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時間

暗時間:走路、買菜、坐公交等等,都可以稱爲暗時間;

實際投入時間是投入時間和效率的乘積;

高效學習的習慣:能夠迅速的專注以及長期可以保持專注;

設計自己的進度條:要善於規劃(番茄土豆),讓自己有個時間的估計,消除心理對時間投入的恐懼;

不要過早的退出:在嘗試新的事物的時候,碰壁後,要去尋找巨人的肩膀走下去,過早退出是一切失敗的根源;

興趣遍地都是,專注和持之以恆纔是真正稀缺的;

生活中的選擇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多,細微的選擇差異造就不同的人生;

反思讓人得以改進自己的最重要的思維品質;

餓死子乾草堆之間的驢子,不管多糾結都要從糾結中逃離,好好思考和調查之後作出一個決定,並堅持下去;

一生的知識,自學的要在90%;

如何有效的記憶與學習

記憶編碼:提供更多的提取線索,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任何一個線索(氣味,當時的場景,問題的背景,空間位置)被觸發都可能順藤摸瓜的拎出整條記憶;
理解記憶:知識中包含了精細的概念、邏輯、一般的解題原則、通用的解題手法、背景知識、類似的問題等等無數的記憶和提取線索;
學習:從既有的經驗中總結知識,利用適當的抽象來的出適用範圍更廣的知識;遇到新問題的時候同樣對問題進行抽象,觸及本質,去除不相干因素避免干擾;
1. 養成習慣,回顧之前的知識;
2. 創造回憶的機會:講給別人聽,整理筆記,書寫下來;
3. 虛擬別人的經歷;
4.抽象和推廣,也就是舉一反三;
5.聯繫/比較自身的經歷:和類似經歷的人進行比較;

學習密度與專注力

專注力決定你的學習效率,也決定了你的學習密度;

學習習慣

學習與思考:
1.百度、谷歌、wiki
2.看書挑剔,只看經典;
3.做讀書筆記;
4.利用零碎時間思考:思考可以避免焦慮,最壞的情況也不過如此;
5.多看心理學書;
6.學習一項知識,必須問自己三個重要的問題:他的本質是什麼、他的第一原則是什麼、他的知識結構是怎麼樣的;
7.學習和思考的過程中常問自己幾個問題:問題到底是什麼、到現在爲止我收穫了什麼、設想自己正在將東西將給被人聽、設想講給一個不懂的人聽、時常反思和注意自己的思維過程、養成反駁自己的想法和習慣、深入瞭解問題的本質;

時間和效率

1. 根據主題來查閱資料,而不是根據資料來查閱主題。
2. 好資料,壞資料;
3. 學習一個東西之前,首先在大腦中積累充分的“疑惑感”;
4. 有選擇的閱讀:思考,問題是什麼、方案是什麼、例子是什麼;
5. 分類閱讀,一類是知識類,一類是思維的;
6. 利用事假碎片:任何一點時間都可以用於閱讀。
7.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8. 看好書,看書評價,看作者;

知識結構

1.知識分爲本質的和非本質的:


習慣養成

1. 知難而不退;
2. 認識到習慣的養成不是短時間的事情;
3. 觀察自己的行爲,並時刻提醒自己;
4. 一日三省;

作者

1. 遇到麻煩和困難的事情從不放棄;
2. 意識到英文的重要性;
3. 不顧一切的去琢磨一個問題;
4. 看一個人,只要看他讀的書和見的人;

思維改變生活

1. 普通人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聰明人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
2. 理性的思考,應對我們原始的大腦;
3. 打破偏見的唯一途徑就是闊視野,多積累知識,以及和不同知識背景的人討論;
4.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5.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和別人爭鬥,而是和自己作鬥爭;
6. 只要一種解釋是對自己有利的,我們便不會去推敲和反駁,再漏洞百出的事情看上去也不無可能,而且只要一種解釋是有可能的, 我們就認定其一定是的;
7. 客觀意味着承認存在未知信息的可能性,理性意味着能夠從對立面的視角去看問題和思考。
8. 與其讓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不如自己試着去發現自己的錯誤;
9. 能夠改變既有的習慣依靠的不是自制力,而是知識;

書寫是爲了更好地思考

1. 書寫是對思維的備忘;
2. 書寫時思維的緩存;
3. 書寫時與自己的對話;
4. 如果你不知道一個東西,很大的可能性是你也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他;
5. 如果逼着自己將不成熟的想法寫下來,看着自己寫的內容,試着進一步擴展他們,就有可能在理性的道路上走的很遠,很遠;
6. 教是最好的學,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講清楚,是有八九你還是沒有完全理解;
7.討論是絕佳的反思,可以在討論的差異中發現自己的錯誤;
8.學會持之以恆的去做一件事情;
9. 讓自己成爲一個持續學習和思考的人,並只寫你真正思考和總結之後的產物,其他一切就會隨之而來;
10. 能夠把問題長時間停靠在潛意思中是一種技能,能夠點來很大的好處,停留的越長你越琢磨的透徹,比別人看到的就越多;


我不想與不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