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終極問題到底是什麼

我在長大的過程中,聽說人生的終極問題是:

  • 我是誰?

與之相關的問題還有兩個:

  • 我從何而來?
  • 我要去向何方?

後來,我發現這些並不是最重要的問題,因爲 “未來的我究竟是誰” 取決於我今天做了什麼、過去做了什麼...... 換言之,“我”並不是一個固定的、 一成不變的存在,因此,琢磨 “我是誰” 很可能完全是徒勞的。

但是,有一天,我發現了一個更有意義的終極問題:

什麼更重要?

事實上,你可能早就注意到了,在這本書裏全部都是思考 “什麼更重要” 的範例。因爲在我的體系裏,“什麼更重要” 就是用來鍛造價值觀的問題,而價值觀是操作系統的核心要素之一,幾乎一切決定都來自這個問題的答案。

什麼更重要?

反覆認真地把這個問題問下去,深究下去,到最後會直接出現另外一個更重要問題的答案。這個問題是:

什麼最重要?

這是我多年來最有效的“武器”,我都記不起有多少次用它解決學習、生活、 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了,反正總是“一刀砍下去,結束戰鬥” —— 很難想象吧?

當年,別人考託福是爲了出國,而我是爲了去新東方當老師(因爲我的父親躺在病房裏,我需要一份收入相對高而又穩定的工作)。我以爲,去新東 當老師,一定要有個好成績,就開始研究托福考試。所謂 “研究”,從本質上看, 就是這把 “刀” —— 要想研究 “什麼最重要”,就從 “什麼更重要” 問起!

嗯,單詞量很重要!那麼,有沒有什麼比它更重要呢?一定有。爲什麼一定有呢?因爲我發現,無論如何,你在下一次考試當中都會遇到一些不認 識的單詞(因爲那是設計出來的考試,所以,找幾個你肯定不認識的單詞放在裏面,實在是太容易、太基本、太必須的了),例如 “phlogiston” 這種單詞, 即便是美國人,若有一點偏科,不喜歡化學,估計也不認識。那麼,什麼更重要呢?琢磨來琢磨去,我發現托福考試考的不是單詞量,而是通過基礎詞 匯揣摩上下文邏輯的能力。這一 “刀” 太狠了—— 別人以爲通過托福考試要 背 12000 個詞彙,我可好,隨便通篇搞定了 10 篇託福閱讀文章之後,就開始研究上下文邏輯去了—— 我竟然沒有專門背單詞就通過了托福考試,還拿了個很高的成績!當上老師之後,我把這個思考結論寫成了一本書:《TOEFL 核心詞彙21天突破》。這本書賣了很多年,讓我跨過了 “財富自由” 的“里程碑”,而且直到今天還在賣。

這是學習上的例子。生活上的例子呢?我在很多場合都說過,我和老婆 20 多年沒有吵過架(這件事我身邊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如何做到的呢?其實,不是 “如何做到” 的,而是從一開始就註定如此。因爲我很認真地想過 “擇 偶標準” 這件事 —— 長相重要嗎?重要,但顯然有比它更重要的考慮因素。身材重要嗎?重要,但顯然有比它更重要的考慮因素。學歷重要嗎?重要,但顯然有比它更重要的考慮因素...... 通過反覆探究 “什麼更重要”,我終於找到了一個 “最重要” 的因素:

對方是不是一個能講道理的人?

在我看來,這是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因爲若滿足這一條件,就幾乎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了。而後來,我一不小心遇到了一個不僅各方面都不錯,竟然還“能講道理”的女生,那就直接在一起唄!只一 “刀”,終生幸福。

在工作上也一樣。現在,我每週都要跟很多團隊開會,會議流程很簡單:

  • 我們當前最重要的事是什麼?爲什麼?
  • 如果我們確定這是當前最重要的事,那很簡單— 把一切注意力都放在它上面!

帶團隊也一樣。我曾認爲自己缺乏“管理能力”— 剛開始我也認同這 一點,因爲許多年來,我確實一直在 “單打獨鬥”。後來我是如何解決這個 問題的呢?還是那把 “刀”。我花了好幾年時間去琢磨:在帶團隊這件事上,什麼更重要?得到的結論是:

選一件發展迅速的事情去做最重要。

如果團隊正在做的事情發展迅速,那麼即便是大家各有缺點,又能怎樣呢?反正大家都很忙,忙着發展,忙着 “打仗”,忙着 “救火”,甚至忙着 “數錢”,哪裏有空想別的事情啊?可如果團隊正在做的事情進展極其緩慢,那麼各種問題就都出現了,且問題的作用會被放大。於是,在決定帶團隊之前,我會窮盡精力去琢磨:他們到底做什麼纔能有最迅速的發展?如果琢磨不出來, 我就乾脆不做了;如果琢磨出來,我就知道,那一 “刀” 已經結束了 “戰鬥”。

後來,我完全是誤打誤撞進入了投資領域。當時,我還不知道自己一腳跨進了一個鏡像的世界,我的操作系統裏還沒有 “左側世界”、“右側策略” 等概念,所以當然是跌跌撞撞,頭破血流...... 經過一段實操之後,我又把那 把 “刀” 亮了出來,開始躲在家裏琢磨:

什麼更重要?到最後,什麼最重要?

結論是:

在買到可維持長期成長率的可增值資產之後,一直握着 —— 不動最重要

順着這個“發現”,我想透了很多這個新世界裏的重要原則:

  • 自己對自己負責。
  • 一定要投資比自己更牛的人。
  • 一切的功課與努力都要在錢打出去之前完成。
  • 在金融的世界裏,沒有什麼可以打敗錢這個東西。
  • 自己不懂的東西,無論看起來多好,都不能胡亂參與。

我送過你一把 “鑰匙”,再送你一把 “刀” —— 這本書是否 “價值連城”, 就看你的了。爲什麼?!憑什麼?!爲什麼到最後我沒有責任,做不好反倒要怪你呢?—— 好問題!

你有沒有想過,在 “教育” 或者 “學習” 這件事情裏,什麼最重要?最終,環境比老師重要,你自己比環境重要。於是,到最後,在教育或者學習這件事情裏,自己最重要。否則,就無法解釋:爲什麼在同樣的環境裏,總有一 個脫穎而出的人?由同樣的老師去教,爲什麼總有人比別人做得更好?

自己纔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

那麼,在你身上,什麼素質最重要?堅強,勇敢,聰明,還是耐心?仔細想想吧。這麼多年來,我只看到一個素質比其他素質都重要:

幹一行,愛一行。

這是我們人類的基因設計:

  • 你只能做好你熱愛的事情。
  • 你不可能做好你討厭的事情。

“愛” 與 “不愛”,貌似是前置條件,可這種理解絕對是膚淺的。你以爲自由戀愛的婚姻就一定幸福嗎?你以爲這世上就沒有 “先結婚,後戀愛” 且過得很幸福的家庭嗎?你看,“愛” 與 “不愛”,並不一定是前置條件。

而在人羣之中,就是有少量的 “另外一個物種”,他們很厲害,因爲他們無論做什麼,到最後都能愛上什麼。若有能力愛上,就有能力持續去做; 若能持續去做,又怎麼可能做不好?我對 “執行力” 這個東西有另外一個定 義和判斷:

判斷一個人是否有很強的執行力,只要看他在做得不好的時候會不會繼 續做下去就可以了。 如果不喜歡做,怎麼可能接着做下去?

如果不熱愛,怎麼可能堅持到最後?所以,在“執行力”這個東西里,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熱愛程度。愛到無以復加,就沒有人可以阻擋,也就沒有任何挫敗會導致放棄。

之前提到過,無論做什麼事、學什麼東西,我都要想盡辦法爲它賦予極大的意義,如此這般,我就把“堅持”和“努力”之類的概念都從我的操作 系統當中刪除了。此外,我還有更“狠”的策略:

我事實上在與我的每一個技能談戀愛。

呵護她,關心她,哄她開心,跟她一起 “high”...... 愛得要死要活。想拆散我們?沒門兒!

這把 “刀” 我用了不知道多少年,在可預見的未來,我還是會頻繁地使 用它。我最近一次使用這把 “刀” 是這兩年在琢磨未來的時候。事實上,我在第 3 節提到過:

很多事情,好像明擺着就在那裏,但不走到一定地步是不會認真思考它們的。在穿越成本線之後,我才明白那真的只不過是起點(過去只是猜測 “那應該是個新起點”)。只有走過去纔有機會看清楚:“個人財富自由” 真的只是第一步而已,後面還有很多步呢!下一步是 “家族財富積累”, 後面還有 “財富管理”,再後面還有 “家族傳承” —— 你要考慮的不僅是如何把財富傳承下去,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方方面面的能力傳承下去。 亮出那把 “刀”,琢磨來琢磨去,我才發現,還有比財富自由更重要的事情。到最後,我找到了一個概念:家族傳承。傳承什麼更重要?傳承什麼最重要?傳承能力最重要。事實上,這是非常樸素的思考過程,不是嗎?想想也挺好 —— 進入了一個沒人教、沒書看、只能靠自己的領域,結果還好 —— 我們不是沒有學習能力的人,是吧?

前面說的貌似都是“大事”,不過,那把 “刀” 幾乎可以用在任何地方。 下面我會耗費一點篇幅,舉一個關於 “小事” 的例子。

你是否嘗試着學過 PPT 設計?你可能想不到,我這麼好學的一個人,卻經常勸別人:“別學那玩意兒了!” 意外嗎?爲什麼呢?理由有很多,我只說最重要的一個。在整個宣講過程(向上是報告,向下是演講)中,幻燈片是 最重要的嗎?顯然不是,顯然有比幻燈片更重要的東西:內容。

這是有明證的。[1] 2013 年,LinkedIn 的創始人 Reid Hoffman 公開了他在 2004 年向 Greylock 基金尋求 B 輪融資時製作的宣講幻燈片。Hoffman 的那一 次宣講說服了 Greylock,使 LinkedIn 成功獲得 1000 萬美元的投資。

這個稱得上“字字千金”的宣講幻燈片長什麼樣子呢?毫無美感!

然而,請注意,對宣講對象來說,這根本不是重點。他們是投資人,他 們關心的完全不可能是這種東西:

  • 呀!字體太難看了!
  • 嗯?這個配色實在是太亂了!
  • 啊!這是哪兒來的插圖?這麼不搭!
  • 唉!誰做的?怎麼完全沒有設計基礎呢?

投資人關心的只有事實和邏輯 —— 這是肯定的。手裏拿着真金白銀尋找機會的投資人,當然不可能被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的東西所迷惑。

於是,我們已經有一個很重要的結論了:

內容 > 幻燈片設計

然而,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宣講者是 Reid Hoffman,而不是某個他們完全不認識的人!

有句話很有道理:你不知道並不可怕,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纔可怕。

2004 年,Reid Hoffman 已經 37 歲了。1990 年,他從斯坦福大學畢業,拿了雙學位,一個是符號系統,另一個是認知科學。1993 年,他在牛津大學拿了哲學碩士。1994 年,他參與創建 eWorld(該公司於 1996 年被 AOL 收購)。 1997 年,他創建了 SocialNet.com,開始專注於互聯網社交領域。與此同時, 他是 PayPal 的早期聯合創始人之一,後於 2000 年 1 月離開 SocialNet,全職 加入 PayPal,擔任 COO。2002 年,當 eBay 以 15 億美元收購 PayPal 時,Reid Hoffman 已經是 PayPal 的副總裁了。2002 年年底,Reid Hoffman 重拾他的互 聯網社交夢想,於是組建團隊,LinkedIn 於 2003 年 5 月 5 日正式上線。此時, Reid Hoffman 早已經成爲硅谷最著名的天使投資人之一,江湖人稱 “人脈王”。

想象一下,若你是投資人,坐在 Hoffman 對面聽他的宣講...... 不是說 Hoffman 講了什麼不重要,而是說,他講的內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是 Reid Hoffman,不是別人,不是隨便一個“Mr. Nobody ” —— 他可是整個 硅谷風投圈都想投資的對象啊!至於幻燈片設計水平嘛...... 呵呵。

於是,我們的結論應該改進了:

人 > 內容 > 幻燈片設計

簡言之,最重要的是人,你要做的更重要的事情是 “成爲能說那話的人”! 大約 10 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發表在網上,題目就是《成爲能說那話的人》。 那時我發現,人微言輕 — 若你是個舉足輕重的人,那麼你的話就會被重視; 否則,你的話就會被忽略。不是幻燈片不重要,也不是內容不重要,而是 — 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們去做!

所以,我從不在製作幻燈片上浪費時間。可我也喜歡漂亮的幻燈片 —— 怎麼辦?用錢換時間啊!我到國外網站買一些很漂亮的模板,通常只要花 15~30美元(也就一兩百元人民幣)—— 難道我做一場講演連這點錢都賺不回來嗎?不可能!

還有更重要的問題需要你認真考慮:

你到底想成爲誰?

  • 你想成爲一個使用幻燈片的人。
  • 你想成爲一個爲別人設計幻燈片的人。

你自己選吧。

這把 “刀” 實在太好用了!請你收好它,因爲它會讓你在變成 “另外一 個物種” 之後,爲你配上一個 “外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