號內用逗號將屬性與值的列表分隔開。可以看到,採用 prototype 的方式聲明類,代碼更加簡潔明瞭。因此這種方式在很多 AJAX 框架中得到廣泛應用。



2. 繼承

javascript 本身並沒有提供繼承,那麼如何實現類的繼承呢?最直接大方法是複製原方法,然後在裏面加入新成員。但這樣做實在是落後,因爲當原類變化,新繼承的類還要手動變化,容易出錯。而下面這種用 for in 控制的複製就不那麼容易出錯了。



function test1()

{

for(p in test.prototype)

{

test1.prototype[p] = test.prototype[p];

}

test1.prototype.newmethod = function()

{

alert(“newfunction”);

}

}




3. 多態

多態的是實現可以採用和繼承類似的方法。首先定義一個抽象類,其中可以調用一些虛方法,虛方法在抽象類中沒有定義,而是通過其具體實現類來實現的。



< script LANGUAGE =" JavaScript " >

// 一個繼承方法

Object . extend = function ( destination , source )

{

for ( pro in source )

{

destination [ pro ] = source [ pro ];

}

return destination ;

}

// 一個基類



function base (){}

base . prototype =

{

f1 : function ()

{

this . oninit ();

}

}

// 擴展1

function test1 ()

{




}

test1 . prototype = Object . extend (

{

prop : "prop" ,

oninit : function ()

{

alert ( this . prop );

}

}, base . prototype );

// 擴展2

function test2 ()

{



}

test2 . prototype = Object . extend (

{

prop2 : "prop2" ,

oninit : function ()

{

alert ( this . prop2 );

}

}, base . prototype );



// 測試

var t1 = new test1 ();

t1 . f1 ();

var t2 = new test2 ();

t2 . f1 ();



</ script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