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的藝術-public/private

翻譯的藝術-public/private

 

計算機技術詞彙的翻譯並不太難,但是要翻譯的很好就不是很容易了。前人有過標準,“信、達、雅”。對於計算機技術詞彙,我的理解是:“信”就是要準確,“達”就是要儘量把作者的原意表達全面,“雅”就是高雅,也就是說翻譯的要有美感。

簡單的說,翻譯的標準是要準確、有美感。前一個標準相對的客觀,後一個標準比較的主觀,不過對這個主觀的標準仍然有跡可尋。我們看一個例子:“romantic”->“浪漫”,我們不說這個翻譯的準確性(中文裏面還有表達這個意思的相近詞彙嗎?),而其美感是勿庸置疑的,我覺得這是一個偉大的翻譯。

這個翻譯的美感來自於哪裏呢?首先是這個翻譯朦朧的表達了“romantic”的本意;另外還有,“浪漫”和“romantic”的發音有點接近。也就是說:朦朧的表達本意和接近的發音可以產生美感。

另外,最初的翻譯和翻譯傳播廣度對翻譯本身的影響也很大。如果一個外文詞彙經過最初的翻譯並被廣泛的接受了,那麼即便有更好的翻譯,也很難改過來了。這是習慣和大衆的力量。

使用上面表達的意思,我們來考察一些有爭議的翻譯。首先是public/private,這個的翻譯有“公有/私有”,或者“公用/私用”, 裘宗燕老師對此有過論述(http://www.is.pku.edu.cn/%7Eqzy/books/cppl/words.htm):

許多人將pablic/private說成是“公有/私有”,這兩個詞的意義與這裏所需要的意義根本不符。public/private描述的是使用權:誰有權去訪問/使用這些成分:是公衆普遍可用,還是內部使用。因此我選擇“公用/私用”這一對詞。成員的所有權原本就非常清楚,完全不需要額外的描述。

在與網友“蟲蟲”的討論中,他提出了一個很好的例證:假定類 B 將其成員 m 定義爲 private,類 D 由類 B 派生。在類 D 的對象 d 中有沒有成員 m?回答當然是“有”!但是 d 能使用其成員 m 嗎?“不能”!因爲其基類 B 已經將成員 m 保留爲“自己用的了”,這也就是“私用”!由於基類將成員保留爲私用,派生類的對象即使“有”此成員但卻不能用。這又是“有沒有”和“可不可以使用”確實不一樣的一個明顯實例。

首先從準確性的角度來說,public/private表達是可訪問性,而不是可見性,而這兩者有很大的差別,關於這點可以參考Hurb Sutter的《C++ Exceptional Style》。既然public/private表達是成員“訪問權”的有無,而不是成員本身的有無(這基本上反駁了蟲蟲的例證),那麼翻譯爲“公有/私有”是準確的了。

再者,從美感的角度來看,“有無”表達的是一種存在的狀態,是一箇中性的詞彙,不帶感情色彩。“有用/沒用”,表達了一種個人的觀點,一般是帶有比較強的個人色彩的。比如:說某人(物)沒用,某人(物)有用;罵人說“沒用的東西”。所以“用”相對來說比較庸俗一些。表達“訪問權”的有無,使用“有”比“用”更合適,更有美感。

所以我更加傾向於“公有/私有”的翻譯方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