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姚班高材生從谷歌辭職回鄉教書,他說:不想像成功學那樣生活

  原標題:他是清華姚班高材生,選擇從谷歌辭職回山西教書,張昆瑋說「不想像成功學那樣生活」
  楊淨髮自凹非寺 
  量子位報道公衆號 QbitAI
  張昆瑋,因爲一則「徵友帖」被熱議。
  他是 2009 級 清華姚班畢業生,清華碩士畢業後就職於 摩根大通谷歌……
  而更早之前,他還是 NOI 金牌得主,在數學、物理和信息學方面很早就展露天才,更後來從山西省實驗中學保送清華,進入姚班。
  但這次被熱議,與“找對象”無關。
  因爲在這則朋友幫寫的“徵友帖”中,張昆瑋受到關注的是其「出乎意料」的職業選擇:
  在谷歌工作兩年後,他選擇回鄉任教,在家鄉山西的一所二本院校—— 晉中學院成爲一名青年教師,月薪 3000 多。
  有人不解,有人替他惋惜……也有他的學生、校友甚至小學同學現身說法,解釋他始終是一個與衆不同的人。
  只是張昆瑋自己,不想就此成爲世俗成功標準的討論對象。
  他向量子位解釋背後來由,字句之間,有時代共性的羣體焦慮,也有一個 90 後年輕人的獨立思考和自由精神。
  他有地上的六便士,也有頭頂的月亮。
   第一次選擇:放棄未完成的博士,離開科研
  張昆瑋生於山西晉中,初中畢業以 全省第一成績考入山西省實驗中學,很快就在數學、物理和信息學競賽中展露頭角,拿到兩個省級一等獎,並且榮膺全國信息學奧賽金牌,最終成功保送清華。
  然後在又一次選拔後,進入 清華姚班
  他曾有過攻讀博士的念頭,在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先生領導的交叉信息研究院,他用了 一年時間,修完了博士所需的課程。
  但他很快也發現,科研並不適合自己。科研在很多時候都是孤獨的征途,漫長的論文之路上,他不是很適應日思夜想的工作方式,時而事倍功半。他很快得出結論,自己雖然學有所長,但並不擅長科研。
  最終,他選擇放棄攻讀博士,帶着碩士學位畢業離開。
   第二次選擇:離職谷歌,回鄉教書
  畢業之後的選項是工作。
  他很快接到第一批 offer,有互聯網巨頭如 阿里,也有金融領域知名的 摩根大通銀行。
  張昆瑋選擇了後者。
  這其中或許有他對生活追求的原因,畢竟國內科技互聯網公司,996 是家常便飯。
  而摩根大通不同,朝九晚五,工作算不上繁重,而且計算機領域人才通常進行的是後端方面的工作,比如把已經設計好的衍生品定價模型,並行地執行在多個計算機上。
  某種意義上說,這樣的工作令人豔羨。衣着光鮮,上班就在二環金融街。
  但張昆瑋很快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摩根大通盛名之下,生活工作成本卻也不低——在二環金融街的成本,對於一個應屆畢業生來說,要拿出稅後工資的 1/3 來交合租的房租,而且也無法解決北京戶口。
  這種境況讓他憂愁,而就此時,谷歌錄用的通知“姍姍來遲”,卻又恰如其時。
  這一次,張昆瑋沒有猶豫。
  到了谷歌,他的工作是「知識圖譜的預處理和批量計算」,第一年的時間很快,既有學習的匆忙,也有業內公認的最佳僱主的舒適環境。
  張昆瑋如今回憶起來,依然對老東家的生活讚不絕口,他說不同於國內很多互聯網企業,谷歌給每個員工寬鬆的工作環境,也有很多令人羨慕的福利待遇。
  但這樣的“舒適區”中,張昆瑋不是沒有“憂慮”:
“在北京,我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北京地鐵沿線的房子已經漲到幾百萬上千萬,如果貸款 30 年,每年要還的錢基本是我全部的收入。收入可以漲,但是萬一經濟不景氣呢?是不是要像當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時候的年輕人一樣,去流落街頭?”
  張昆瑋不願在世俗成功的標準裏隨波逐流。
  “我不願意像 成功學說的一樣,爲了成功捨棄一切,我想在工作之中融入愛好,想在工作之外有自己的生活。”
  於是在谷歌工作滿第二年後,他最終決定,辭職離開。
   回鄉任教,選擇“平凡”
  家鄉山西的政策,讓他對大城市的憂慮得到了安放。
  在山西,應屆畢業碩士生三年以內可以進入省屬高校當青年教師。
  機緣巧合,離職谷歌那一年,剛好是張昆瑋碩士畢業的第三年。
  他決定回到晉中,在當地院校晉中學院任教。
  而薪資,自然是不能與大城市相提並論的,他的第一年每個月收入只有 3000 元,從第二年開始可以漲到 5000 元。
  不過張昆瑋對此平靜以待:
“應該還有些地方人才引進的補貼的,但是因爲晉中市對省屬高校都沒有按月補貼,所以也就這些了。博士生會好一些,有一次性的安家費。”
  講述這些時,他彷彿在說別人的故事。
  當然,或許是怕故舊師友看到擔心,他補充說自己還有一些其他的收入:
“我業餘就去給我曾經的母校實驗中學講些課,在網上接一對一的競賽輔導,都加一起,一個月也能上萬吧。”
  唯一令這個 28 歲年輕人擔憂的問題只剩下一個:
對象、婚姻,家庭生活。
  返鄉隨俗,雖然在北京,這不是一個緊迫的問題。
  但張昆瑋坦承,在老家,大部分這個年紀的年輕人都已經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在北京的時候,他曾在清華 BBS 水木社區發過徵友帖,文筆背後的思考和真誠打動不少人,最終在響應者中他找到了前女友。
  只是後來選擇回到家鄉,感情也隨着面臨抉擇——女友前往美國留學,他們之間未來的交集不斷縮減,理性分析之下,只好分開。
  最近,張昆瑋想沿襲成功經驗復刻一次。
  於是在幾個論壇發出了徵友帖,但“座標山西”,勸退了不少人,沒得到太多回應。
  更早之前,他也接受父母的建議,在親友圈子關係介紹裏相親。
  “但當地可能鮮有跟你差不多的學歷履歷,不介意?”
“我不在乎。”
  只是萬萬沒想到,“徵友帖”這次以另一種方式意外火了。但圍觀的人,更多驚異於他爲何甘願選擇平凡和普通。
  在知乎,張昆瑋曾經的同學和現在的學生也站了出來“捍衛”他。
  最高讚的用戶木心,是張昆瑋晉中學院計算機班的學生,他感慨從張昆瑋身上感受到的能力和精神。
ACM 這條路我們這種學生走不遠,但是如果真的有這樣好的老師幫助,哪怕親身體驗過這條路上做題的快感,對我們同學未來的發展可能都會有巨大的幫助。張老師說自己不能影響社會,我一定會點反對,我們學校也有很多對 pat/ACM/算法感興趣的同學,我們也有很多的同學都很愛他。不管是離開 Google,JPM 或者來到晉院,作爲曾經的學生我都很敬重他,他的做事風格都會影響我後半生。
  他的校友同學趙天琪則爲他鳴不平:
學歷應該是給一個人更多選擇的權利,而不是束縛人生的枷鎖。
   “一個人和他的世界”
  張昆瑋感謝爲他說話的同學和學生。
  但他表示,不希望自己再去說點什麼,他說並不在乎那些世俗成與敗的議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最近,也有更多當地學校聯繫他,希望他能在業餘給信息學競賽方面有興趣的後輩當教練。
  張昆瑋感慨:
“當你看到孩子們好奇的眼睛的時候,你會忘掉一切憂愁和不快。如果能獻身於家鄉的基礎教育,我也不算荒廢一生吧。”
  那麼找對象的事呢?
   “還是隨緣吧。”
  在對話最後,張昆瑋還分享了夏多布里昂《意大利之旅》中的感悟,這讓他共鳴,也像是他實踐後的真諦:
每一個人身上都拖着一個世界,由他所見過、愛過的一切所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來是在另外一個不同的世界裏旅行、生活,他仍然不停地回到他身上所拖帶着的那個世界去。
  最後,附上張昆瑋的聯繫方式:[email protected],如此萬中無一的有趣靈魂,別讓他孤單太久^_^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