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階段論

  
隨想隨寫,所以不繫統,有待整理
一、人都有惰性,在自己所處的環境裏被定位後,甘於承認自己的角色,即使想改變也很困難,需要有極大的勇氣和決心。
 
二、當人來到一個新的環境裏,都面臨新環境中個人重新定位的問題,教育者通常關心的是適應,搜索“適應新環境”在百度中可得到186000個網頁,關注的是如何減少新環境對人的負面影響,比較消極、被動。對於“好”生來說,新環境主要是新挑戰,是有適應的問題,對於“差”生來說,新環境是新機會。事實上,新環境是新挑戰也是新機會。
 
三、通常在新環境裏,大家都是陌生的,互相不認識,客觀上給了你一個改頭換面的機會,沒有人不希望得到別人的承認和欣賞。多數人此時表現出謹慎的友好。
 
四、新階段。人的成長總是分階段的,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發展重點。高中時,學習的目的基本上是爲考取大學,學習的目的和意義都與現在有很大的差別。大學的學習是走向社會、貢獻社會、服務社會做準備,專業性較強,學習方法和高中也有很大不同,所以說,大家進校門後,其實就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至於強者恆強是因爲他(她)已經養成了好的習慣。
 
五、新階段和新環境總是同時來到。每次進入新的階段都恰巧面臨新環境,有準備、能積極迎接,把變化看成機會的人,就會有明顯甚至出人意料的進步。
 
六、一些事實。事實證明,在不同的學習階段,總有一些人由原來的“好生”變得平庸了,落後了,以總有些“差生”變得優秀起來。多數是個人化原因,如個人原來就有些優勢符合新環境對人的要求,或個人因特殊機緣而對人生對學習的認識提高等等。
應把握其中的規律,結合個人的特點,當學生面臨新環境新階段時,抓住這個易產生突變的時期帶來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輔導和關心,相信可以起到四兩拔千斤的作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