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從推銷員幹起

《怎樣當夥計》這部書在連載期間,有不少年輕朋友來信問我,剛進入工商界,做什麼工作最理想?

我的回答是:“從推銷員幹起。”

我所說的推銷員,當然也包括店頭的業務員在內,不是專指那些帶着產品、說明書挨門挨戶推銷的朋友。

我的這一建議,使很多年輕朋友大失所望,他們認爲這是一種低下的工作,是一件出力不計好的事(指受客人的氣)。尤其那些學歷較高的青年人,自覺苦讀“寒窗”十幾年,好不容易混到一張大專院校的畢業文憑,到了工商界之後,再像凡夫村婦一樣,做這種“拋頭露面”的推銷工作,實在是太不光彩了。

他們的這一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卻不值得鼓勵、慫恿。因爲在工業化的社會裏,階級的觀念愈來愈淡泊,人們衡量工作的價值,應以何者對自己最有利,何者的發展潛力最大作爲標準,不能再讓“士大夫觀念”在心裏頭作祟。

誠然,我們近十年來的工業發展雖有長足的進步,但人們對職業選擇和經商觀念,仍保留了不少過去的想法。在工廠裏,“黑手”不僅受外界輕視,即使他們自己也無時無刻不在想能擔任“白領階級”的工作;在商場中,推銷員仍被視爲是最低下的工作。只有那些沒有人事關係的窮小子,在迫不得已的情形下才會投入推銷員的行列。

近幾年來,這種觀感在工商界雖然已逐漸在轉變,但一般社會大衆,對推銷人員仍懷有不少輕視心理。這種現象形成的因素固然很多,如果要徹底根除的話,卻必須從青年從業員自己本身做起。

首先大家應該瞭解,一個現代化的工業社會,商業的競爭愈來愈劇烈,在任何企業,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推銷陣容,純靠“老字號、老招牌”,是在商場上站不住腳的。因此,推銷員在商場的地位愈來愈重要,這是任何大老闆也不能否認的事實。

其次,企業的發展,必須要能掌握消費心理,而能實地瞭解消費心理的人,就是站在第一線的推銷員。這種瞭解,不僅能供給老闆正確的情報,也是充實自己商場經驗最好的一種磨練。

第三,推銷工作,不止是推銷老闆的產品,也是推銷員在推銷自己,如果你受到客戶的歡迎,推銷的業績直線上升,你必定會受到老闆的重視,進而獲得重用,這豈不是推銷了產品,也推銷了自己?

廣義的說起來,人一生中不管從事任何行業,都是在做推銷工作。只是各行各業推銷的方式不同而已。就拿受人敬仰的學者專家來說,他們到處演講、發表文章,又何嘗不是一種推銷工作?只不過他們推銷的是自己的知識,而商場推銷員,則推銷的是產品,其意義不同,其目的卻是一樣的。

這種比喻,對學者專家也許是大不敬,不該拿他們的崇高思想與純商業氣味的推銷員來比,但就促進工商業發展的遠大目標來看,推銷員所擔任的角色,其重要性也是不容否認的。只不過,由於受古老的“士大夫觀念”影響,人們把他們的地位貶低,他們自己也不敢有崇高的思想,以免貽人笑柄。

在歐美工業發達的國家,有些成功的推銷員,不僅是企業的命脈,而且照樣可以在大學裏開課講學,這足以證明工業愈發達,推銷員的地位愈重要。

就我們目前的社會環境來看,這種論調似乎是高了一點,有點不切實際,我們不妨就事論事,來說一點實際的問題。

先撇開推銷員的社會地位不談,單就青年人蔘加工商界的動機來加以分析,你也最好先從推銷員幹起。

何以呢?這道理很簡單,你加入工商界的目的是什麼?不外是兩種想法:一是在大企業中熬個前途。一是學點本領,有機會自己做生意。

在這兩種想法中,後者要比前者的比例大。如果你想自己當老闆,你在做夥計的階段,必須先學好做生意的本領。而做生意的最大要訣,就是如何把自己的產品推銷出去。如果你自己都不懂推銷,這生意如何的做法?

如果你想替人家當一輩子夥計,你當然希望能升到經理、總經理之類的重要職務,而經理也好,總經理也好,都要有開展業務的能力才行,如果你對推銷的情形很陌生,老闆如何敢把這樣重要的工作交給你?

也許有人不信這一套,有些背景好的青年人,一天推銷員也沒當過,照樣可以當總經理,而且幹得還相當不錯!

這是商場中的特殊例子,而且人家有雄厚的資金作背景,又有一個替他開路的老子,當然可以這樣做。而你呢?是全憑自己創業的,不學會一套真實的本領,沒有人會提拔你。因此,你必須從最基本做起,必須從對你最有利的工作做起。

你要知道老闆的看法是很現實的,誰對他的生意最有幫助,他就會重用誰。而歸容易引起老闆注意的,就是你的推銷才能。

推銷員是老闆第一線的戰鬥部隊,哪個人能幹,哪個人不行,這是每月都有數字作證明的,老闆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只要你推銷的業績突出,你在老闆心目中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等公司業務擴大了,要在你負責銷售的地區設立分公司或營業所時,你就成了當然的負責人。

在以銷售業務爲主的公司裏,推銷員是老闆的骨幹,只要你能使自己成爲一個傑出的推銷人才,不必任何關係、背景,就能很快地獲得老闆的重用。不像坐辦公室、辦業務的新進人員一樣,有的進了公司二、三年,老闆還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哩。

既然推銷員是憑真功夫晉升的,而又能引起老闆的重視,何以推銷員這種工作仍不受青年人歡迎?我想最大關鍵是在於“拋頭露面,向人家說好話”。

青年人都有一股子傲氣,尤其讀過幾年書的青年人,這份“傲氣”更重,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書生氣”。

我們向別人說好話,求別人買東西,自然認爲是很丟人的事。再加有些客戶態度不友善,你說了半天好話,對方冷冰冰地回你一句:“不要!”面子上更下不來,所以有很多人視此一工作爲畏途。

其實,做生意在本質上就是吃苦受氣的事,不管是大老闆、小夥計,在完成一筆交易時,都難免受某一程度的氣,只是各人受氣的方式不同而已。因爲一筆生意的成交,是賣方要賺買方的錢,而且必須要讓買方自願地把錢掏給你,不能像強盜一樣強取豪奪,所以做生意的人必須向客戶說盡好話,買賣纔有成交的希望。如果對方確有買的意思,而你不能談成這筆生意,那就表示你推銷的方式失敗了。

因此,推銷員在心理上先有這樣的準備:你跟客戶基本工作之一,不是對客戶的施捨,也不能抱着以此交換什麼的心理。你的好話說盡了,人家硬是不買,你決不能認爲是吃了虧,或是覺得是一種屈辱,自己心理生悶氣。你要深切瞭解,一個客戶上門,或是你登門找上了一個客戶,這只是一個生意機會,並不是一定能夠成交,雖然你接待的態度、所花費的脣舌都是一樣的,但你不能顯出“成交了則喜,不成交則怒”的表情。

換言之,對客戶親切有禮,說好話,其目的是爲了推銷產品,不是你自己到了窮途末路向別人告幫,所以跟乞討的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根本不能算是丟人的事。反過來說,客戶根本不需要你推銷的產品,你也不能強迫人家非要不可,否則,你會認爲是白費脣舌,白花力氣了。

推銷工作,本來是工業社會爲加強對客戶、對消費者服務的工作,大家工作都很忙,逛街、購物的時間減少了,登門服務的推銷員應運而生。但由於我們企業界一開始用的推銷員有些素質太差,把推銷員的名譽搞壞了,所以才引起消費者的反感,連帶的便“有志氣”的青年人也討厭這一行了。

事實上,推銷員這一工作,是工商界的一個大洪爐,只有在裏面才能煉出工商業的棟樑之材。這就像過去的學徒制一樣,所不同的是,學徒是受老闆的磨練,推銷員則是受消費大衆的磨練,如果你能練就一身本領,有能力應付各種不同類型的消費者,你在工商界的前途就不可限量了。

老闆教給學徒的一種死的經驗,等於是把學徒的人倒進老闆的模子裏,重新鑄造了一遍。

而推銷員學的則是活的教材,面對各個不同的對象,多方面的去磨練自己。就今天的商場情形而言,後者要比前者的教育方式實用得多了。最低限度,一個優秀的推銷員要比學徒出身的人,更具有隨機應變的能力。

然則,如何才能成爲一個優秀的推銷員呢?我認爲除了上述的心理因素之外,還需要一些外在的條件做後盾,例如說話的技巧、表情,應付各種情況的急智,對客戶的分析觀察,客戶的資料採集等。

這類的書,市面上已經有很多了,我不想在這裏炒冷飯,僅提出兩個例子來,讓讀者自己去揣摩吧。

第一個例子是:推銷員創業的故事。

十幾年前,瓦斯爐是一項不受家庭歡迎的新產品,由於大家不瞭解它的性能,再加瓦斯桶的形狀像枚炸彈,使主婦們望而生畏,所以在市場上推廣十分吃力。

推廣新產品,就等於新出道的弟子闖江湖,真可說是困難重重,處處有挫折。一般推銷人員,當然不肯吃這種苦,受這種罪。更何況這種產品本身給人一種“危險”的印象,要說服家庭主婦購買,更加不易,所以很多嘗試過的推銷員,都幹不到幾天就敗下陣來。

這時候,有一位看起來很瘦弱的年輕人到了臺北。我們姑且叫他楊永鎮,他是高中剛畢業,因爲沒有考上大學,特地到臺北來找工作的。

楊永鎮一來臺北,是住在一位親戚家裏,那位親戚問他想找什麼樣的工作,他自己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學徒吧,他自覺是高中畢業,有點太委屈了;要做公務員,學歷又嫌太低了。正所謂高不成,低不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該做什麼好。

那位親戚看出他正在彷徨不定,便開門見山地告訴他:“我是個生意人,只有在商場中還有幾個熟人,如果你想學做生意,我還可以替你想辦法,如果想找其他的工作,我就愛莫能助了。”

“可是,學什麼生意好呢?”楊永鎮有點難爲情地說。

“這要看哪個公司需要人,我現在也不能給你肯定的答覆。其實,什麼生意都是一樣,無所謂好壞,能賺錢的都是好生意。”那位親戚頓了一下,望着他說,“你自己心裏希望做什麼生意?”

楊永鎮剛踏出本校門,對商場情形還是一抹黑,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出一個自己喜歡的行業。

“沒有關係,你別不好意思,只要你自己覺得喜歡什麼,照實告訴我,我可以託人給你找找看。我知道,你們年輕人都講求興趣,在可能的範圍內,我一定幫你達成心願。”

楊永鎮知道這是決定自己命運的時刻,如果自己再不表示意見,那就只好聽憑人家去安排了。可是,他實在想不出一個他特別喜歡的行業,在一急之下,他突然想起自己生性好動,不喜歡呆板的工作。於是,他告訴那位親戚:“只要不是整天待在屋子裏的工作,我都可以試試。”

他的選擇,大出他那位親戚的意料之外,有點不相信地問:“怎麼,你想當外務員?”

這時候,楊永鎮還不知道“外務員”是業務員、推銷員的總稱,所以神情茫然地說:“我真的不知道做什麼好,我只知道自己不喜歡太呆板的工作。”

“你可能還不清楚,當外務員第一要口才好。第二要有不怕見生人的勇氣,你覺得自己適合嗎?”

這兩個條件,楊永鎮自覺都不太適合,他既不是一個能言善辯、口若懸河的人,也不是那種“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油嘴滑舌之輩。但想到自己這次到臺北來,就是想磨練自己的,不能認爲不適合自己就不做了。所以他決定試一試。

這時候,正好他那位親戚的一個朋友,剛開了一家瓦斯爐具經銷店,需要人手幫忙推廣,於是,楊永鎮便做了這家店的推銷員。

瓦斯用具此時正在萌芽時期,一般人對它的性能、安全問題,還抱着存疑的態度,推銷起來非常不容易。楊永鎮一連在外面跑了三天,不僅一臺沒有推銷出去,而且還受盡了客戶的閒氣、白眼。有人開門一看他是推銷員,根本不容他把話說完就把門關上了。

他覺得這種工作實在太沒有意思,這樣下去,不僅失去了人格尊嚴,甚至於連個討飯的乞丐都不如。乞丐還可以贏得好心人士的同情、賞給他一點東西,而他呢?竟變成了人見人厭的人物,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他決定辭職不幹了。

店裏的老闆是他那位親戚的好朋友,所以也把楊永鎮當作了自己人,當他表示不想幹時,老闆很表同情地告訴他:“我知道你跑了這兩天之後,心裏是一種什麼感受,如果你真的不願意幹,我當然不能勉強你。不過,我跟你姑父是很要好的朋友,所以我不得不把我內心的一些話告訴你。”

楊永鎮很難爲情地低垂着頭,表示願意聆聽教訓。

“首先我想問問你,你覺得瓦斯爐這種產品,是不是每個家庭所需要的用具?”

“是的,”楊永鎮毫不遲疑地回答,“它既省事,又便利,的確是很實用的一種家庭用具。”

“不錯,可見你對這種產品還用過一番心思,”老闆點着頭表示讚許地說,“現在我再問你一句,這種生意將來會不會有發展?”

“一定有發展,可是——”

“可是,現在沒有人要,推銷不出去,是不是?”老闆接過去說。

楊永鎮沒有說什麼,事實上,他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纔好。

“我在商場上混過十幾年了,做生意的經驗我敢說要比你多一點”,老闆用誠摯的語氣說,“我就是看準了這種生意發展潛力很大,纔開了這個店。我有一個信心,只要是真正實用,而又是大衆需要的,這種產品就必定有前途。現在要的人少,是因爲大家對這產品認識還不夠,對它產生了抗拒心理,只要我們有辦法能消除這種心理,我們就成功了。”

這番道理並不深奧,但初踏入商場的楊永鎮,在腦子裏轉了半天,才領會到這番話的意思,最後眨着大眼睛問:“您是說我推銷的方法不對,所以纔沒有人要?”

“這不能怪你,因爲你沒有學過生意,不懂得運用推銷技巧,我應該負責教給你,可是——”老闆頓了一下苦笑着說,“你纔來了幾天,我還沒有想出更好的推銷辦法,你卻已經要打退堂鼓了。”

“我倒是不怕苦、怕難,”楊永鎮紅着臉說,“我只是覺得不好意思的,一連幾天,都沒有替您做成一筆生意,我擔心自己沒有能力勝任這種工作,所以纔想不幹了,免得讓您爲難。”

“年輕人知道自愛,是很好的一種德行,我很欣賞你這一點,但你爲此不幹,卻大可不必,別說我跟你姑父還有一份交情在那裏,即使我們彼此毫無關係,我也不會爲這件事怪你。開發出一件新產品不容易,把新產品推銷出去也是很難的工作,這要慢慢想辦法。”

“可是,我對推銷的事一竅不通,不遇到那些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小姐、太太們,我就一籌莫展了。”

“這是因爲你一開始就被這冷峻的面孔嚇住了,沒有心思去想如何來克服這些困難。”

老闆很懇切地說,“你要知道,我們現在做的是開路先鋒的工作,沒有一點成規可循,完全要憑自己去動腦筋,想辦法,來克服所遭遇的困難。你只要記住一點就行了:我們的產品是他們所需要的,他們之所以閉門不納,是因爲他們不瞭解它的好處。現在我們最迫切的工作,就是如何想辦法讓他們瞭解。”

“他們根本不容你有說話的機會,如何能使他們瞭解呢?”

“這其中當然會有很多阻力,否則,這種產品早就該暢銷了”,老闆笑着說“我希望你咬緊牙關,再熬一段時間看看,以你腦筋之靈活,說不定會想出一個好辦法來。”

老闆既然這樣說,楊永鎮不好意思堅持非走不可,只好留了下來。可是,留是留下了,他對自己一點信心也沒有,原因是:第一,他對推銷工作還是未開蒙的小學生,根本一竅不通,不可能想出什麼妙策。其次,他挨門推銷碰釘子碰怕了,現在一走到住戶的門前,就心生怯意,連敲門的勇氣都沒有了。

在這種情形下,他留下來等於是受洋罪,只是爲了老闆與姑父的關係,不好意思硬說不幹。這時候,楊永鎮煩惱得不得了,簡直不知該怎麼辦纔好。有天晚上,他特意跑到姑父家裏,把自己的心事傾訴一番,想讓他姑父去跟老闆說,他實在無法再幹下去。

他姑父開的是一家廚具店,專門供應各飯館廚房裏所使用的器具,也是白手起家的人,他當然瞭解楊永鎮此時的感受,但對他遇難而退的想法,卻大表反對。

“你爸爸媽媽要求你來臺北的目的是什麼?”他姑父板着面孔說,“是要你在這裏學點本領,創立一番事業,對不對?現在你幹了還不到半個月,就怕苦怕難幹不下去了,那你乾脆老早回家種田算了。”

“我不是怕苦怕難,”楊永鎮無限委屈地說,“只是這一行我一點也不懂,我沒有辦法再做下去。”

“哪一行生意你懂?”他姑父緊接着問。

楊永鎮被問住了,他剛離開學校門,的確什麼生意都不懂。

“我是過來人,你心裏想什麼決瞞不了我。你在外面推銷碰了不少釘子,認爲這種低聲下氣的推銷工作,一點意思也沒有。其實你完全想錯了。”他姑父加重語氣說,“我這樣的安排你,完全是爲了你好。第一,推銷工作可以完全自由發揮,不像學其他生意那樣呆板。第二,這種工作沒有經驗也能做,可以一面工作,一面磨練。”

“我已經試過了,直到現在連一臺也沒有推銷出去,我自己都感到——”

“樑老闆跟我說過了,”他姑父沒容他說完就把話接了過去,“他跟你一樣也是在摸索,呆是人家沒有對你失望,你卻先氣餒了。”

“他也許是看姑父的面子,不好意思攆我走。”

“沒有的話,那個人的脾氣我很瞭解,如果他認爲你不是塊可造之材,他早就告訴我不要你幹了,還會勉強留你嗎?”

“可是,我自己對這個工作一點信心也沒有,再幹下去也是浪費時間。”

這時他姑母在一旁插進來說:“既然他對推銷工作一點興趣也沒有,不如讓他回來幫我們照顧照顧生意算了。”

“你認爲我沒有想到這一層嗎?”他姑父說,“其實你早就想到了,我們店裏也不多他這一個人,可是,我們這樣做,等於是把他害了,你知道嗎?”

他姑母用困惑的眼神望着她丈夫,顯然不瞭解他這句話的意思。

“我把他留在我們店裏,工作當然很輕鬆,而且每天的工作都是一樣,什麼腦筋也不必動。表面上我們是在照顧他,可是,混上幾年,他還是他,有什麼前途事業呢?我們這個生意既發不了大財,也不會有太大的發展,把他的一生也像我一樣,都消磨在這個店裏,難道是對他好嗎?”他姑父說到最後,顯得有點激動,彷彿話中含有責備他太太的意思。

“我也沒有說讓他在我們店裏待一輩子,”他姑母也有點不高興地說,“他既然不想在樑老闆那裏幹,暫時回來在我們這裏幫幾天忙,也沒有什麼關係,等將來有了合適的事再說,有什麼不好?”

“唉,真是婦人之見!”他姑父嘆了口氣說,“你根本不瞭解我的苦心。”

“好,我什麼都不懂,”他姑母起身向裏面走去,並賭氣地說,“你自己看着辦好啦!”

他姑父望着太太的背影,又嘆息一聲,才轉頭對楊永鎮說:“你姑媽怕對你照顧不周,怕你們家的人說閒話。其實這是多餘的。我們是希望你把握機會磨練自己,這是完全爲你好。”

“我知道,”楊永鎮內心很不安地說,“希望不要爲了我的事傷了你們的和氣。”

“這個你不必操心,我之所以堅持你在樑老闆那裏做下去,有好機層意義,第一,他也是個靠自己打開下的人,他的毅力和創業精神值得你學習。其次,這個人很有眼光,心思也靈活,做生意的手法很有一套,我跟着他可以學到不少的東西。另外,我認爲年輕人應該不怕困難,要爲自己爭一口氣,別人做不到的事,我想想辦法做到,不能一遇到阻礙就想向後退,這樣會被人瞧不起。”

楊永鎮也是個好勝心很強的青年,一聽到他姑父的口氣,知道自己除了繼續幹下去,沒有其他路可走了。雖然他姑父沒有用強迫的語氣非要他再幹下去不可,但他的言外之意,比強迫他更厲害。如果自己決定不幹,就表示自己不想學好,不想創業,不想讓別人瞧得起。

這是任何一個有志氣的年輕人都不肯承認的事,楊永鎮當然也不願意給人留下這種印象,所以他打消不幹的念頭,決心在推銷工作中打開一條出路。

在回店的途中,他轉到重慶南路,想在書店裏買兩本有關推銷技巧的書。可是那時候這一類的書還很少,他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一本。回到店裏已經很晚,老闆正在店裏收拾東西,準備打烊,他覺得很難爲情,表情很尷尬地向前去跟老闆道歉:“對不起,我回來晚了!”

“你可把我們急壞了!”老闆很熱切地說,“我打電話去問你姑父,他說你早就回來了。他已經來過三次電話問你,怕你跟他慪氣,在外面發生意外。你到什麼地方去了?”

“我到書店去轉了一會兒,我想買幾本書。”

“買什麼書?”

“關於推銷方面的書,”楊永鎮很不好意思地低着頭說。

老闆停下手裏的工作,用驚異的目光端詳着他說:“怎麼,你想通了?”

“我想盡力試試看。可是我什麼都不懂,所以想找幾本書看看。”

“那太好了!”老闆很高興地說,“正好前些日子,日本的朋友給我寄來了一本這類的書,我還沒有看完,有空我來慢慢告訴你。”

老闆的這本書,是日本企業專家駒井霧裏看花新著《優秀推銷員之條件》(有人譯作:《怎樣做優秀的推銷員》,市面上已有譯本),他在日本開的“推銷員講座”曾受到各企業界的歡迎。據估計,經他訓練的推銷員,到現在爲止,已接近二十萬人,其受重視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這本《優秀推銷員之條件》正是對初任推銷員所訂的教材。樑老闆的日文程度很不錯,他利用晚上的時間,一面看,一面講給楊永鎮聽,使楊永鎮的知識、思想進入一個嶄新的領域。

就拿駒井進在該書第二節所說的“推銷就是指導”這句話來說,就是楊永鎮從來沒有過的觀念。在他認爲,推銷就是賣東西,其行爲是低下的,其目的是利己的,根本談不上什麼崇高的意義。可是現在經老闆把這句話一解釋,他恍然大悟了。

推銷員不止是推銷產品,也對消費者負有教育的責任。就拿他們推銷的瓦斯用具說,這是對家庭主婦很有益的產品,但由於她們不瞭解這種產品對她們的好處,所以才使她們產生抗拒心理。因此,如果要想把這種產品推銷出去,一開始,決不能以推銷產品爲主,而是要先設法讓她們知道這種產品是多麼省事、簡便。

當然要指導消費者,並不像長官、老師訓話一樣,把人集合起來就可以開講,而是要用很多技巧、方法,誘導消費者自動、自願的聽你講。這些技巧、方法,駒井進在書中也有具體的說明,老闆都一一的講給他聽。

到了晚上,楊永鎮躺在牀上,再把這些原則細細地回想一遍,再就自己在外面跑的經驗加以對照,比較,使他的印象更深刻了。

人的思想是很奇妙的,不僅越用越靈敏,而且一旦找到方向,思想就會變成無堅不摧的利器,所想出的克服困難的辦法,其精妙連你自己都會大吃一驚。

老闆一面講,楊永鎮一面想,幾天下去,他已經對視爲畏途的工作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有了躍躍欲試的衝動。不僅如此,他更對他的工作賦予新的意義。

他認爲,推銷一種對大衆生活有益的新產品,也就是在間接幫助推動社會進步,如果能使大家都不再燒煤炭、木柴,不僅淨化了家庭的廚房,也淨化了整個住的環境,這不正是現代化生活的起步嗎?

不過,他自己明白,他的工作雖有崇高的理想,但做法卻必須從推銷開始,如果不能使每個家庭接受這種產品,理想就等於空談了。

他的想法跟老闆完全一致,談話也越來越投機,談來談去,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結論:產品是絕對受家庭主婦歡迎的,問題完全在於推銷方法得當不得當。

找出問題的癥結,兩個人開始策劃,他們認爲最重要的一步,是如何先引起購買者的興趣?

當然這也是根據書本上的推銷方法引伸出來的,不過,他們把思想集中在瓦斯爐上,就這種產品的特性,來研究消費者心理,來研判人們最感興趣的會是什麼。

“正在他們研究得正起勁的時候,由於瓦斯爐銷路未打開,生產廠商在週轉不靈的情形下,面臨倒閉的危機。

“我們的機會來了,”老闆一聽到這個消息,就低聲對楊永鎮說。

“什麼機會?”

“生產瓦斯的這家廠商要結束不做了,我們想法把它接過來。”

楊永鎮對瓦斯爐的市場已深具信心,聽了之後,心中也起了震撼,但一想到需要大筆資金,他的心就涼了。

“這的確是個好機會,”他說,“可是,我在這方面幫不上什麼忙。”

“我一開始做這種經銷生意,也只是想學點經驗,其目的還是想自己做,”老闆興致勃勃地說,“替人家銷售沒有多大意思,現在這個機會雖然來得早了一點,我們可以想辦法,只要把生產的工廠買下來,我們可以大幹一下。我知道你沒有多大辦法,不過,你可以回去跟你姑父商量一下,就說是我的意思,看他願不願意出點資本?”

楊永鎮一想,這條路子倒可以一試,立即去找他姑父,把樑老闆的意思轉達了。

“這要看你自己的意思,”他姑父說,“如果你想做這個生意,我當然支持,我想你父母也不會反對。如果你自己沒有信心,只是想試一試,我看就不必投資了。”

“我對這個生意已經發生很大的興趣,覺得它一定很有發展,”楊永鎮急切地說,“而且我有信心一定會把生意做好。”

“但有一點你要明白,我們投資進去,你不要以爲自己就成了股東老闆,什麼事都不必管了,一開始還是要從推銷員幹起。如果銷路打不開了,什麼都是空談。”

“我知道,”楊永鎮十分肯定地說,“我正跟樑老闆研究如何推銷的問題,一開始當然需要我們自己親自去做。”

“你對推銷工作有信心嗎?”

“有。”

楊永鎮的堅定態度,使他姑父大感意外,既然他了解了其中的經過,他對這個青年人也產生了信心,立即跟楊永鎮的父母洽商,籌措了一筆錢,與樑老闆合夥把這個生意買了下來。不過,他姑父和他父母的意思,這件事要先瞞住楊永鎮,就說這筆錢完全是由他姑父拿出來的。免得楊永鎮自以爲當了老闆,生出驕氣,影響了他學習、苦幹的精神。

相處這段時間,樑老闆對楊永鎮已經有了很深的瞭解,他覺得這樣做是多餘的,所以他私下裏把這番話告訴了他。最後並委婉地說:“他們這樣做並沒有惡意,你也不必揭穿,只要自己心裏有數就行了。我希望你能做個樣給他們看看,用事實證明,你不是個只有三分鐘熱度的人。”

楊永鎮聽了這番話,心裏感到既沉重,又有一絲委屈。沉重的是,現在自己已置身於後退無路的境地,只有硬着頭皮向前衝,而且是隻能成功不能失敗。委屈的是,家人、親人似乎都不瞭解他,他自認並不是個虎頭蛇尾的人,也不是個得意忘形的人,何以他們還要防着他一手?

楊永鎮把這些問題,反覆地在心裏考慮了一夜,他終於作出了一個“賭氣式”的決定:自己一定要從推銷員幹起,權算這個生意沒有他的份,完全以夥計的身份來從事這份工作。

有了這樣一個決定,他心裏竟如釋重負,只有一腔熱血,不停地在他心裏衝擊。正如樑老闆所說的:他一定要做個樣給他們看看!

他跟樑老闆很明白地表示,生產以及生意如何經營,他決不過問,他只管推銷,而且要親自去做,吸取實際經驗。

樑老闆知道他是受了刺激,下了決心,要勸他也沒用,所以一口答應下來,而且很肯定地告訴他:“我一定全力支持你,如果你在推銷方面有什麼需要,你儘管提出來,我一定全力給你配合。”

這時候,楊永鎮對駒井進的推銷理論,已有很深刻的理解,他認爲最重要、最迫切的工作,就是如何使家庭主婦對瓦斯爐產生好奇和興趣,也就是推銷術語所說的“引起購買的動機”。

根據過去的一段經驗,他知道挨門挨戶去推銷、說好話,根本不會發生作用,一定要想一個辦法,讓家庭主婦自動對這種產品發生興趣,然後才能說進話去。

可是用什麼辦法呢?他想來想去,認爲只有一個辦法可行:那就是借一種實用的媒介,對推銷對象行一點“小惠”,然後由這種“小惠”使他們對瓦斯爐產生興趣。

所謂“小惠”,當然是指送一點小東西,而這種小東西,破費既不能太大,太大公司負擔不起,又要很實用,不能讓人家看了以後丟在一邊。更重要的是,這種小禮物,還要對瓦斯爐發展聯想、引介的作用。

這的確是一件很不容易選擇的小禮物,楊永鎮想了幾天,也沒有想出來。他把自己的構想告訴樑老闆,樑老闆認爲這個構想太好了,可是應該送什麼東西呢?他一時之間也想不出來。有一天傍晚,他坐在店門口休息,看到對面的李太太,端出煤炭爐子在街上生火,他正感到無聊,所以不經意看着她的每一個動作。

李太太把爐子清理好,把生火的木片放進爐子裏,然後從口袋裏掏出一包火柴,把火點起,又把火柴裝進口袋裏,等火燒起來時,她把煤炭倒進爐子裏,開始用扇子扇火。陣陣濃煙從爐子裏冒出來,隨風向空中飄揚,而楊永鎮的思緒也像輕煙似的,在腦子裏裊繞、迴旋。他想到生火的過程,最重要的就是那盒火柴,用它點燃木片,才能引燃煤炭,而一根火柴的實用雖是微不足道,但少了它卻不行。

那時候的瓦斯爐也是要用火柴來點的。他想,如果送一盒火柴給家庭主婦,破費不多,但卻很實用,這不正是他理想的小禮物嗎?

他愈想愈興奮,立即站起來跑去見樑老闆:“我想我找到了一件合適的小禮物。”

“什麼東西?”

“火柴。”

樑老闆也是個很有推銷頭腦的人,正所謂“明白人一點就亮”,他在腦子裏轉了幾轉,馬上很高興地說:“太好了!我們決定就這樣做,不過還要設計一下,能跑我們的瓦斯爐扯上關係才行。”

所謂設計,當然是指這盒火柴送到家庭主婦手裏之後,因它聯想到瓦斯爐的妙用。如果不能產生這樣的效果,火柴就等於白送了。

他們研究半天,終於想出幾句很動聽又有吸引力的話,大意是:只要有了火柴,不必再用木柴、煤炭,就可以煮飯燒菜。用什麼呢?他們的推銷員將給您滿意的答覆。

火柴是他們公司訂製的,有公司地址、電話,另外再附一封短信,把上面的內容,用動人的詞句寫出來。同時爲避免讓人民當傳單隨手丟掉,他們並想法打聽出住房的姓名,完全用信的方式連火柴一起投入每個住戶的信箱。

打聽住戶的姓名的寄信方式,時下已經相當流行,算不得什麼“奇招”,可是在十幾年以前,卻是非常新奇的構想。結果,楊永鎮這一招在當時發生了很大的效用,爲公司的發展奠立下良好的基礎。

當然,一個事業的成功,不是三言兩語這樣簡單,楊永鎮當推銷員這一階段,所花費的心血,所吃的苦頭,不是局外人所能體會的。

例如,他一天工作總在十六個小時以上,一天要跑二、三百家客戶,腿不停地跑,嘴不停地說,渾身的細胞,幾乎一天到晚都沒有閒着的時候。這樣勞心勞力的結果,兩年下來,公司是壯大了,但他自己卻病倒了。

當他的父母由南部趕來看他時,一見面,老人家竟不敢認躺在病牀上的就是自己最心愛的兒子。看上去,楊永鎮又瘦又黑,當年白皙、略胖的影像完全消失了。唯有他的兩隻眼睛,不僅比過去大了很多,而且特別炯炯有神,他兩年來推銷生涯磨練出的智慧,都在他的眼神中表露無遺了。

寫到這裏,我又想起孟子的那句誓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真是萬世不移的真理,不管做任何事,要成就一番非常的事業,就要能忍受非常人之苦。即使有錢人家的大少爺、小老闆也不例外,如果不經過一番苦的磨練、體驗,充其量也只能守住上一代留下的“攤子”,要想求進一步發展是絕不可能的事。

關於楊永鎮以後如何當了老闆,成爲瓦斯用具這一行的佼佼者,在此略而不提,不過,有一點我們要在此特別指出,如果他不是在推銷工作上下過一番苦功,深入瞭解消費心理,他絕不可能有以後的成就。

因此,雖然他已是身價千萬的董事長,但他仍念念不忘過去那段推銷員的經歷,而且經常以此在親友面前自豪,這充分說明了推銷員的工作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個例子是:小老闆當推銷員的故事。

這種事例,在我們企業界中不易找到合適的,原因是在一般人的觀念中,有錢人家的大少爺,身價與當夥計的自然不同,再加推銷員是人們心目中“低三下四”的工作,小老闆們自己是不屑爲之。所以我們只好在外國的企業中來找一個例子。

以製造象牙肥皂起家的普洛斯特,他的成功可說完全是靠推銷、宣傳手段的高明而開創的事業。當他二十三歲的兒子亨利大學畢業後,想要他父親在公司裏替他安插一個職位時,普洛斯特告訴他:“其他職位沒有空缺,要乾的話,只有到業務部門去幹推銷員。”

“當推銷員?”亨利大感意外,他倒並不是瞧不起推銷員,而是覺得父親的安排大背常理。因爲誰都知道當時的P&G公司是個家族公司,他進公司做事,就等於到自己家裏一樣,是真正的小老闆身份,要他去幹推銷員,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怎麼?”普洛斯特望着兒子那種既困惑又失望的表情說,“你是不是覺得當推銷員太委屈了?”

“這不是委屈的問題,難道我不能做一點更重要的工作嗎?”

“現在不能,將來也許可以。”

“爲什麼?”

“因爲你現在對做生意的門徑一點也不懂,根本認不清誰是顧客。”

“你別忘了,爸爸,我是大學經濟系畢業的學生,”亨利抗議地說,“我懂的也許不比你那些幹部少。”

“學經濟跟做生意是兩碼子事,”普洛斯特神情嚴肅地說,“也許你懂的理論比他們多,但實務方面你還差得遠。”

“好,就算我比不上他們,”亨利帶着賭氣的口吻說,“至低限度我也應該跟他們學習,說什麼也不至於只夠資格當推銷員。”

“事實上,你恐怕連當個推銷員的資格都不夠。”

“照你這麼說,我到公司裏當推銷員,還是看您這位大老闆的面子了?”亨利有一種受污辱的感覺,所以說話的表情很難看。

“那倒也不是,”他父親不以爲意,仍然平靜地說,“推銷員的資格限制較寬,但淘汰卻很厲害,你是不是一個優秀的推銷員,在短時間內就可以見分曉。明白的說吧,推銷員進來時容易,被淘汰的機會也很大。”

“如果我自認不適合當推銷員呢?”

“那你就不適合做生意,”他父親直截了當地提出答案。

亨利楞了一下,強忍住心頭之火說:“您的意思是,我想進入您的公司,必須先從推銷員幹起,是嗎?”

“是的,”普洛斯特看他兒子忍不住要發作了,臉上露出笑容說,“你先別急,我來問你一個問題,你知道我爲什麼要這樣做嗎?”

“我的腦筋簡單,”亨利賭氣說,“猜不透您心裏藏的玄機。”

“其實,說出來很簡單,我們的生意是大衆消費品,業務的好壞,全看推銷方式是否成功,所以推銷工作就是我們公司的靈魂。如果你想了解這個公司的特性,深入瞭解公司的業務狀況,必須先了解推銷工作的實際情形,然後才能針對市場需要策劃業務。”

這番話,亨利倒是能聽得進去,因爲這種論調,跟經濟理論不謀而合。

不過,對於父親非讓他從推銷員幹起的看法,他仍不能苟同。儘管他知道美國有不少公司的負責人,都是由推銷員升起的,但他認爲自己並沒有這種需要。

第一,生意等於是自己一家人的,隨便到哪個部門去學習都可以,大可不必一天到晚帶着樣品在外面跑。其次,他自認對經濟知識懂得不少,最適合做經營策劃工作。第三,他是獨生子,是將來經營這個公司的當然接棒人,應該學習的是如何經營這個公司,不必實地去研究推銷工作。

就一般身爲小老闆的人來說,他這種想法並沒有錯。然而,他跟別人不同的是,他父親普洛斯特是個非常重視推銷工作的人,在他父親的心目中,不懂得推銷,不深切瞭解市場情況的人,根本無法經營這個以大衆消費品爲主要業務的公司。

因此,當普洛斯特瞭解兒子的想法之後,很不客氣地告訴他:“你不要認爲你是我的獨生子,將來我一定會把公司的經營大權交給你,如果你有這種想法,你就大錯特錯了。如果我覺得你沒有具備這種能力,我決不會把這個事業交給你,我可以在優秀的幹部中去選擇經營者。我寧願讓你掛個名義坐享其成,按時分紅,但不會把經營、管理的大權交給你。”

普洛斯特的這一想法,也引起他太太的不滿,曾私下裏當面質問他:“難道你對別人的相信,還深於自己的兒子嗎?”

“你別什麼事都護着他,難道你還了解我這樣做的目的嗎?”

“我就是不瞭解,所以纔來問你。”

“我這樣做是爲了他好,也爲了我們事業將來發展,我不願我們辛苦一生所創立的事業,到了他手裏就支離破碎了。”

“這些話你早就對我說過了,我並不反對,可是,你逼他去當推銷員,並且說將來也可能把公司交給別人去經營,這未免太過分了吧?”

“你一定要了解我這樣做的苦心,”普洛斯特帶點痛苦的表情說,“第一,我要徹底消除他的依賴心理,要他知道他是我們遺產的繼承人,但卻不一定是事業的繼承人,除非我認爲他有經營這個事業的能力,這樣才能激發他的學習精神,至於我要他從推銷員做起,這正是對他的一種最實際的磨練。”

他太太在回味着他的話,沒有表示意見。

“我們這個公司,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市場的推廣,”普洛斯特繼續說,“如果他不實地地去了解,將來他坐到管理者的位子上之後,對市場的情況毫無瞭解,一切只好聽別人的,人家怎麼說,他就怎麼做,既分不清別人說的是否正確,也不能有什麼創新的做法,因爲他的新做法也許是不切實際的。你想想看,這種傀儡型的老闆,還能有什麼作爲?”

“我認爲亨利不是那種沒有主見、任憑別人擺佈的人。”普洛斯特太太說,顯然她是在偏袒兒子。

“他當然不是,可是,如果他的經驗不夠,對業務發展瞭解的不深入,作出的決策不能服衆,人家會視他爲無能的經營者,瓦解了員工的向心力,失去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這個公司能長久生存下去嗎?”普洛斯特頓了一下,接着說,“你知道,公司的人爲什麼對我這樣敬服?因爲我決定的事,都是正確的,他們的意見是否正確,也絕對騙不了我,你想,他有這份能力嗎?”

“現在他當然沒有,可是你把他留在身邊天天教他,我相信他將來一定也不會輸給你。”

“有些事是可以教的,但有些事必須自己用眼睛去看,用心去體會,印象纔會深刻,他在學校裏已經學了不少的理論,只要實地去印證一下,比我耳提面命的告訴他強多了。”

“公司是你一手創立起來的,重要的幹部也都是你一手提拔起來的,難道他們還會不真心真意的幫助亨利嗎?”

“他跟我完全是兩回事,不能混爲一談,你也不能期望他們對我的敬畏,轉嫁到亨利身上去,我可以幫助他建立權威,可是他將來是否真有權威,那要看他自己的能力而定,這種事我一點也幫不上忙的,所以我纔要他從實際的工作中去建立自己的權威。”

普洛斯特終於說服了太太,跟他採取一致的立場,希望亨利從推銷員做起,在工作中吸取實際的經驗。

亨利當了推銷員之後,首次是被派往中南部地區開拓市場,在臨行前,他父親很懇切地告訴他:“你現在雖然是推銷員的身份,但大家都知道你將來可能是公司的負責人,所以你的一言一行,要能處處做別人的表率,只要你能使那個地區裏公司的人都瞧得起你,佩服你,將來就會使整個公司的人敬服你。”

亨利一路上體會他父親的話,覺得自己已沒有其他的選擇,如果自己將來想接管這個公司,非把這次的工作做好不可。

因此,他一開始工作,即抱定破釜沉舟的心情,不僅工作時間比別人長,而且比別人吃的苦也多。他要給別人一個印象,他不是靠父親的地位來此“玩票”的,而是自己對這個工作真的付出不少的血汗。

他一面到各地推銷,一面研究市場的反應,他覺得這種大衆消費品的推銷,必須配合強有力的廣告攻勢,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於是他把自己的這一心得告訴他父親,普洛斯特爲了幫助兒子造成業績上的優勢,再加他認爲這一見解跟他的不謀而合,所以立即增加中南部地區的廣告預算,借各種媒體大事宣傳,結果一年下來,中南部地區的業績,成爲各分支機構之冠。

當然,中南部地區的業績負責人,爲了討好老闆,把功勞都推給亨利,這也是人之常情。不過,有一點我們要特別指出,小老闆當推銷員,雖然在工作上有很多便利,是一般推銷員無法比擬的,但一定要他本人真的肯努力工作,真的對工作有新構想才行,否則,所造成的嚴重後果,也是不堪設想的。

由於亨利在推銷工作中能用心體會,在這段時間,孕育了不少發展事業的構想,所以在他接掌經營大權之後,爲P&G公司帶來一番新的氣象。

由以上這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推銷工作(不管是外面推銷或是在店裏接待客人),就你是軍人學習基本教練一樣,是工商從業員的奠基工作,如果你不懂得如何推銷,你就永遠不可能成爲一個有發展的生意人。

推銷工作既然這樣重要,剛進入工商界的青年人,沒有理由視它爲低下的工作。儘管社會上對這個工作的觀感並不好,但青年應該負起改造的責任,提高推銷員的素質,這樣不但可以改變社會人士的觀點,更可進一步強化工商界的素質大爲提高。

現在,我想爲推銷員列出幾項守則,其中也許有些是“老生常談”,沒有什麼新奇,但大家要知道,很多真理都是出自平凡的事務中,而最容易的事,也是最容易被人們所疏忽的。例如,做生意要講誠實、重信義,這是誰都知道的,然而,工商界最爲人詬病的卻正是這一點。這是“非不能也,是不爲也”的通病之一。

推銷工作也是如此,有人懂得道理多,但做起來卻完全是兩回事,所以我在這裏再提醒大家,不要認爲這種事太簡單,而忽視了它的價值,要知,人在平凡工作中能顯出自己了不起,纔是真正的了不起。做生意終究不是從事學術研究或科學家的實驗,不能靠一種新的學說,新的理論而一舉成名,而是要深入觀察市場上的各種複雜現象及經濟動向,一點一滴累積起自己的商業基礎,這樣才能望有大成之日。因此,在我這裏所列出的守則,也許是你早就知道的,但卻沒有徹底去實行;也許你認爲是“老生常談”,與商場情況不盡切合;也許你認爲這些守則是束縛“老實人”用的,對那些腦筋靈活的幸運者並不實用。

我也承認,商場中的確有些命運的“寵兒”,他們不費吹灰之力,而且不講章法,稀裏糊塗就變成了大老闆。然而,我必須鄭重的提醒我的讀者,商場的幸運兒畢竟是少數,如果你羨慕他們,甚至於想步他們的後塵,這就像那些想法靠賣愛國獎券致富的人一樣,也許幸運一輩子也落不到你頭上。如果你寶貴的時間,腳踏實地去做,不投機、不取巧,成功的希望必然大些,就像那些平日節儉儲蓄的人一樣,雖不能大富,但十年、二十年下來,也必定有一個小康的局面。

青年人到工商界來混前途,創事業,也應本着這種“積少成多”的精神,不必急功近利,在一面學習,一面工作中,一步步創立起自己的事業,雖然比幸運者的成功慢一點,但卻紮實、可靠得多。

下面是一個優秀推銷員應該遵守的事項,只要能常記在心,去身體力行,將來必定有成功的一日。

一、徹底瞭解你推銷的是什麼產品。

這是你決定“由推銷員幹起”之後最重要的一步,如果你不瞭解你推銷的產品,就等於在打糊塗仗,根本無法預測自己是否會成功。

我這裏所謂有“瞭解”,不僅僅是指產品的構造、特性,更重要的是指它的功用以及它的市場潛力。

首先你要知道,不是隨便找一種產品推銷都有成功的希望。有些老闆在做投機生意,產品粗製濫造,你也替他推銷的話,無異是自毀前程,有些產品實用性不大,市場潛力太小,你就是費心九牛二虎之力,也創造不出好的業績,你的力氣豈不是白費。

因此,你在決定當推銷員裏,必須選擇一種實用而需求量大的產品,也就是符合消費大衆利益的產品。如果你推銷的是工業用產品,則需具備專門知識,向特定對象推銷,必須讓客戶認爲你是“行家”,才具有說服力。

簡言之,你在決定推銷一種產品時,要先衡量它的用途是否切合實際需要?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耐久?是否式樣新穎?是否比其它廠牌的產品更具有優點?

經過分析研究之後,假如你認定這種產品有銷路的話,你就不必再考慮其他的因素,就可以擔任它的推銷工作了。

二、堅定信心、毅力,決不中途遇到阻難而退卻。

聽起來,這一條像是在說“教”,但卻是推銷員最最重要的一項考驗。因爲一開始做推銷工作,真可說是困難重重,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心,很難持久。

當你遇到困難阻力時,你不妨這樣想:既然這種產品你一開始就相信它必定有銷路,何以會推銷得不順利呢?

很顯然的,不是產品本身有問題,而是問題出在你本身,例如說話的技巧不夠、推銷的方法不對等等,只要找出原因,你就一定可以設法克服。你一定要抱定這樣的信心:只要是大家需要的產品,就必定能夠推銷出去。

你要經常告訴自己:一開始的挫折、困難算不了什麼,只要有信心去克服它,你就必定能夠克服它。推銷工作,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一種工作,當然不是輕而易舉能夠辦得到的,必須要拿出改變消費觀念的毅力。楊永鎮推銷瓦斯用具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讓消費者“除舊用新”,就像改變一個人的習慣一樣,自然會有層層的阻力。只要你能堅持下去,你就是勝利者。

三、“腦力”是無堅不摧的武力,只要你能用它,它就能替你解決一切難題。

當你推銷工作遇到困難時,千萬不要興起打退堂鼓的念頭,用腦力鑽入困難的核心,一層層的去解剖它、分析它,最後你會忽然發現困難根本不存在了。

推銷工作畢竟不能是無中生有那樣困難,而是掌握了最有力的一種形勢,那就是你推銷的產品是大衆所需要的,對使用者是有益的,只要想辦法能造成一種使消費者認爲“划得來”的印象,銷路自然就打開了。

如何使消費者能產生這樣的印象,就全憑你的腦力去想了。

四、認清消費對象,有計劃、有步驟的去開拓銷路。

新擔任推銷工作的人,往往會感到漫無目標,到處亂跑,累了一整天,結果毫無所獲。這就是沒有先認清對象的缺失。

任何產品,都有其主要的特定對象,例如一套高級音箱、一部汽車,這是高收入者需要的產品,如果你到一般社區去推銷,效果自然不會好。

選定對象之後,你就要訂一套推銷計劃和步驟,至低限度也應該有個腹案,如何去訪問顧客?如何跟顧客交談?這些都是決定你推銷成敗的關鍵,不能掉以輕心。

五、建立客戶資料卡,把客戶分成等級。

這是中外推銷專家都強調的工作,原因是人腦在記憶方面,是決無法跟電腦相比的,很多事情,必須藉助於資料來幫忙記憶、分類。

一件交易的促成,很少是第一次訪問就能做成功的,必須把訪問過的對象一一記下來,並且根據你對客戶購買的判斷,例如購買的可能性很大或目前不想買等,把他們分成等級,作爲自己處理的依據。

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一句,沒有建立客戶資料卡的推銷員,決不可能是個成功的推銷員。

六、用“心”推銷,勝於用“嘴”,多用技巧爭取客戶的好感。

做人不可耍小聰明,但推銷員在推銷技巧上,不妨多用一點小聰明。因爲推銷員與客戶之間,一開始是完全陌生的,必須讓客戶對你產生好印象,纔有促成交易的希望。而好印象的爭取,必須藉助於一些小技巧。

固然,親自登門訪問,是直接建立好印象的方式之一,但這種好印象往往不會保持太久,必須靠一些小技巧來加以強化。

記得幾年前,一位推銷飼料的推銷員,他到鄉下去訪問客戶時,總是帶着一架照相機,看到客戶的小孩子,或是老太爺、老太太,他就替他們拍一張照片,回來沖洗好之後,連底片和照片一起寄去,順便附上一張自己的名片,名片上當然印有他推銷的飼料。結果不但生意做成了,而且跟客戶建立了很好的友誼關係,這是運用推銷技巧的很好的一個實例。

這種事例當然是太多了,可說不勝枚舉,大家可以舉一反三,不妨多用點心思去想想,必定會發現有用不完的這類小技巧,只要花費不大,而能討好客戶的事,你不妨都試試看,必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七、瞭解消費者的心理、愛好,對症下藥。

有人說,推銷員應該有相面、算命的本領,才能爭取更好的業績。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不過,一個經驗豐富的推銷員,由於閱人太多,多半都具有察言觀色而知其心的本領,他能掌握客人的心理狀態,運用適當的語言和技巧,促成交易。

例如,有些消費者個性爽直,喜歡乾脆,你說話不必拖泥帶水,也不要羅哩羅嗦,否則,會引起他的反感。俗話說:“見什麼樣的人,說什麼樣的話。”這正是推銷員需要磨練的功夫。

其次,就是投其所好,接近距離。有一位推銷音箱的朋友,某次去訪問一位客戶,發覺男主人是個平劇迷,他回來後,立即去設法借了一張市面上難得一見的平劇唱片,送去給那位男士欣賞,那位男士很欣賞這張唱片,但他不能送他,於是他建議他買一套帶錄音機的音箱,把唱片錄下來,慢慢欣賞。於是這筆交易便成功了。

人都有喜歡同好的心理傾向,感情自然就近了一步,推銷成功的機會當然也就大了。

八、多讀書,廣泛涉獵各種知識,雖不能樣樣精,至少要做到樣樣通。

消費者有各式各樣的類型,推銷員在與人交談時,最好什麼都能懂一點,這樣談起話來纔不會有格格不入的現象。換言之,多讀書,就是收集談話資料,使自己有天南地北都可以聊,給人一種“你很有兩把刷子”的印象,自然能夠加強你的說服力。

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之強調推銷員發展潛力大,其理即在此。如果你能使自己磨練成一身本領,什麼樣的人都能應付,你將來不管做什麼生意,一定無往不勝。

當然,做一個優秀的推銷員,應該學習的事務還很多,這裏只舉出幾個大綱而已,不過,假如你能根據這些原則,用心去體會,自然會發生觸類旁通的功效。至於技巧上的問題,那是“運用這妙,存乎一心”的事,並沒有成規可循,全看你個人的機智和領悟力了。

 

還有最後一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