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勿爲自己留退路

在十幾年前,我讀格蘭特將軍(美國第十八任總統)傳記時,其中有一段話的大意是:

格蘭特卸任總統後,因經商受騙,損失了大筆財產,欠了人家很多債。他想自己是做過美國總統的人,如果欠人家的債不還,這不僅是丟自己的人,也有損國家的聲譽。同時,自他經商失敗後,家庭生活也發生了問題,當過總統的人的家屬,總不能去向人乞討。於是,他決定賣文維生。開始時,他是撰述他在南北戰爭時的經驗。後來喉部患了癌疾,醫生說他只有幾個月的壽命了,爲了還債養家,他決定寫回憶錄。他以十個月的時間,寫了二十九萬五千言,這種工作量,即使是精力充沛的青年人,也不一定辦得到,而此時格蘭特已是奄奄一息,經常在工作中暈厥過去。最後那段時間,他怕自己窒息而死,甚至不敢到牀上去睡覺,整夜都坐在椅子上,當精神好一點時,就在燈下振筆書寫。

這部回憶錄,在他去世的前幾天才完成,所得的版稅,不但還清了債務,而且也爲他家人留下足夠的生活費。

我要寫下這段話的意思,是在說明人的韌性是非常之大的,潛在的意志力尤不可限量,當你陷入絕境時,必然會發揮求生的本能。

兵法上有云:“置之死地而後生,”青年人到工商界來求發展,也應該拿出這種精神來,纔有創業事業的希望。如果你懷着“這種工作有什麼了不起?憑老子的學歷、本領,到哪個公司不能幹”的心理,你就已種下失敗的因子,假如沒有非常良好的人事關係,你的失敗可說已經註定了。

我們時常會發現這樣的情形,在學校裏考第一名或前幾名的學生,到了社會上之後,反而不如那些成績平平的學生混得好。尤其在工商界,那些學歷好的人,往往不如那些學歷差的人。這是什麼道理呢?

檢討起來,原因當然可能很多,但最主要的一項,乃是“恃”與“恐”的問題。

年輕人本來就是有幾分傲氣,如果再有較好的學歷,比人高一等的本領,傲氣當然就更盛了。因爲,這份傲氣完全是由客觀形勢造成的。雖然在人浮於事的今天,像這樣的青年人,要找一份工作還不是太困難的事,只是他們對工作的理想太高,往往會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

基於這種心理,這些表面上看起來優秀的青年人,往往會對已有的工作感到不滿,稍遇挫折或被老闆、主管說了幾句,就興起“拂袖而去”的念頭。既等換了工作,幹了一段時間之後,仍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結果只好再另找工作。這樣換來換去,事業前途依然沒有進展,這就像進入迷陣一樣,轉來轉去,仍在原地沒動。

學歷較差,工作條件自覺不如人的人,他們深知找個工作不容易,費了好大的勁,託了不少的人才找到一個工作,他們對這份工作機會一定非常珍惜,縱然遇到挫折,或被老闆經常刮鬍子,心裏難過得不得了,但想想找工作時的困難,這口氣也只好忍下了。

有些年輕人,爲了表示自己的性格,常有這樣的想法:“此處不留爺,自在留爺處。”可是,十年、二十年混過去之後,你這個“爺”也許變得連個孫子都不如了,讓人見而生厭,認識你的人都會“敬鬼神而遠之”。

西洋人有句諺語:“跟在兩隻兔子後面追,結果會一無所獲。”青年人如果認爲有很多工作機會,也會變成驕縱心理,受不得一點委屈,結果所有的工作機會最後都失掉了,連一點收穫都沒有。

我們不妨數一數我們企業老一輩的人士,凡是創立一番事業的大老闆們,有幾人是受過高深教育的?也許你對他們賺錢的方式不表贊同,或認爲他們是“靠機會創造的財富”,但在他們的同時代人中,有很多人的學歷比他們好,環境比他們好,爲什麼成就反而不如他們?

仔細去分析,因素可能很多,但他們無所“恃”的心理,形成對工作兢兢業業的精神,應是成功的最重大因素之一。

有些人是學徒出身的,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他們不能說是對工作甘之如飴,最低限度他們是咬緊牙關熬了過來,沒有興起另謀發展的念頭。

人,都是好逸惡勞的,他們何以會咬緊牙關忍受苦難?因爲他們害怕失去那個工作機會,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工作。家裏養不起他們,其他地方沒人要,在無路可退的情形下,他們只好忍受一切,死心塌地地工作下去,最後終於熬出了頭。

換言之,他們在沒有路可退的情形下,只有硬起頭皮,認真學習,心無二唸的工作下去,雖然成功很艱苦、很緩慢,但他們仍舊是在一條路上,一步步地向前走,並不是東換一個工作,西換一個工作,像織布的梭子一樣,來回地跑,一點進展沒有。

因此,血汗、苦勞堆積起他們的事業。

想來大家都知道“破釜沉舟”的故事,在戰場是如此,人生也是如此,當你置身於沒有退路的環境中時,你必然會發揮你的韌性,以及生命中的潛力,在現有的工作中,爭取你的立足之地,爭取生存的機會。

工商界的範圍廣闊,工作機會多,正因爲如此,你進來之後,一定要自己拿定主意,不能讓很多的機會衝昏了你的頭,這裏工作不好,另換一個,那裏不好再換一個,換來換去,你仍在工商界的大門口打轉轉,沒有人會貿然重用你。

這並不是說,進入工商界之後,就不能更換工作,也不能跳槽,但變換工作,最低限度也要考慮到兩個條件:

第一,你在工作商界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決心要到某一行業中去創立一番事業。

第二,你具備了某種經驗和技能,但學的不夠深入,不夠精,而服務的公司設備不夠新,人才不夠多,無法使自己的技能、經驗更上層樓,爲了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不得不轉入設備、技術好的公司。

總而言之,當你要決定轉換工作時,首先要考慮的條件,不是受不了老闆、主管的氣,也不是恃仗自己的條件好,到哪裏都可以混飯吃,而是新的工作是不是比現在的更有前途,更有發展?

我們在前幾章中,就曾一再的強調過,人,要想在工作中有所成就,多少都是帶有幾分勉強的,也就是俗語說的“耐性”,常言說得好:“吃人家的飯,受人家的管。”你端的是老闆的飯碗,拿的是老闆的薪水,如果連忍受“刮鬍子”的耐性都沒有,你這個當夥計的也未免太“嬌”了,還能成什麼大事?

不過,很坦白地說,現在的年輕人,多半都是“嬌氣”太重了一點,不用說過去的學徒制度不能忍受,甚至於連難看的臉色都吃不消。

這當然與教育程度有關,一個大專院校畢業的青年,大都有很高的自尊心,如果老闆動不動就對他吹鬍子瞪眼,他當然受不了。凡是受過現代思想薰陶的人,我相信也沒有人欣賞這種“晚娘面孔”的管理方式。

然而,你欣賞不欣賞是一回事,該不該忍受又是一回事。大家應該瞭解,老闆也是人,也有“喜、怒、哀、樂”,他投資做生意,爲的是賺取利潤,爲了實現理想,這其中帶有不少的風險,如果當他發現夥計們的作爲影響了他的經營利潤,甚至於損害了他的理想目標時,他能不生氣嗎?在他生氣的情形下,數說了你幾句,或是對你大發脾氣,不也是人之常情嗎?

當然,有些老闆愛發“無名”之火,動不動就板起面孔罵人,說起來似乎是過分了一點,但這樣的老闆,往往也有一個長處,他說過罵過也就算了,不會在心裏記你一筆,也不會不聲不響的炒你的魷魚。如果老闆一天到晚都是客客氣氣的,他把你的帳都記在心裏,到了某一程度,他不聲不響的下一個條子,就把你解僱了,這樣的老闆才更可怕呢!

這種管理員工的方式,在歐美的企業中是常有的現象。我們是個重視人情味的民族,類似“打準員工”的方式,可說少之又少,雖然目前有不少的人崇尚歐美式的企業管理,但要做到這一點還不太容易。這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精髓,不是輕易能夠拋棄的。

事實上,這種重視人情味,講義氣的管理方式,我們不僅沒有必要把它廢棄掉,而且應該發揚光大。當然,不是原封不動的去發揚光大,而是要去粗存精的予以制度化、合理化。這是專家、學者和企業大老闆們應該研究、推行的工作,在這裏不便置喙。

我要強調的是,青年人在這樣一個企業環境中工作,不能光學我國人的工作精神皮毛,重視待遇,講求自由,只顧自己,也要爲人家老闆們想一想。假如當夥計的不重情感,把企業當旅館、客棧,一不稱心如意,就興起另謀高就的念頭,老闆又怎麼能對你重義氣、講情感呢?

情感是由雙方面促成的,如果你爲公司的發展,付出了所有的心血,忍受了不少的苦難,沒有半路見異遷的話,就等於把你的生命跟企業的生命結合在一起了,除非老闆是個麻木不仁的人,他決不可能不對你重視。

我們有一句古訓:“嚴師出高徒。”老闆、主管對你管理嚴格,其目的是在激發你的工作潛力,磨練你的工作能力,無論對企業,對你自己,都是有益的事。如果你認爲別人在故意找你的麻煩,而又憑恃自己有優秀的找工作的條件,當然很容易興起“老子不吃這一套”的念頭,鬧得不歡而散。

誠然,在今天的工商界中,一個大專院校的畢業生,要找一個最起碼的工作(如果自己理想不太高的話),還不是很困難的事,起碼當業務員、推銷員有的是機會。這樣的工作,當然不是這些青年人所希望的,如果再在這樣的工作中受了氣,就更感到沒什麼好留戀的。

可是,人一生的成就,都是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決不可能平步青雲一下子就當主管、當經理,要讓老闆瞭解你的才能,他才能量才任用。

 如果你沒有一點點表現就辭職不幹了,等於根本沒有給老闆瞭解你的機會,你的事業前途如何生根呢?

一開始的工作機會,就等於農民在地裏埋下一粒種子,你要付出心血,忍受苦勞的去灌溉它,讓它發芽長成苗,老闆才能衡量你能作什麼用。如果你剛把種子埋下去,就發覺不適合你生長,馬上另換一塊土壤(工作環境),換了以後,又發覺不合適,再換一個地方,這樣換來換去,永不可能發芽生根。

再明確一點說,如果你不能下定決心,克服一開始不稱心如意的工作,你就永不可能得到稱心如意的工作。你的才能,需要別人瞭解之後才管用,而瞭解需要時間,需要在工作上有表現,如果你任由自己的性子,一點氣都不肯受,就很難使別人有了解你的機會。

也許有人對這種論調不服氣,甚至能舉出很多例子,說明某人進了某公司之後,沒有多久就獲得重用;某人換了幾個工作,終於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而這些人的工作能力都不見得比我高明,何以他們可以,我就不可以?我就不相信碰不上一個識貨的老闆!

古語說:“人比人,氣死人。”也許人家的機緣好,一下子就遇上了一個肯重用他的老闆;也許人家的人事關係比你好,夠資格多換幾個工作。但我們在本書一開頭就向你提過忠告,機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靠自己創造的機緣才靠得住,如果迷信它,很可能被它害得很慘。再說人事關係也有用盡的時候,假如你一連幾個工作都幹不長,即使與你關係再好的介紹人,也會對你產生懷疑。

事實上,靠關係、憑機緣找工作的青年人,是最沒有出息的想法,自己有好學歷、有才能,爲什麼不能吃點苦自己去創造呢?

然而,吃苦受罪是人人所厭惡的,但凡有一條路可走,沒有人會甘願吃苦受罪。換言之,只有當你認爲無路可走時,你纔會竭盡全力,爲自己闖一條路出來。

當你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受了老闆、主管的委屈,或是工作太苦,你一定會考慮到“另找工作”這個問題。如果你自認爲另找個工作不成問題時,你決不會受別人的委屈,你決不肯吃太多的苦。當然,你不會承認自己不能吃苦,而是認爲那些苦不是人所能忍受的。

這種對苦的程度之衡量,完全是心理作用,假如除了這個工作之外,你就會失業、捱餓,這個工作再苦你也忍受得了。反之,你的工作機會多的是,在工作中稍受點委屈,就會覺得受不了啦。

工商界是個牟利的結構體,每個企業單位,先要有利潤才能夠生存。基於這一特性,老闆對員工的衡量,是你對企業利潤創造的能力。年輕人的商場經驗不足,開拓能力無由發揮,老闆對你當然不可能重視,難免在不高興時對你發發脾氣,難免把吃力的工作交給你。如果你認爲“我又不是他的出氣筒”、“我爲什麼要比別人多做一點”,那你對任何工作都很難幹長久。

爭取老闆的重視,爭取好的工作,不是懷着不平的心理能夠得到的,而是要在工作中有所表現。別人不願做的工作,你把它做好了,別人忍受不了的氣,你忍受下來了,久而久之,你對企業有了貢獻,老闆決不可能不重視你,不喜歡你。

不過,這種“忍耐力”的大小,往往是由你的處境來決定的。例如:捨棄這個工作,再難找到這樣好的工作,只好忍啦,丟掉這個工作,很可能就會失業,也只好忍啦,或是基於自身有什麼缺憾,除了現有的工作再無出路,當然更要忍啦。

不管是基於何種原因,只要你能忍受委屈、痛苦,你就必定會得到報償。這決不是空泛的理論,而是人性循環的自然法則。譬喻:老闆經常發你的脾氣,你都默默地忍受下來。表面上,他對你似乎很不客氣,事實上,他在發過脾氣之後,而你又把工作替他做好了,他心裏已有了歉意。 這份歉意累積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變成對你的賞識、愛護。

也許有很多年輕人聽了這個論調,大不以爲然,人都有自尊心,怎麼能讓老闆當着衆人之面喝斥?怎麼能馴服得像哈巴狗一樣可憐呢?這樣的工作幹下去有什麼意思?

不錯,人都有他的自尊,而且也是現代企業管理中很重視的一個原則,但這並不能保證你在工作中不受氣,也不是說老闆會對你像客人一樣。因爲工商界的對外關係,講求的是“和氣生財”,如果你沒有忍怨受氣的修養,處處都想講理,可能天天都要跟人家吵架。所以忍耐是進入工商界必修的一課,太任性的話,你就吃不了這一行飯。

如何才能把“任性的行爲”磨掉?如果在吃苦受氣的情形下,而不生“另謀高就”之心?這其中並沒有一定的標準,完全看個人的條件而定,但也有一個共同的法則,那就是這種吃苦受氣的耐性,都是在“很勉強的情形下”修練而成的。而且在各種勉強的因素中,“無路可走”是最重要的一項。

現在我們舉兩個例子來看看,也許有人可以從這裏面領悟出一番道理來。

謝永吉現在是一家實業公司的總經理,該公司生產的各種瓷磚,每年外銷業績總在二千萬美元左右。他之能有今天的地位,創造了這樣好的業績,可以說完全是“逼”出來的。

十年前,謝永吉在某大學讀書,家庭環境還算不錯,他父親開了個雜貨批發生意,收入足可供他一家的生活而有餘,在他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結識了幾個壞朋友,開始了荒唐生活。他父親管不了他,一氣之下,斷絕對他的經濟支援。謝永吉在開銷日大、財源斷絕的情形下,與他那班朋友走上偷盜、敲詐之路,最後終於被抓進牢裏關了一年半。

等他從牢裏出來時,才知道家庭也發生了變故,他父親被他氣出病來,在一年前就去世了。他母親一個人拖着三個孩子,生意又無法做下去,存錢也快花光了,生活愈來愈困難,所以帶着孩子到南部鄉下去住了。

這一打擊,對謝永吉來說,無異是雪上加霜。他本來想到南部去找他母親,可是,想想這一切都是他一手造成的,怎麼 臉去見她?

可是,他出獄之後,不用說生活無着,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在無可奈何的情形下,他晚上只好睡在公園、火車站,白天就到各處去找事情做。

但他是坐過牢的人,而且是因不名譽的事情坐牢的,根本沒有人敢用他。在這段時間,他做過短工,撿過破爛。最後他覺得在臺北實在混不下去了,打算到偏僻地方,隨便找個工作以度餘生。

可是,即使到鄉下工作,沒有熟人介紹也沒有人敢收留他。幸而他在建築公司短工時,認識了一個叫阿呆的中年人。阿呆是桃園鶯歌附近的人,有一天,他閒談時跟同事們聊起,他不想做泥水工了,過幾天就要回鄉下去,準備在附近窯廠找個工作,守着老婆孩子過日子。當時,同事們都在開他的玩笑,說他離不開家裏的“美嬌娘”,唯有謝永吉一聲不響地把他的話記在心裏。

到了晚上下工時,他瞅着沒人的時候對阿呆說:“楊大哥,我有一件事情想請你幫忙,不知你肯不肯答應?”

阿呆是個忠厚老實的人,自謝永吉參加他們的工作之後,他就注意到這個青年人有點不一樣,終日悶悶不樂的,好像有什麼重大心事,所以當時就很關切地問:“什麼事?”

“你不是說回鄉下工作嗎?能不能帶我一起去?”

“帶你一起去?年輕人在都市裏混纔有出路,爲什麼要往鄉下跑?”

“實不相瞞,”謝永吉決心把自己的事對他說明白,“我是個犯過法的人,剛出獄不久,找個像樣的工作太難了,與其在這裏打短工,不如到鄉下去,隨便找個工作,安安穩穩的混日子。”

“噢!你看起來不像是個壞孩子,怎麼會犯法坐牢?”

“過去的事我不想再提了,”謝永吉萬分痛苦地說,“反正是自己一時糊塗,才落了今天這個下場。”

“你在臺灣沒有一個親人嗎?”

“有,”一想起母親跟弟妹,謝永吉就心如刀絞,他強忍住眼淚說,“母親帶着弟妹們都住在南部鄉下,像我現在這個樣子,怎麼有臉回去見他們?”

阿呆一想也對,很想答應帶他到鄉下去工作,不過,他也有一層顧慮:“你年紀輕輕,總不能在鄉下做苦工做一輩子是不?你將來又怎麼辦呢?”

“只要能找到一個長期有吃有住的地方,做一輩子的工我也願意,我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應該多受點罪,我實在怕極了這種流落街頭的日子。”

阿呆見他悔恨之心甚誠,對他不禁生起憐憫之心,決心帶他一起回鄉下,工作一段時間再說。

到了鶯歌不久,謝永吉就到了一家窯廠工作。這家窯廠的老闆,是阿呆以前的老東家,所以對這個陌生的年輕人,並沒有起什麼疑心,謝永吉總算找到了一個固定的工作。

謝永吉一開始做的是和泥製坯的工作,每天辛苦得不得了。但他沒有一句怨言,他始終認爲,落到今天這種地步,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罪,也都是他自作自受,誰也不能怪,誰也不能怨。

當然,在夜深人靜裏,他也會想到自己的將來和前途,可是,他是個已有污點的人,前途、事業似乎與他絕緣了。也許社會上有很多不記前惡的人,會歡迎他這個回頭浪子,可是他鼓不起勇氣再到茫茫人海里去碰運氣。想到絕望時,他也曾興起過自殺的念頭,覺得這樣吃苦受罪活下去,實在沒有什麼意義,可是,想到日漸年邁的母親,自己如果就這樣默默地了卻殘生,豈不是永遠也沒有盡孝心以贖罪的機會了嗎?

在通前徹後想過之後,他覺得活下去還是有意義的,他現在靠努力、血汗換來的錢,每月節省着用,一定會有剩餘,等積攢到一個相當的數目寄回家去,多少總可以贖一贖自己的罪過。他立下這個心願之後,工作感到有意義了,工作得也更勤奮、更積極。除了白天的工作之外,他還利用晚上的時間寫寫稿子,賺點稿費。一開始,他是抱着找發時間的心情來寫的,因爲除了工作之外,他沒有任何消遣,連電影都不看。後來看到稿子也可以換錢,他才認真起來。

只是他白天的工作太累了,晚上寫不了一會打瞌睡,如果強打精神熬下去,白天工作就沒有精神,就會挨領班的罵。

這時臺灣的建築生意好了起來,對建材的需求最增加,他們窯廠的生意也跟着好起來,即使加班趕工,紅磚也供不應求。謝永吉已沒有時間再寫稿子,除了吃飯、睡覺之外,全部時間都用在和泥製坯上。

他覺得自己像一部機器一樣,一天到晚都做着相同的工作,唯一不同的是,機器不必捱罵,而他則常受領班順口而出的“三字經”。儘管這樣吃苦受氣,但他從沒有生起辭工不幹的念頭,因爲他自己清楚,離開這裏之後,恐怕連個吃苦受氣的地方也找不到。

兩年熬過去了,別人不知道他是曾在大學裏待過兩年的學生,他自己似乎也忘記了。從外表上看,他已經跟一般工人完全一樣,粗糙的雙手,黝黑的皮膚,結實的身體,都是幹粗活的工作所有的表徵。

但,畢竟他是喝過不少墨水的,仔細的去體察,在氣質上仍有與一般工人不同之處,他沉默寡言,不苟言笑,而且眼睛中隱藏着一般工人沒有的智慧光芒。可惜整天與他爲伍的那些工人,都是粗線作風,有誰會去留心他有什麼氣質不氣質。

不過,他那種默默工作的精神,已給同事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即使常罵他的那位領班,也慢慢對他產生好感,年輕人只要任勞任怨,時間久了總會使人產生愛憐之心。

謝永吉服務的這家窯廠老闆,是個頗有眼光的經營者,他見到建築業發展蓬勃,認定建材市場必有一番好景,而且他預測到將來人們所用的建材,必定是愈來愈高級。因此,他決定擴建新廠房,增加新設備,生產瓷磚、馬賽克。

這是變更生產結構的大計劃,不但需要資金的注入,更急需培養新的人才,和泥製坯的粗工們,當然擔當不了這項新的任務。

爲此,窯廠老闆設立一個臨時訓練班,除了在外面招了幾名職工畢業的學生之外,並在原有的工人中,挑選幾個年輕優秀的參加訓練,謝永吉就是其中之一。

這次的訓練只有三個月,但在這短短的三個月中,謝永吉在想法上有了個大的轉變,他對實業這一行發生了興趣。

當初他一進窯廠時,完全是抱着混生活的念頭,終日跟泥水在一起,根本談不上什麼前途,可是自這次訓練之後,他突然發現建築材料這一行的領域也很廣闊,而且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如果自己在這方面下點功夫,即使沒有什麼前途,起碼可以多賺一點錢,改善一下生活。

實際上,使他興起這個念頭最大的原因,還是處境逼迫的,他覺得自己這輩子不可能再改行,離開這裏恐怕沒有人會收留他。既然要在這裏長期幹下去,爲什麼不使自己成爲這方面的專家?縱然是當個技工,也該做一個優秀的技工。

訓練結束後,謝永吉成了新窯廠的技工,負責調釉彩的工作,工作比以前輕鬆了,空閒的時間也比以前多了很多,每週都有一天休假,他利用休假的時間,到臺北找一些有關瓷磚製作方面的書籍來看。

這時候,國內瓷磚事業剛在萌芽,很多書籍都是英文原文,好在他在大學讀書時,英文已有相當根基,看起來並不太吃力,研習一段時間之後,他感到頗有心得,有空也翻譯一點東西,寄到專業性雜誌去發表,慢慢地他有了自己的見地,在文章中也加進了自己的意見。由於當時這方面的人才太少了。他的意見引起一位專家的注意,彼此開始有書信往來,經常討論有關瓷磚方面的知識。

一晃三年過去了,瓷磚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但業者能供給的,只限於次級品,高級瓷磚馬賽克之類的建材,全部依賴進口,自己製造不出來。

謝永吉是這方面的實際工作者,對這個問題頗感困擾,曾跟那位專家在信上討論過,那位專家認爲是“技術差距”問題,最簡捷的辦法是引進新技術,或與外商技術合作。

這是經營上的大問題,當然不是謝永吉能夠決定的,甚至於他連這種建議也不敢提出,因爲他很少見到老闆,不知道老闆心裏作何打算。

事實上,窯廠的老闆也注意到這個問題,他知道,如果要有進一步的發展,必須製造高級品,國民生活水準逐漸提高,高樓大廈相繼出現,次級品已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可是,這種技術上的突破,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不但需要外人的新技術,更需要自己有人才來配合,這都是需要大花本錢才能辦到的事。

這位老闆也是個有頭腦的人,他認爲自己的員工有新觀念,在現有的產品上做到盡善盡美,逐漸求進步,是最踏實的做法,所以他經常請一些這方面的專家,到廠裏來講學,以提高員工的水準。

有一次,當與謝永吉通信的那位專家被請到廠裏來上課,彼此雖然沒有見過面,但謝永吉一聽名字就知道是他。他當時心裏很激動,只是他有一種“見不得人”的自卑感,使他不敢主動的去跟人家打招呼。

上完課,那位專家臨回臺北時,突然想起這裏有一位筆友,他想,如果距離不太遠,不妨順道去拜訪一下。

他把地址告訴窯廠老闆,老闆告訴他,就在距窯廠不遠的小鎮上,老闆並笑着說:“我是這裏土生土長的,這個小鎮上的人,我幾乎全都認識,要去的話,我可以陪你一道去。”

那位專家道了謝,一面向外走,一面帶着不解的神情說:“其實,你大可不必到外面去請專家來講學,你附近就有一位,爲什麼不常常請他來呢?豈不是省很多的事?”

窯廠的老闆大感驚訝:“我們附近就有位專家?怎麼我一點都不知道?”

“這倒怪了,你剛纔還說,你對小鎮上的人頭很熟,怎麼會不知道呢?”

“是呀,他叫什麼名字?”

“他叫謝永吉,筆名孓心,經常在雜誌上發表有關陶瓷這方面的文章。”

“謝永吉?”窯廠老闆覺得這個名字好熟,他廠裏有個技工不是就叫謝永吉嗎?“你們是好朋友嗎?”

“我們還沒有見過面,”那位專家笑着說,“不過,通信通了好久了。”

窯廠老闆停住腳步,仔細地想了想,小鎮上並沒有其他姓謝的人,難道他要找的人就是當技工的謝永吉嗎?這是不可能的。

正好這裏有個工人從他們身邊經過,老闆把他喊住,問他謝永吉住在什麼地方?那個工人把地址告訴他,完全跟那位專家要找的地址一樣。

那位專家愣愣地望着老闆:“你這是幹什麼?我剛纔不是把地址告訴你了嗎?你難道不相信?”

“不,”窯廠老闆困惑地說,“你找的人,可能是我的一位技工。”

“噢?真的?”

“走,他剛纔還在上你的課,我們去看看他。”

回頭走了沒幾步,那位專家停住了:“我看這樣不妥當,以前我幾次約他見面,他都沒有答應,如果他有什麼隱衷,我們這樣冒昧地去見他,豈不使他受窘。”

窯廠老闆一想也對,這個謝永吉在廠裏工作很久了,曾一度當過推土和泥的粗工,如果真的是他,這其中一定有什麼隱情,自己不能冒昧行事,一定要先打聽清楚再說。

“我先回臺北了,”那位專家說,“等你問清楚之後,我下次來時再跟他見面。”

送走專家,窯廠老闆馬上去查問人事室,知道謝永吉來這裏工作是阿呆介紹的。他立即派人去把阿呆找來,問他謝永吉是他什麼人?

阿呆一聽,幾乎嚇傻了,結結巴巴地問:“他——他發生什麼事了?”

“你別胡思亂想,”老闆很和氣地說,“我只是問問你是怎麼認識他的?”

阿呆把經過情形老老實實地告訴老闆,老闆聽完之後,已確定那位專家要找的正是他的技工謝永吉。至於這個年輕人爲什麼要到鄉下來吃這種苦,由阿呆的話中已知道個梗概,但不知道他究竟犯了什麼法。他想,這一點必須要馬上弄清楚。

到了晚上,老闆親自到謝永吉住的地方去看他。一見面,老闆把謝永吉仔細的打量了一遍,覺得這個青年人的確非池中之物,這麼久的時間,自己竟沒有看得出來。

謝永吉請老闆坐下之後,心中已是惴惴不安,他看得出來,老闆是有什麼重大的事情要問他。

“你來這裏幾年啦?”老闆也看出他的不安,所以用閒話家常的語氣說。

“五年多了。”

“工作還習慣吧?”

“很好,多蒙老闆提拔,現在當了技工,工作更愉快了。”

老闆在他房間四周掃視了一遍,見桌子上,牀頭上,到處放的都是書,越發確定這個謝永吉就是那位專家的筆友了。

“你很用功,”老闆親切地說,“白天工作這麼累,晚上回來還能看書。”

“小鎮上沒有其他消遣,閒着沒事隨便翻一翻。”謝永吉很小心的回答。

老闆走過去,順手拿起幾本書翻了幾下,都是原文的,他看不懂,最後他拿起一本雜誌,和翻就看到那位專家寫的文章。他一面看,一面考慮應該如何開口。

但謝永吉已經沉不住氣了:“董事長,您今天來找我,是不是有什麼緊要事故?”

“今天給我們上課的那位專家說,他跟一個叫謝永吉的人通過好幾年信,我想來求證一下。”

謝永吉知道,在老闆的虎視眈眈下,要想賴也賴不掉了,只好硬着頭皮承認。

這位窯廠的老闆,是闖蕩過四海的人物,很通達人情世故。他拉着謝永吉的手,讓他在自己身邊坐下,沉默、吹噓了好一會,才以萬分同情的語氣說:“你的事,阿呆已經告訴我了,只是不夠詳細,你能不能再說得詳細一點?”

謝永吉帶着驚恐的眼神,顯出不知所措的樣子。

“你不必怕,”老闆向他提出保證,“你如果有案子未了,我一定幫你了結,就憑你這五年多的工作表現,這份入地獄的精神,你已經算是人清白的人了,只要不是殺人償命的罪,我都能替你設法化解。”

聽了這樣懇切的保證,謝永吉幾乎感到得流出淚來,當然他不必再隱瞞什麼,把自己的經過,原原本本地說了出來。

他的罪已得到應有的懲罰,本來就已經是清清白白的人,再加老闆感於他認真悔過的精神,自此之後,對他便另眼看待,開始對他重用,讓他負責改善生產技術,使這家窯廠變成了現代化的工廠。

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裏,謝永吉由技工、技師、經理、升到總經理。這個故事,說明了人到無路可走時,往往會拿出破釜沉舟的精神,從事某項工作,結果在忍受一段苦難之後,終於獲得了成功。

謝永吉如果不是走投無路,以一個大學肄業的學生,決不可能去做那種苦工;如果他自暴自棄的話,很可能早就走上毀滅之路。

當然,我舉這個例子的目的,並不是說青年人要陷入這樣的絕境纔會有出路,而是強調,凡是有決心的人,一定會成功。不管環境如何惡劣,不管理想的工作如何難找,只要你在既有的工作上,下定決心去進取,你就必定有成功的一天。

工商界的工作性質異常緊張,出路很多,真可說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並不太重視興趣,只要你認爲那一行有發展,你都可以自由的選擇。然而,正因爲工作的選擇太自由了,有很多青年人像無頭的蒼蠅一樣,今天在這家公司幹,明天又跑到另外一家,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要幹什麼好。

俗語說:“幹一行,怨一行。”這是志高氣傲的青年人最容易犯的毛病。站在外面看,認爲某某公司不錯,某某工作很好,可是等進去工作一段時間之後,你會慢慢發現有很多不如意的事,例如主管太羅嗦、升遷太慢、薪水太少等等,日子久了,你會只看到壞的一面,忘記當初爭取這個工作機會是多麼不易。整天牢騷滿腹,看看四周的事物沒有一點順眼的地方。這樣的工作情緒,必然會形成“惡性循環”,你不滿意別人,別人也不滿意你,結果很多升遷機會都失掉了。

如此一來,你必然會興起“另謀高就”之心,一有機會就拍拍屁股走路了。這段工作紀錄雖不至於完全成爲空白,但你這幾年的“勞績”,新單位決不會承認。除非你是個出類拔萃的能手,是被人家高薪“挖”走的。

世上完全稱心如意的工作實在太少了,一切的成就,多半是從“忍耐”二字熬出來的,如果你存了“不愁找不到工作”的念頭,你的忍耐功夫就會大打折扣,相對的,成功的機會也大大的減少。

謝永吉的經歷,固然是個極端的例子,不是一般青年人能夠體會的,但如進一步想,以他那種陷入絕境的人,都能創造出這樣的成就,比他境遇好幾倍的青年人,只要有他一半的決心,別讓太多的工作機會迷惑了自己,本着一項工作苦幹下去,必定會創造出自己的前途。

所謂“成就”,都是心血、勞苦的結晶。雖然人們常說工商界的成功要靠機會,這只是片面之見,如果你接觸的工商界人士夠多的話,你不妨留心觀察一下,那個有成就的人沒有一套。這“一套”決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花了無數心血、吃了不少苦頭熬練出來的。

我聽不慣別人說這樣的話:“某某十幾年前,只不過是個推着車子賣冷飲的小販,現在竟是某某公司的大老闆了,真是走運!”彷彿人家的成功完全是靠運氣,其他的長處都一筆抹殺了。

在當前我們的企業界中,有不少出身微賤的大老闆,他們在創業時所吃的苦受的罪,似乎沒有人重視,大家只注意到人家現在住高樓大廈,出入有豪華轎車可坐,就認爲人家是時來運轉,一步登天,這種評量是非常不公平的,而且帶有“酸葡萄”作用。

誠然,人的際遇不盡相同,可能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成就,但我們可以肯定的說一句,一個白手起家的人,總有某些獨特之處,光憑運氣是成不了大事的。

譬如,你在不得意的時候,遇到“貴人”拉了你一把,這是運氣,可是人家把你拉上來之後,你是否有作爲,這就是全靠你自己了。

換言之,當你做工人、小販時,也許需要親友幫忙,替你找個好的工作,幫助你做個小生意,可是,如果你要獲得晉升,或使自己的合意擴展,這就不是別人能夠幫得上忙的事了,要全靠你自己去決定你的命運。

一個只有十來個人的小公司,可能人人都可以管理得好,如果擴展到幾百、幾千人,關係企業有好幾個,這樣的發展,這樣的管理,決不是全靠運氣能夠辦得到的,當老闆的一定要有點真本領才行。

當夥計的也是一樣,由老闆不重視的小員工,知識參與整個企業經營決策的大夥計,也決不是靠“運氣”能夠辦得到的,是從很多忍耐、勞苦中磨練出來的,如果你缺乏這種“韌性”,你就永遠不會成爲一個受重視的夥計。爲了證明這一點,我們再舉一個與謝永吉完全相反的例子。

在高雄一家“南貨”店裏,有一位會計先生,這個人綽號叫“大炮”。現在雖然吃住不愁,但認識他的人沒有不替他惋惜的。他是某大學畢業的學生,本名叫陳守義,不過,現在很多人只知道他姓陳,不知道他的名字,平常只以“大炮”稱之。

他的家境本來很不錯,父親是個做進出口生意的。他大學畢業之後,父親本來要他在自己公司裏幫忙照顧生意,但他志高心大,嫌父親生意太小了,要自己出去創一番事業。

他父親覺得他的想法也沒有錯,年輕人既然有自己的理想抱負,到外面去歷練歷練也好,所以沒有堅持自己的意見。

這是十多年以前的事,那時一個大學畢業生,要找事做是太容易了。再加他父親在商場的關係不錯,所以很快的就找到了工作。

第一個工作是在一家藝品公司當業務員,在高雄這種店很多,裝潢都很氣派,是專門做外國人生意的。

陳守義是個很外向的人,所以在學校裏英文程度不錯,普通和會話也可以應付,所以對他來說,這個工作可說相當輕鬆,待遇也不錯。

這家藝品店的老闆,在臺北有工廠及其他生意,平均一個月只來高雄一、二次,除了賬目由老闆派來的親信管理之外,做生意的事完全由陳守義來負責。

說起來也算是大夥計的身份,平時幾乎沒有人可以管他。如果好好地幹下去,老闆將來對他一定還會另有重用。

但陳守義並沒有重視這份工作,甚至於他認爲自己在幫老闆的忙,以他的能力,要找這樣的工作可說太容易了。

因爲老闆不常來高雄,生意好壞全看這個夥計的表演,所以剛開始對他的確很客氣,陳守義把老闆對他的禮遇,也認爲是理所當然,受之無愧。

在這樣的心理下工作,再加生意做得的確也不錯,很自然的嬌態就顯露出來,而且愈來愈福氣,把店裏的其他工作人員,都當成了他的屬下,時常對人家呼來喝去,發發小脾氣,儼然灰飛煙滅這個店裏的老闆了,包括會計小姐在內,也常受他的氣。

這就是他年輕氣盛、不懂事的地方,他也不想想,人家老闆在高雄開了這個生意,人不常在這個地方,當然需要一個親信的人來監督這個生意,老闆只不過是借重他外文方面的才能,爭取外國人的生意。實際上,對這個店的管理事務,會計小姐的話,在老闆面前要比他有分量很多。

但陳守義並沒有這樣想,他認爲這個店少了會計小姐沒有關係,少了他生意就不能做了,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他的氣勢更盛了。

老闆每次到高雄,會計小姐都向他訴苦,說姓陳的這個傢伙太過份了,動不動就發脾氣,而且常與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

身爲大老闆的人,多少都會有點度量,尤其是當這個夥計對他生意有幫助時,他會對他百般的容忍。這位老闆對陳守義就是存着這樣的心理,只要他能把生意做好,其他方面他認爲不必過分計較。

不過,會計小姐的話也並不是沒有發生作用,至少在老闆的心目中,陳守義不是大將之材,只能作爲階段性的利用,不是長久倚靠的幫手。

當然,陳守義並不瞭解老闆對他的看法,以爲老闆對他的重視超過所有的人,儘管有人對他不滿,在老闆面前打他的小報告,但老闆並沒有把他怎麼樣。因此,他在店裏更跋扈了,再加店裏有他一個人是大學生,對別人更加瞧不起。

最後,他竟天真的向老闆提出,要求把會計小姐換掉。老闆當時聽了一愣,帶着好笑的神情問他:“爲什麼要換會計小姐?”

“她英語說不好,”陳守義理直氣壯地說,“對生意幫不上忙。”

“她不需要跟客氣談生意呀,只要把賬目弄清楚就行了。”

“可是,有時候我不在,店裏就沒有人能招待客人,我們爲什麼不用一個英語既流利又能記賬的人?”

這個建議好像很有道理,然後卻不是一個聰明夥計應該說的話,因爲,你明明知道會計小姐是老闆的親信,你這種建議不是表明自己在跟老闆爭權嗎?所謂“少不更事”,這是很明顯的一個例子。

你即使想掌握更大的權力,也不是這種做法,應該以自己的表現,爭取老闆更大的信任,到時候他自會衡量輕重,對你賦予更大的權力,不能自己有露骨的表現。

陳守義仗着自己有好的學歷和才能,認爲在這個店裏他的地位最重要,所以想說什麼,根本不顧忌老闆的感受如何。

可是,他沒有深一層去想想,他的能力再大,終究是一個夥計,在老闆沒有完全信任時,他不可能因你改變既定的原則。而且你的能力再大,人家這個店沒有你也不見得就做不下去。

老闆當然沒有答應他的要求,陳守義覺得很失面子,認爲老闆不尊重他的意見,一氣之下,便提出辭呈,而且態度很強硬,說明第二天就不來上班了,店裏的事請他馬上找別人來管,他不再過問。

這等於是“將”老闆的“軍”,而且這種辭職的方式,也只有像陳守義這樣的年輕人才能做得出來。

在陳守義認爲,老闆一接到他的辭呈,會急得不得了,會馬上來挽留他,因爲店裏少了他不行。

但結果非常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老闆只寄給他一封限時信,告訴他“辭職標準”。

陳守義接到信非常氣憤,但卻無可奈何,因爲是他自己主動辭職不幹的。在惱羞成怒的心情下,他也有一份幸災樂禍的快慰,他認爲這個店決維持不了多久,必然會關門大吉,少了他這樣一個能幹的人,他想不通這個生意怎麼能夠再做下去。

把自己估計得太高了,把自己的工作能力評價得太大,這是很多年輕人的通病,只要他們在工作中稍有表現,就認爲自己對公司重要得不得了,就認爲除了自己不可能再有人比他們做得更好。這種幼稚、天真的想法,不知害了多少青年人的事業前途。

陳守義的行爲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自信這個藝品店少了他不行,結果人家不但照常營業,而且比以前的規模更大了。

這次無形的打擊,並沒有改變陳守義的狂妄,因爲找工作太容易了,失去這個工作,他覺得並沒有什麼值得惋惜的。即使到最沒有辦法的時候,他還可以回他父親的公司裏去當小老闆。

有了這種有恃無恐的心理,當然他做什麼工作都沒有耐性,始終感覺自己幹什麼都比別人強,所以在哪裏也幹不長久,一不高興,就會興起“老子不侍候你”的念頭。

這樣像浮萍似的混了七年多,換了有五、六個工作,外表上看起來他的確是逍遙自在,無拘無束,但在這七年中,他既沒有打下事業基礎,也沒有積蓄,七年的時間可說是白白浪費了。

然而,在這七年中,外在的工作環境卻有了很大的改變,大學畢業生愈來愈多,找工作已不像從前那樣容易,凡是稍像樣的工作,都要經過考試才能進得去。

陳守義受到這一形勢的逼迫,再加在外面也有點混膩了,決心回到父親公司去工作。他父親當時很懇切地告訴他:“這個生意雖然以我爲主,但實際上並不是我一個人的,還有老朋友的一部分股子在裏面,你不能以小老闆身份自居,飛揚跋扈地讓人受不了。”

“我知道,”陳守義很爽快地答應了。

但俗語說得好:“山好移,性難改。”一個人不受到很嚴重的打擊,他的本性很不容易改得過來。陳守義進入父親的公司之後,不久就故太復萌了,凡事都認爲自己的看法最正確,把別人持成是膿包,有時候甚至於還跟他父親頂嘴。結果不到一年,把他父親的公司也攪垮了。

股東紛紛撤出,他父親年紀大了,也懶得跟他淘氣,把生意結束掉,回到鄉下去過退隱的生活,不再過問他的事。

這時候,陳守義才感到問題嚴重了,要想到像樣的公司找工作都很困難,更不用談挑肥揀瘦了。再加上他在高雄這七、八年的時候,已經混出了“名”,知道他的人,沒有一個敢用他。

生活是很現實的,不管你自以爲是有多大才能,當找不到工作,才能不能變成金錢時,你就只有捱餓的份兒。陳守義這時就感受到這種威脅,工作找不到,每天三餐和房租卻是少不了的,到哪裏去拿呢?這時,他的工作條件逐漸降低,最後他甚至於想,不管什麼工作,只要能管吃管住了,就可以有了落腳的地方,才能想以後的辦法。

幸好在他走投無路時,遇到他以前的一位同學,這們一同學家裏開南貨店,才爲他安排了一人安身之地。

陳守義現在還不到四十歲,並沒有到蓋棺定論的時候,如果他在這次的打擊之後,感於已無路可走,能痛定思痛的話,以他的才能,將來也許還會有很好的前途。

以上我們舉了兩個完全不同類型的例子,旨在說明,一個人的成功,固然要有擔當重責大任的才能,但如果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才能再好,成功的機會也不可能太大。

對年輕人而言,有太多的工作機會,有太多的出路,我認爲並不是一個好現象。因爲“有恃無恐”的心理,往往會形成一種驕態,對工作不肯將就,對工作環境不能適應,不珍惜所得到的工作,就不可能全力去發揮工作潛能,反正這裏不幹,還有其他工作在等着。一旦有了這一念頭在作祟,就等於失敗的因子在你細胞中發酵了。

目前工商界的工作機會雖然很多,但真正能供你選擇的卻是少之又少,有些是你不屑爲,有些是你爭取不到的。如果你想得到較好的工作,必須把你的理想打一個折扣,從較低層的工作做起,只要你在某個企業內能站住腳,生了根,纔能有機會爭取更好的工作。

我們的社會,仍然是個人情味很重的社會,各企業對老員工,多半都是另眼相看,只要你真的在工作上有表現,假以時日,老闆是不會虧待你的。

我之所以一再強調這一論點,並不是說,你絕對不能更換工作,而是說你要慎重將事,在更換工作時,應以對自己事業前途有利爲考慮的首要條件,不是爲了怕吃苦、受氣,或抱着“這山不如那山高”的心理來輕易調換工作。

除了大道理不談,即使實際環境也不利於你輕舉妄動。因爲工商界百業難陳,做生意各有各的方式,不管在哪一個行業中,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你大可不必羨慕成功者,也不必忌憚失敗者,只要你對任何一行能學到家,你就有成功發財的機會。

有很多學歷很不錯的年輕人,一進入工商界,都懷着很大的希望和抱負,但混了幾年,卻鬱郁不得志,在滿腹牢騷的情形下,有的開始不斷地換工作,結果可能愈換愈糟;有的發誓不再當夥計,與三、兩好友集資做了個小生意,準備自己創業。

然而,小生意必須吃大苦纔會有發展,不能腳踏實地地工作,即使做也只是三分鐘的熱度,到晚上一結賬,辛辛苦苦一天所賺的那點錢,比當年給人家當夥計多不了多少。越想越划不來,最後連小生意也沒有興趣做了。

假如說,有一股無形的強硬力量,逼使你非做某一項工作不可,而且非要做得精、做得好不可,相信你一定會辦得到。這就是一般人所說的“決心”,也就是本章所一再強調的“勿爲自己留退路”的主要含義。

受過嚴格訓練的戰士,在作戰時只有一個意念——勇往直前,殲滅敵人,因爲他們知道決不能後退,後退就是失敗,就會受到嚴厲的制裁。平時工作也是一樣,如果你想創造事業,只有奮發圖強,決不能遇到挫折就興起退卻的打算,否則,你也會受到應有的懲罰。

也有人會說,這種做法,豈不是違背個人的自由意志?人生不過幾十年寒暑,何以勉強自己做自己不願意的事?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你這個人已到了不可救藥的程度,對你說什麼也是白費脣舌,就像那些曲解了“自由、民主”的人一樣,你是在人生途上打濫仗,想渾水摸魚,享受別人的成果而已。

實際上,人自出生以後一直到死,所作所爲有哪些不是勉強的?在襁褓的時候不必說了,就從你懂事開始算起吧,你太頑皮、太好動的話,父母會阻止你;你不想讀書、寫字,大人會強迫你;你想學壞亂交朋友,師長會訓斥你。。。。這類的事例太多了,不勝枚舉,直到你長大成人,你才慢慢的擁有所謂自己的“自由意志”。

但這時的自由意志,已摻合了不少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因子在裏面,嚴格地說起來,已不能算完全是你個人的。除此之外,道德規範、各種法律、社會風尚等,仍在限制你的行爲,你不可能爲所欲爲。

簡而言之,在你的正確選擇上,你當然有完全的自由意志,如果你選擇的不正確,縱然沒有有形的力量來制裁你,你最後也會落個自食惡果的下場。

就拿工作來說,你不願吃苦,不願受老闆、主管的氣,你當然可以辭職不幹,這是你的自由,誰也管不了你(如果有人能管得了你,也許對你是有益的),可是換來換去,找汪以一個稱心如意的工作,找不到一個老闆把你當客人待的工作,寶貴的青春就這樣“自由自在”地蹉跎過去了,再回頭想想,你會發覺有很多好的工作機會,都被你使性子、耍性格扔掉了。這時你就應了那句前人的名言:“一事無成,空嘆流光之既往,萬愁交連,不知啼淚之何從!”

“勿爲自己留退路”,對獨立自主的年輕人來說,完全是屬於“心理建設”範疇,所以實行起來格外困難。你明明有退路,卻硬要自己不去想他,這是非常不容易做得到的。就像身上帶着錢而甘願忍飢挨餓一樣,沒有堅強的意志,這是絕對辦不到的事。

因此,年輕人進入工商界創業,不但要有抱負和理想,更要有決心。我最佩服那些不依靠父兄財力、自力更生求發展的有錢人家的大少爺,這種不肯坐享其成、肯吃苦耐勞的精神,我認爲比白手起家的人更偉大,因爲他們能摒棄舒服的生活,自有憑自己的雙手去打天下,這種奮發圖進的精神,是發自內心的,是自主自願的,如同義士慷慨赴難一樣。而白手起家的人,則有“逼上梁山”的意味,是被動的,如果他不吃苦耐勞、流血流汗地奮鬥,根本就不可能有前途。

然而,人性的弱點是“好逸惡勞”,有錢不花,甘願受窮;有飯不吃,甘願捱餓,這是屬於聖賢們纔有的情操,不是凡夫俗子所能學到的,即使以工作來說,如果你明明有很多工作機會,而能毫不動心,本着一個目標、一個工作堅持到底地幹下去,也就難能可貴了。

我常常這樣想:如果人在一生中,只有一次選擇工作的機會,這個世界上一定可以造就出更多有用之材。不信你可以數數看,在中外的工商界領袖中,有很多是貧寒出身的,這其中的道理,實在耐人尋味。

當然,時代是進步的,上一代的辛苦耕耘,已爲我們下一代創造了更好的工作環境、更美好的的生活,我們不希望我們下一代的工商界領袖,還是撿破爛出身的。但,正因爲生活舒服了,工作環境好了,下一代的工作熱誠、敬業精神、奮鬥毅力也打了折扣。因爲現代的就業機會大幅增加,失業的威脅相對減少,人們吃苦受氣的意志也就薄弱了,很多青年人爲前途彷徨,都是基於這一心理而產生的。

如果讓他們早生二、三十年,要進入工商界,只有走學徒這一條路,老闆和師傅的責罵,也只好忍受,根本不可能生出其他的想法,因爲到什麼地方學徒、學生意,待遇都是一樣的。

我這樣說,並無意開倒車,其目的是在說明工作機會多了,使青年人有了挑選機會,再也沒有強制的力量束縛住他們。在這樣的情形下,全看青年人自制力量的大小來決定自己事業的成敗。如果你年輕時代就想舒服、圖痛快,不能學成一身本領,你遲早會被時代所淘汰。

尤其在工商界工作的青年人,由於變換工作太自由,更應把這一點視爲自己的戒律。

爲了使工商界的青年朋友,對這一心理建設有一明確的遵循途徑,我歸納出幾項守則,提供青年朋友們參考。

一、 堅持自己的興趣,先求精再求博:這是學歷較好的青年人應遵守的信條。

無可諱言,一個大專院校畢業的青年人,多半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對自己將來希望做什麼,已經有了個雛形。然而,工商界百業難陳,就像一個萬花筒,各業有各業的特色,當他們參加進這個龐大的行業之後,往往會發現有很多行業,比自己當初所想像的行業更好,因此,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便興起轉業的念頭,放棄了當年自己所希望的工作。

如果你這次真的持準了,改換工作以後就死心塌地地幹下去,這倒也沒有什麼不對,怕的是你變換工作之後,發覺這個新的行業,並不如你想象得那麼好。過不多久,你可能又發現“你自己認爲”更好的工作的行業,更好的工作。

變換工作,往往會成爲一種習慣,有了第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

這是心理的自然現象,對工作興起比較的念頭,就必然有選擇的傾向。而人們對自己正在從事的工作,往往只看到他的缺點,而對尚沒有參加的工作,則往往只看到他的優點。所謂“幹一行,怨一行”,這是一般青年人最容易犯的毛病。

工商界的行業那麼多,哪一行都出了不少佼佼者,如果你把握不住自己的“方向盤”,覺得這一行也不錯,那一行也不壞,東試試,西試試,永遠也生不了根。即使你將來能僥倖有點成就話,也不知走了多少彎路。

當你興起轉業的念頭時,你何不退一步想:你希望得到其他的某個工作,說不定某個工作的人也正希望得到你的工作哩。如果你沒有百分之百的瞭解和信心,我勸你最好不要貿然興起“這山望着那山高”的念頭。

也許有人會不服氣地說:“現在憶是多角經營的時代,一個人經營幾個不同的行業是常事,多換幾個工作長點經驗,豈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嗎?”

這話聽起來似乎沒有錯,實際上卻是本末倒置。這就像學武功的人一樣,你騎馬式的姿勢還沒有學好,就想着那些高深的武功,心念一雜,哪一樣功夫也學不精。凡是從事多角經營的老闆們,他們都是在某一行業有了相當的基礎,才慢慢地涉及到其他的行業。換言之,他們都是在最初創立的行業中,有了很好的發展,才基於需要,或基於多餘的財力,投資其他的行業,以求更大的發展。

如果你連一點基礎也沒有,就妄想成爲工商界的通才,自覺哪一行都行,結果會成爲半吊子,在哪一行也不會受重視。

老闆們用夥計,並不需要夥計樣樣都懂,而是用他的特長,直到他升到經營的決策階層,被列爲管理的候補人時,老闆纔會衡量你特長之外的管理才能,看看你能不能替他管理一個企業或幾個企業,縱然如此,你的特長,還是列爲第一優先的考量條件。

因此,不管你準備由小夥計當到大夥計,或是當一段時期的夥計想自己當老闆,你都應該先學精了一行,才能求其他的發展,既然如此,你何不把自己當初在學校時的興趣、理想堅持到底,先把它學精了再說?

二、 開始不必重視待遇,只問能學到什麼:這是爲學歷較差的年輕人所訂的守則。

一個商工、職工畢業的學生,一進入工商界,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工作,正因爲如此,他們會產生一種虛榮心,希望找個待遇好的工作,以便向人誇耀:“我賺的錢不比大學生少。”

在這種心理驅使下,往往會捨棄自己的興趣,犧牲自己在學校學的東西,一心想選擇待遇好的工作,所以變換工作的次數也特別多。

我認爲,這樣的年輕人應先確定一點,你將來是準備靠技能賺錢,還是當一輩子的普通工人?如果你想靠技能賺錢,你在學校學的那點本領,顯然是不夠精,那麼你一定要找一個適合你進修的工作環境,或是找一個能磨練你工作能力的工作,只要苦學個三年五年,學會了任何一項技能,還怕找不到好待遇的工作?

工業越發達,有專業技能的人越吃香,就怕你沒有一項專長,又沒有較好的學歷,這樣的人找事就難了。不用說創業,要想改善生活也不太可能。

三、 抱定孤臣孽子之心,勿存依賴:這是家庭環境好、人事關係較佳都應有的守則。

工商界是個使人容易發達的環境,沒有什麼成規的限制、約束,只要你有過人的本領,你就會受到老闆的重視,獲得快速的晉升;只要你有錢,你就可以當老闆。也正因爲這是一個重視實力的結合體,所以生意場上對人的衡量也特別現實。

假如你的家庭環境不錯,父母很有幾個錢,你在親戚朋友的公司裏找個工作,一定非常容易,而且還很可能對你另眼相看。但你要知道,這不是因爲你的能力強,人家纔對你不錯,而是看在你父母有錢的份上。因爲所有做生意的人,幾乎都是錢不夠用的。在必要時,可以向你府上調調頭寸。

在商場上,這類的例子可說太多了。如果遇到規規矩矩、真正創業的老闆,而你自己又真有兩把刷子,這種交往的關係,倉促使你很快地發達起來,成爲公司的重要幹部。可是萬一遇到一個時運不佳,或是拿錢過老闆癮的“大少”,把生意做垮了,不但你自己的工作砸了,說不定連家庭財產也賠了進去。

等你傾家蕩產,變成像窮人的孩子一樣時,你看還有沒有人理你。到這時候就要靠你自己去奮鬥了,因爲你已經沒有了退路。

嚴格地說起來,靠父母財勢混生活的青年人,是最沒有出息的人。當然,這種現象的形成與我們以家族爲中心的傳統有關,也不能全怪青年人,老一輩的人,在心理上也有不健全的一面,他們把自己創立的財勢,恨不得全力用在培植下一代上,不能下一代有獨立自主的機會,近使這些環境優越的青年人,養成了依賴性。

關於這一點,我很佩服西洋人的教育方式,一旦子女長大成人,不管家裏有多大財產,都不能作爲他們生活的保障,一定要他們自己去創立自己的事業。即使家族式的公司,子女也不一定是當然的經營繼承人,還要看他們是不是具備了接棒的能力。

以製造丸藥起家的杜邦公司來說,這是個純家族式的公司,總經理一職,從來沒有讓家族以外的人當過,可是到了柯布蘭度手裏,他把這一傳統打破了,作用了外人馬可當了總經理。

柯布蘭度在宣佈這一任命時,曾鄭重表示:“我的選擇,是以杜邦公司的存續、繁榮爲着眼點,我覺得在我們的家族中,沒有人及得上馬可的才能。”

要改變我國企業界大老闆的觀念,當然是不太可能的事,但當夥計的人,要依靠父母的財勢來工作,就未免太沒有骨氣了。

堂堂七尺之軀,學歷不比別人差,能力也不見得輸給別人,爲什麼不能靠自己的能力創造一份事業?爲什麼要坐享其成?

這並不是說,上一代的成果,下一代不能享用,而是說在一開始時,青年人要抱定“後無援手”的決心,自艱難中開闖出自己的路,等你具備了運用資金的能力,這樣才能使上一代的財力、人事關係,與你的能力相得益彰,發揮更大的效用。

如果你一開始就仗着“我老子有錢”,我這輩子工作或不工作都沒有關係。想想看,在這樣的心理下,什麼工作能做得好?

四、 堅定毅力,忍耐到底,切忌急切、躁進:這是每一位有志創業的青年人,必須遵守的信條。

俗語說:“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人之一生的事業,也不是短時間能夠創建起來的。在工作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煩惱、挫折,如果你不能堅定毅力、忍耐這些煩惱挫折的話,你就不會有可觀的成就。

聖經上也說過“忍耐的人有福了”這樣的話,因爲只有能忍耐的人,纔會終必得到他們所祈求的,這是上帝的旨意。如果你不是基督的信徒,在一般的道理中,也可以找出這一哲理的根據。

一個初踏入工商界的青年人,當然都是替人家當夥計,而且很可能是一個不受重視的夥計,要想從這一個在老闆心目中無足輕重的地位,熬到課長、經理、總經理,想想看,這要多少年的時間?

然而,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如果你跟老闆沒有老一輩的關係作基礎(事實上,即使有的話,也充其量使你升得比別人快一點)。

你必須具備優越的工作能力,和豐富的處理事務的經驗,纔有被重用的機會。而這種“能力”和“經驗”,都是經年累月培養起來的,都是從苦惱、挫折磨練而成的,不是一年半載能夠有大成的事。

因此,你必須要有毅力,要能忍耐,遇到吃苦受氣的事,你不能苦惱、沮喪,最低限度你不能表現出來,給人一種耐心不夠的印象,對你的修養大打折扣。

古人所謂“有容乃大”,這是一句很富有哲理的話,如果你的氣量、你的毅力,只有茶杯一樣的大,那你只能容納一杯水的量,多了的話,就會溢出來。如果你想使自己多裝一點,必須想辦法使自己的容量加大。

人的內在容量,可以變成無限大,也可以縮成無限小,這大小之間,就是決定一個人成就的指示器。韓信受胯下之辱,這是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所以他的事業,也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什麼因素影響一個人內在的氣度、容量?有人說是先天的性格,也有人說是後天環境的薰陶。這當然都是成因之一。但就已出社會從事工作的青年人而言,我以爲“急功近利”纔是最重大的因素。

有些青年人,懷着很大的野心和理想闖入工商界,但開始乾的工作,卻是個最起碼的小夥計,要想熬成個大夥計,不是十年、八年能夠辦得到的,更不必談自己當老闆了。在這種心急如火的心理煎熬下,遂形成很多奇異、反常的現象。

1、 瞧不起主管,認爲主管的能力不如他——這是傲氣十足型的代表。

2、 不安於自己應做的工作,利用關係拉關係,不擇手段爭取晉升機會——這是圓滑、狡詐一類型的代表。

3、 頻頻的跳槽,一有較好的工作就辭職他往,也不管那個公司是不是有前途——這是急功近利的特徵。

還有很多其他的現象,在這裏無法一一列舉,但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人,都是超出工作常態的,即使你能悻悻地佔到便宜,也是一時的,不可能維持長久,除非你真的有超人一等的本領。

企業是牟利的單位,如果你不能幫老闆賺錢,你的工作對企業發展沒有幫助,你的原形總有一天會顯露出來的。所以我主張,年輕人的理想不怕高,但做事卻要從今天着眼,從現有的工作開始。

你應該經常地自問:“我對自己的工作是否做到盡善盡美?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樣的工作,我是否比別人做得好?”只要天天存着這種心理,你的“工作資本”就會一點一滴地增加起來,所謂水到渠成,就是這個道理。你在原有的工作上表現傑出,沒有人能埋沒你,因爲所有的主管都想找個好幫手。

在職場上,有“一人拼命,萬夫莫當”的說法,在工作上也是一樣。只要你堅定毅力,忍耐到底,爲一個目標奮鬥到底,所有的主管、老闆都會敬畏你。如此一來,你這個夥計還會不受重視?

 

每週更新一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