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精神可以培養

 創新精神可以培養


格雷格森(Hal Gregersen)是作家、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創新與領導力教授。以下是他在“釋放創新”(Unleashing Innovation)大會上的發言節選:

於培養創業精神:數據顯示,大約三分之一的創新能力決定於DNA。另外三分之二則是我們成長和工作的環境。因此可以通過一些方式來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

年幼的孩子會提出無數問題──因爲他們不相信我們是在傾聽。一旦他們得出結論認爲我們已經理解,他們就會停止發問。仔細傾聽他們的問題。當孩子們回家時,不要問“你今天學到了什麼?”而是問他們“你今天問了什麼問題?”或者“你今天還有什麼問題要問?”

創新力可以通過觀察、社交和體驗來培養。跟外表、思想或行爲與自己不一樣的人一同吃飯、活動。我們能給孩子的最好禮物之一就是在不同國家生活的機會。那會讓他們有機會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從而擁有無人能比的創新能力。

我們採訪過的每一位創新者幾乎無一例外地在成長期間都有成年人關注他們的這些技能,而這一點正是關鍵所在。

關於在公司裏激發創意:創新型的公司都有創新型的領袖。他們總是提出發人深省的問題,像人類學家那樣觀察世界,與思維、行事或言談不同於自己的人交往。他們願意體驗和嘗試新事物。

Darren Francis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格雷格森在《華爾街日報》“釋放創新”大會上
你必須身體力行。在創新這個問題上,言行一致極其重要。

如果我讓別人在我的公司裏創新,而我自己卻不這樣做,這種巨大的脫節很能說明問題。人們會覺得,我纔不會那樣做呢,你叫我提出引人深思的問題,你自己卻做不到?你讓我花費本來可以用來做出成果的時間和精力,而你自己卻沒有這樣做?如果你都不做,我也不會去做。

歸根到底是要由首席執行長通過他所做的事情來爲創新創造條件。然後其他人才能夠做同樣的事情。

關於創造力和文化:如果身處一種沒人願意出風頭的集體文化中,就很難提出引人深思的問題。

我並不是建議中國人變得像美國人一樣、美國人像阿根廷人一樣。那不是這個問題的關鍵。關鍵在於,作爲企業領袖,我如何在自己身邊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確保無論我身處何種人文環境,引人深思的問題都會浮現?因爲如果沒人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就不會獲得具有顛覆意義的創新理念。這二者是相互關聯的。

關於創造力的未來:任何國家都有成爲下一個創新之國的潛力。如果中國能夠想出辦法,在中國公司內部鼓勵人們提出引人深思的問題,進行觀察、體驗和交流,然後再加以利用,那麼在應對創新挑戰方面,中國的機遇並不遜於任何人。

身處何種文化並不重要。走進一家創新型的公司,你就會看到我所說的那類員工。創新者的眼中有一種深藏的光芒,昭示着他們對世界的濃厚興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