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轉載——人生最重要的三種能力,不是讀書能學來的!



一、人際交往中的期望值管理能力

二、閾值自控意識

三、應對主觀時空扭曲的能力

(一)期望值管理能力

  • 影視劇中往往有這樣的觀感:一個地痞或者土匪,平日無惡不作。到了最後一集,哎,這貨突然抗日了,例如《大宅門》裏的三爺。
  • 這時候觀衆對其好感度會突然爆棚,甚至超過許多沒有爆點的正面角色,前幾十集的劣跡簡直一筆勾銷。
  • 這就是期望值在前期被編劇壓低之後的福利
  • 先記住一個公式:
  • 快樂值 = 現實 - 期望值
  • 我們剛進入一個團隊時,如果一開始就大招盡出,會導致周圍人和領導對你的期望值不斷升高。
  • 最後總會有一次你滿足不了對方的要求,這時候對你的負面評價也會隨之而起,甚至會低過一直表現平平的同仁。
  • 有人將其總結爲“不勝任陷阱”,因爲在一個上升通道中,只要達到了上層的期望,就會被繼續提拔。
  • 知道提拔到一個你不能勝任的崗位,讓所有人失望,這個升遷過程纔會結束。
  • 這一點在情場上也依然適用,你會發現浪子回頭會獲得相當的讚美,許多女人甚至可以不計較你之前是個多麼爛的人;
  • 但老實巴交的“好好男人”一旦被抓到一次不老實就立刻被打入“渣男”的行列再也不得翻身。
  • 娛樂圈這樣的例子年年都有,不再贅述。
  • 這就需要我們對別人對我們的期望值進行有限管理。
  • 比較常見的手段是憋大招,有一些在對方期待之外的東西不到關鍵時刻不能隨便拿出來用。
  • 但周圍人也不是傻瓜,次數多了,別人都會傾向於相信你藏着一手。
  • 例如學生時代那些永遠叫嚷着這次考砸了的第一名們,信譽早已破產,其他人對其期望值依然在持續上升,這時候成熟的壓力可想而知。
  • 要真正做到有效控制周圍人對你的期望值,需要做到真正無跡可尋,並在所有非必要的時候壓抑自己的表現欲與虛榮心。
  • 我認爲這是進入職場的第一課。

    (二)閾值自控意識

  • 閾值又叫臨界值,指釋放一個行爲反應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強度。
  • 引用網上的一段文章:
  • A片害了無數正常的男青年,沒有A片的歲月裏,男孩子滿腦邪念充盈。
  • 可是在這個網絡色情氾濫的當今,他們居然對生活中的女人沒了想法,這不能不成爲信息時代人類異化的經典案例。
  • 何以至此?閾值使然。也就是不斷的持續刺激,太高了男人們慾望的觸發點。
  • 上個世紀初,女人旗袍坐下時偶爾可一瞥的白花花大腿就可以出發老夫子們的慾念;
  • 可是100年後,看着滿屏的玉體橫陳,很多人居然會嘆上一句: 沒意思!
  • 這就是時代的變遷,使得閾值不斷上升的最好例證。
  • 舉個極端的例子,釋迦牟尼本是個迦毗羅衛國的王子,很早就過着錦衣玉食的生活。其父爲其修築 春/夏/冬 三座宮殿。但他獲得很厭世。
  • 其父爲其選來印度最妖豔美麗的女子來取悅他,但是美酒美女對他的邊際效用已經小道忽略,食慾肉慾的一切無法使他獲得更高的滿足,只有離開世俗創造佛教去了。
  • 他一出生就享受物質的極大滿足,導致他的閾值搞到普通人難以想象的程度,最後凡是物質都無法使他快活。
  • 中國的例子是賈寶玉,從小活在女人堆裏,最後也做和尚去了
  • 反而自小出家的人卻未必能忘俗,所以施耐庵會有和尚最淫一說,潘巧雲與裴如海那一段有很精妙的點評。
  • 自幼出家的人,從未享受過世俗的快感,所以閾值很低,一點就着。
  • 能大徹大悟的慧根認識,往往反而是富家弟子,也就不奇怪了。
  • 女人亦然。
  • 氾濫的韓劇將正常的女生活生生逼成大齡剩女,歸根到底也是閾值作怪。
  • 本來少女看見年輕男子懷春,是老天爺安排的正常心理活動。現在這個自然的程序被突然打斷,橫插10部韓劇,男一號個個多金英俊完美,還有若干男二男三爭搶。
  • 電視機錢的女人們於是看傻了,愛情閾值被活生生地擡道天上,身邊的男人自然再也看不上。
  • 但你深刻理解了閾值對個人幸福與快樂的影響後,你就知道這個該概念不僅用在性和愛情上,更可以推廣到人生幸福的方方面面。
  • 瞭解邊際效用遞減的規律,並學會一定程度的禁慾和自控,是防止閾值升高的不二法門。
  • 這絕對是需要在人生早期就要着力培養和鍛鍊的素質與意識,尤其對於男性。
  • 順便提下,頻繁觀看色情片造成的刺激過度,會抑制大腦內對性刺激做出神經反應的獎賞機制。
  • 與藥物成癮相似,這種神經抑制會促使強迫的色情成癮行爲,並對正常的性意願和性慾造成影響,可惜,對於有些人,這些話來的有點晚了。

    (三)應對主觀時空扭曲的能力

  • 這個概念有點玄。這裏說的時空扭曲,指的是主觀的時間流逝感覺隨着年齡開始加速,而且一發不可收拾。
  •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這樣的感覺,時間過的越來越快了。
  • 小學時是一個月一個月過,大學一學期一學期過,工作後就變成了一年一年過。
  • 越往上過度越快,問問你的父母,他們會告訴你十年一眨眼就沒了,他們討論着十幾年二十年前的陳年舊事,好像就發生在昨天。
  • 網上的一個說法比較有趣:
  • “五歲的時候人的記憶有五年,這時候過一年,到六歲時,記憶增加了五分之一;六歲到七歲,記憶增加六分之一。
  • 以此類推,到了二十歲的時候,過一年,記憶便只增加二十分之一。
  • 這一年的時光雖然沒變,但是參照物變了,所以大家就感覺時間過得快了。
  • 可能等你六十歲的時候,過一年記憶只增加六十分之一,那時候就過得更快了。”
  • 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 如果你仔細回憶一下會發現:
  • 童年的課間十分鐘足夠你從樓上跑下去玩點什麼;
  • 但現在你坐在公司電腦前,才喝了杯熱飲,把東西攤開準備幹活,啥都沒幹呢一個小時就沒了。
  • 小時候兩個月的暑假特別漫長,現在的一個月不就是四個星期,一眨眼就沒了。
  • 如果用記憶增量理論來解釋,就就說明我們在成年後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在簡單重複,所以大腦中的“總數居”並沒有像兒時那樣迅猛增長。
  • 大腦處理今天的24小時,只需要動用幾年前就已經存好的索引,駕輕就熟。
  • 總信息量幾乎沒有增加,你主觀上感受到的“新東西”當然就少,而體驗“新東西”恰恰是放慢主管時間的命門。
  • 要解決時空扭曲的問題,我們必須走出“熟悉區”,“熟悉區”是時空黑洞,會不斷加速消耗,吞噬你的時間。
  • 如果你走出辦公室,去陌生的國家一個月,就會發現這一個月並沒有像辦公室裏那樣,星期三過完就差不多能指望星期天了,而是覺得一個星期比在辦公室兩個星期都要多,這便是對抗時空扭曲的一個例子。
  • 並不是只有旅遊纔能有這樣的效果,你如果在自己身上多試驗,會發現能找到很多使用於你個人的手段,但前提是你要有“擺脫熟悉區”的意識。
  • 這是我認爲人的一生所需要掌握的最重要能力之一,掌握了對抗時空扭曲的本領,你就能延長主觀生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