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讀不回VS已讀不悅 已讀不回,一定是累了。 已讀不悅,一定是對回覆心存極大的期望。

前些年在讀書的時候就聽說了,有一個詞語叫做已讀不回,當時作爲一個網絡詞彙還去看過它的意思,大致是說我已經看到了你的消息,但是我不選擇回覆。

這個詞語的形成環境就在於90後。90後應該是直接受到信息時代轟炸的第1代年輕人。作爲90後我們享受到了信息時代帶給我們的便捷,過去神話之中的千里傳書(千里傳音)也在現實中實現了。

首先我們從正面來看,爲什麼已讀不回會發生在90後的身上?90後所處的時代,從他們小時候開始就開始發生了信息的不斷膨脹,直至2000年以來的信息大爆炸。每天都會從電視,收音機,錄音帶,書籍裏面獲得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又極爲冗雜,不一定就對自己有用有幫助,反而會讓大腦極爲疲憊。而在我們生活中最瑣碎的信息來源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必要的,但是應該是定量的。小時候看過的一個統計,男人一天大概是會說2000句話,女人大概是3000句話。如果在外忙碌的一天說了很多的話,一個人回到家就會沉默寡言,不想再動嘴開口。不論這是不是給歸家沉默的人的藉口,他總是有一定統計才得出的結論。

所以已讀不回,一定是不願意接受那麼多的無用信息。

已讀不回,一定是累了。

針對於已讀不回,等待回覆的人有一定會成爲已讀不悅。

90後生活在可以千里傳音的時代,溝通變得高效了。但同時在這個時間段裏,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安全感變少了。也不能說是他變了,而是溝通方式的改變,帶來了另一個層次的改變。也就是所謂的量變最終會帶來質變。

雖然溝通變得方便,變得便捷,變得高時效性。但是90後也正在變得更加孤單。有一首歌叫做寂寞的孤獨患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在曾經溝通過便捷的情況下,可能和家人和朋友和其中的某一些人溝通的頻率是非常低的,同時也能維護很好的關係。但現在不行了,因爲溝通變得便捷,很多時候大家希望隨時隨地都能聯繫到你,所以溝通變得更多了。但是沒有效率的溝通,又是大家不想擁有的。

所以我們也不希望跟自己不那麼靠近的人每天都聯繫。但是我們會希望跟自己喜歡的跟自己親近的人,隨時隨地保持聯繫。但是每一個人的定位是不一樣的,相互之間的定位決定這個保持聯繫的頻率是否一致。當不一致的時候。等待回覆的那個人就變成了已讀不悅。

已讀不悅,一定是對回覆心存極大的期望。

希望在已讀不回和已讀不悅的這一場拉鋸之中,我們最終都會收穫相互最希望的彼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