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是互聯網“打工人”的宿命?

19 世紀 80 年代,馬薩諸塞州一個鞋廠的監工曾說過:

“讓一個身強力壯體格健全的18歲小夥子,在這裏的任何一架機器旁邊工作,我能夠使他在 22 歲時頭髮變成灰白。”

當時的美國“打工人”,每天需要工作 14 ~ 16 個小時,甚至長達 18 個小時。

時代變遷。不一樣的時光流轉,一樣的歷史場景重現。

只不過,當年的紡織機器,換成了新時代的電腦;當年站在紡織機器前勞作的美國“打工人”,換成了今天坐在屏幕前的互聯網“打工人”。

他們一邊享受着“福報996” ,一邊拿着體檢報告瑟瑟發抖。

地鐵上,人潮擁擠中的他們,頭髮花白,只能從雙手辨認出他們還是個年輕人。

對於他們而言,加班已成爲常態,凌晨走出公司大樓早就習以爲常。

爲了掙錢,哪有那麼多可抱怨的,生活很現實的。


這不禁讓人聯想起北京順義新冠確診者的流調。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圖的是碎銀幾兩,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世間萬千惆悵,這幾兩碎銀,可讓父母安康,可護幼子成長。

但這碎銀幾兩,也斷了兒時念想,讓少年染上滄桑,壓彎了脊樑......

時代在變,但拼命依舊。


一,996.icu與財富之間的抉擇


2021年伊始,互聯網人似乎陷入了越來越忙碌的“漩渦”。

先是快手宣佈實行大小周工作制,即大周工作6天、小周5天的工作模式,後是字節跳動爲鼓勵加班,表示要給週末加班的員工開出2倍的薪水。

但,加班帶來的“過勞”,有時候卻成了“打工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1998年出生,年僅23歲的pdd員工張某霏在凌晨1點半回家的路上不幸猝死。


不少網友嘆息,這屆互聯網打工人都是用“命換取錢”。

據脈脈發佈的《人才吸引力報告2020》顯示,互聯網人滿意度最低的3個方面是,壓力、強度與未來發展。

一些互聯網“打工人”開始反思,計劃逃離。

“身體健康比什麼都重要。我想當個真實的人類,好好地說人話,真誠地表達感受,認真地做事情。”

另一些相反的聲音則認爲,“要趁着年輕,多賺點錢,在35歲前完成人生前半段的財富積累。”

這些年,互聯網大廠,已經成爲互聯網“打工人”新的圍城,有人擠破腦袋“闖”進去,也有人感到失望而離開。


二,互聯網“打工人”要面對的問題


在脈脈發佈的《勢在人爲·人才吸引力報告2020》中顯示,互聯網行業職場人的工作整體幸福感滿意度在各行業排名中倒數第3。

互聯網“打工人”要面對的問題,包括996問題、職場PUA、年齡焦慮、組織設計、職場信任、巨嬰式管理等問題。


儘管互聯網IT行業有着較高的薪酬,但在普遍化的加班文化下,過高的工作壓力,長年累月的“過勞”加班,導致了互聯網從業者整體的健康曲線呈直線下降趨勢,快樂程度都要低於平均水平

據《中國互聯網從業人員健康狀況研究報告》顯示,只有2.22%的互聯網從業者沒有出現明顯健康變化,其中眼疾、頸椎病、容易睏倦、身體素質下降等各項指標都接近或超過50%

據《中國互聯網企業員工睡眠報告》顯示,81.4%的互聯網員工睡眠質量不好,71.3%員工存在失眠問題,51.5%超過23點才上牀,平均睡眠時間爲6.7小時

除了工作上的壓力,由於工作性質的特殊性,大部分人沒有時間去拓展和維繫自己的交際圈,與人羣的交流減少,互聯網IT從業者的負面情緒時常難以得到宣泄。
     

三,行業內卷,互聯網人的奮鬥模式升級


當今時代,萬物皆可“卷”。互聯網行業也不例外。

所謂“內卷”,是指人類社會在一個發展階段達到某種確定的形式後,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爲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

簡而言之,內卷的本質就是發展的停滯,大家一起分存量蛋糕。

衆所周知,互聯網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當資本快速進入互聯網行業,便加速了這種更迭。

這種力量加載到公司,再由公司加載到每一個“打工人”身上。

他們感覺被捲入一場無止境的內耗競爭中......

而最近刷屏的新冠流調更是盡顯了打工人的辛酸,世事維艱。
 
“我們沒有選擇。”一位逃離大廠,在經歷了創業的失敗後,又選擇迴歸大廠的朋友H感慨着說。

H三四年前,逃離大廠,懷着滿腔熱血,跟幾個朋友一起出去創業。

最近由於團隊產品研發的方向陷入了不確定的漩渦,公司前途不明朗,最後決定暫時關閉公司,重新投入職場。

“我的最終目標還是創業。如果現在選擇去一家創業公司,會有更大的挑戰性和可能性,但同時也意味着更大的不確定性。

選擇迴歸大廠,大概率還是做着之前駕輕就熟的工作,即使是996,還是能擠出一點時間做自己的事情,好好想清楚未來的創業方向。”

H如是說。

前幾天,一位杭州的朋友L看到張某霏去世的消息後,大爲震驚。她想起她前段時間的一段求職經歷。

L當時應聘的崗位所在部門就是2020年非常火爆的賽道。

爲了打贏“社區團購”這場仗,pdd在舉行成立5週年的慶祝活動時,黃崢激動地宣佈,“pdd全員開啓‘硬核奮鬥’模式”( 即一週工作7天,一週6天的“超級大小周”模式,且每天工作時間不得低於10小時,每個月硬性要求工作時間不低於300小時。 )。
 

“開啓硬核奮鬥模式不是一句空話。大風大浪裏要團結一致努力前行,才能不變成一片隨浪打碎的破木片。”

低調的黃崢難掩興奮之情。

L最終放棄了這個offer,選擇了另一家大廠。L之所以最終選擇另一家大廠,是基於個人的職業規劃考慮。

L說,“無論選擇去哪一家互聯網公司,都難以避免加班。之所以選擇另一家大廠,是因爲看中了另一家大廠的平臺。

新賽道很火爆,也意味着更多的不確定性,有點像敢死隊。我還是希望在穩中求勝。相比之下,另一家大廠的成長空間更加適合我對未來的職業規劃。”

而在上海的一位朋友Z當年放棄年薪40萬的大廠offer,選擇了進入一家年薪稍低,但穩定,工作壓力也沒那麼大的國企(非互聯網行業)。

Z說,“對於一個畢業才一兩年的打工人,周圍的朋友都羨慕我能拿到那麼高薪的offer,但我在工作與生活之間權衡之後,覺得自己還是不適合互聯網。

高薪意味着高壓。哪裏有無緣無故的高薪?你的薪水裏早已包含了你的委屈,你的加班費......”


四,打工人的互聯網“圍城”


毫無疑問,互聯網是一個普通人逆襲的好地方。在這裏,普通人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奮鬥,快速實現財務自由。

比如,去年宣佈從字節跳動退休的郭宇。

去年2月,郭宇在個人微博發文稱:“我選擇在28歲的末尾退休,擁抱山間清泉與峽谷的風,去感受春秋冬夏。有緣人自會再相逢,朋友,願我們在更廣闊的世界再會!”

一時間,轟動整個互聯網圈。

喫瓜羣衆紛紛表示,有一種酸,叫吃不了的葡萄,“酸”。

年紀輕輕就實現了財富自由,除了幸運,自身的努力和能力之外,還得益於他選對了互聯網行業。

互聯網大廠雖然工作壓力大,卻是一個高付出高回報的地方。

例如,程序員這個職業生涯的前期,收入的起點就可能已是某些行業的天花板。

有些人,用十幾年的時間,就可能賺到了其他職業一輩子都未必賺到的收入。

據悉,2021年的校招,阿里開出的薪酬是22.5萬~50萬元,騰訊是24萬~55萬元,百度則是22.4萬元到50萬元......

互聯網就像一座圍城。

儘管互聯網高薪盛宴,財富自由的聲音吸引了無數年輕人爲之奮鬥,但,依舊有一些人選擇了逃離。

因爲他們覺得以身體健康爲代價,換取金錢,不值得。

而有些人則選擇留下,想趁着年輕,賭一把,多賺點錢,爲人生的下一階段積累足夠的財富。

“打工人”,各取所需,求仁得仁吧。


五,“不能讓奮鬥變了味”


央視新聞發表評論“不能讓奮鬥變了味”:


我覺得評論裏的這句話說得很好:
 
我們都知道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但是奮鬥不只靠激情,也要講效率,切不不能演變成‘拿命換錢’。

《斷頭皇后》中有句臺詞,“那時候她還年輕,不知道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奮鬥是需要的,但透支身體,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2020年12月,42歲的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宣佈退休。

“十年,我需要休息休息,下一個十年,就託付給兄弟們了,感謝你們。”

他在朋友圈敲下這句話,退出了互聯網的江湖......

圍城內外,又將是新的輪迴。

最後,2021,新的一年,願每個“打工人”都能被善待!如果確實覺得生活太累,不妨停下來歇一歇,學會適當的休息。

--- End ---
君偉說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衆號 - 君偉說(wayne90214)。
如有侵權,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刪除。
本文參與“OSC源創計劃”,歡迎正在閱讀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