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寧-產品思維30講-小米的效率革命

做產品最重要的是使用系統能力給用戶提供可依賴的確定性,然而效率是系統能力很重要的一個特徵。效率是社會生工分工的產物,效率的提升可提高產品力的競爭力。

小米可以說是將效率革命發揮到極致的公司,2010年雷軍拿着3000萬人民幣帶領着團隊開始創業,剛開始創建的小米社區,讓用戶一起參與進來設計的MIUI系統,每週強迫自己出一款新款,如果有用戶提的意見比較好,小米就會將他們的意見吸取進來,下週出新版的時候告訴用戶採納了他們的意見,剛開始這樣吸取了一大批的鐵粉,應爲小米是他們一起創建的,那種極致的參與感,滿足感在刺激着他們。2012年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元年,智能手機大爆發、消費升級、網紅電商的流量崛起,其他的公司/廠家能夠吸取一兩個已經是趕的上時代的浪潮了,但是小米吸取三個紅利。其他公司研發成本較高,比如說是一個產品的研發投入一千萬,投入100個產品,就是十個億,然而雷軍是一款產品投入一個億,做精品的大衆爆款,雖然單個產品研發成本是其它公司的10倍,但是總成本確是十分之一。將所有的成本ALL in,追求極致的效率,追求天量的銷量。

雷軍曾說,互聯網把人數字化了,每個人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價值是可以衡量的,每個人的一堆堆的生活記錄就是一堆的數字,正是應爲可衡量,可評估,也成就了可增量提高,改進,針對性的服務,大數據的分析系統;他們還打造了全員面對用戶的交互系統,比如說做決策的時候,需要爭論,那就需要相互辯解,但是如果很難達成同意的結論,很難推行,使用領導的特權去壓迫改變,他們可能會不服,但如果是用戶說哪裏哪裏使用的不爽,他們就會乖乖的去改變,這種方式增加了版本迭代的效率;小米歷時3年在手機市場做到了全國最多,世界第三。

2015-2016年是小米的下沉年,遭遇了一些挫折,曾經有一個評論說:全世界沒有一家手機企業能夠在銷量下降的情況下重新上升,之所以這樣評價其實是有道理的,應爲手機產業是一個供應鏈高度整合的產業,需要供應鏈的各個企業高度配合,銷量下沉,引起整個供應鏈不太看好,很難起死回生。但是聯想的楊元慶,360的周鴻禕,小米的雷軍都是中關村培養出來的傑出人物,不願意低頭認慫。

2017年,雷軍小米電商已經算是龍頭,但是根據行業報告,10%的用戶在電商上購買產品,90%的用戶在線下購買,就是全部佔領電商領域也只有10%的用戶,雷軍決定渠道下沉,在線下開展小米之家,對抗OPPO和VIVO,OPPO和VIVO是很強的競爭點,把握商業的本質,哪裏有人那裏就有生意,用戶體驗做的好,而且採用明星代言導入高流量,開了60萬+的線下店面。小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一二三線城市開展了小米之家,利用小米的大數據分析系統確定地理位置,確定商品供應。還有一個創新的做法是開展了小米小店,只開展在縣鎮村,由小米統一配送商品,供應鏈優勢比較好,而且服務人仍然是村主理人,這種形式,小米之前基本上沒人做。不到幾個月的時間就開展了20萬+的店鋪,極大的擴展了線下流量。

小米的三級火箭策略:1.小米手機業務;2.打造立體的零售交易網絡;3.小米雲系統、IOT物聯網系統,智能化的未來

做產品要思考:

你的產品最具有效率的那個效率點是什麼?如何將它打造成你的護城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