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論房價 (二) 華爲何逃離深圳,深圳怎麼了

昨天下班坐地鐵看到媒體瘋狂宣傳華爲逃離深圳,華爲反覆闢謠,其實本質是深圳的製造業已經被地產剝削的遍體鱗傷了。從我這裏的朋友圈看過去,今年2016Q1開始深圳華爲的朋友幾乎同時離開深圳,有的去了珠海的魅族,有的去了廣州努比亞,有的申請調轉到南京華爲,無一例外的是對房價瘋漲的憤怒和未來前景的黯淡。


我有一個學弟碩士畢業,去了騰訊拿了T2的待遇,大約20w+的package,在深圳畢業生中算是中上游,但是他說深圳南山9w一平米,我說你開玩笑,前幾年去蛇口太子路海濱大道也才4-5w,2年翻倍?他說深圳開了一個自貿區後,炒房團瘋狂炒房。就變成這樣了,我只能口頭安慰下了。


深圳房價是泡沫嗎?泡沫是怎麼形成的?這些我都不關心,因爲這些是政府應該想的事情,而我更加關心深圳可以住人麼?對於買房租房哪一個比較合算?需求決定供給,沒有需求就是過剩。

怎麼衡量買方數據,我bing了一下,有一個租售比的關鍵字。就是房租月租價格除以總房價,可以得到一個租售比的數據,國際通用算法是1:200,200個房租可以買房子,當然國內要高一點,因爲國內人口多。

我查了下深圳的租售比,2015年之前房地產租售比和M2增速的趨勢基本一致,但從2015年開始租售比一路飆升,已經甩開了信貸增速,我認爲這就是泡沫。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

北京和深圳,租售比要低很多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

把所有一線城市放一起,就知道深圳絕逼是泡沫。尼瑪,上海怎麼一點泡沫也沒有,政府控盤水平一流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


所以,簡單直接的計算房地產泡沫的方式,是去除掉經濟增長和信貸增長對房價增長的影響。我用一線房地產的租售比增速(P/E) 來表示房價去除基本面影響後的增速,用信貸產出比的增速(M2/GDP) 來表示信貸去除經濟增長後對資產價格的影響,這兩個增速的差就是我們要找的“泡沫”。

到15年底,深圳房價“泡沫”爲34.16%,也就是深圳房價增速裏有34.16%不能被基本面和信貸擴張所解釋。而北上廣看似也漲了,實際上卻沒有“泡沫”(廣州泡沫率-1.07%,北上泡沫率-5.65%),因爲北上廣還沒漲過她們自身的基本面增長(房租、經濟、人口)和信貸擴張。當然,深圳的“泡沫”能大幅跑贏北上廣,主要還是限購政策差異。北京對國五條個人所得稅執行的最爲嚴格,限購幾乎卡死了炒房客,而深圳相對寬鬆,炒房者能通過假離婚、養房票等規避限購。


所以從數據來看,深圳如果沒有控制好房價的話,絕逼是泡沫破裂的第一城。然而更加悲劇的是,大部分的移動設備 網絡設備的供應商都在深圳,這將會對整個中國IT製造業有一個非常大的打擊。悲觀的講,硬件價格上漲將會很快到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