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研究]關於華爲的我的看法和我的研究

邀請我估計是因爲我曾經回答過的這個問題:華爲做了哪些惡?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我在華爲的面談進行過四次,他拒絕了我一次,我拒絕了他三次,不是因爲報復,第二次,也就是我回答的那次,確實是有些年輕氣盛。
不過,那時候我也沒有想過要去改變一家公司,畢竟那時候畢業還不到三年,我有的也只是技術和初步的技術管理經驗(三年能有多少經驗?確實不多,但是,那時候是中國軟件行業剛剛成爲行業沒多久,所有的項目經理都沒有管理經驗,也是因爲發現了這個問題,我纔開始逐漸從技術走向技術管理方向,然後在csdn的軟工/管理板塊擔任了9年的大版版主,好像到現在我仍然是軟工/管理板塊積分最高的人),我那時候只想着在架構和建模方面有一些積累,多做幾個好產品。
任何一家公司,都會有很多的不容易,尤其是這種純粹的民企,一步一步走到這種規模的,更是如此,國內的環境並不太好,所以,大家都懂的。
還是那句話,我雖然沒有實際進入華爲工作,但我一直堅持認爲,華爲至少在薪資上是最對得起員工的IT企業。
有人會說加班,抱歉,沒有哪個IT企業,互聯網企業不加班,也沒有哪個加班很輕鬆,也都不比華爲輕鬆。死人?幾萬人一年死幾個,即使是在同樣年齡段,華爲的比例也不高,就是因爲企業有名了,新聞媒體可以拿來做宣傳噱頭而已。一個小公司有人加班死了,有噱頭麼?有新聞價值麼?估計,根本沒有任何媒體會去關注。
當然,華爲有問題,比如我寫得那個事情確實是問題,這其實是一種大公司病。
而這種大公司病,很容易在一些混進去的員工身上體現出來,總覺得自己能進去就是牛人,實際上,離開了這個平臺,你什麼都不是。
2008年以前IT/互聯網領域出名的,都是靠個人技術積累,2008年以後開始,很多名人靠的是公司的名字,也就是bat。於是帶來了很多問題,很多人就認爲不進入bat就不是牛人,就沒有水平,好吧,那就舉一個例子:2010年騰訊一個弟兄當時T3,現在T4,屬於某領域騰訊技術水平最高的員工,內推我進入騰訊,我去講了我的量化管理模型的第二版的內容。
結果,20多個項目經理,能聽明白的只有三個,該部門的負責人完全聽不懂,最後給了我一個比那個哥們低一點的級別,先問了我那個哥們的意見,我那個哥們對他們說,那就算了吧。
後來,哥們對我說,騰訊內部的毛病,沒辦法,有時候他們確實不懂。
hr是一家公司的人員入口,尤其是對於技術人員,水平越高的,不是說脾氣越大,而是說,越需要尊重,至少是同級別的尊重,語氣緩和一些,柔和一點,我們這些技術人員其實很容易溝通,並不是別人所說的,都會狂傲沒變。
最後我的回答,也沒有太多和華爲有關的,還是希望華爲越走越好吧。
下面是回答的原文: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748080/answer/140952814?group_id=803857817650987008

關於量化,有人反對,有人贊成,但是,誰也阻止不了這個世界越來越量化的發展趨勢:
這裏面會需要一個巨大的技術變革,開發方法,管理方法,過程方面都有了基礎方法和過程方面的積累,但是,還沒有成體系的貫穿起來,我在做這個事情。
從2004年開始做量化研究,到2008年第一個版本發佈,那時候都只是理論和少量的推演,而現在已經增加了很多的具體操作方法和數據採集積累方式,這些不統一起來,數據缺失太多,無法進行指標定義和計算,也就無從談及量化問題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