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AWS re:Invent 2020 見證技術重塑未來的力量

在AWS看來,只有重塑文化,重塑自己,才能重塑未來。

出品 | 常言道

作者 | 丁常彥

十年前,乃至在更長的時間裏,如果我們說到企業IT公司,一定會首先想到微軟、IBM、思科、英特爾等;但時至今日,我們再去看市場中屹立的企業IT公司,雖然傳統巨頭依然強大,但更引人注目的無疑是像亞馬遜雲服務(AWS)這樣的新貴。

按照最新的營收數據統計,如今的AWS已經與微軟、戴爾、IBM、思科一起,位列全球前五大企業IT公司,超過了Oracle、SAP等傳統巨頭;不僅如此,根據亞馬遜公佈的財報數字,AWS在2020年第三季度達到年化收入460億美元,同比增長29%,相當於一年增長100億美元。

這樣的收入增長在全球IT市場增長萎縮的今天,非比尋常。就在不久前,來自Gartner的預測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IT支出預計將達到3.6萬億美元,相比2019年下降5.4%;2021年全球IT支出預計將達到3.8萬億美元,相比2020年增長4%。

最近的Gartner調查數據同時表明,疫情導致當前在使用雲服務的企業組織中,有近70%的企業組織計劃增加雲方面的支出。到2021年,全球最終用戶在公有云服務上的支出將增長18.4%,達到3049億美元,高於2020年的2575億美元。這意味着,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AWS仍將是高歌猛進的一年。

不過,在今年的亞馬遜re:Invent全球大會上,關於雲計算、AWS的洞察還不止於此,人們更加關注AWS作爲全球雲計算引領者,將給整個業界帶來怎樣的驚喜。

雲計算正在重塑整個IT產業

經過近15年的變遷,雲計算已經從最初的新技術、新模式,成爲企業在尋求數字化轉型升級過程中的必由之路;當雲計算成爲一種必選項,那些構建在傳統IT架構下的產品和技術也正在被重塑。

近兩年,雲原生憑藉其敏捷、開放、標準化的特性,以及輕量化、松耦合、靈活的技術架構等特點,成爲企業構建面向未來的應用架構的首選。伴隨而來的則是微服務、容器等成爲企業上雲過程中關注的焦點。

但在企業全面上雲的今天,需要“原生”的不僅有應用,更有計算、存儲、網絡、數據庫等。早在2016年,AWS就爲雲打造出一款能兼容MySQL的新一代企業級數據庫——Amazon Aurora,作爲一款“雲原生數據庫”,Amazon Aurora成爲AWS公司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服務。

如今,已經有超過十萬客戶選擇在Amazon Aurora上運行他們的數據庫工作負載,對於這些客戶而言,他們可享受與具有最高等級商業數據庫的性能和可用性,卻只需要花費過去十分之一的成本。目前,全球總共有超過35萬多個數據庫通過AWS Database Migration Service (DMS)遷移到AWS。

雲原生數據庫還只是雲計算髮展到今天,對傳統IT產業進行重塑過程中衆多細分領域中的一個;在全球企業加速擁抱雲計算的今天,需要重塑的還有傳統的計算、存儲等諸多領域。如今,爲雲而生的計算、爲雲而生的存儲,已經成爲主流雲計算廠商在提供雲服務之外發力的重點領域。

在雲計算向下推動IT基礎設施升級的同時,雲服務本身也在不斷進化。畢竟對於企業來說,由於業務對雲服務的要求不同,企業不止有公有云的需求,同樣也有私有云的需求。因此,早在2016年底,AWS就與VMware達成合作,VMware從此可以在AWS數據中心內爲客戶提供服務。

事實上,不論是雲計算對應用、計算、存儲、數據庫等的重塑,還是雲計算自身的變遷,早在數年前就已經開始;只不過,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歷史節點,這一變革的速度被大大加快:原本還只是市場趨勢,如今已經成爲企業客戶的現實需求,即便是AWS也需要加快變革進程。

AWS加快推動雲計算重塑

在雲計算領域,AWS之所以在業務上能夠取得飛速發展,靠的是不斷根據客戶需求快速創新。2011年,AWS發佈了80多項重要服務和功能,隨後的每一年,AWS發佈的服務和功能都在逐年遞增,到2019年更是發佈了2345項。就在今年的re:Invent大會上,AWS CEO Andy Jassy在其主題演講就發佈了27項創新;re:Invent大會第一天,AWS共發佈了43項全新的服務和功能。

這樣的速度不可謂不快,AWS最新的服務和功能主要集中在計算、存儲、數據庫、數據分析、容器、機器學習運維、工業機器學習等多個方面,幾乎涉及到雲計算從IaaS到PaaS的各個領域。具體來說,這一次的升級有哪些側重點呢?這裏僅從數據庫、機器學習、無服務器、容器等幾個最新最熱的領域,一窺AWS如何推動雲計算的創新。

在數據庫領域,隨着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Amazon Aurora,數據庫遷移和管理的需求也日益迫切;爲此,AWS發佈了新一代Amazon Aurora Serverless v2,可以做到實時擴容,在不到1秒的時間內擴展至支持幾十萬個數據處理事務;這樣一來,開發者就不需要按業務峯值進行容量配置,而是按需擴容,相比之下可節省高達90%的成本。對此,AWS大中華區雲服務產品管理總經理顧凡表示,目前市面上還沒有任何一款數據服務可以做到這個量級,Amazon Aurora Serverless v2整體推動了數據庫服務的演進。

在機器學習領域,AWS推出的機器學習服務Amazon SageMaker的新功能Data Wrangler,內置超過300種數據轉換,可以自動識別數據類型,推薦合適的轉換,從而提高機器學習數據準備的速度。

在容器和無服務器應用領域,AWS大中華區首席雲計算企業戰略顧問張俠表示,容器和無服務器應用由非常小的代碼段組成,每個代碼段通常由不同的團隊開發和運維,有獨立的基礎架構,需要對其更新和維護;但隨着容器和無服務器應用的增加,更新和維護工作將變得日益複雜,拖慢應用開發速度。而開發工具AWS Proton的推出,提供了更細粒度的開發和部署管理工具,簡化了容器和無服務器應用的開發和部署。

除此之外,在數據分析領域,AWS Glue的新功能AWS Glue Elastic Views可以從多個不同數據源創建虛擬表,可以簡單、高效地將數據孤島連接起來,形成統一的數據視角,當數據源發生變化時能夠在幾秒鐘內同步,一舉解決了困擾企業多年的數據孤島問題。

事實上,數據庫服務、數據分析服務、機器學習服務和開發工具,也被Andy Jassy認爲是AWS全新推出的數十項創新雲服務和功能中,能改變遊戲規則的顛覆性服務。

用持續創新重塑自己、重塑未來

正如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創新理論大師克萊頓·克里斯滕森教授在其《創新者的兩難》一書中所說:以現有企業心態與利益機制,確實很難突破破壞性創新所造成的兩難困境,企業需要以體制外另起爐竈的方式來推動這種創新。

面對雲計算浪潮,許多傳統IT巨頭並沒有突破這一兩難困境,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AWS全面崛起,並進入全球前五大企業IT公司的重要原因之一。不過,對於AWS來說,順應客戶需求,不斷推動雲計算服務和功能的迭代只是創新的一個層面。

在雲服務本身,AWS同樣也在不斷調整着自己的做法。比如,在混合雲方面,在AWS始終認爲,企業最終都將不再會有自己的數據中心;而所謂的混合基礎設施是由雲和各種邊緣節點組成的,本地數據中心是邊緣節點的一種。

因此,面對企業的混合雲需求,AWS既不一味固執己見,也不完全順應客戶需求。而是先通過與VMware的合作,讓客戶能夠在AWS使用同樣的VMware軟件和工具;再推出由AWS全託管的Outposts,來承載那些客戶必須駐留在本地的工作負載;最後再通過開通本地區域,實現客戶應用的本地化部署。

而對於那些沒有開通本地區域,無法進行本地化部署的區域,AWS則推出了Snow系列設備,用於連續計算、數據存儲和數據轉送;或者通過5G網絡邊緣做本地部署,將移動應用的延遲降到10毫秒以內。這樣一來,AWS既滿足了企業對混合雲的應用需求,又確保了雲服務的一致性,避免了新的雲計算孤島的產生。

從服務和功能創新,到混合雲的重塑,AWS一直將reinvent這一關鍵詞奉爲圭臬。重塑之於AWS,是通過高維思考,持續推動雲計算的創新;之於企業客戶,則是藉助雲計算的應用變革企業IT,進而實現數字化轉型。

正如顧凡所說,過去幾年,中國的雲計算髮展非常快,雲計算已經成爲新常態;很多中國企業尤其關注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微服務、無服務器、容器等高級功能,以及它們如何給業務帶來幫助。也正因爲如此,張俠也強調,儘管AWS一次性推出了數十種服務和功能,但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需求,因此這些新的功能對企業都非常有吸引力。

不過,在Andy Jassy看來,重塑的關鍵,部分與技術相關,但更重要的是企業文化,要建立重塑文化。具體體現在以下8個方面:(1)領導要有創造和重塑意識;(2)順應趨勢,不可逆行;(3)招募渴望創造的人才;(4)實實在在解決客戶問題;(5)速度至上;(6)別把問題複雜化;(7)使用功能最強、最豐富的技術平臺;(8)自上而下,制定激進的目標。

50年前的《財富》500強企業,如今只剩下17%還在榜單上;20年前的《財富》500強企業,如今也只有50%還在榜單上。由此可見,企業必須選擇最好的重塑工具,打造企業的重塑文化,重塑自己,才能重塑未來。

趕快點擊“閱讀原文”,打卡AWS re:Invent 2020,一起見證重塑的力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