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心》:提高心性才能掌控人生

古往今來,人們對“人性本善本惡”展開過激烈的討論, 有對人性光輝的崇尚之言,也有對人性弱點的探討之語。

可見,人性與生俱來,卻又難以捉摸。但隨着人的認知提升,人性也發生着變化。

人性的光輝指的是人們擁有善良、愛心、責任感、感恩等品質,由此出發的善意動機會爲社會爲世人盡力;

而人性的弱點是指傲慢、抱怨、貪婪、憤怒等,犯罪的動機大多來自這些人性的惡。

因此,我們常常說要修煉內心,其實修煉的是人性。

人們常說:不懂人性就無法過好一生。瞭解人性才能瞭解世界瞭解自己,也才能掌控多變的人生。

那麼,如何瞭解人性以便更好地度過人生呢?

這是心靈成長的過程,也是一個關乎人生的目的和意義的課題。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在《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中說:

“人生的目的,歸根到底,就是提高心性,磨鍊靈魂,爲社會和世人盡力”

下面我們就從稻盛和夫的《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中去探尋人性,找到人生最重要的目的和意義。

                          01

            人生的目的就是提高心性

曾在微博上看到白明說過的一句話:

“一個在心靈上微小的滋潤,對人性都是偉大的提升”。

可見人性的提升在於心性的提高。

⑴不用自己的標準去評判別人的行爲

稻盛和夫說:“所謂提高心性,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實踐真善美,時時事事讓良心、讓真我釋放光彩”。

世界是相容的,人性卻是利己的。但每個人都向往美好的人生,而美好人生則是由真善美的心靈激發而成。

宋代蘇東坡和佛印和尚一起參禪論道,蘇東坡笑着對佛印說:“我看你打坐時像一堆牛糞。” 佛印不僅不生氣,微笑說:“我看你打坐像一尊佛。”

蘇東坡見佛印無言反駁,便覺自己佔了便宜,回家就洋洋得意地把這事對妹妹蘇小妹說:“我跟佛印論禪從未贏過,這次竟然勝了。”

蘇小妹卻說:“哥哥,你這次輸得更慘了,佛說,‘佛心自現’, 佛印看你像佛,是因爲他心中只有佛,你心中不潔,所以你看佛印像牛糞。”

蘇東坡用自己狹隘的心去判讀別人,這是心理學上的投射效應,就是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的行爲,這不僅是一種認知障礙,還是“心”出了問題的顯現。

那麼,真正的心是什麼呢?

⑵提高心性,守住純真的本心,去實踐真善美

有人問稻盛和夫:心在哪裏?他回答道:心是良心,心的本質就是真善美。

從佛學的角度來看,境由心造,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心沒有光明就沒有慈悲心。

以己度人,以有色眼光評判別人,這是很多人難以超越的心靈羈絆。

世界也許很殘酷,但是我們卻不能太陰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守住自己純真的本心,去實踐真善美。

只有當我們能辯證地看待生活,以至高的心性境界去發現美好,那麼,遊走在正確和錯誤之間的人,就不會迷失純然的本性,不失卻真誠爲本的真心,就能提高心性如佛印一樣,用慈悲的光明之心看待和接納身邊的人和事。

這樣你就會發現,原來身邊到處是光明的佛,到處有美好的真善美存在。

當我們用人應該具備的純真心和完整人格看待世界,我們就會秉持一顆慈悲、感恩、熱情的心和善意的動機去對待生活,我們的人生就會充滿快樂和幸福。


⑶心性的提高不僅有助於個人發展,還有助於企業發展

在個人心性的成長方面,我們只要在生活中踐行真善美,在工作中保持坦誠、積極、勇敢的心,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不斷精進自己,就足以讓我們破除困境,逆流而上。

在企業經營方面,提高業績是企業經營的天花板。稻盛和夫在經營企業時,都是站在“提高心性,拓展經營”的哲學高度,從提升員工心性入手。

稻盛和夫沒有像多數企業一樣,用利益激勵、績效監察、不切實際的戰略高度來經營企業,而是以簡單的“心性”法寶,讓京瓷和KDDI兩家公司成爲世界500強,讓宣佈破產的日航,在短短一年重攀業績頂峯,在全世界航空業內名列第一,遙遙領先。

故而,無論你是企業的經營者還是普通人,提高心性,踐行真善美,必定能助力你收穫事業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


                          02

          人生最有效的修行是磨鍊靈魂

稻盛和夫的這句話讓人印象深刻:

“人生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磨鍊靈魂。人們往往容易執着於追求財富地位和名譽,但這並不是人生的目的。

人生的首要意義是要我們通過一生的歷練,認真投入每天的工作,堅持不懈地拼命努力,才能讓心性得到磨鍊,人格獲得提升,靈魂更加美好 ”。

稻盛和夫從少年時期到步入社會,飽嘗種種不幸與挫折,在那一段苦難和逆境中,無論是研發陶瓷新技術,合資創立KIDD,還是拯救破產的日航,他都面臨着舉步維艱的境況。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當他遭遇苦難時,只要對自己的境遇充滿牢騷和抱怨,就沒有一件事是順利的。

但是當他坦然接受命運,在忍耐的同時,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全身心投入工作時,他的人生就像開掛一般變得精彩非凡。

這是因爲,無論個人還是企業在獲取財富和名譽時,如果一味抱怨和逃避,僅僅只追求個人的私利和功名心,那麼不管多努力,生活和工作都無法順利推進,即使暫時獲得成功,終究還是無法長期發展壯大。

反之,如果自己的行爲動機是善意而積極的,那麼,一切自然會朝着好的方向發展。

稻盛和夫認爲,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運自然就會好轉。

即使在遭遇個人成長瓶頸和經營困境下,以利他之心發起的行動,企業效益必然得到提升,個人心性也隨之不斷提高,事情早晚會結出善果,並返回到自身。

在困境中成長是每個人必然要經歷的過程,解決的辦法惟有在靈魂深處,不斷磨練心性,增強“利他”的真我能量,那麼,看起來山窮水盡之路,也會有登高望遠,豁然開朗之時。

稻盛和夫在《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中有一段感悟:

有位木匠傾注了畢生精力修造廟宇,最終成爲傑出的工匠。稻盛和夫很敬佩他把人生奉獻給木匠事業的工匠精神,但更感慨於他與大學老師對話時的人生感悟:

木匠說,他用畢生努力精進的奮鬥經歷是一場磨礪心志的修行,是秉着一顆“利他”的心,時光才賦予了他不一樣的人生。

木匠基於工作就是修行的感悟耐人尋味,它讓稻盛和夫悟到:

困難的降臨是上天賜予人們的考驗,心性只有在決不放棄的堅韌中才能得以提高,心靈才能得以治癒和淨化,人生才能因此愈發豐富多彩。

由此可見,一個人只要深耕一個領域,一心一意專注眼前的工作,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就是最好的心靈脩行。心靈得以磨礪,心性得以提高,行爲自然就是在提升人格。

所以,稻盛和夫在任何場合都“感謝”人生中遭遇的坎坷和艱辛,正因有了這些磨難,讓他在積極應對困難的過程中鍛鍊了自己的心志,磨礪了自己的靈魂,並懂得了用感謝苦難的單純的生活態度,實現了自己的幸福人生。


                          03

  每天反省是關照自我、淨化心靈的修行

佛語說:“一切行爲都是開悟的修行”,無論是提高心性的過程,還是磨礪靈魂的修行,都是精神的修行。

誠然,我們這些未經修行的普通人,常常想的是過去的艱辛、當下的挫折、對未來的癡想,心中難免充滿對人生的憤懣、抱怨和虛妄的空想。

人最大的煩惱源於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投入不夠,總是期待最少的付出最大的收穫。而現實往往不能如願以償。

有時,全身心投入也未必獲得想要的,故而才萌生諸多的煩惱、憤怒、慾望和抱怨。

所以,佛教把憤怒、慾望、抱怨稱爲三毒,這三毒是污染和迷惑我們心靈的元兇。

它讓我們各自的人生充滿苦難和不幸,讓我們的心靈渾濁混沌,看不清人生的真相。它導致我們直面不如意的人生時,便會抱怨甚至滋長慾望。

面對三毒對我們心靈的侵害,無休止的抱怨和牢騷,會把不幸帶到我們身邊。

此時,刻意逃避危害是無用的。

只有像稻盛和夫一樣,擁有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心態,把挫折和災難看成磨鍊靈魂、增益能耐的機會,在過程中提升心志,在認真工作中獲得心靈的淨化,勇敢去面對和解決問題纔是對抗三毒的唯一武器。

稻盛和夫把苦難作爲避雷針,把靈魂磨礪後的經驗變成哲學作爲人生的指南針,讓他在人生中沒有迷失方向。

泰戈爾所過:“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奏出世間的絕唱”。

正是生活的磨難,讓人生既有幸運的光臨,也有逆境的思考,這樣才讓人生的一切彌足珍貴,才讓人懂得珍惜每時每刻的擁有。


                          結語

人生唯一的真相是,只有自己才能決定自己的人生,只有提高心性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陷入人性善惡的評判,導致自己無法找到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其實,人們往往忘了從本我真心中尋求答案。 

楊絳曾說道: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人亦如香料一般,只有經歷千錘百煉的磨礪,才能懂得《荀子》所說的“歲寒知松柏,事難知君子”的道理。

總之,稻盛和夫的收官之作《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能讓我們明白,心性及靈魂的提升和磨鍊,比什麼都重要,因爲它們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能讓我們掌控多變的人生,更能讓我們明白人活着的最終意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