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硅谷的前世今生三部曲之3- 展望未來

換個角度看硅谷的前世今生三部曲之3- 展望未來

編者注:當前很多地方和國家到處都在自詡爲xxx硅谷,但其實很多都只是得到了硅谷的形,而沒有硅谷的靈魂。且看Leslie Berlin在其Medium上的長篇博文是如何對硅谷進行深入的分析的。該文的中文版由天地會珠海分舵編譯,因爲全文篇幅比較長,爲了方便讀者鑑賞,故將分三部份進行放送,而這三部份又可各自獨立成文。本文是第三部份,闡述了硅谷當前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未來的擔憂


在本文中我一直都是把硅谷定義成一個地理區域。而我經常被問到的是,在當今已經是移動互聯的年代,網絡和連接速度只會變得越來越快,那麼硅谷這種地域是否還有存在的意義呢?

對技術創新來說,我堅信地理區域將會繼續扮演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還是有很重要的存在意義的。創新,並不是說你可以在大家都閒下來的時候排期開個視頻會議就能達成的。當然,我不反對很多重要的需要動手去做的事情可以通過遠程來完成,但是,很多具有突破性的創意其實都是在人們的面對面的交流中不經意的就產生了的。發生的地點也許就是在當你在走廊碰上某個人閒聊的時候,或者在咖啡廳侃大山的時候,或者在某個宗教儀式當中,或者在和朋友去健身的時候,或者在和朋友一起在球場邊看着我們的孩子們打球的時候。所以說,創新是不能排期的!

也正是因爲地域性依然對硅谷是至關重要,所以硅谷面臨的最大威脅應該是本地和國家政策的挑戰。

硅谷的經濟環境依賴於它能夠將世界上最靈光的頭腦都吸引過來,這就形成了硅谷不停的自我更新和自我革命的動力源泉。

如果硅谷再也沒有了對這些人才的吸引力的話,那麼我相信硅谷,乃至整個國家的經濟,都將會受到嚴重的威脅。比如以下這些情況如果出現的話,硅谷的吸引力必然會受到嚴重的打擊:

  • 周圍學校的教學質量開始下降從而導致硅谷的小孩們不能獲得更好的教育;

  • 房價繼續快速飆升以致一半的人都買不起一箇中段價位的一手房;

  • 移民局讓高科技人才移民到硅谷異常困難。

其他一些值得大家憂慮的還有:

  • 硅谷中出現的不斷拉大的貧富差距;

  • 中低技能打工人員的薪資水平持續不見增長;

  • 在同樣的技術學識背景下男人比女人拿更高工資這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得不到解決。

根據“合資企業”的報道,在當今的硅谷中,身處最低收入組織的員工的收入比身處最高收益團隊的員工的收入少70個百分比。所以就算硅谷一直以平等主義自我標榜,它也只能說是有一部分人比其他人更平等而已。

硅谷的另外一個威脅是來自聯邦政府對硅谷基礎科研的資金支持正在逐年遞減。風險投資商對開發產品和開公司來說是異常重要的,但聯邦政府依然是國家基礎科研的主要資金來源,而硅谷卻又是非常高度的依賴着這些基礎科研的 - "沒有基礎科研就沒有iPhone“,這是來自美國最近的一篇關於研究與開發的報告文章的我最喜歡的一個標題。

如今,美國對研究與開發的投入力度在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中排到第十位。這個投資排名是以佔有GDP的百分比進行計算的 - 也就是在2.5%到3%這個幅度。而這相比10多年前下降了13個百分點。反觀中國的投入力度,在未來10年時間內中國在這方面的投入將會超過美國。

硅谷不能複製,成功可以學習


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想在自己的國家或地區打造一個新硅谷 ,但是從來沒有人成功過。

而這事實上也不可能成功,因爲包括2015年的硅谷自己在內,這些地方都不能再次重現當初形成硅谷的那些得天獨厚的特殊因素:學術研究;技術;反主流文化思潮;以及吸引大量勇於冒險的青年才俊到來的舊金山特有的“淘金熱”這個口碑。這當中既有時間的大浪淘沙的成份,也有那些成功的企業家對硅谷進行反哺的原因,還有那些大量湧進來的想淘金的年輕人們的貢獻。綜合而言,硅谷的這種文化已經形成了一個能夠自我延續的有機體。

也許想打造出另外一個硅谷最終確實是行不通的,但這對於其他地域有這種想法的人來說並不一定就是壞事,因爲你不一定非要按照硅谷的這種模式進行運作。高科技經濟本來就不是一個零和遊戲。21世紀的全球經濟是非常廣大和複雜的,足夠在我們的地球上容納多個不同地理位置上的技術區域,並得以一起繁榮發展 - 這當然也包括硅谷在內了,如果前面提到的這些威脅都能夠得到足夠的重視和解決的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