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新人應該如何爲人處世:踏實做事,誠實做人

年輕人作爲職場新人,常常面臨很多困惑,特別是對於“人情世故”的把握往往處於被動。

前段時間,一位諮詢公司的女老總髮微博說,在咖啡店面試一名求職者時,因爲對方沒有“端飲料”和“埋單”,覺得求職者不注重“細節”,不懂“人情世故”。該微博吸引了衆多網友熱議,有人表示,在職場上“人情世故”確實非常重要,也有人指責女老闆自以爲是,苛責求職者。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搜狐網和民意中國網,對201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9.7%的受訪者對職場上的“爲人處世”存在困惑。主要表現爲:“跟領導打交道很難把握分寸”(64.1%),“面對‘潛規則’不知該不該堅持自己”(49.7%),“搞不清楚‘辦公室政治’”(49.0%)等。

“很難把握跟領導打交道的分寸”成爲職場“爲人處世”最大困惑

調查中,89.7%的人表示存在職場“爲人處世”上的困惑,僅4.6%的人表示沒有困惑。具體表現在,“很難把握跟領導打交道的分寸”(64.1%),“面對‘潛規則’不知該不該堅持自己”(49.7%),“搞不清辦公室政治”(49.0%)。其他還有:“逢年過節不知如何表示”(46.1%),“人際交往細節不知該怎麼樣好”(44.2%),“工作不順利,不被理解和肯定”(35.5%)等。

今年58歲的北京市民王阿姨說:“昨天全家還就女兒的職場問題討論了一番,我們也不明白爲什麼孩子會遇到這種情況。”她的女兒在一家央企工作已有3年多,“由於女兒工作積極踏實,第三年就被評爲集團先進。她心地善良,平時對身患糖尿病的領導多有體諒。

可今年年初換了領導後,情況發生了180度大逆轉。新領導嫌女兒是‘前領導的下屬’,不認同她的工作成績,還把額外的事務甚至是一些涉嫌違規操作的工作也強加到她身上。不僅如此,新領導還一直擠對女兒,甚至直接讓她離職交接。”

如今王阿姨的女兒不得不重新找工作,她一直教育女兒在職場裏“先做人再做事,以誠相待”,可沒想到竟是這樣的結果,“女兒常問我,媽你說的怎麼和現實不一樣啊。”

肖衛東是北京致誠律師事務所的一名律師,他說自己1990年剛工作那會兒,也遭遇了職場的“尷尬”,“當時家裏通過教育局一位領導,把我安排進了當地一所不錯的學校當老師。後來學校領導通過試探發現,我和那位領導沒有太直接的關係,態度立刻就發生了很大轉變,原來的一些機會都失去了。”

北京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肖鳴政認爲,現在學生平時忙於學習,關注的是學習和能力培養,在爲人處世方面受到的教育很少。

一來是現在很多家庭望子成龍,大家都在比誰成績好,誰上了好學校,誰有好工作好發展,忽視了其他方面的教育;二來是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少和同輩人的磨合,大人在教育時也缺少參照。“在職場中,年輕人如何學會與人打交道,確實是一個問題。”

要在職場獲得長遠發展,42.4%的人覺得“爲人處世更重要”

在影響職場表現的諸多因素中,到底哪些最重要?調查結果依次是:“領導關係”(64.3%)、“爲人處世”(62.8%)、“關係背景”(58.3%)、“工作能力”(56.0%)、“工作態度”(44.4%)、“同事關係”(36.8%)、“道德品質”(32.6%)、“資歷”(24.0%)、“學歷”(17.%)等。

“經歷了職業生涯初期的失敗,我意識到,靠關係背景這些,‘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個人的品格和能力纔是不會被拿走的核心競爭力。” 肖衛東說,如果說“爲人處世”是一種人格魅力,那也是靠長期表現建立起來的。既要適應單位的工作氛圍,爲人正派,又要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認真勤奮。總的來說,爲人處世和工作能力都很重要。

他認爲,要搞好“領導關係”,最重要的就是要和領導進行積極充分的溝通,“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交代的時候探討,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領導都願意接觸有想法的員工。”

肖鳴政指出,剛進入職場時,首先要了解所在單位,包括領導的專業背景和爲人處世的風格等,“可以跟以前在他手下工作過的人聊一聊,有助於你做一個好的過渡。但最終不管走到哪裏,都要靠實力吃飯。”

“雖然東方社會是關係社會,但對剛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打好基礎纔是根本。”肖鳴政認爲,不同的崗位對“爲人處世”和“工作能力”水平的要求不同,在管理崗位的話,對“爲人處世”的要求會更多一些。

調查顯示,要在職場裏獲得長遠發展,42.4%的人覺得“爲人處世更重要”,19.2%的人認爲“工作能力更重要”,38.4%的人認爲“都很重要”。

職場“爲人處世”三大準則:愛崗敬業、不卑不亢、自信坦然

對職場中“爲人處世”的準則,調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愛崗敬業”(57.7%)、“不卑不亢”(49.8%)和“自信坦然”(48.5%)。其他依次是:“不怕吃虧”(39.9%)、“八面玲瓏”(36.8%)、“謹慎小心”(38.6%)、“遠離是非”(39.0%)、“低調隱忍”(36.4%)、“捨得吃苦”(37.6%)、“領導至上”(32.2%)、“剛正不阿”(21.8%)等。

山東濟南的李愛民,在企業工作了43年,有40年都從事管理工作。“我遵守的是,堅持原則、努力工作、善於學習,做到不怕吃虧、精通業務、相信自己、不卑不驕。我善於聽取不同意見,特別是與我相反的意見,對上下級一視同仁。升職,也是一步一個腳印。”

在肖衛東看來,“不卑不亢”和“自信坦然”都是基於自己的能力和態度樹立起來的。對工作了解得充分而透徹,積極提供準確有效的信息,就能爲領導的部署提供更多依據,從而幫助整個團隊作出正確決定,領導也會看重你的價值。“如果你爲了面子而盲目迎合,或者怕惹麻煩對錯誤避而不談,結果下面不願執行,出了問題領導也會覺得你‘害’了他。”

他說,年輕人剛進職場,通常有學歷知識方面的優越感,容易得到領導賞識,越是這樣越要與人爲善,幫助更多人解決問題,避免自己被孤立。

肖鳴政也很認同這三大原則,他認爲,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在年輕人更傾向通過“自立自強”來立足。在這個過程中,堅持做到“踏實做事,誠實做人”就可以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