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jmeter之 QPS(10)

QPS 每秒查詢率

QPS:Query Per Second ---- 每秒查詢率,每秒訪問服務器資源多少次

20QPS ==> 每秒訪問20次(如一個客戶頻繁F5刷新網頁)

需求:

一個用戶以 20QPS 的頻率訪問服務器,持續10秒,查看服務器的平均響應時間?

==》 一個用戶每秒訪問20次服務器,持續10秒,查看服務器的平均響應時間?

 

組件位置:常量吞吐定時器 Timer ----> Constant Throughput Timer   (實現1秒訪問多次,即QPS實現)

                  控制Jmeter中請求時指定的吞吐量,單位爲分鐘

 

1)、搭框架(測試計劃,線程組,http請求,聚合報告)

      循環次數設置: 頻率*持續時間

2)、添加常量吞吐定時器

      將 QPS(每秒查詢數) 換算成每分鐘查詢數

3)、查看聚合報告(請求數多久用報告的方式查看結果)

       throughput 顯示的是每秒查詢數,參考步驟2設置的值,實際執行一般圍繞步驟2的值上下波動

 

  循環次數 =  QPS *  持續秒數。

  每分鐘數 = QPS * 60

1. Target throughput(in samples per minte):目標吞吐量。
  注意:1) 這裏是每分鐘發送的請求數,實際填的數值爲:60*QPS (60*60);    

2. Calculate Throughput based on:  
    1) This thread only:控制每個線程的吞吐量,選擇這種模式時;
        總的吞吐量爲設置的target Throughput乘以該線程的數量。

常量定時器裏設置的只是我們預期想要的每秒鐘訪問服務器的次數線程組的次數設置的是預期總次數,如果實際訪問服務器每秒達不到我們想要的次數,在訪問總次數達到線程組的次數時即停止,從而得到聚合報告實際結果。 此時throughout結果就是和我們預期的不相同的,是實際訪問每秒次數

 

其他性能術語

響應時間(RT)

概念:響應時間是指系統對請求作出響應的時間。  

備註:
    響應時間指用戶從客戶端發起一個請求開始,到客戶端接收到從服務器端返回結果的響應結束;
    結果信息展現在客戶端,整個過程所耗費的時間。

吞吐量(Throughput)

概念:單位時間內服務器處理的客戶端請求數量

備註:
    1) 通常情況下,吞吐量用“請求數/秒”或者“頁面數/秒”來衡量。
    2) 從業務角度來看,吞吐量也可以用“業務數/小時”、“業務數/天”、“訪問人數/天”、“頁面訪問量/天”來衡量。
    3) 從網絡角度來看,還可以用“字節數/小時”、“字節數/天”等來衡量網絡的流量。

併發用戶數

概念:多個用戶同一時間操作同一業務。
備註:
  1) 併發用戶數的時候一般結合集合點(Synchronizing Timer)一起使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