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 源碼超詳細分析

集合框架總體結構

Collection 頂層接口下細分爲三個類型,分別爲

  • List,一種有序的集合。根據索引可以方便的插入,訪問。允許重複元素。
    • LinkedList,較高性能的刪除插入操作,畢竟指針指一下就好了。
    • ArrayList,根據下標的高性能隨機訪問。
    • Vector,線程安全的和 ArrayList 幾乎功能一樣的結構。
  • Set,存儲不重複元素的集合。通過 equals 方法來判斷
    • HashSet,基於哈希表,保證存儲唯一元素的結構。
    • TreeSet,底層利用了許多 TreeMap 的 API。
  • Queue/Deque,Java 提供的標準隊列實現,其中 Deque 雙端隊列支持隊列的兩端操作。
  • Map,最常用的鍵值對存儲結構。
    • HashMap,提供高效的插入,訪問,無序存儲。
    • LinkedHashMap,HashMap 的子類,保存了記錄的插入順序。一般通過 Iterator 去遍歷。
    • Hashtable,線程安全的 HashMap,已經不建議使用。可以使用同步性能更高的** juc.ConcurrentHashMap**
    • TreeMap,基於紅黑樹的映射結構, log(n) 時間複雜度的基本操作。提供順序訪問,通過指定的 Comparator 指定,默認升序。其 key 必須實現 Comparable 接口或傳入自定義的 Comparator。

圖片

(圖來自美團點評團隊)

常用類分析

對任何集合類的性能分析,具體場景中的適用情況,都不能脫離其底層數據結構的特點。

例如 ArrayList 底層採用動態數組實現,那對於保證有序的,且頻繁的插入刪除場景其性能是有限的。LinkedList 底層使用雙向鏈表,隨機訪問的性能就沒那麼友好了。

HashMap

底層結構

首先要知道的就是構成 HashMap 的內部結構,是 數組(Node<K,V>[] table) + 鏈表 + 紅黑樹(1.8 後引入)。

static class Node<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HashMap 將要存儲的鍵值通過其哈希值確定元素在桶中存儲的位置。因爲桶的位置有限,而要存儲的元素可能無限,所以不同的元素很可能被映射到同一個桶,就是我們常說的哈希衝突。
到這你就要想到爲什麼重寫了 equals 方法,對應的 hashCode 也需要重寫。 當一個類提供了自己的相等邏輯時(重寫了 equals 方法),這時如果沒有重寫 hashCode 方法,就無法保證兩個 equals 返回 true 的實例的 哈希值相同。

舉一個更新的例子,那麼當使用該類作爲哈希表的鍵值時就會出現預期外的行爲。例如:

User userA = new User(24,"crayon"); // id,暱稱
Map<User,String> userMap = new HashMap<>();
userMap.put(userA,"用戶A");
//在下一次我們構建一個和 userA “邏輯相同”的對象去取值
User userB = new User(24,"crayon");
userMap.get(userB);

在我們調用 userMap 的 get 方法時,我們預期中返回的正確結果應該是 “crayon”,但很可能取出來的是一個 null。
關鍵在於,我們自己提供了對象“邏輯相等”的概念,但二者調用 hashCode 時返回的 hash 值卻不同。當去 get 的時候,根據 userB 的 hash 值找桶中的位置,而 Object 中默認的 hashCode 計算方法是隨着對象的內存地址在改變的,導致最終結果是定位不到 userA 存儲的桶位置。

重寫 hashCode 方法保證了 equals 相等時,調用 hashCode 返回的 int 值也相同

源碼分析

// The default initial capacity - MUST be a power of two.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
static final int MAXIMUM_CAPACITY = 1 << 30;
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
// 結點樹化的閾值
static final int TREEIFY_THRESHOLD = 8;
// 退化爲鏈表的閾值
static final int UNTREEIFY_THRESHOLD = 6;
// The smallest table capacity for which bins may be treeified.
// 就是說當桶的數目大於這個值是拉出來的鏈表纔會樹化,不然就直接 resize。
static final int MIN_TREEIFY_CAPACITY = 64;

DEFFAULT_LOAD_FACTOR 一般叫負載因子,他是觸發哈希擴容的重要條件。
再看一個成員變量,size(哈希表實際存儲的元素個數)超過 threshold 就觸發擴容。

//The next size value at which to resize (capacity * load factor).
int threshold;

插入方法

看來祕密都在 putVal 中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return putVal(hash(key), key, value, false, true);
}

建議自己去源碼再實際分析一遍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boolean evict) {
    Node<K,V>[] tab; Node<K,V> p; int n, i;
    // 1. 空表的話,再去 resize() 進行初始化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n = (tab = resize()).length;
    // 2. (n - 1) & hash 就是哈希尋桶位置的實現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 3. 發生哈希衝突
    else {
        Node<K,V> e; K k;
        // p - 已存儲元素,hash - 待存儲元素的哈希值
        // 4. 判斷是不是相同的元素,是的話跳到 10.
        if (p.hash == hash &&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e = p;
        // 5. 不同元素,是紅黑樹結構,調紅黑樹的插入
        else if (p instanceof TreeNode)
        e = ((TreeNode<K,V>)p).putTreeVal(this, tab, hash, key, value);
        // 6. 
        else {
            for (int binCount = 0; ; ++binCount) {
                // 一直沒有重複元素,到末尾直接newNode 放進去就行 
                if ((e = p.next) == null) {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 -1 for 1st
                    treeifyBin(tab, hash);
                    break;
                }
                // 在遍歷鏈表的過程中,看有沒有重複元素,有的話跳出來
                // 去 10. 處更新舊value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break;
                // p = p.next
                p = e;
            }
        }
        // 10. 
        if (e != null) { // existing mapping for key
            V oldValue = e.value;
            if (!onlyIfAbsent || oldValue == null)
                e.value = value;
            afterNodeAccess(e);
            return oldValue;
        }
    }
    // 只有插入新的值纔會改變 modCount
    ++modCount;
    // size 有沒有超過 閾值
    if (++size > threshold)
        resize();
    afterNodeInsertion(evict);
    return null;
}

從 p = tab[i = (n - 1) & hash] 我們知道是通過 (n - 1) & hash 去把哈希值映射到數組下標中。n 是桶數組長度。
這裏就解釋了爲什麼 HashMap 的桶長度 must be power of two.

當長度爲 2 的冪時,其二進制表示中只有一位爲 1,例如 16 表示爲

0001 0000,32 表示爲 0010 0000。那麼對應爲 n - 1時,其表示爲

0000 1111。我們假設某個要存儲的哈希值的二進制表示爲 1101 1001,是完全沒有規律的。那麼當這兩個數做 與 操作(同 1 才爲 1,否則爲 0)時,

0000 1111

1101 1001


0000 1001

有沒有發現,高几位的值不管哈希值是什麼,都算出是 0,也就保證 & 出來的結果一定在桶長度內。(優化思路就是把簡單的取餘操作換成位運算)

桶長度 must be power of two 還有一個好處,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擴容方法

final Node<K,V>[] resize() {
    Node<K,V>[] oldTab = table;
    int oldCap = (oldTab == null) ? 0 : oldTab.length;
    int oldThr = threshold;
    int newCap, newThr = 0;
    if (oldCap > 0) {
        // 超過最大長度了,隨你碰撞好了
        if (oldCap >= MAXIMUM_CAPACITY) {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oldTab;
        }
        // 可以看到,新的容量是舊容量的兩倍
        else if ((newCap = oldCap << 1) < MAXIMUM_CAPACITY &&
                 old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ewThr = oldThr << 1; // double threshold
    }
    else if (oldThr > 0) // initial capacity was placed in threshold
        newCap = oldThr;
    // 初始化操作
    else {               // zero initial threshold signifies using defaults
        new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ewThr = (int)(DEFAULT_LOAD_FACTOR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if (newThr == 0) {
        float ft = (float)newCap * loadFactor;
        newThr = (newCap < MAXIMUM_CAPACITY && ft < (float)MAXIMUM_CAPACITY ?
                  (int)ft : Integer.MAX_VALUE);
    }
    threshold = newThr;
    @SuppressWarnings({"rawtypes","unchecked"})
        Node<K,V>[] newTab = (Node<K,V>[])new Node[newCap];
    table = newTab;
    if (oldTab != null) {
        for (int j = 0; j < oldCap; ++j) {
            Node<K,V> e;
            if ((e = oldTab[j]) != null) {
                oldTab[j] = null;
                if (e.next == null)
                    newTab[e.hash & (newCap - 1)] = e;
                else if (e instanceof TreeNode)
                    ((TreeNode<K,V>)e).split(this, newTab, j, oldCap);
                else { // preserve order
                    Node<K,V> loHead = null, loTail = null;
                    Node<K,V> hiHead = null, hiTail = null;
                    Node<K,V> next;
                    do {
                        next = e.next;
                        // 計算哈希值的高一位是 0 還是 1
                        if ((e.hash & oldCap) == 0) { // 爲 0
                            ...
                        }
                        else { // 高一位爲 1
                            ...
                        }
                    } while ((e = next) != null);
                    if (loTail != null) {
                        loTail.next = null;
                        // 高一位爲 0 時,元素的存儲位置數組下標沒有變化
                        newTab[j] = loHead;
                    }
                    if (hiTail != null) {
                        hiTail.next = null;
                        // 爲 1,元素存儲位置爲 舊數組下標 + 原容量 。
                        newTab[j + oldCap] = hiHead;
                    }
                }
            }
        }
    }
    return newTab;
}

大家可以先自己思考一下爲什麼通過判斷(e.hash & oldCap) == 0 就能判斷擴容後元素的存儲位置。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有沒有看出來點什麼?擴容前和擴容後的 & 計算值差別就只是元素 hash 值中和原容量 16 二進制表示中的那個 1 的位置是 0 還是 1 有關。

如果舊元素的二進制表示爲 1100 1001,那麼計算結果就是 0000 1001。

看到這說明你是一個一直在提高自己的人,給自己點個贊!

如果你覺得對你有幫助的話,也可以點贊支持一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