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讀書筆記之逍遙遊第一

傅佩榮《逍遙之樂》這本書我買了很久,但是一直都是看幾頁就放下,因爲理解不了,也看不進去。雖然有詳細的解讀,我也沒辦法堅持閱讀。但是現在我突然發現自己可以看這本書了, 並且看的津津有味,我想這個要感謝jt叔叔給打的基礎。今年來,我用大概半年多的時間認真聽完了jt叔叔的莊子課程,說是認真,其實有的也是一知半解,聽兩遍三遍好像也沒聽懂。但是還是學了多一點進去了,起碼這本書我可以看了呀。並且我對莊子的解讀還有了自己的品味和認識,前幾天在喜馬拉雅找到一位很出名的老師講解的莊子,關於小大之爭我一聽就覺得不適合,不對。

回到今天的讀書筆記,逍遙遊第一。

這幾篇從1.1到1.13,分別講了鯤、鵬、冥靈、大椿等之“大”,蜩、學鳩、蟪蛄、麻雀之“小”,由於小而不能理解大,嘲笑之、譏笑之。有的老師講解是讓我們把心態放小,從而更快樂,不焦慮了。有的老師是讓我們學會把夢想不妨放大一些,並且不要僅僅爲了追求眼前的一些事物而已,可以嘗試去看的更高、更遠,精神境界更加寬一些。這些都是老師們讀莊子的角度,我表示尊重。我個人更加喜歡大的這個建議,現在這個世界,大家都有很大的志向,大家積極進取,讀書學習,告訴自己要自律要獲得很多很多,要向優秀人士對標。這些並不是我眼中的大,好的物質生活雖然需要使勁才能夠到,但是畢竟還是在眼前。不妨換一個角度去看問題,不止看看物質,從精神方面也看一看。我真正快樂嗎?我逍遙嗎?我在思考人生的真諦嗎?我的人生真正追求是什麼?除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我還可以去追求一些什麼?

莊子用故事講述了這樣一種優先級,宋榮子嘲笑國君小,宋榮子做到了分清自己和外在事物的區別,不因外界評價而影響自己的內在穩定。列子可以乘風而行,更厲害了。但是還有更厲害的,有人順應天地的常道,把握了自然界的規律,從而做到了遨遊,也就是逍遙。在他的心目中,逍遙纔是大。

這裏也有幾個故事:比如堯想讓位於自己的老師許由,許由對國政不屑,不願意越俎代庖;堯去了姑射之山,忘記了天下;肩吾請教連叔姑射之山神人的事情,並表示不敢相信,連叔解釋說神人的能力很強,不受世間外物傷害,世間的俗物不在他的眼中。

從動物到人,侃侃而談,莊子用故事引出了自己心中的小和大。

這裏最擅長辯論的惠子出現了,他提出了大而無用的觀點。比如大葫蘆,過於大了,所以沒用。大樹不合繩墨,所以沒用。惠子總體的認識應該是,有用的纔是大,沒用的就是小了。

莊子辯稱,葫蘆你可以拴在腰上去江河裏游泳啊,大樹你可以種在廣闊的地方,坐在樹下乘涼啊。惠子說的沒用,其實只是因爲惠子的心思不夠通達,眼界不夠高罷了。

我的理解,我們沒可能辦法真的像書中一樣,去做什麼列子乘風,去姑射山做神人,像許由一樣藐視塵世的職位。但是我們可以嘗試一下,把心放大一些些,嘗試跳出眼前的一些侷限去看問題。不行的也許換個角度就行了,不對的也許換個角度就對了,想不通的換個角度也就通了。

另外我還有一個想法,宋榮子能做到舉世譽之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這個很有意思。想想我自己,有時候別人一句話一個眼神就可以讓我糾結半天。自己的行爲舉止甚至思想,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或者讚揚。就好像我不是我,我是由外面界定的。在這裏我不想寫太多,其實太多例子了,電視劇裏面,歷史上的一些事件。我們真的因爲別人肯定就會變成好的,因爲別人批評就變成壞的嗎?我們真的需要別人的指導才能作對自己的選擇嗎?那些書籍、課程,真的都是對的嗎?甚至那些自相矛盾的理論,我也要一一奉行嗎?

我想大家可能會有跟我一樣的情況,很難做到堅持自己,絲毫不爲外面所動。

所以,做一個真人,一個真小人吧,哈哈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