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在不確定環境下的個人成長

調整心態

自從去年疫情放開後,大家都本想着今年大幹一場,做好的經濟騰飛的準備,出乎意料的是,沒想到今年行情這麼的差,尤其對於未來的市場經濟大家也是沒有什麼信心,目前很多企業發展不如預期,許多人感到沮喪,我認爲與其有情緒倒不如面對現實,接受環境的變化,調整好心態適應變化。不要再用過去經濟增長時期的思維套用在當下的情景裏面。要認識到在過去幾十年裏,國內的 GPD 總值在 10% 以上的快速增長,這在歷史的長河裏上不是常態,是屬於小概率事件,經濟增速放緩纔是目前全世界發展的常態。在當下的環境中,很多企業因爲本身發展遲滯,讓原來很多短期實現財務自由的造富神話變的幾乎不可能。相反的是讓裁員,降本增效的事情成爲常態,很多時候不是你不夠優秀和努力的問題,而是環境導致土壤可能沒有機會。有時候人會被環境限制,再努力也無用。當然,也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危機就放棄,危機危機,有時候危裏有機。越是在不確定的時期,越是要靜下心適應調整和做好充足的準備等待下一次的潮水的到來。

最近在技術社區看到很多人在討論 防禦式編程,認爲只要把代碼寫的不可讀且不可維護就能防止被公司裁員,這種做法還贏得很多人的支持,我認爲這是一種非常短視的行爲,姑且不說這種行爲會給企業造成傷害,而且一個成年人應該從重視自己的職場口碑開始做起,要愛惜自己的羽毛。不要做這種雙輸的事情。納瓦爾曾經說過,“個人聲譽是有複利效應的。”,你維護好自己的職場口碑,在你以後在工作變更或者自己創業的時候,良好的口碑都會爲你的信用背書。 還有很多人在焦慮 35 歲的職場危機,但是中國現代的平均壽命在 85 歲,就已經算到了 35 歲,人生還有 50 年的時間,未來還有什麼職業會出現也無法預知,反正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只要在未來的時間裏只要保持學習和成長,那麼我們未來將見證怎樣的一次又一次的變革和機遇呢?誰也無法預測,所以要保持長期主義思維,不要過早的把自己和思維埋進土了,就像榮格說過,“真正的人生從四十歲纔剛剛開始,在那之前你只是做調研而已。”所以勇敢地去調研你的人生,人生每一步都不會白走。

自我定位

去年 Open AI 的 ChatGPT 橫空出世後,大模型成了行業風口,有很多人開始大量投入 AI,提出 AI 原生概念 ,我個人認爲不要盲目跟風口,AI 確實是未來的方向,但有些風口不一定跟上,AI 目前不是大部分普通人的賽道,但是我認爲普通人可以思考如何利用 AI 的能力到我們的熟悉的領域,會是這幾年的主旋律。也是大部分人可以抓住的 AI 紅利。普通人要在內卷時代找到出路,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方向,那什麼是自己的方向呢 ?每個人情況不同,因人而異,很多技術小夥伴把技術專家作爲自己的方向,但是根據我瞭解很多小夥伴的性格並不適合走技術專家的路線,導致這條路走的很艱辛和痛苦。選擇大於努力,條條大路通羅馬,世界那麼大,未必只有技術專家這一條出路可以走出去。想要走出自己的路,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優勢,可以使用 蓋洛普優勢 等權威的測評工具來了解自己的偏好。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優勢,結合自己的優勢,在自己的優勢領域保持精進和深耕,在具體的 “場景 - 角色 - 目標” 中應用,這纔是當下局勢的解題的關鍵所在。就像我的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和交際,但是我除了喜歡好技術外,我還喜好廣泛的閱讀和寫作,喜歡思考和理解那些複雜和抽象概念,然後總結歸納和輸出。每當我掌握一個知識點或者完成階段性工作後,我就會把他們總結寫下來沉澱在自己的知識庫裏面,有時會拿出來分享給團隊和技術社區裏面去幫助別人,這也幫我收穫了一些影響力,結實了很多朋友和機遇。當工作中有類似的任務我也會主動去承擔,這樣不僅也發揮自己的優勢也能幫助業務產生價值。在我的理想工作模型中,就是自己熱愛還能給組織創建價值,並且獲取源源不斷的收入的工作。在職場中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要把重心和精力放到自己內心專注且熱愛的事情上,因爲熱愛會給你帶來不可替代的競爭優勢。慢慢形成你的個人品牌,就是別人遇到這個問題首先就會想到要找你解決。要主動自己貼上品牌標籤,例如 “安全領域專家”,“雲計算專家” 或者 “XX 行業專家” 等等,要能夠在領域中沉澱下來深度思考,持續的輸出和表達,建立個人的影響力。才能走的更遠更長久。

創造價值

很多技術小夥伴的理想是用技術創造價值,但是用技術創造價值,首先要理解價值是什麼。例如我個人的技術價值成就感是來自用技術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我曾經構建的外賣配送系統,每天解決幾十萬人的外賣訂單配送問題,也曾經組織帶領團隊在一個月內完成某大型國企的信息檢索平臺的交付等。但是如今互聯網發展下行,互聯網的機會可能不像原來那麼多,從互聯網走出來的同學可以把經驗帶入一些傳統行業或者 To B 行業,現在產業數字化升級機會還是很多,行業裏面既懂技術又懂業務的人不多,產業的數字化也主要依靠這羣人來實現。在這些場景下技術專業的同學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技術只要能解決實際的問題,能夠提供生產效率,就有它的價值。技術的價值來源市場中供需關係,技術人的務實是瞭解供需關係,解決需求創造社會價值。市場需求所在就是程序員用技術創造的價值所在。有需求才有價值。不要顛倒順序。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是複合型的,不是說單維度的能力不足以跨越時間週期(年齡),而且大部分人的單維度能力無法跨越時間週期,需要不斷學習,成爲綜合和複合型人才,提升不可替代的能力,在深耕的領域創造更大的價值,才能很好的應對當下的危機。想要突破技術的侷限,不要只侷限在手中的代碼,跳出去,用更廣的視角去看待產品,用戶,甚至是商業和市場。這很難,也很難得。用更廣的視野看待事情,不僅有更多的機會,看待事情的格局也會更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