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趙汀陽總結的10句話,警醒世人,揭露時代弊病

蘇格拉底和孔子式的開放性對話,可以讓我們迴歸哲學的偉大傳統和對本質問題的追問。

——題記

01

社會主流價值被娛樂明星和都市寫作所佔據,這是一種輕浮和墮落,這種現象的蔓延只會鼓勵更多的人朝着胸無大志的方向發展。

02

需要警惕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們關注的是娛樂,而非思想。宏大敘事和深刻思想似乎已被人們所遺忘,甚至鄙視。如果這樣下去,一個民族的希望將會消沉和黯淡。尤其是在世界格局變動不居的今天。

03

現代社會的人們一天天生活在自我的小世界裏,沉迷於雞毛蒜皮和眼前得失。一旦把視野從天空拉回到個人,人們的思想就從雲端墜入到了泥窩。整日關注眼前,不去擡頭仰望星空,人的精神會越來越貧瘠。

04

很多人認爲學習到知識就會充實,就會提升,但事實是,有些知識不僅沒有做到這些,還讓我們變得麻木和低級。因爲這些所謂的知識沒有思想,喪失了對社會公平和正義的深遠思考。

愛智慧是通過思想的力量去引導人們去思考,而現代社會的知識生產直接供應答案,這種預設好的答案取消了人們思考的空間,即知識像流水線產品一樣被製造出來,人們的大腦在它們面前,成了一種屈從物,一種附屬品。

05

思想來源於生活,但卻大於生活。哲學所探討的問題,也必須與生活相關,否則就會有失去生活語境的可能。

06

現代社會的娛樂太碎片化,人們在它面前,根本無暇思考,也不需要思考。因爲現代的娛樂都是預先設定好的,你只需要像一個傻子一樣,去看去聽就好了。在這樣的娛樂環境中,人根本不可能保有獨立而向上的精神生活。

07

後工業時代,知識的生產模式終結了思想,而沒有了思想和思考,人類就集體進入了腦死亡。自由對話在哪裏?邏輯推理在哪裏?人的可能性和創造力在哪裏?大家都人云亦云,成了一個個預先規定好的爲社會這個大機器不停工作的螺絲工具。

08

知識只是關於事物的某種描述和解釋,只是某個角度的敘事。知識是動態的,是需要不斷探討和更正的,一旦把知識封閉、固定,或者預設,就會造成知識的專制。社會專制控制人的身體,而知識專制控制人的心靈。後者的危害更厲害更深廣。

09

思想不分領域,不分科目,不分立場和特權階層。每個人都可以思想,都可以對自我和人生進行屬於自己的反思和理解。但思想要與生活問題人生問題聯繫在一起,否則會造成空洞和無根。

思想需要藉助對話獲得綻放,而思想對話的前提是自由和平等。

10

哲學應該關注那些對生活起着決定性作用的重大問題,比如整體幸福、人類命運、人的權利、社會的規則和制度、道德與倫理、人的普遍精神困境、認識論和方法論、政治制度和政府的決策等等,而不是那種如同流水線的知識工業的輸入輸出,抑或簡單的脫離實際生活的語詞和文獻研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