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簡歷-風雲人物

  馬化騰是個崇尚共享、自由精神的人,不會單純強調“我”的價值,他知道團隊的意義。騰訊的幾個創始人都曾在深圳電信、網絡界有多年的從業經驗,幾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聯網的人,這無疑可以在技術和業務層面爲騰訊提供很多幫助。“創業不是說着玩的事,騰訊也並非一帆風順。一開始,我們的服務器都無處託管,創建一家公司可比寫軟件複雜多了。”馬化騰感覺創業初期還是有許多東西可以回味。

       對於如何將尋呼與網絡聯繫起來發展業務馬化騰早有自己的想法,但對於是否上馬ICQ項目,當時騰訊的股東方的確存在過激烈的爭論。“最後,對網絡技術發展方向的認同感使大家求同存異,我們開始對ICQ技術傾注偏愛。”

       ICQ是一種基於INTERNET的即時通信工具,,它集尋呼、聊天、電子郵件和文件傳輸多種功能於一身。當用戶將ICQ安裝在個人電腦上,它就會嵌入Window系統,成爲桌面上的圖標,用戶每打次打開計算機,它就是一個固定設備。互聯網用戶可藉此知道朋友是否在上網並可進行直接交流。三個年輕人看到了用戶對中文環境ICQ服務有極大的需求,,自主開發了基於INTERNET的網上中文ICQ服務--OICQ,併成爲全國在線人數最多的中文ICQ服務商。 

       “我們曾險些把開發出的ICQ軟件以60萬元的價格賣給別人。現在有點慶幸當初沒有貿然行事。要在互聯網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許多很有才華的網絡人才往往沒有注意這一點而失去了長遠機會。”馬化騰經常這樣告知同行。

       在新興互聯網市場中淘金,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當時,這家十幾個人的小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爲深圳電信、深圳聯通和一些尋呼臺做項目,QQ只是公司的副產品。整個公司經常爲了一個項目傾巢而出,還要時刻避免露出馬腳。爲了給客戶留下很有實力的印象,那時馬化騰的名片上從來不印“總經理”的字樣,而只帶“工程師”的頭銜——在深圳,像騰訊這樣的公司有上百家,馬化騰當時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來。

困難與機遇

 

       跟其他剛開始創業的互聯網公司一樣,資金和技術是騰訊最大的問題。“先是缺資金,資金有了軟件又跟不上。”1999年2月,騰訊開發出第一個“中國風味”的ICQ,即騰訊“QQ”,受到用戶歡迎,註冊人數瘋長,很短時間內就增加到幾萬人。人數增加就要不斷擴充服務器,而那時一兩千元的服務器託管費對公司都不堪重負。“我們只能到處去蹭人家的服務器用,最開始只是一臺普通PC機,放到具有寬帶條件的機房裏面,然後把程序偷偷放到別人的服務器裏面運行。” 

  “那時候覺得養不起就賣掉吧,”馬化騰提起當時情形很慶幸地笑了:“但是在賣QQ時我們碰到了麻煩。我跟許多ICP(內容提供商)談,他們都要求獨家買斷。”這讓本想靠QQ軟件多賣幾家公司賺錢的馬化騰非常猶豫。最懸的是當時與深圳電信數據局的談判,對方準備出60萬元,馬化騰堅持要賣100萬元,始終談不攏,只好告吹。

       軟件賣不掉,但用戶增長卻很快,運營QQ所需的投入越來越大,馬化騰只好四處去籌錢。找銀行,銀行說沒聽說過憑“註冊用戶數量”可以辦抵押貸款的;與國內投資商談,對方關心的大多是騰訊有多少臺電腦和其他固定資產。1999年下半年,從美國到中國,互聯網開始“發燒”,受昔日老網友丁磊海外融資的啓發,馬化騰拿着改了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最後碰到了IDG和盈科數碼。“他們給了QQ220萬美元,分別佔公司20%的股份。QQ發展到2000萬用戶時,這筆錢還沒用完。”

       有了這筆資金,公司買了20萬兆的IBM服務器。“當時放在桌上,心裏別提有多美了。”馬化騰回憶當時情景,還喜不自禁。       

馬化騰:中國互聯網企業崛起需 "創新"       馬化騰介紹說,互聯網行業是一個有高知識密集的特點、有高附加值和有高產業帶動能力。不僅如此,這個行業還具有低能耗、低環境污染,“兩低”的特點。可以說,互聯網的服務行業不僅是高端服務行業,更是環保、綠色的服務行業。 
  在發言中,馬化騰認爲互聯網產業非常新,而且變化非常快,歷史也非常短。  馬化騰相信中國互聯網的本土企業能夠崛起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土的創新,本土公司能夠充分的理解中國用戶的特點和發展方式,開發出真正適合中國網民的應用和服務,這是最根本的因素,未來國際巨頭也可以做得很好,比如google可以招很多非常好的人才,但是也一樣要本地化。未來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高端服務業要走向開放、進入資本市場,那麼在企業管理機制方面,還包括人才的吸引、激勵體制方面,如果不做改革的話,是沒有辦法和國際的、更加專業的服務型的公司去競爭。

 

馬化騰是個崇尚共享、自由精神的人,不會單純強調“我”的價值,他知道團隊的意義。騰訊的幾個創始人都曾在深圳電信、網絡界有多年的從業經驗,幾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聯網的人,這無疑可以在技術和業務層面爲騰訊提供很多幫助。“創業不是說着玩的事,騰訊也並非一帆風順。一開始,我們的服務器都無處託管,創建一家公司可比寫軟件複雜多了。”馬化騰感覺創業初期還是有許多東西可以回味。

       對於如何將尋呼與網絡聯繫起來發展業務馬化騰早有自己的想法,但對於是否上馬ICQ項目,當時騰訊的股東方的確存在過激烈的爭論。“最後,對網絡技術發展方向的認同感使大家求同存異,我們開始對ICQ技術傾注偏愛。”

       ICQ是一種基於INTERNET的即時通信工具,,它集尋呼、聊天、電子郵件和文件傳輸多種功能於一身。當用戶將ICQ安裝在個人電腦上,它就會嵌入Window系統,成爲桌面上的圖標,用戶每打次打開計算機,它就是一個固定設備。互聯網用戶可藉此知道朋友是否在上網並可進行直接交流。三個年輕人看到了用戶對中文環境ICQ服務有極大的需求,,自主開發了基於INTERNET的網上中文ICQ服務--OICQ,併成爲全國在線人數最多的中文ICQ服務商。 

       “我們曾險些把開發出的ICQ軟件以60萬元的價格賣給別人。現在有點慶幸當初沒有貿然行事。要在互聯網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許多很有才華的網絡人才往往沒有注意這一點而失去了長遠機會。”馬化騰經常這樣告知同行。

       在新興互聯網市場中淘金,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當時,這家十幾個人的小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爲深圳電信、深圳聯通和一些尋呼臺做項目,QQ只是公司的副產品。整個公司經常爲了一個項目傾巢而出,還要時刻避免露出馬腳。爲了給客戶留下很有實力的印象,那時馬化騰的名片上從來不印“總經理”的字樣,而只帶“工程師”的頭銜——在深圳,像騰訊這樣的公司有上百家,馬化騰當時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來。

困難與機遇

       跟其他剛開始創業的互聯網公司一樣,資金和技術是騰訊最大的問題。“先是缺資金,資金有了軟件又跟不上。”1999年2月,騰訊開發出第一個“中國風味”的ICQ,即騰訊“QQ”,受到用戶歡迎,註冊人數瘋長,很短時間內就增加到幾萬人。人數增加就要不斷擴充服務器,而那時一兩千元的服務器託管費對公司都不堪重負。“我們只能到處去蹭人家的服務器用,最開始只是一臺普通PC機,放到具有寬帶條件的機房裏面,然後把程序偷偷放到別人的服務器裏面運行。” 

  “那時候覺得養不起就賣掉吧,”馬化騰提起當時情形很慶幸地笑了:“但是在賣QQ時我們碰到了麻煩。我跟許多ICP(內容提供商)談,他們都要求獨家買斷。”這讓本想靠QQ軟件多賣幾家公司賺錢的馬化騰非常猶豫。最懸的是當時與深圳電信數據局的談判,對方準備出60萬元,馬化騰堅持要賣100萬元,始終談不攏,只好告吹。

       軟件賣不掉,但用戶增長卻很快,運營QQ所需的投入越來越大,馬化騰只好四處去籌錢。找銀行,銀行說沒聽說過憑“註冊用戶數量”可以辦抵押貸款的;與國內投資商談,對方關心的大多是騰訊有多少臺電腦和其他固定資產。1999年下半年,從美國到中國,互聯網開始“發燒”,受昔日老網友丁磊海外融資的啓發,馬化騰拿着改了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最後碰到了IDG和盈科數碼。“他們給了QQ220萬美元,分別佔公司20%的股份。QQ發展到2000萬用戶時,這筆錢還沒用完。”

       有了這筆資金,公司買了20萬兆的IBM服務器。“當時放在桌上,心裏別提有多美了。”馬化騰回憶當時情景,還喜不自禁。       

馬化騰:中國互聯網企業崛起需 "創新"       馬化騰介紹說,互聯網行業是一個有高知識密集的特點、有高附加值和有高產業帶動能力。不僅如此,這個行業還具有低能耗、低環境污染,“兩低”的特點。可以說,互聯網的服務行業不僅是高端服務行業,更是環保、綠色的服務行業。 
  在發言中,馬化騰認爲互聯網產業非常新,而且變化非常快,歷史也非常短。  馬化騰相信中國互聯網的本土企業能夠崛起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土的創新,本土公司能夠充分的理解中國用戶的特點和發展方式,開發出真正適合中國網民的應用和服務,這是最根本的因素,未來國際巨頭也可以做得很好,比如google可以招很多非常好的人才,但是也一樣要本地化。未來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高端服務業要走向開放、進入資本市場,那麼在企業管理機制方面,還包括人才的吸引、激勵體制方面,如果不做改革的話,是沒有辦法和國際的、更加專業的服務型的公司去競爭。 

原文鏈接(經理人俱樂部-轉載時請保留):http://www.manager8.com/html/renwu/qingniancaijun/20080424/1594.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