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培訓行業趨勢


  根據行業結構統計,當前我國IT產業從業人員在400萬到500萬人左右,並且有92%的從業人員表示需要提升IT技能,有42%的參與者表示非常想參加IT培訓。儘管IT培訓行業成長空間巨大,但競爭也相當激烈,由於當前IT教育界的同質化現象十分普遍,服務、產品、招生等方面的創新性舉措,將成爲企業獲得市場的最有力武器。

  這主要是因爲,IT職業教育機構如今已經不再能只單純地站在培訓一個角度來審視市場,而必須隨着客戶需求的不斷深化,將後續服務和引導性教育納入自己的體系中,爲學員和IT企業更好地搭建橋樑,推動行業人才結構優化。圍繞這個思路,許多IT教育培訓結構已經開始了不同方位的嘗試,如:東方標準轉型爲IT人才服務公司,走出了單純的教育培訓領域,力圖在提供人力資源服務上有更深的進展;新華電腦教育與國內近5000家著名IT企業簽約,作爲其人才需求輸送渠道,同時聘請國內外專家團做精專課程設計。

  縱觀中國IT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當前的IT職業教育尚處在一個由發展起步階段向爆發性成長期轉型的過渡階段。一方面,消費者由最初的盲目消費,日益趨向理性選擇,變得越來越關注教育機構的可信度、教學質量和就業保障等多方面因素。另一方面,整個市場競爭也愈發激烈,各類花樣百出的招生廣告、魚龍混雜的IT培訓機構充斥着市場。在行業自由競爭愈演愈烈,IT培訓行業市場的馬太效應將日益明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而有專家預測,這一趨勢在未來的3年內將更加清晰。

  華育國際:訂單+實訓

  華育國際成立於2000年,主要進行IT職業教育培訓、認證、技術研發、企業信息化建設,是印度IT職業培訓項目在國內最早的實施單位之一,創立了國內“T”型人才培訓模式,是國家高端IT緊缺人才培養工程唯一指定的實訓基地。

  針對大學畢業生學歷高、動手能力比較差,缺乏實際工作經驗的現狀,華育國際特別開設了Eduask-SECSE課程,在教學中增加大量的實踐環節,花巨資建設軟件工廠和網絡實驗室,給學員提供實際操作的環境,並讓他們參與到企業項目之中。這種培訓模式最大的特點是其內容完全根據企業需求來設計,課程設置實踐性強,強調學員的動手操作能力,並以需訂產,將招生和人才輸送完全市場化。

  其中,“訂單包括兩種方式。一種是點對點,即華育國際和各個IT企業簽訂定向委培協議,企業向華育國際下用人訂單,華育國際根據企業需求,提供定製化方案,對學生進行定製培養,學生一畢業就直接送到企業裏特定的工作崗位上,完全實現學習、就業一條龍的會員制個性化服務。另一種方式是點對面,華育國際根據一類企業的需求來設計培訓內容,安排課程設置,把教學和就業緊密的銜接起來,社會中這一類企業熱需什麼樣的人才,華育國際就培養什麼樣的人才,確保學生就業面寬廣。

  “實訓則是按照雙元制教學,不僅教給學生計算機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實踐環節中掌握IT技能。在培訓方式上,以項目實戰帶動教學,上課打破傳統課堂模式,以案例貫穿教學,帶領學生一起參與企業項目,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相對於學歷教育的校園式模式,實訓則是工廠式的、學徒式的,老師帶領學生直接參加IT名企的實際研發項目,能全面掌握規範的開發流程和豐富的項目開發經驗,獲得實際的工作經驗。

  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不僅能夠滿足大量中小型企業對IT人才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也深受大量需要就業、轉行的中等和低學歷人羣的喜愛。2007年,隨着資本的進入,華育國際擎起了拓展全國市場的大旗。先後在遼寧、黑龍江、內蒙等多個省份、自治區建立直營分校和就業中心。獨立營運並開發的項目橫跨IT教育的等多個方面。但過快的擴張也同時埋下了隱患,人才儲備不足和管理失控導致的教學質量下降,最終釀成了多個分校的倒閉。如何在快速發展中,兼顧規模化和個性化、確保教學品質,成爲華育國際最爲緊迫的問題。

  安博教育:打通產業鏈

  當前教育領域最大的整合者安博教育集團成立於1999年,在中小學網絡教育市場攫取第一桶金後,其業務觸角迅速延伸至大學生就業培訓市場,並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將業務鏈拓展至中小學教育與就業培訓的中間環節高等教育領域,打造了一條涵蓋中小學-高等教育-就業培訓的IT教育產業鏈。

  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不能很好地實現就業的職業教育就失去了其根本意義。安博通過搭建橋樑,解決大學生和企業之間需求的錯位,開闢了一片全新的領域,即IT實訓。所謂實訓,是協助畢業生在就業之前,參與到企業的項目開發過程中,從而爲高校和企業搭建了橋樑,加快從學生到合格員工之間的角色轉變。20064月,安博教育聯合教育部推出“IT實訓推廣工程,覆蓋了全國上百所高校,以就業爲導向完善IT人才教育體系。

  安博的高校合作對象主要有四類:一是新建學院,即雙方共同成立新的二級學院,安博引入企業、技術、設備、教學等多方面資源,校方負責申辦資質及生源,雙方共同承擔教學的實施與管理;二是共建學院,即雙方結合實際情況,發揮各自優勢,合作部分專業,以學院形式獨立運作,共同承擔教學的實施與管理;三是學院外包,即根據校方實際情況,學院委託安博負責全面運營,校方負責監督管理;四是共建實訓基地,即與生源規模大的院校合作建立實訓基地。

  IT實訓中,參與實訓的人員絕大多數爲即將畢業的在校學生。學習者進入實訓基地後,其角色由學生轉變爲員工,接受公司分配的職務,佩戴員工胸卡,每天打卡上班,並在主管的指導下完成各種業務項目。而且,產業園的每個項目都是真實的,由安博負責對外承接項目,與用人實行定製培養(IBT),選定和企業業務相關的課程和任務,並配合企業的實際操作練習。

  目前,安博教育已與4000多家軟件公司達成協議,採用IBT(企業定製)模式爲其培養人才,準學員一旦培訓合格就可以進入公司工作。至今,安博教育在杭州、蘇州、上海(崑山)、大連建立基地,結合當地人才戰略,在軟件企業集中區域,爲學生提供就業服務。以大連爲例,安博與大連高新區合作,未來8年每年向大連高新區輸送1萬名IT人才。

  目前,安博教育與全國近40所高校簽署了院校合作協議。同時,隨着國內多個城市提出轉型,打造服務外包產業的思路,比如大連計劃成爲國內最大的軟件服務外包城市,南京正着力打造服務外包產業,蘇州崑山正從製造中心轉向金融服務外包城市等,對人才儲備提出了新要求,安博的IT實訓與地方政府轉型的訴求不謀而合。通過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建立IT實訓基地,爲城市轉型提供了智力支持。

  然而,作爲中國教育產業的巨型航母,如何整合資源,發揮產業鏈的協同效應,形成核心競爭力,成爲安博持續發展的關鍵。另外,師資力量也將是制約安博高速成長的主要因素。隨着IT 實訓和院校合作的持續推進,安博將對高素質的師資團隊產生巨大的需求,能否滿足這一需求,直接關乎業務複製的進度。

  北大青鳥:特許經營模式

  北大青鳥IT教育成立於1999年,是我國最大的IT職業加盟式教育機構。依託杭州大學雄厚的教育資源,北大青鳥通過院校合作和特許加盟兩大經營模式打開了市場。

  2000年,北大青鳥IT教育創造性地將特許經營模式引入到IT職業教育領域,在全國建立北大青鳥APTECH計算機授權培訓中心。所有中心實行統一經營管理。發展速度之快、經營規模之大、學員人數之多,在全國衆多IT職業培訓機構中一枝獨秀。

  北大青鳥首次提出“軟件藍領的概念。強調不一定必須是計算機專業畢業的人才能成爲IT精英;不一定必有具備一定計算機基礎的人才能成爲IT工作人員;不一定高學歷的人才能成爲IT精英,第一次將高中畢業生、大專生作爲IT培訓的主力。

  北大青鳥任何一種IT教育產品的研發起點,都始於圍繞用人企業實際的深入調研,調研內容來自於不同類型企業的領導人、部門經理、員工代表等不同層次,更有對大量招聘信息的全面分析,堅持按企業需求培養專業人才,把需要工作的人變成工作需要的人

  北大青鳥IT教育將職業課程體系與校方現有的教學優勢相結合,開發出針對於職業院校的計算機教育產品,並通過課程置換的方式,向合作院校輸出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育產品,並將職業課程體系與校方現有的教學優勢結合。如今其成功開發出的課程包括,ACCP(軟件工程師培訓)BENET(網絡工程師培訓)BTEST(軟件測試工程師培訓)、學士後(針對大學生的JAVA.NETAndroid的軟件工程師培訓)以及針對院校合作的課程置換產品:ACCP啓蒙星、JB北極星等六款IT職業教育產品。其課程研發團隊由來自學術界、IBM公司、微軟公司等IT領域的權威學者和技術專家擔任技術顧問,結合IT領域技術發展趨勢和企業人才實際需求,開發出的產品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先進性和實用性。

  作爲首個把特許經營模式引入教育培訓領域的機構,北大青鳥IT教育在業界率先推行標準化,撰寫出教育培訓行業第一套標準化手冊。每年更新修訂,公開出版發行。2008年最新出版的《北大青鳥IT教育標準化手冊》,內容涉及107個工作崗位,共有2714個業務事件,394個工作流程,1400餘項質量標準,總計五百餘萬字。

  目前北大青鳥IT教育全體系員工10000餘名、授權培訓中心240餘家、合作院校500餘所,覆蓋全國90餘座城市,幫助40餘萬人逐步提升就業技能。  

  特許經營模式儘管有諸多優勢,但其中也存在一系列複雜的利益關係。除涉及合同關係外,加盟企業與特許經營方之間還有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上的種種潛在問題。這些問題在IT培訓業中尤爲明顯。專業人才的缺乏是困擾特許經營模式的另一個大問題。對人才的複合性要求往往使得特許經營企業很難找到數量與其擴張速度相應的合適員工,重點需要的中高級技能應用型人才嚴重短缺。如何尋求和培養技能與品德都良好的新員工,是擺在北大青鳥面前的一大難題。

  達內科技:遠程教育規模化

  達內IT培訓集團2001年成立於加拿大多倫多,由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投資,直接引進北美IT技術,以具備國際化大公司工作經驗的技術專家和資深工程師作爲師資來源,結合中國IT企業的現狀,定製化培養高端IT人才。

  教師資源屬於“稀缺資源,早已成爲各個培訓機構爭奪的重點,而且付給老師的薪酬是IT 培訓機構最主要的成本。目前達內的教師隊伍由來自Sun、惠普、IBM、摩托羅拉、亞信等公司的大約50 名工程師組成,平均擁有6 年以上軟件開發經驗。既保證了各加盟點的師資質量,又促進了招生,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達內從2006年起開始推廣遠程教育。通過網絡將達內的課堂引進各個地方,將已有的教師資源通過遠程在線的方式共享。通過網絡平臺,達內邁出了規模經營的步伐。目前達內在上海、廣州這些重點城市,利用網絡平臺建立了自己的直營培訓中心,此外他們還在各個高校推廣這種遠程教育模式。高校提供課堂和學生,達內提供內容,這種合作方式被稱作課程置換 2006年以後,通過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差不多有三四萬的規模。

  創新的教育模式,爲達內IT培訓集團贏得了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VC與集富亞洲JAFCO ASIA風險投資的青睞,並於200810月成功完成了第二輪融資。隨後,達內斥資1億元,推出大學生IT就業援助方案暖冬工程,計劃未來3年內,通過IT實訓,幫助10000名大學生實現就職,接受援助的大學生將享受零首付,低押金或免押金,就業後分期付款的優惠學習條件。將IT培訓與就業掛鉤,真正實現學有所用。

  達內還與國內近千家知名IT企業簽署了戰略人才培養戰略協議、同時也與SUN 微軟亞信 SINA SOHU 中國電信等知名廠商、運營商、技術服務商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還與百餘所高校實行院校合作。定期爲學員開設學員就業指導方面的講座、參觀軟件企業、企業學員見面會等等,通過實訓體系對學員進行虛擬企業管理,除此之外,達內每年一月份召開企業用人訂單的洽談會。通過洽談會,一方面更準確瞭解企業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達內會針對性的培訓學生,比有針對性的培訓,讓學生有好的就業出路,讓企業找到可用之人。從2002年至今,9年的時間,達內科技在全國開辦了30家培訓中心,同時在讀的學生5000—7000人,一年培訓的學生達到2萬人的規模。

  但是達內青睞的遠程教育模式同樣存在一定的弊端,達內遠程教育是相對封閉式的,有一定的上限人數,不能同時滿足衆多學員的觀看;另一方面,達內的遠程教育過分依賴老師和學校,學生不能單獨隨心所欲的觀看,也缺少在線答疑,很難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