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中興屢遭“拒絕”,中國企業如何走向世界?

華爲-全球領先的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中興-全球領先的綜合性通信製造業上市公司,是近年全球增長最快的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兩家創立於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知名企業,走出國門的道路卻是崎嶇不平。
  美國第三大移動運營商Sprint Nextel升級蜂窩網絡的數十億美元招標項目,自今年7月份以來便受到了全球電信設備業的關注,除了華爲和中興以外,愛立信、阿爾卡特朗訊和三星也都參與了競標。11月初,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儘管華爲和中興通訊的報價低於阿爾卡特朗訊、愛立信和三星電子等其他競標方,但因美國政府擔心國家安全問題,Sprint網絡設備招標項目還是將華爲與中興拒之門外。
  其實,在近幾年時間裏,華爲與中興造拒事件並不在少數。
  2008年,因美國國家安全和知識產權因素,華爲被迫放棄了與貝恩資本合作競購美國網絡公司3Com;
  2009年,因國家安全要求,華爲和中興在印度主要電信運營商的採購項目中先後被拒絕批准;
  2010年,華爲高價參與競購摩托羅拉網絡設備部門,但最終未能如願;
  2010年,因擔心收購方案無法獲得美國政府的批准,美國2Wire董事會最終選擇放棄了華爲的收購方案。
  “國家安全”四個字彷彿成了華爲與中興的魔咒,使其頻繁的遭遇貿易壁壘。
  通過十五年的入世努力,中國終於加入了WTO。但中國企業想要走出去,其遇到的挑戰難道也要數十年的努力?“國家安全”阻礙只是諸多挑戰中的一個。中國企業向要走向世界,其面對的挑戰不僅是找一個。首先,大多數的中國企業對於國際上的一些技術,包括國際慣例都並不是很清楚。其次,在拓展市場的時候,中國企業需要更好的瞭解國際市場,包括一些思想意識形態、用戶需求方面的差異等等。最後,面對一些國家的保護主義,通過什麼方式能夠化解這些問題、這些困難?怎樣才能解開“國家安全”的魔咒,這些都是中國想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所面臨的問題。
  中國企業走到國外之後,其質量和售後問題亦有可能影響其在它國的發展。很多的中國企業,其產品質量問題和售後服務問題在國內都沒能做好,跑到西方國家更不用說了。媒體方面,在國內的媒體傳播上,中國的部分企業習慣使用政府手段來干預,很多的負面新聞不到一定程度不會被播報出來。但是一旦走入國外市場以後,有可能政府對它的保護很小,甚至於沒有,這時候所暴漏出來的一些問題便不是輕而易舉可以化解的了。
  在溝通模式逐漸發生變化的今天,中國企業進行宣傳的時候應該把創新放在首要、核心的位置上。無論產品或者是技術企業它是來自於哪一個國家,以及它要向哪一個市場上進行銷售,創新在宣傳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華爲與中興的屢屢碰壁,讓我們看出了中國企業在走向世界道路上自身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前常說“做不到國內領先,就不要談走向國際”。而現在即使做到了國內領先,想要走向國際,企業也需加倍的清醒以及理性。只有“三隻眼睛看世界”,中國企業在國際化的路上才能走得更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