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才與聚財-新時期IT企業人才觀

    和大家一樣都希望公司不斷髮展壯大。什麼是公司發展了,卻從來沒有深入追究過。每年老闆年終總結都要提到今年銷售增長了多少、人數增加了多少,大概發展的標誌就是人員和銷售的規模了。
    和多數兄弟們一樣,這時總在想:“今年公司賺了多少錢,是不是有機會提提加薪”。聽完老闆充滿願景的激情講演,剛纔的念頭也就忘了80%。好歹公司的人數和銷售總是同步增長,收入-費用規零,也說明年年的辛苦都進入自己口袋,總沒有受到資本家剝削阿。兒時的社會主義教育成了新時代的阿Q精神,真是莫大諷刺,因爲如今到了講雙贏的年代了。 
    60年代的老闆對80年代的後生說:“軟件公司現實是比誰活的久,再說公司掙的錢都進入你們的腰包了”。80年代的後生在想:“空調大戰才完;彩電大戰正酣;手機大戰趕走了小日本;汽車在降價、房子在升值;什麼時候軟件回暖,我漲工資,早點買房買車娶老婆”。
    老闆感慨萬分:“這年代奉獻精神都哪去了,唉!雞同鴨講啊。我年年忙開源截流,現在人多了,規模大了,孽障也似乎多了,不就是加薪慢了點?我們每年向國家納稅,養活幾十家人,壓力大阿,總算是點欣慰啊”。可是每年都有些“不識相”的後生,炒老闆的魷魚,鬱悶! 
    2004年歲末,黎叔(電影天下無)給21世紀的IT公司留下了許多硬道理。“21世紀最貴的是什麼?是人才!”“我最煩你們這些打劫的,一點技術含量也沒有。”“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有組織,無紀律”“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到了2007年,開始流行“你太有才(財)了”
    如今世道變了,“居才”開始比“聚財”重要了。很久很久以前,杜老頭感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原來他那時就明白聚財的目的是居才了,至於他是否想利用這些人賺錢尚未有考證結論。現在IT公司最貴的是什麼?人才阿,如果不居才又如何聚財;有組織,無紀律,現在IT人太浮躁,有奶就是娘,一將難求阿。帶不好這些人才又如何聚財;不做IT做什麼,那些一點技術含量也沒有阿。
    既然要做IT,我們就不得不面對這樣一條生態鏈:聚財 -〉居才 -〉用才 -〉聚財 。老闆要麼踏着這個鏈循環上升,麼踏着這個鏈循環下降,或者研究太極,搞生態平衡。
    居才者不僅得識才,必能因時因勢籠絡人才並使他在特定的環境下發揮效益。聚財者必須是居才者,道理雖然簡單,用起來好難。目前國內多數中小型IT企業,一般都不注重培養人才,理由是人才難留。事實是大多數軟件人員對於培養自己的企業都是有一定忠誠的,並願意服務1-2年。老闆的要求有時太高,面對IT行業高速發展形勢,希望一次培訓使用一生,對人才本身也不公平。
    居才與聚財本是相輔相成關係,但在中小型IT企業中實現卻是那麼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