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臺送到家 企業數字化轉型“輸血”變“造血”

本文來源 | CSDN

文 | 劉丹

如果有人要問2019年技術圈什麼最熱,“中臺”絕對當仁不讓,從觀望到試水,很多公司做出了從 0 到 1 的探索。衆所周知,“中臺”一詞在國內最早是由阿里提出來的,2015 年,馬雲參觀芬蘭遊戲公司Supercell,觀察其每個遊戲開發的小團隊只有六七個人,但開發與停止的速度之快,讓馬雲即驚訝又好奇。得知如此快的原因是開發者將遊戲開發過程中用到的一些通用的遊戲素材和算法整理出來,作爲工具提供給小團隊使用,使得同一套工具可以支持多個遊戲研發團隊。這樣的架構模式給了馬雲很大的震撼和啓發,這也催生了阿里巴巴的中臺戰略,加之越來越的企業跟隨其熱度,寄希望於藉助中臺推動業務增長以快速實現數字化轉型, “中臺”得以風靡。

 

實際上,所謂中臺就是通過制定標準和機制,把不確定的業務規則和流程通過工業化和市場化的手段確定下來,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成本,同時還能顯著提升協作效率。簡單來說,“中臺”讓資源得以複用,使“大象”也能跳舞。

 

一、初識數據魅力 數據中臺早已有之

 

一般來說,中臺分爲“業務中臺”、“技術中臺”和“數據中臺”,而數據中臺則是三種平臺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也是數據智能時代企業業務最爲核心的部分。這也就不難解釋爲什麼大數據行業歷經十年發展,從低谷到巔峯,如今人們口中討論的卻不再是Hadoop、Spark等大數據技術名詞,而是數據中臺。

 

那麼,數據中臺到底是什麼?它最早應用於哪些場景?帶着種種關於數據中臺的疑問,筆者有幸採訪到了智領雲CEO彭鋒博士,作爲曾先後在Ask.com 和 Twitter兩家硅谷公司工作多年,並在此期間參與了大量與中臺相關工作的硅谷專家。如今,他更將“中臺”方法論帶入國內,並創立了關注數據中臺的企業智領雲,讓更多的企業用戶切身感受到了數據中臺的魅力。

 

而彭鋒第一次見識數據的威力,則是在其任職Ask.com期間,彭鋒介紹說,Ask.com母公司IAC的營收主要來自於在頁面廣告點擊中賺取差價,而得益於用戶行爲數據分析,Ask.com在當時每年都能賺的盆滿鉢滿。

 

2011年,彭鋒加入硅谷最早的以數據驅動公司的Twitter,當時大概300人的Twitter,只有一個 Hadoop集羣,80多臺服務器,大數據的應用也不多。他主要負責大數據平臺組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公司所有人不用再重複開發相關數據組件,就可以共享數據能力。數據能力的複用與共享,讓Twitter 的大數據平臺後來發展到接近8000臺服務器,並支持公司所有部門的數據應用。整個公司建立在數據決策基礎之上,利用數據驅動所有的產品與商業決策。對於硅谷的第二次工作經歷,彭鋒坦言,在Twitter的經歷,讓他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了數據平臺對於企業發展的重要性。而Twitter的數據平臺雖然並沒有被稱作數據中臺,但實則已經具備了國內所謂的“數據中臺”的許多功能。

 

二、應對數字化轉型新需求 數據中臺潛龍待躍

 

那麼,爲什麼 “數據中臺”現在如此火爆?彭鋒表示,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所面對的新需求和新挑戰,促使了這樣的平臺的出現。數據中臺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企業的數字化運營,所謂數字化運營,即企業的所有管理、產品、市場、人員全部數字化,以實現企業管理層可以實時掌握公司運營狀況,快速獲取可靠商業決策。同時,通過數據驅動公司業務的產品,可以使得產品更快的推向市場,實現快速迭代。因此,數據中臺的出現,就是爲了彌補數據開發和應用開發之間,由於開發速度不匹配,導致的響應力不足的問題。

 

彭鋒強調,數據中臺的核心是數據能力的共享與複用。例如從80臺服務器到8000臺服務器的不斷擴展的過程中,他所做的就是類似數據中臺的工作,所有項目要在立項上線之時滿足平臺要求,數據平臺之上實際上是有一層數據運營管理平臺,它保證部門A做完一個解決方案後,部門B進來時,兩者之間不會互相影響,公司所有人不用再重複開發相關數據組件,就可以共享數據能力,進行平臺的橫向擴展。所以,在硅谷,大多數企業並沒有數據孤島、應用孤島的煩惱。

 

而在國內,很多企業面臨着數據孤島與應用孤島的困局,原因一般在於,部門A要做一個項目時,買來一個大數據解決方案,供該部門內部使用,部門B也需要大數據應用,也買來一個大數據解決方案,這就造成了每個部門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大數據平臺,而沒有一個橫貫整個公司的大數據運營管理平臺,從而產生數據孤島和應用孤島的窘境。

 

很多企業都想做一個運營管理層,將底部的各種大數據組件管理起來,在上面提供一個統一的平臺給公司所有部門使用,但市面上卻沒有很好的產品。大家更傾向於各自爲戰,因此,企業缺失的恰恰是這條可以橫貫整個公司數據運營管理的中間層。 

 

三、誰能在火爆的數據中臺建設中脫穎而出?

 

大數據在許多國傢俱有戰略意義,而傳統的大數據建設方法論已然無法滿足數據時代帶來的種種挑戰。此時,利用數據中臺將爆炸式增長的數據管理好、治理好、利用好,已不僅僅是企業之間的角逐,更展現出國家與企業面對創新力量的魄力。

 

正如前文所提,從馬里蘭大學博士畢業後的彭鋒加入Ask.com,參與其搜索引擎底層分佈式操作系統集羣的研發與構建。之後,彭鋒加入Twitter任大數據平臺技術負責人,負責其數據中臺的建立,這讓他對硅谷的技術經驗與理念有着較全面的認知。而在此期間,彭鋒長期與企業CEO、CMO交流,正因爲大數據是一把手工程,之前的工作經驗以及與企業用戶長期交流合作,使彭鋒能夠更好的從一把手的角度瞭解企業痛點。

 

此外,在Twitter工作之初,因爲看到常規的解決方案在做複雜數據系統管理時的不便,彭鋒更早的接觸並使用了雲平臺與容器來解決重複開發的相關問題,在此過程中,彭鋒掌握瞭如何獲得各個業務部門的認可以及如何調動其積極性的方法和經驗,而這並非一個產品,它是一整套方法論的輸出,這種思路直到目前都較爲稀缺。

 

目前,彭鋒所帶領的智領雲團隊,所提供的數據中臺,因產品化程度高、價格、流程等都有較好的性價比,使得客戶使用後,見效快、風險低,決策流程快速,因此,其復購率很高。

 

早期硅谷的工作經驗,深入瞭解企業掌舵者對於公司痛點的訴求,以及目前企業自身的技術與產品的良好表現,以上獨特的差異化優勢,使這家僅僅成立3年的“青年”企業大有彎道超車之勢。

 

關於智領雲數據平臺的主要產品,目前主要包括數字化運營、大數據平臺、應用雲平臺等產品,其將大數據組件進行標準化和產品化,能夠高效解決企業大數據系統實施和管理的棘手問題。具體來說,智領雲提供的數據中臺和AI運營平臺,支持私有化部署和公有云,基於不同的數據基礎和業務需要,可以以工具形式與企業現有的平臺對接,標準化產品的售價在50-200萬不等;也可以獨立發佈端到端的大數據平臺,根據大數據集羣的規模和系統複雜度來覈算價格。目前,智領雲的客戶主要是系統集成商、教育醫療金融行業大客戶和行業業務軟件開發商。他們在智領雲的平臺上搭建數據驅動的業務系統和大數據/AI增值服務,可以縮短實施週期,快速擴展新業務,降低運維成本。智領雲同時也可以通過定製化的方式或者提供關鍵系統組件的方式服務大客戶,加深對行業模式的理解。

 

四、讓人趨之若鶩的數據中臺 更多細節分享

 

一夜之間,“數據中臺”成了炙手可熱的新風口,無論是業務線繁多的大公司,還是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創業公司,亦或是發展處於轉型時期的中小型企業,大家都對其趨之若鶩,摩拳擦掌並躍躍欲試。那麼,是不是所有企業都需要建立數據中臺呢?

 

對此,彭博士直言並非所有公司都需要數據中臺,只有一些具有豐富的數據維度、多個大數據場景,並擁有多個產品線的企業則必須要建立數據中臺,因爲只有在衆多產品線中,數據纔可以得以共享與複用。但是並不是說只有一條業務線的中小企業就完全不需要數據中臺,這些企業仍需要對未來所要擴張的產品與形式做好相應的準備。

 

在被問及建立數據中臺是否需要推倒原有數據架構,以及在原有架構上建立數據中臺的難度時,彭博士強調,這是很多企業擔心的問題,數據中臺的建立並非將一些數據系統“推倒重來”,而是採用“漸進式”的方式,數據中臺的部署需要根據企業的業務與管理成熟度、企業的總體規劃以及技術發展趨勢小步迭代,而數據的應用也會在迭代中逐步演進。

 

數據中臺的火熱,使得關注它的不僅僅是技術部門,更多的業務人員也紛紛嚐到了它的甜頭,這也就不難解釋數據中臺與數據平臺的不同之處了。無論是之前的數據平臺還是數據湖,作爲支撐性的技術系統,需要技術與業務人員考慮先有什麼數據,且更依賴於這些數據的質量。而數據中臺作爲一種方法論,更多的是從業務出發,從一開始就擺脫了“需要考慮系統裏有什麼數據”等想法的侷限,而更多的是去解決業務需要什麼樣的服務,業務對於數據的需求沒有變化,但是它需要的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是一種快速解決從數據到業務價值到業務服務的一個過程。

 

五、助力企業快速發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從硅谷的數據運營平臺到中國的數據中臺,彭鋒博士作爲國內較早接觸中臺的行業老兵,他始終在強調:“數據中臺作爲一種方法論,提供的不是端到端的解決方案,而是授人以漁,幫助企業構建完全依靠數據驅動的業務,而且我們認爲這樣的數據驅動能力是每個公司未來的核心能力。”

 

如今,企業數字化轉型要做的是創新與升級、幫助企業業務的增長,而智領雲的數據中臺作爲企業數字化創新的基石,可以幫助企業真真正正實現數字化的轉型。正如彭鋒所說,數字背後就是客戶的價值。而爲用戶帶來真正的價值,正是智領雲數據中臺的價值所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