鸞書精華(9)--拜神目的及四念等

鸞書下載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ping/p/17498332.html

 對待鸞文態度

     1,《理天遊記》--- 摘自第廿二回  師徒論扶鸞 方便度衆莫執着

濟佛曰:由此可知扶鸞之法可用,但是用得必須恰當,因爲用之恰當即是度人的法寶,用之不恰當即是惱人的法器,所以看扶鸞的鸞文,也必須
以平實的眼光來看它,
不能以凡是聖賢仙佛所降的鸞文皆是對的,皆是可信的,否則就容易信得團團轉,信得自亂方寸
。爲什麼這會有些情形的
存在,乃是因爲聖賢仙佛他的思想本是圓通的,但是他對於某部份人的思想環境不同,而說出不同的道理去導引某部份人,這都是方便說,因緣
說、隨人說、層次說。就像醫生下藥一樣,各人體質不同就要下各種不同 熱性、慍性、寒性之藥物;以達到適應某體質及治療之效果。 衆生之心病千千萬萬,佛法亦有千千萬萬,衆生肉體須要食糧補充身體之消耗,同樣的,衆生之心靈亦須佛法之真理去滋潤補充。這才能達
到身心完美的境界,才能過着自在幸福的人生。

      2, 金剛經: 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上天永遠悲憫真心悔過的有情衆生---《陰律無情》第二集 

   判官說:若有忘記事情的,可以發真誠心痛改前非永不再犯。請記住,陰律雖無情的懲奸罰惡,但上天永遠悲憫真心悔過的有情衆生,一定
留下一個臺階給真心改過的有情衆生慢慢步向光明,恢復衆生的最初降落人間的先天光明
,再祈請仰仗佛力加被,業障消除,從今往後都發心念
佛求生淨土。

  人類文明中的種種病症有一個總的根源:輕視別人---選自《王德峯-王陽明心學及其現代意義》

   人類文明中的種種的病症有一個總的根源,就是輕視別人。所以叫無邊無量的罪,上綱上線上對了。 佛家把文明的病症的根源點的非常清楚。 
什麼是功德,“見性是功,平等是德”。禪宗守什麼戒?戒輕視他人(衆生)。真正的根本的戒是平等,就是永不輕視任何人(衆生)。禪宗第一次提
出了衆生平等,根據是人皆有佛性,衆生是佛,衆生是尚未覺悟的佛,佛是已經覺悟了得的衆生。

  善惡在你眼中全無分別之時,你也就離得道不遠 ----王翠明與靈性生命溝通報告

 相信現在很多人都有“活得很不快樂,自己的價值觀和這個社會的價值觀格格不入”的想法,其實,絕非只有你一個人有此想法,能有這種想
法,意味着你已經是一個正在覺醒或接近覺醒的人了,要知道,現在你所經歷的一切都是你在出生前自己的靈魂就已經事先決定和安排好了的,大
家都是帶着一定的使命和任務來到這個世間的。既來之,則安之!孔夫子雲: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三個人其實可以放大至整個社會,一個是自己
,一個是社會上的善人,一個是社會聲的惡人,這兩者其實皆是老師!如果你僅僅把善人當作自己的老師,而排斥惡人的話,說明自己的智慧還沒
有完全開悟,境界還有待提升!對於普通人來說,應做到親君子,遠小人。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對於有大慧根者,君子、小人皆可備於
我,他們能包容、欣賞、感恩自己不喜歡的人,包括敵人,因爲他們知道,沒有惡人,自己就不會成長和覺悟而惡人中的不少人(當然只是一小
部分),其實是揹負了太多的業障來充當惡人,以期喚醒大家的,大家原來就是一體的!當善惡在你眼中全無分別之時,你也就離得道不遠了!
那些尚未想明白的朋友,防換一個角度,勇敢、樂觀地去面對現在的一切,在其中體驗生命,經歷成長,開啓智慧。總有一天,你會發現這
一切的意義所在!

  拜神佛的目的---《陽間善惡遊記》 第二十一回

東嶽帝君曰:現在一般善男信女,都認爲用三牲酒醴,殺豬宰羊,祭拜上天仙佛,這乃是歷古所遺傳的風俗,認爲生靈是應該給人類充飢的,
拜拜,其實不然。拜神佛的目的,在感聖佛的恩德,並且效法他在世的德行,重步他的後塵,而身受奉行;並默祈求神,佛,仙,降福默佑,
使能
夠道途坦然,身心康泰。 但現在之衆生,往往祭拜神佛時;大殺牲靈,觸犯天地好生之德,非但不能得到祭拜成果,反而殺生害命冤孽纏身,本欲求福,反得禍而
得到相反的效果。聖神,佛,仙之能成道,無不是在世持齋茹素,精修道果而成,成道後,在廟宇受到萬民的供拜敬仰,當然要以素食之清香
水果祭拜,方爲合理也。 由於世俗相沿至今,每逢聖佛,仙神的聖誕,便大排場面,葷腥滿桌,生靈大遭其殘殺,冤魂不散,哭訴無門,雖爲了拜神,其實是犯了
欺神之罪也,明知仙佛,在世是持齋茹素,戒殺放生,叫衆生要戒酒,色,財。氣奉行倫常,卻不好好去遵行聖佛所啓示的去學,而偏偏爲了
媚神求福,致觸犯了殺生害命的大罪,雖本帝有屢次降文於本境衆堂;但乃無效。今天有高雄靈隱慈善堂,王善生由活佛帶遊凡間著書,勸化
衆生,藉此機會,向衆生談此殺生敬神之因累報應也,而每一位衆生殺害生靈,當是善惡之神記錄,等後再行報應之。

  四念---《陽間善惡遊記》 第二十六回

老僧曰:是的,活佛師尊因吾是在【1913】之前就隱居於此,每天都跟山中之鳥靈之動物共同生活也,剛來之時,都喝水充飢之,或採樹上水
果充飢,以渡三餐,因本人乃是從本福建渡海來此隱居修行也,在修行過程中,真是苦難加災,不知是好,但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之通靈教示,
使本人安然渡過難關,現吾已練成神界通靈,直接可以跟上天億萬神佛談話,而本身之功果,只有半道之功,因而我最大缺點,是沒是將所學
之功普化世人,而上天只能協議,我本人儘量用無量時間普化世人向善也,直到道果滿了,纔可稱成佛界之格也。現在吾所舉列幾點,給衆生
做參考學修應守以四念如四項:
1、觀身不淨:人有五不淨: 【a】種子不淨 【b】現業不淨 【c】住處不淨 【d】生前不淨 【e】究竟不淨。 2、觀受是苦:人一切享受,皆是惱。 3、觀心不常:人無常心!即非本心,因有妄想心,所以真良心不能實現。 4、觀法無我:人之一切苦惱,爲我之一字所迷惑!實則世界所有之物,實無我也。 此四念乃是小乘修行之必經過程,亦是每一個修道士之學佛基礎。慨在小乘法中!其修行之方便法有七點,必以五停心觀爲入手,五停心觀者,
是修五種觀法!以停治五種過失也,其大意如下:
1、不淨觀-對境界要時作不淨之觀想,以止貪念。 2、慈悲觀-對一切衆生宜常懷慈悲之觀想,以止瞋恚。 3、因緣觀-觀十二因緣和三世相繼之法,以止愚癡。 4、六界觀-觀六界或十八界,依五蘊皆空之理,以止我見。 5、數息觀-數算出出入入呼吸氣息,使心等一以止散亂。 六界觀和因緣觀,多有相似,可更各爲作觀佛觀。五停心觀法之後,再繼以四念之修行。因爲凡夫生死界中諸法盡是無常,非樂,溺我,不淨,
之妄相,然凡夫卻都妄執此妄相爲常,樂,我,淨。由此四顛倒便起惑而造業,致永劫沈淪。於苦海中而不能解脫矣!是以佛爲破除生起此生
起此四顛倒之身,受心法之妄見!爲生主觀之智見起見,乃該四念住之修法如下:
1身念住:要常觀身不淨,以五不淨之觀法進行之,久之便能萌厭棄污濁,求生淨域之念,而不以色身爲重,由足既惑不淨,才生淨念也。 2受念住:要常觀受是苦人生之一切享受,和心所受之一切諸法!是苦!即因苦,分生出苦之念以取真樂也。 3法念住:要常觀法無我。人生惑,業,苦之造成,皆因我而生,修道不成之原因,亦因我相不滅所致。如能常作無我觀,則始萬念不生,
道心常住而見自性矣。 不過此四念住並不能獨行,必經五停心觀。之階程以後方可。並稱五停四念。此即學佛基本也。上面所舉幾點,是我一個人在深山隱居修行
之重點。 王生曰:多謝老師父開悟,再請教老師父,如一個人想認真學習真悟之理,不知老師父看法如何呢? 老僧曰:如一個人要想修心養道,可以在家自悟修之,以免來到深山林中修行之,因上天把真道傳降東土火宅,想要將來免遭輪迥,可自心修之。
以免麻煩上山修苦行也,望世人珍惜此言之。今吾簡單隨談告於王生你,有不詳細告知之,望能諒之。 活佛曰:多謝這老僧一點開示於王生及衆生,功德無量之,至於有緣本活佛再行開指一竅,以助你歸向無極也。因時間不多,我們還要參觀別處
不能多談之,王生快向老僧辭別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