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3中的class的理解及使用

一、class的定義及常用稱呼

本節參考的博客

https://blog.csdn.net/pdstar/article/details/90900944

類(Class): 用來描述具有相同的屬性和方法的對象的集合。它定義了該集合中每個對象所共有的屬性和方法。
對象:它是類的實例化。
方法:指類中定義的函數。

類對象支持兩種操作:屬性引用 和 實例化。
(1)屬性引用的語法:obj.屬性
(2) 類實例化的語法:obj = 類名()
(3) 類中方法的調用:obj.方法名()

下面舉例兩種常用方法:

class student(object):    #自定義一個類student
    def speak(self):  ## 哪個對象調用了這個方法,self就是那個對象;可以把self理解爲一個形參
        print("%s 說:我今年%s歲" % (self.name, self.age))
 
john = student()   #類student 實例化一個對象john
john.name = "約翰"   # 給對象添加屬性
john.age = 19

john.speak()  # 調用類中的 speak()方法

此時的輸出爲

約翰 說:我今年19

來看第二個例子:


class student(object):         # 定義構造方法  有init,有別於自定義類
    def __init__(self, n, a):  #__init__() 是類的初始化方法;它在類的實例化操作後 會自動調用,不需要手動調用;
       
        self.name = n
        self.age = a   # 設置屬性
   
    def speak(self):   # 定義類中的普通方法
        print("%s 說:我今年%s歲" % (self.name, self.age))
 
john = student("約翰",19)   #類student 實例化一個對象john
 
john.speak()   # 調用類中的 speak()方法

最後的輸出同上個例子

在python中使用__開頭 並以__結尾的方法,稱之爲魔法方法;
init(self) 是類的初始化方法,也稱構造方法,是一種特殊的魔法方法; init(self)在實例化後,會自動調用,而不用手動調用,所以一般把屬性設置在_init__()裏;
常用到的魔法方法還有:str(self) 、 del(self)等。

二、 類的繼承以及super,self的使用

用簡單的一句話來理解:繼承,這樣理解就對了,你的就是我的,但是我的還是我的,但是你有我也有的,我就不稀罕你的,所以調用了父類的時候,self就是我,而不是你
此處參考的博客

https://www.jb51.net/article/163991.htm

https://blog.csdn.net/abcgkj/article/details/100188183?utm_medium=distribute.pc_relevant.none-task-blog-BlogCommendFromMachineLearnPai2-1.nonecase&depth_1-utm_source=distribute.pc_relevant.none-task-blog-BlogCommendFromMachineLearnPai2-1.nonecase

1. 子類繼承父類,即子類擁有了父類的屬性和方法
python中類的初始化都是__init__()。所以父類和子類的初始化方式都是__init__()
但是如果子類初始化時沒有這個函數,那麼它便調用父類的__init__();(對應例input1)
如果子類種調用了父類的init,但自己又定義了自己的init,那麼就會覆蓋父類的初始化函數,只顯示子類自己的初始化。(對應例input2)

input1:

class Animal(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我是父類"

class Panda(Animal):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使用super的方式來顯示調用父類的__init__()函數
        
        super(Panda, self).__init__()  # 第二種super初始化的方式
if __name__=="__main__":
    panda = Panda() #實例化Panda
   
    print(panda.name)

output1:

我是父類

input2:

class Animal(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我是父類"

class Panda(Animal):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self.name = "panda"

if __name__=="__main__":
    panda = Panda()
    print(panda.name)

output2:

panda

2. self和super的區別:
(1) self是首先調用自身的方法如果自身沒有再去父類中找;super是直接從父類中找方法
(2)self是類(可以理解爲形參),super是預編譯指令

反正要繼承父類,直接上super就ok了

input3:

class Animal(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我是父類"
        
    def A(self):     #父類中的A方法
        print("父類的A方法")

class Panda(Animal):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self.myname = "panda"
    
    def A(self):     #子類中的A方法
        print("子類的A方法")
    
    def B(self):
        self.A()  #self調用A
        super().A()  #super調用A

if __name__=="__main__":
    panda = Panda()
    panda.B()   #通過B函數來調用A方法,查看self和super的區別

output3:

子類的A方法	#我們說過self是先從自身找方法,沒有再去父類找
父類的A方法	#而super則是直接從父類中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