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思維定勢,也許需要非本行業人士的支持

    最近,帶領同事討論一些設計方案和制度架構。特別是制度建設過程中,每每發現,與非此專業領域的同事討論,卻屢屢獲得新知,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

    由此聯想到,我在自己幾年前,在上一家公司時的情境。當時,公司需要一個重點產品方向的負責人,而且,公司內部的技術儲備有一定的基礎,急需產品研發方面的管理人員,按理說,內部人員通過幫助提高,應該也能勝任這個管理工作,但是,老闆通過與合作方老闆商談,確定不在該行業內部尋找人選,而是在行業外部尋找恰當的候選人。等我入職一年多,負責的工作也幹得比較出色,與老闆比較熟悉,曾經私下交流時,就請教他,當時他的真實的想法,他當時的考慮給我留的印象:我非本行業背景,技術結構與他們有很強的互補性;主導這個產品方向,他們的知識結構有缺陷,事實也證明了,最後,該產品方向的設計,確實是以我爲中心進行開展;我無本行業背景,人際關係簡單,容易控制;學習能力強,很快進入並能快速掌握等。我一直以爲這種想法的視角獨特,事實證明他們考慮是正確的,但我還是認爲這只是個例的獨特視角,因爲大多數情況下,無論討論問題和方案,大家都喜歡找行業或相關行業專家,這最容易理解。

    發生在生活中一些例子,也好像證明這種視角,其實運用十分廣泛。經常在家中,與家人討論一些問題,或修理家用設施,而我那文化程度不高的母親,總是時不時讓我感受意外,她會提供一些簡單而又巧妙的方法,來解決一些生活難題。我後來仔細琢磨後就覺得:我們的思維都陷入了教育的陷阱,習慣用固定的模式考慮和分析問題,而考慮不出巧妙的簡潔辦法出來。

    後來,與一些公司的高管,或者高級的行業專家,討論問題時,也發現他們有時特別關注非本行業的高層人士的意見。通過深入與他們交換意見,他們的解釋不外乎這麼幾點:
    a. 本行業的相關經驗和把握,自己完全稱職,不需要別人指導;
    b. 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一些與己不同的、鮮活的想法和經歷,打破自己固有的思維模式,從而獲得自己的突破。這一點的運用,特別是在一些需要創新的行業工作,往往該行業的專家無法突破自己原有的知識框架和結構;
    c. 另外,還有一些自己地位和利益的考慮。
    因此,這種情況下的行業創新,需要尋求一些非本行業人士的支持,用它們的思維和方法去衝擊原有的體系和結構,其中迸發出的思想火花,可能就是創新的活水。看來有時考慮事情,特別是創新工作,不能一味追求專業,也要關注非本行業人士帶來的發散思維。
 

轉載聯繫方式:
MSN:[email protected]     Email: [email protecte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