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四面體的外接球的半徑(克列爾(A.L.Crelle)公式)

【問題提出】克列爾(A.L.Crelle)公式

對任意四面體ABCD ,其體積V 和外接球半徑R 滿足

6RV=p(paa1)(pbb1)(pcc1).

其中p=12(aa1+bb1+cc1)a,a1,b,b1,c,c1 分別爲四面體的三組對棱的長.

 

允許我先跑個題且在正文裏介紹下近代歐氏幾何學中的布洛卡點. 克列爾(1780-1855)法國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布洛卡點早在1816年就被克列爾首次發現,1875年被法國軍官布洛卡(Brocard)重新發現此特殊點並用他的名字命名,這才引起萊莫恩,圖克等一大批數學家興趣,一時形成了一股研究“三角形幾何”的熱潮.

 

【布洛卡點】 2013年全國卷I第17題的背景是也

PABC 內部一點,若PAB=PBC=PCA=α ,則稱α 爲布洛卡角,點P 爲布洛卡點.

這裏說個特殊情況,當α=30 時,則此ABC 爲正三角形,這是個看似簡單實難的幾何題.

 

【簡單引理】四面體的體積公式之一

V=23aS1S2sinθ ,其中,S1,S2 爲以a 爲公共棱的兩個面的面積,θ 爲這兩個面所成的二面角.

此式的證明極易,只需要將V=13Sh 中的h 用這兩個面的夾角表示即可.

 

【問題解決】 輔助線爽心悅目,千錘百煉,歎爲觀止

證明:如圖所示,過A 作四面體外接球的切面α ,過D 作平面ABC 平行平面β .

平面α ,平面β ,平面ABD 相交於點E

平面α ,平面β ,平面ACD 相交於點F .

平面β\sslash 平面ABC ,平面ACD 與這兩面均相交,由平面平行性質可知AC\sslashDF ,需要提醒的是,ACDF 是否相等無法判斷.

於是ADF=DAC ,由於平面α 是四面體外接球的{\FZK \color{red}切面},所以在平面ACD 中,AFACD 在點A 的切線,由弦切角定理,知FAD=ACD ,所以

FADDCAAFa=cbAF=acb.

同理由AB\sslashDE ,有ADE=DAB 在平面ABDAEABD 的切線,有EAD=ABD ,所以

EADDBAAEb1=ca1AE=b1ca1.

下面求EF 的長.

同樣的方法,如圖,作平面γ \sslash 平面ACD ,這樣三面相交得到點GH .

同樣可得

AG=a1c1b,AH=a1b1c.

平面α  平面ABC=AG ,平面α  平面β=EF ,平面ABC\sslash 平面β ,於是AG\sslashEF ,同理知GH\sslashAF ,而H,A,E 在一條線(平面α 與平面ABD 的交線)上,所以

EFAAGHEFAG=AEAHEF=c2c1a1b.

AEF 放縮a1bc 倍,就得到三邊爲aa1bb1cc1 的三角形,由海倫公式,將此三角形的面積記爲

S=p(paa1)(pbb1)(pcc1).

設點D 在四面體ABCD 外接球過A 的直徑上的投影爲D ,則

h=AD=AD22R=c22R.

這樣一來,

V1=VDAEF=13S(ca1b)2h=c4a12b2S6R.

另一方面,四面體ADEF 與四面體ABCD 的體積比爲

V1V=SADFSADESACDSABD=SADFSACDSADESABD=(AFa)2(AEb1)2=c2b2c2a12=c4a12b2

V1=c4a12b2V.

從而

6RV=p(paa1)(pbb1)(pcc1)
. \qed

 

PS:高考中的熱點與難點
PSS:1988年趙光明 、武建沛在《數學教學》發表了“任意四面體外接球半徑的計算公式”,從角出發;本文從六條邊出發,即 克列爾(A.L.Crelle)公式,參考了唐立華著的《向量與立體幾何》;沈文選、張垚、冷崗鬆著的《奧林匹克數學中的幾何問題》
PSSS:\sslash 表示平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