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組裝電腦(清晰大圖詳解電腦組裝時各接口線纜細節)

很多朋友對各種接口和線纜的連接方法還不是很清楚,那麼這裏同樣以Intel平臺爲例,藉助兩塊不同品牌的主板 ,對各種接口及其連接方法進行一下詳細的介紹。
一、認識主板供電接口 圖解安裝詳細過程
  在主板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長方形的插槽,這個插槽就是電源爲主板提供供電的插槽(如下圖)。目前主板供電的接口主要有24針與 20針兩種,在中高端的主板上,一般都採用24PIN的主板供電接口設計,低端的產品一般爲20PIN。不論採用24PIN和20PIN,其插法都是一樣的 。

主板上24PIN的供電接口

主板上20PIN的供電接口

電源上爲主板供電的24PIN接口

  爲主板供電的接口採用了防呆式的設計,只有按正確的方法才能夠插入。通過仔細觀察也會發現在主板供電的接口上的一 面有一個凸起的槽,而在電源的供電接口上的一面也採用了卡扣式的設計,這樣設計的好處一是爲防止用戶反插,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兩個接口 更加牢固的安裝在一起。
二、認識CPU供電接口 圖解安裝詳細過程
  爲了給CPU提供更強更穩定的電壓,目前主板上均提供一個給CPU單獨供電的接口(有4針、6針和8針三種),如下圖:


主板上提供給CPU單獨供電的12V四針供電接口

電源上提供給CPU供電的4針、6針與8針的接口

  安裝的方法也相當的簡單,接口與給主板供電的插槽相同,同樣使用了防呆式的設計,讓我們安裝起來得心應手。
三、認識SATA串口 圖解SATA設備的安裝
  SATA串口由於具備更高的傳輸速度漸漸替代PATA並口成爲當前的主流,目前大部分的硬盤都採用了串口設計,由於SATA的 數據線設計更加合理,給我們的安裝提供了更多的方便。接下來認識一下主板上的SATA接口。


  以上兩幅圖片便是主板上提供的SATA接口,也許有些朋友會問,兩塊主板上的SATA口“模樣”不太相同。大家仔細觀察會 發現,在下面的那張圖中,SATA接口的四周設計了一圈保護層,這樣對接口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在一起大品牌的主板上一般會採用這樣的 設計。

  SATA接口的安裝也相當的簡單,接口採用防呆式的設計,方向反了根本無法插入,細心的用戶仔細觀察接口的設計,也能 夠看出如何連接。另外需要說明的是,SATA硬盤的供電接口也與普通的四針梯形供電接口有所不同,下圖分別是SATA供電接口與普通四針梯形 供電接口對比。

SATA硬盤供電接口
四、認識PATA並口 圖解並口設備的安裝

普通四針梯形供電接品
  PATA並口目前並沒有在主板上消失,即便是在不支持並口Intel 965芯片組中,主板廠家也額外提供一塊芯片來支持PATA並 口,這是因爲目前的大部分光驅依舊採用PATA接口。PATA並口相信大家比較熟悉了,見下圖:

主板上的兩條PATA接口
  安裝方法同樣相當的簡單,看到上圖PATA接口外側中部的一個缺口了嗎,同樣在PATA數據線上一側的中部有一個凸出來的 部分,這兩部分正確結合後才能順利插入,方向反了也無法安裝,同樣是防呆式的設計。

  我們在一些主板上還會看到一個上圖中這樣的接口,樣子與並口PATA接口相同,但略短,這便是軟驅的數據線接口,雖然 目前軟驅已沒有多少人使用,但在某些主板上依舊能夠見到。
五、認識主板上的擴展前置USB接口 圖解安裝過程
  目前,USB成爲日常使用範圍最多的接口,大部分主板提供了高達8個USB接口,但一般在背部的面板中僅提供四個,剩餘的 四個需要我們安裝到機箱前置的USB接口上,以方便使用。目前主板上均提供前置的USB接口,見下圖:


  上圖中便是主板上提供的前置USB接口。以上圖爲例,這裏共有兩組USB接口,每一組可以外接兩個USB接口,分別是USB4、 5與USB6、7接口,總共可以在機箱的前面板上擴展四個USB接口(當然需要機箱的支持,一般情況下機箱僅接供兩組前置的USB接口,因此我們 只要接好一組即可)。

  上圖是機箱前面板前置USB的連接線,其中VCC用來供電,USB2-與USB+分別是USB的負正極接口,GND爲接地線。在連接USB 接口時大家一定要參見主板的說明書,仔細的對照,如果連接不當,很容易造成主板的燒燬。下圖是主板與USB接口的詳細連接方法。

  爲了方便用戶的安裝,很多主板的USB接口的設置相當的人性化,如下圖:

  可以看到,上圖的USB接口有些類似於PATA接口的設計,採用了防呆式的設計方法,大家只有以正確的方向才能夠插入USB 接口,方向不正確是無法接入的,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避免因接法不正確而燒燬主板的現象。
六、認識主板上的擴展前置音頻接口 圖解安裝過程
  如今的主板上均提供了集成的音頻芯片,並且性能上完全能夠滿足絕大部分用戶的需求,因此我們便沒有再去單獨購買聲卡的必要。爲了方便用戶的使用,目前大部分機箱除了具備前置的USB接口外,音頻接口也被移植到了機箱的前面板上,爲使機箱前面板的上耳機和話筒能夠正常使用,我們還應該將前置的音頻線與主板正確的進行連接。

  上圖中便是擴展的音頻接口。其中AAFP爲符合AC97’音效的前置音頻接口,ADH爲符合ADA音效的擴展音頻接口,SPDIF_OUT是同軸音頻接口,這裏,我們重點介紹一下前置音頻接的安裝方法(見下圖)。


  上圖爲機箱前置音頻插孔與主板相連接的擴展插口,前置的音頻接口一般爲雙聲道,L表示左聲道,R表示右聲道。其中MIC爲前置的話筒接口,對應主板上的MIC,HPOUT-L爲左聲道輸出,對應主板上的HP-L或Line out-L(視採用的音頻規範不同,如採用的是ADA音效規範,則接HP-L,下同),HPOUT-R爲右聲道輸出,對應主板上的HP-R或Line out-R,按照分別對應的接口依次接入即可。

   另外,在主板上我們還會發現上圖中這樣的接口,這也是音頻接口,不過對應的是光驅背部的音頻接口。在某些支持不開機聽音樂的電源,我們連接此音頻線後即可以利用光驅的前面板上的耳機來聽音樂,不過目前這一功能並不常用,大部分機器並不支持這一功能,因此可以不用連接。
七、認識主板上機箱電源、重啓按鈕,圖解安裝方法
  連接機箱上的電源鍵、重啓鍵等是裝電腦的最後一步,很多朋友對電源線的安裝感到豐常頭痛,接下來小編以兩款主板爲例,詳細介紹一下電源鍵、重啓鍵等的安裝方法。


  上面兩張圖片中的一組插槽,便是機箱電源、重啓等鍵的插槽。


(一般情況下紅色代表正極,如果不確認在安裝時可以查看背部的“+/-”極標識)
  上面兩張圖是機箱中電源、重啓、硬盤指示燈和機箱前置報警喇叭的接口。與主板插槽的具體安裝方法,請參照下圖。

  上圖便是機箱與主板電源的連接示意圖。其中,PWR SW是電源接口,對應主板上的PWR SW接口,RESET爲重啓鍵的接口,對應主板上的RESET插孔,上面的SPEAKER爲機箱的前置報警喇叭接口,我們可以看到是四針的結構,其中紅線的那條線爲+5V供電線,與主板上的+5V接口相對應,其它的三針也就很容易的插入了。IDE_LED爲機箱面板上硬盤工作指示燈,對應主板上的IDE_LED,剩下的PLED爲電腦工作的指示燈,對應插入主板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硬盤工作指示燈與電源指示燈分爲正負極,在安裝時需要注意,一般情況下紅色代表正極。
八、認識主板上的散熱器接口 詳細介紹安裝過程
  很多朋友對主板上的散熱器接口還不是很清楚,接下來詳細介紹一下。



  以上三張圖片中的CPU_FAM是CPU散熱器的電源接口,可以清楚的看到,目前CPU的散熱器接口採用了四針設計,與其它散熱器相比明顯多出一針,這是因爲主板提供了CPU溫度監測功能,風扇可以根據CPU的溫度自動調整轉速。


  另外主板上還有一些CHA_FAM的插座,這些都是用來給散熱器供電的,大家如果添加了散熱器,可以通過這些接口來爲風扇供電。另外可以看到,這些接口均採用了防呆式的設計方法,反方向根據就無法插入,因此大家在安裝時可以仔細的觀察一下,非常簡單。
九、其它接口安裝方法簡單介紹

主板上的擴展插槽,其中黑色的爲PCI-E插槽,用來安裝PCI-E顯卡,PCI-E顯卡接口參見下圖

顯卡的PCI-E接口

  在較早芯片組的主板上,由於不支持PCI-E,因此還是傳統的AGP 8X顯卡接口,見上圖中棕色的插槽。其餘的爲PCI插槽,用來擴展PCI設備。

  新的主板芯片組背部不提供COM接口,因此在主板上內建了COM插槽,可以通過擴展支持對COM支持,方便老用戶使用。

  主板背部的PS/2鼠標鍵盤、同軸音頻、E-SATA、USB和8聲道的音頻輸出接口。
  通過本篇的詳細介紹,相信朋友們對電腦的連線有了深入的瞭解和認識了,那麼近期有攢機的用戶,你不妨按照小編的圖解過程,自已動手,體驗一下DIY的樂趣吧。
可能只是比較主觀的看法,DIY市場似乎有越來越走弱的感覺, 大者恆大一線大廠不斷以價格戰打壓二、三線, 集中商圈好象也沒有十年前各大品牌林立的光景,價格競爭的關係也只是其一, 至於如何就不深入探討,似乎有點偏離了主題, 如果你是新手或是剛入門的玩家這篇文章也許有那麼點幫助,至於資深老鳥們, 關於錯誤或建議也請予指教。

    電腦主機最基本的配備有主板、CPU、內存、顯卡、 電源,有了這些東西,最基本你就可以開機看到BIOS, 不過還需要儲存設備(硬盤、光碟、軟碟 ……)纔有辦法執行作業系統或是應用軟體,爲了讓電腦看起來像是電腦以及安全性考量,機殼是一般使用者必備的, 不過此時應該有許多人納悶,討論區裏面的玩家測試幾乎都不用機殼的,嗯! 那些叔叔是有練過的喔,通常是爲了測試時的拆裝簡便, 如果你的電腦是要跟一般正常人一樣使用,那就別省這個錢吧。


零組件列表
    除了上述這些東西, 你還需要一把大小長短適中且好轉的十字螺絲起子,還有平坦的桌面。



    一開始可以先從CPU着手,把CPU先裝到主機板,因爲機殼內的空間有限, 如果先把主機板裝到機殼的再裝CPU的話會比較不順手,如圖所示, CPU若裝錯腳位也是裝不進去的,以AM2的CPU爲例, CPU上面有個金色三角形圖示, 對準主機板上的socket腳座的三角形圖示輕輕溫柔的放進去,如果放不進去, 請檢查一下腳位是否正確或是CPU上的腳有歪掉。 


CPU上面有個金色三角形圖示
    放進去之後,把卡榫往下壓,固定好CPU。


固定好CPU
    接着就是安裝CPU散熱器,原廠的風扇都算是相當簡單安裝,在安裝之前, CPU要塗上散熱膏,其主要的目的是讓CPU與散熱器有比較緊密的接觸, 達到最佳的散熱效果,如下圖示,原廠風扇都會直接貼一層散熱膏在底座,此時就不需要在CPU上塗抹散熱膏,如果你有比較好的散熱膏可以使用,可以用去漬油將底座的散熱膏抹掉, 注意塗抹散熱膏時主要是讓CPU可以完全接觸到散熱器底座即可,不是越多越好, 薄薄一層即可,我有看過有人塗抹”整顆”CPU,包括連CPU的背部跟針腳… 這麼做並不會讓CPU比較涼。


安裝CPU散熱器
    將CPU散熱器溝槽扣上Scoket座兩邊,再將卡榫扳上扣緊。


將卡榫扳上扣緊
    這樣就已經完成了,接着在主機板上找到CPU FAN的pin腳,將散熱器的風扇電源線插上,新的已經爲4pin,有防呆裝置,插反了是插不進去的。
    接着可以先將內存插上,內存都有防呆裝置,在中間的地方有個凹槽, 只要對準主機板插入即可,可避免插反了把內存給燒了, 通常我們都會買兩隻一樣的內存來跑雙通道,有些主機板的規格不同,可能會有四個插槽, 至於插在哪兩個槽會啓動雙通道就得看看說明書,如果只有兩個槽應該是沒有這困惱。


   
   
內存的安裝
    可以把主機板先放到旁邊,拿出機殼內的螺絲,先找出銅柱把它鎖到機殼上, 鎖的孔位要特別注意有應對主機板的孔位,如果底部有銅柱卻沒對應到主機板的孔位, 銅柱若頂到主機板底部線路是非常有可能會造成短路的,要特別注意。


   
機箱的安裝
    把主機板鎖上機殼之前可以先把電源供應器鎖上,有些機殼並不是很大, 如果先鎖主機板的話,電源供應器可能會不好安裝,接着將主機板所附的IO擋板裝上。


   
機箱的安裝
    在裝上主機板的時候,還是得提醒一下,機殼上全部的銅柱一定要對應主機板上的孔位, 如果是因爲安裝燒燬可是算人爲喔! 不在保固範圍內。


將主板安裝到機箱中
擰緊螺絲
    裝好主機板後可以將機殼前置的一些IO功能拉上, 通常比較常見的是前置音效與USB介面,如下圖示爲前置音效的線, 在主機板上可以輕易找到,因爲每一款主機板的位置都不大相同, 可以在主機板說明書上找一下,大多都會有防呆裝置,對準有缺腳的插上準沒錯。
  一般的機殼通常會有兩組前置USB,在主機板上可以找到擴充USB的PIN腳, 插上時要注意順序VCC、USB-、USB+、GND插反了會燒掉喔。


   
   
擴充USB的PIN腳
    接着就是面板的開關與LED燈,分別有POWER SW(電源開關)、 RESET SW(重置鍵)、HDD LED(硬碟訊號燈)、P LED(電源指示燈), 通常這些PIN腳會在主機板的右下角。


   
    有些主機板可能礙於佈線空間的關係,標示如果不是很清楚,沒關係! 可以拿出主機板說明書來參考,不懂英文也不要緊,只要找到相關的圖示, 位置還是一目瞭然,正負都標示的相當清楚,如果你的機殼上的線沒有標示正負, 有個簡單的分辨方法,通常有顏色的就是正,白色爲負。


根據圖示安裝更簡單
    把線都接好之後就比較輕鬆了,光碟機與硬碟的安裝都算是相當簡單, 裝光碟機前先把擋板拆下來,有些機殼的擋板很好拆,擋板與面板通常是由卡榫卡住而已, 只要從內往外敲就可以敲下來,或者是把卡榫扳開即可拆下檔板。
    把線都接好之後就比較輕鬆了,光碟機與硬碟的安裝都算是相當簡單, 裝光碟機前先把擋板拆下來,有些機殼的擋板很好拆,擋板與面板通常是由卡榫卡住而已, 只要從內往外敲就可以敲下來,或者是把卡榫扳開即可拆下檔板。


   
安裝光驅
    將光碟與硬碟用螺絲固定好之後,接上排線與電源線, 這兩者都有防呆裝置只要仔細看要裝錯實在有點難度,排線會有一邊爲紅色, 那是PIN腳的第一腳位,通常是與電源線的紅線相對。


   
    主機板上得IDE插槽也有防呆裝置,對準缺口不會錯的,SATA的接口也是一樣, 不過要小心SATA的接口可能比餅乾還脆弱的,一不小心太粗魯可能就扳斷了。


   
    目前的主機板上都有很多組SATA,隨便插一個都可以正常使用, 再來就可以把電源線接上,舊款的電源供應器的主電源線會與現在的主機板有點差異, 少了四隻腳,不過仍然是可以正常的運作,也不用擔心會插錯邊,防呆裝置萬歲!


   
    應該是從K7、P4之後就還得接額外的小4PIN, SATA硬碟可能會有兩種電源接口(如下圖),只要擇期一即可,不用兩個都插。


   
SATA硬碟可能會有兩種電源接口
    都安裝完成之後凌亂的線有可能會卡到風扇,可以把線整理一下,主要是看起來沒那麼亂, 內部的散熱也會比較良好,其實我並不大會整線, 曾經看過整線達人可以不需要束線就整得相當美。


整理排線
  安裝好之後,當然要試一下能不能開機,如果你聽到B一聲,恭喜你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了。
點亮機器
    基本上電腦DIY已經相當多年,有許多零組件都有防呆裝置,安裝、 拆裝都算是相當的人性化,幾乎沒有什麼技術性,只要別粗心大意即可, 接着就是保佑別買到不良品了。
手把手教您裝電腦(圖文並茂非常詳細)
對於高手而言,如何將各種各樣的配件組裝成一臺電腦是輕而易舉的事,但對於大多數初接觸電腦的讀者而言卻不是這樣了。對於許多想學會裝機瞭解電腦組裝DIY知識的讀者而言,如何才能將各種電腦配件組裝爲一臺完整的電腦呢?
一、裝機前的準備工作
  1、工具準備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順手的工具,裝機也會變得麻煩起來,那麼哪些工具是裝機之前需要準備的呢?(見圖1,從左至右爲“尖嘴鉗、散熱膏、十字解刀、平口解刀”)

①十字解刀:十字解刀又稱螺絲刀、螺絲起子或改錐,用於拆卸和安裝螺釘的工具。由於計算機上的螺釘全部都是十字形的,所以你只要準備一把十字螺絲刀就可以了。那麼爲什麼要準備磁性的螺絲刀呢?這是因爲計算機器件按裝後空隙較小,一旦螺釘掉落在其中想取出來就很麻煩了。另外,磁性螺絲刀還可以吸住螺釘,在安裝時非常方便,因此計算機用螺絲刀多數都具有永磁性的。
  ②平口解刀:平口解刀又稱一字型解刀。如何需要你也可準備一把平口解刀,不僅可方便安裝,而且可用來拆開產品包裝盒、包裝封條等。
  ③鑷子:你還應準備一把大號的醫用鑷子,它可以用來夾取螺釘、跳線帽及其它的一些小零碎動西。
  ④鉗子:鉗子在安裝電腦時用處不是很大,但對於一些質量較差的機箱來講,鉗子也會派上用場。它可以用來拆斷機箱後面的擋板。這些擋板按理應用手來回折幾次就會斷裂脫落,但如果機箱鋼板的材質太硬,那就需要鉗子來幫忙了。
  建議:最好準備一把尖嘴鉗,它可夾可鉗,這樣還可省卻鑷子。
  ⑤散熱膏:在安裝高頻率CPU時散熱膏(硅脂)必不可少,大家可購買優質散熱膏(硅脂)備用。
2、材料準備
  ①準備好裝機所用的配件:CPU、主板、內存、顯卡、硬盤、軟驅、光驅、機箱電源、鍵盤鼠標、顯示器、各種數據線/電源線等。

②電源排型插座:由於計算機系統不只一個設備需要供電,所以一定要準備萬用多孔型插座一個,以方便測試機器時使用。
  ③器皿:計算機在安裝和拆卸的過程中有許多螺絲釘及一些小零件需要隨時取用,所以應該準備一個小器皿,用來盛裝這些動西,以防止丟失。
  ④工作臺:爲了方便進行安裝,你應該有一個高度適中的工作臺,無論是專用的電腦桌還是普通的桌子,只要能夠滿足你的使用需求就可以了。
  3、裝機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①防止靜電:由於我們穿着的衣物會相互摩擦,很容易產生靜電,而這些靜電則可能將集成電路內部擊穿造成設備損壞,這是非常危險的。因此,詈迷詘滄扒埃檬執ッ幌陸擁氐牡嫉縑寤螄詞忠允頭諾羯砩閒木駁綰傘?
  ②防止液體進入計算機內部:在安裝計算機元器件時,也要嚴禁液體進入計算機內部的板卡上。因爲這些液體都可能造成短路而使器件損壞,所以要注意不要將你喝的飲料擺放在機器附近,對於愛出汗的朋友來說,也要避免頭上的汗水滴落,還要注意不要讓手心的汗沾溼板卡。
  ③使用正常的安裝方法,不可粗暴安裝:在安裝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正確的安裝方法,對於不懂不會的地方要仔細查閱說明書,不要強行安裝,稍微用力不當就可能使引腳折斷或變形。對於安裝後位置不到位的設備不要強行使用螺絲釘固定,因爲這樣容易使板卡變形,日後易發生斷裂或接觸不良的情況。
  ④把所有零件從盒子裏拿出來(不過還不要從防靜電袋子中拿出來),按照安裝順序排好,看看說明書,有沒有特殊的安裝需求。準備工作做得越好,接下來的工作就會越輕鬆。
  ⑤以主板爲中心,把所有東西排好。在主板裝進機箱前,先裝上處理器與內存;要不然過後會很難裝,搞不好還會傷到主板。此外在裝AGP與PCI卡時,要確定其安裝牢不牢固,因爲很多時候,你上螺絲時,卡會跟着翹起來。如果撞到機箱,鬆脫的卡會造成運作不正常,甚至損壞。
  ⑥測試前,建議你只裝必要的周邊——主板、處理器、散熱片與風扇、硬盤、一臺光驅、以及顯卡。其它東西如DVD、聲卡、網卡等等,再確定沒問題的時候再裝。此外第一次安裝好後把機箱關上,但不要鎖上螺絲,因爲如果哪兒沒裝好你還會開開關關好幾次。
二、CPU的安裝
  大家在將主板裝進機箱前最好先將CPU和內存安裝好,以免將主板安裝好後機箱內狹窄的空間影響CPU等的順利安裝。

第一步,稍向外/向上用力拉開CPU插座上的鎖杆與插座呈90度角,以便讓CPU能夠插入處理器插座。
  第二步,然後將CPU上針腳有缺針的部位對準插座上的缺口。
  第三步,CPU只能夠在方向正確時才能夠被插入插座中,然後按下鎖杆。(安裝好後的CPU)

 第四步,在CPU的核心上均勻塗上足夠的散熱膏(硅脂)。但要注意不要塗得太多,只要均勻的塗上薄薄一層即可。
提示:一定要在CPU上塗散熱膏或加塊散熱墊。這有助於將廢熱由處理器傳導至散熱裝置上。沒有在處理器上使用導熱介質會導致當機甚至燒燬CPU!此外,無論散熱裝置的接觸面有任何細微的偏差,甚或只是一小點的灰塵,都會導致無法有效的將廢熱從處理器傳導出來。散熱膏同時在CPU的接觸面上(就是印模)也充滿了極微小的散熱孔道。一些散熱裝置的製造商會在其產品中附有散熱膏,如果你的沒有,在大多數計算機或電子零件商店都會有賣,價格大約5元。
  CPU的安裝一般很簡單,但CPU風扇的安裝較複雜,其步履如後:
  第一步,首先在主板上找到CPU和它的支撐機構的位置,然後安裝好CPU。
  第二步,接着將散熱片妥善定位在支撐機構上。
  第三步,再將散熱風扇安裝在散熱片的頂部——向下壓風扇直到它的四個卡子鍥入支撐機構對應的孔中;
  第四步,再將兩個壓桿壓下以固定風扇,需要注意的是每個壓桿都只能沿一個方向壓下。

最後一步,最後將CPU風扇的電源線接到主板上3針的CPU風扇電源接頭上即可。

小知識:跳線與DIP開關——現在幾乎所有主板都是自動識別CPU以及設置電壓的,但爲了以防萬一,最好在安裝前先閱讀主板說明書,看相關CPU安裝的細節,確定是否需要進行跳線設置。跳線其實就是一個開關,它通過跳線帽來控制開關的閉合,從而達到主板以些部件功能的通斷及一些特殊功能的實現(跳線和跳線說明文字)。跳線主要是用來設定硬件的工作狀態,譬如CPU的內核電壓、“外頻”和“倍頻”,主板的資源分配以及啓用/關閉某些主板功能等。跳線賦予了主板更爲靈活地設置方式,使用戶能夠隨心所欲地對主板上各部件的工作方式進行設置。但是隨着大量硬件參數設置在BIOS中得以完成,主板上的跳線已經較486、586時代大大減少了。而DIP開關則是一組組合開關(DIP開關),通常可控制CPU的倍頻和外頻,不過現在CPU的倍頻一般都鎖定,所以只有外頻調整。此外儘管跳線已經使硬件設置非常靈活,但是跳線的插拔方式畢竟使用起來不太方便。爲此,DIP開關開始出現在主板上,使用DIP開關,我們可更爲直觀和容易地設置硬件的工作狀態。



三、安裝內存
  現在常用的內存有168線的SDRAM內存和184線的DDR SDRAM內存兩種,其主要外觀區別在於SDRAM內存金手指上有兩個缺口,而DDR SDRAM內存只有一個。
  下面我們就以184線的DDR SDRAM內存安裝爲例給你講解。

第一步,安裝內存前先要將內存插槽兩端的白色卡子向兩邊扳動,將其打開,這樣才能將內存插入。然後再插入內存條,內存條的1個凹槽必須直線對準內存插槽上的1個凸點(隔斷)。
  第二步,再向下按入內存,在按的時候需要稍稍用力。


第三步,以使緊壓內存的兩個白色的固定杆確保內存條被固定住,即完成內存的安裝。
  提示:SDRAM內存的安裝和DDR內存的安裝基本一樣。差別在於SDRAM內存及其插槽上有兩個對應缺口。內存的兩端各有一個缺口,其正好和內存插槽兩端的白色卡子對應,如果內存插到位,該卡子會卡在內存的缺口中。如果內存插到底,兩端的卡子還是不能自動合攏,你可用手將其扳到位。
四、安裝電源
  一般情況下,我們在購買機箱的時侯可以買已裝好了電源的。不過,有時機箱自帶的電源品質太差,或者不能滿足特定要求,則需要更換電源。由於電腦中的各個配件基本上都已模塊化,因此更換起來很容易,電源也不例外,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如何安裝電源。
  安裝電源很簡單,先將電源放進機箱上的電源位,並將電源上的螺絲固定孔與機箱上的固定孔對正。然後再先擰上一顆螺釘(固定住電源即可),然後將最後3顆螺釘孔對正位置,再擰上剩下的螺釘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在安裝電源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將電源放入機箱內,這個過程中要注意電源放入的方向,有些電源有兩個風扇,或者有一個排風口,則其中一個風扇或排風口應對着主板,放入後稍稍調整,讓電源上的4個螺釘和機箱上的固定孔分別對齊。

小知識:ATX電源提供多組插頭,其中主要是20芯的主板插頭、4芯的驅動器插頭和4芯的小驅動器專用插頭。20芯的主板插頭只有一個且具有方向性,可以有效地防止誤插,插頭上還帶有固定裝置可以鉤住主板上的插座,不至於讓接頭鬆動導致主板在工作狀態下突然斷電。四芯的驅動器電源插頭用處最廣泛,所有的CD-ROM、DVD-ROM、CD-RW、硬盤甚至部分風扇都要用動它。四芯插頭提供了+12V和+15V兩組電壓,一般黃***色電線代表+12V電源,紅色電線代表+5V電源,黑色電線代表OV地線。這種四芯插頭電源提供的數量是最多的,如果用戶覺得還不夠用,可以使用一轉二的轉接線。四芯小驅動器專用插頭原理和普通四芯插頭是一樣的,只是接口形式不同罷了,是專爲傳統的小驅供電設計的。


五、主板的安裝
  在主板上裝好CPU和內存後,我們即可將主板裝入機箱中。
  在安裝主板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機箱,大家知道,機箱的整個機架由金屬組成。其5寸固定架,可以安裝幾個設備,比如光驅等;3寸固定架,是來固定小軟驅、3寸硬盤等;電源固定架,是用來固定電源。而機箱下部那塊大的鐵板用來固定主板,我們在此稱之爲底板,上面的很多固定孔是用來上銅柱或塑料釘來固定主板的,現在的機箱在出廠時一般就已經將固定柱安裝好。而機箱背部的槽口是用來固定板卡及打印口和鼠標口的,在機箱的四面還有四個塑料腳墊。不同的機箱固定主板的方法不一樣,像我們正在安裝的這種,它全部採用螺釘固定,穩固程度很高,但要求各個螺釘的位置必須精確。主板上一般有5個到7個固定孔,你要選擇合適的孔與主板匹配,選好以後,把固定螺釘旋緊在底板上,(現在的大多機箱已經安裝了固定柱,而且位置都是正確的,不用我們再單獨安裝了)。然後把主板小心地放在上面,注意將主板上的鍵盤口、鼠標口、串並口等和機箱背面擋片的孔對齊,使所有螺釘對準主板的固定孔,依次把每個螺絲安裝好。總之,要求主板與底板平行,決不能碰在一起,否則容易造成短路。

1、安裝主板
  第一步,首先將機箱或主板附帶的固定主板用的鏍絲柱和塑料釘旋入主板和機箱的對應位置。
  第二步,然後再將機箱上的I/O接口的密封片撬掉。提示:你可根據主板接口情況,將機箱後相應位置的擋板去掉。這些擋板與機箱是直接連接在一起的,需要先用螺絲刀將其頂開,然後用尖嘴鉗將其扳下。外加插卡位置的擋板可根據需要決定,而不要將所有的擋板都取下。
  第三步,然後將主板對準I/O接口放入機箱。

第四步,最後,將主板固定孔對準鏍絲柱和塑料釘,然後用螺絲將主板固定好。
  第五步,將電源插頭插入主板上的相應插口中。這是ATX主板上普遍具備的ATX電源接口,你只需將電源上同樣外觀的插頭插入該接口既可完成對ATX電源的連接。上圖是P4主板和電源中獨具的電源接頭,你可一一對應插好。
  2、連接機箱接線
  在安裝主板時,許多讀者的難點不是將主板放入機箱中,並固定好,而是機箱連接線該怎麼用!下面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機箱連接線——
  ①PC喇叭的四芯插頭,實際上只有1、4兩根線,一線通常爲紅色,它是接在主板Speaker插針上。這在主板上有標記,通常爲Speaker。在連接時,注意紅線對應1的位置(注:紅線對應1的位置——有的主板將正極標爲“1”有的標爲“+”,適情況而定)。
  ②RESET接頭連着機箱的RESET鍵,它要接到主板上RESET插針上。主板上RESET針的作用是這樣的:當它們短路時,電腦就重新啓動。RESET鍵是一個開關,按下它時產生短路,手鬆開時又恢復開路,瞬間的短路就使電腦重新啓動。偶爾會又這樣的情況,當你按一下RESET鍵並鬆開,但它並沒有彈起,一直保持着短路狀態,電腦就不停地重新啓動。
  ③ATX結構的機箱上有一個總電源的開關接線,是個兩芯的插頭,它和Reset的接頭一樣,按下時短路,鬆開時開路,按一下,電腦的總電源就被接通了,再按一下就關閉,但是你還可以在BIOS裏設置爲開機時必須按電源開關四秒鐘以上纔會關機,或者根本就不能按開關來關機而只能**軟件關機。
  ④這個三芯插頭是電源指示燈的接線,使用1、3位,1線通常爲綠色。在主板上,插針通常標記爲Power,連接時注意綠色線對應於第一針(+)。當它連接好後,電腦一打開,電源燈就一直亮着,指示電源已經打開了。

⑤硬盤指示燈的兩芯接頭,一線爲紅色。在主板上,這樣的插針通常標着IDE LED或HD LED的字樣,連接時要紅線對一。這條線接好後,當電腦在讀寫硬盤時,機箱上的硬盤的燈會亮。有一點要說明,這個指示燈只能指示IDE硬盤,對SCSI硬盤是不行的。
  接下來我們還需將機箱上的電源,硬盤,喇叭,復位等控制連接端子線插入主板上的相應插針上。連接這些指示燈線和開關線是比較繁瑣的,因爲不同的主板在插針的定義上是不同的,究竟哪幾根是用來插接指示燈的,哪幾根是用來插接開關的都需要查閱主板說明白書才能清楚,所以我們建議你最好在將主板放入機箱前就將這些線連接好。另外主板的電源開關、RESET(復位開關)這幾種設備是不分方向的,只要弄清插針就可以插好。而HDD LED(硬盤燈)、POWER LED(電源指示燈)等,由於使用的是發光二極管,所以插反是不能閃亮的,一定要仔細覈對說明書上對該插針正負極的定義。(連好後的前面板線)


六、安裝外部存儲設備
  外部存儲設備包含硬盤、光驅(CD-ROM、DVD-ROM、CDRW)等等。
  1、安裝硬盤
  (1)安裝外部存儲設備時的基礎知識

①每個IDE口都可以有(而且最多只能有)一個“Master”(主盤,用於引導系統)盤。
  ②當兩個IDE口上都連接有設置爲“Master”時,老主板通常總是嘗試從第一個IDE口上的“主”盤啓動。而現在的主板,一般都可以通過CMOS的設置,指定哪一個IDE口上的硬盤是啓動盤。
  ③ATX電源在關機狀態時仍保持5V電流,所以在進行零配件安裝、拆卸及外部電纜線插、拔時必須關閉電源接線板開關或拔下機箱電源線。
  ④有些機箱的驅動器托架安排得過於緊湊,而且與機箱電源的位置非常**近,安裝多個驅動器時比較費勁。所以我們建議先在機箱中安裝好所有驅動器,然後再進行線路連接工作,以免先安裝的驅動器連線擋住安裝下一個驅動器所需的空間。
  ⑤爲了避免因驅動器的震動造成的存取失敗或驅動器損壞,建議在安裝驅動器時在托架上安裝並固定所有的螺絲。
  ⑥爲了方便安裝及避免機箱內的連接線過於雜亂無章,在機箱上安裝硬盤、光驅時,連接與同一IDE口的設備應該相鄰。
  ⑦電源線的安裝是有方向的,反了插不上。
  ⑧考慮到以後可能需要安裝多個硬盤或光驅,攢機前最好準備兩條IDE設備信號線(俗稱“排線”),每條線帶3個接口(一個連接主板IDE端口,另外兩個用來連接硬盤或光驅)。爲了避免機箱內的連接線過於雜亂無章,“排線”上用於連接硬盤/光驅的接口應儘量與主板接口之間的“排線”長度應爲2:1。

⑨在同一個排線IDE口上連接兩個設備時,一般的原則是傳輸速度相近的安裝在一起,硬盤和光驅應儘量避免安裝在同一個IDE口上。

小知識:主盤(MASTER)與從盤(SLAVE)——在一臺計算機裏一般只有兩個IDE接口,每一根接線有三個接口,其中一個接主板的IDE接口,另兩個則可以接兩個硬盤或一個硬盤與一個光驅。在同一根接線上如果接兩個IDE接口設備,則其中一個是主盤,另一個爲從盤。由於硬盤缺省的跳線設置爲主硬盤,所以要將其中一個的跳線設爲從盤,否則將無法啓動系統。具體的設置可見硬盤後面的跳線設置說明。一般來說,光驅出廠時已設爲從盤,所以安裝時不必再跳。(硬盤上的跳線及說明文字)

(2)單硬盤的安裝
  第一步,如果你只用一根IDE線來連接硬盤,那麼我們就可以把硬盤放到插槽中去了,單手捏住硬盤(注意手指不要接觸硬盤底部的電路板,以防身上的靜電損壞硬盤),對準安裝插槽後,輕輕地將硬盤往裏推,直到硬盤的四個螺絲可以裝緊爲止。

 小知識:一般主板上都有兩個IDE插口——IDE1和IDE2,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都將硬盤連接在IDE口上,而將光驅等設備連接在IDE2口上。此外,IDE口上一般都有一個缺口以用來和IDE硬盤線上的防插反凸塊對應以防止插反。
  第三步,先將IDE線在硬盤上的IDE口上插好,然後再將其插緊在主板IDE接口中,最後再將ATX電源上的扁平電源線接頭在硬盤的電源插頭上插好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IDE線無防插反凸塊,你在安裝IDE線時需本着以IDE線上有“紅線一端對電源接口”的原則來進行安裝。

2、光驅安裝
  ①光驅的跳線:光驅的跳線非常重要,特別是當光驅與硬盤共用一條數據線的時候,如果設置不正確就會無法識別光驅。一般安裝一個光驅的時候只需要將它設置爲主盤就行了。
  ②將光驅裝入機箱:先拆掉機箱前方的一個5寸固定架面板,然後把光驅滑入。把光驅從機箱前方滑入機箱時要注意光驅的方向,現在的機箱大多數只需要將光驅平推入機箱就行了。但是有些機箱內有軌道,那麼在安裝光驅的時候就需要安裝滑軌。安裝滑軌時應注意開孔的位置,並且螺釘要擰緊,滑軌上有前後兩組共8個孔位,大多數情況下,**近彈簧片的一對與光驅的前兩個孔對齊,當滑軌的彈簧片卡到機箱裏,聽到“咔”的一聲響,光驅就安裝完畢。

③固定光驅:在固定光驅時,要用細紋螺釘固定,每個螺釘不要一次擰緊,要留一定的活動空間。如果在上第一顆螺釘的時候就固定死,那麼當你上其它3顆螺釘的時候,有可能因爲光驅有微小位移而導致光驅上的固定孔和框架上的開孔之間錯位,導致螺釘擰不進去,而且容易滑絲。正確的方法是把4顆螺釘都旋入固定位置後,調整一下,最後再擰緊螺釘。

④安裝連接線:依次安裝好IDE排線和電源線。
3、雙外部存儲器的安裝
  許多時候我們需要在一根IDE線上連接兩個存儲設備,如兩個硬盤、兩個光驅或一個硬盤一個光驅,這時該怎麼來安裝呢?
  (1)安裝雙外部存儲設備的條件:
  ①機箱電源能滿足新增外部存儲設備電源需求
  一般機箱中的電源輸出功率都在200W以上,按理說加塊硬盤應該沒問題。但如果你的使用是耗電量大的顯卡,另外又加裝了DVD等,那麼就要考慮電源是否還能再提供12W左右功率去支持一塊硬盤。
  ②尚有空閒的硬盤線插頭
  現在的電腦主板都能提供2個IDE接口,可接兩根雙插頭的40芯硬盤線(數據線)掛4塊IDE兼容設備,按一般的配置兩根電纜可接四塊諸如硬盤、光驅或ZIP高密軟驅等IDE設備。但如果你只有一條40芯數據線,就趕快再買一根預備着。
  (2)主、從狀態設置和安裝:
  當以上幾個條件都具備後,在安裝到機箱中以前還將兩塊硬盤按自己的意願分別設置成主盤和從盤,這樣安裝後才能被系統接納正常使用。主、從盤的設置可按以下方法進行:
  所有的IDE設備包括硬盤都使用一組跳線來確定安裝後的主、從狀態。硬盤跳線器大多設置在電源聯接座和數據線聯接插座之間的地方,通常由3組(6或7)針或4組(8或9)針再加一個或兩個跳線帽組成。另外在硬盤或光驅正面或反面一定還印有主盤(Master)、從盤(Slave)以及由電纜選擇(Cableselect)的跳線方法。
  各類硬盤或光驅的跳線方法和標記說明大同小異,所以這裏只將希捷硬盤的跳線方法簡單介紹如下,對於其它品牌硬盤可以參照進行。以希捷ST33221A爲例,硬盤上不但印製了跳線說明而且還標明電源線和硬盤線的正確聯接方法。
  (3)安裝雙硬盤時需注意的問題:
  如果新增加的硬盤與光驅等設備一起接在第二硬盤線上時,要注意光驅等設備的主、從盤設置不與新加硬盤相沖突,否則也會出現主板檢測不到新增硬盤或者找不到原光驅問題。一般情況下硬盤和光驅可以按在機箱中的安裝位置就近聯接,但考慮不同型號、規格的硬盤以及硬盤與光驅的之間數據傳輸率不同,所以可根據具體IDE設備的實際情況聯接。
七、安裝顯卡、聲卡、網卡
  顯卡、聲卡、網卡等插卡式設備的安裝大同小異:
  1、安裝顯卡
  在安裝顯卡前也需注意,顯卡都由許多精密的集成電路及其它元器件構成,這些集成電路很容易受到靜電影響而損失,所以在安裝前做好以下準備。
  ——請將電腦的電源關閉,並且拔除電源插頭。
  ——拿取顯示卡時請儘量必免金屬接線部分,且組好能夠戴上防靜電手套。
  ——當你將主板中的ATX電源插座上的插頭拔除時,請確認電源的開關是關閉狀況。
  安裝顯卡主要可分爲硬件安裝和驅動安裝兩部分。硬件安裝就是將顯卡正確的安裝到主板上的顯卡插槽中,其需要掌握的要點是要注意AGP插槽的類型(AGP接口的發展經歷了AGP1X/2X/PRO/4X/8X等等階段,其傳輸速度也從最早的AGP1X的266MHz/S的帶寬發展到了AGP8X的2GB/S。AGP1X/AGP2X/AGP4X/AGP Pro等幾種顯卡插槽都不相同,排在後面的顯卡規範插槽一般可以兼容前面的顯卡規範插槽,例如AGP4X規範的顯卡插槽可以使用AGP2X的顯卡,而AGP4X的顯卡就不能在AGP2X的顯卡插槽上正常使用。)。其次,在安裝顯卡時一定要關掉電源,並注意要將顯卡安裝到位。

第一步,從機箱後殼上移除對應AGP插槽上的擴充擋板及螺絲。
  第二步、將顯卡很小心的對準AGP插槽並且很確實的插入AGP插槽中。注意:務必確認將卡上的金手指的金屬觸點很確實的與AGP插槽接觸在一起。
  第三步,用解刀將螺絲鎖上使顯卡確實的固定在機箱殼上。
  第四步,將顯示器上的15-pin接腳VGA線插頭插在顯卡的VGA輸出插頭上。
  最後一步,確認無誤後,重新開啓電源,即完成顯卡的硬件安裝。

2、安裝聲卡
  ——主要接口一覽:
  聲卡上有很多接口,下面我們就對其進行一下簡單介紹。(以創新SB Live!爲例。)

a.遊戲杆/MIDI插口:用於連接遊戲杆/手柄/方向盤等外界遊戲控制器或MIDI鍵盤/電子琴,你也可先購買一個光纖MIDI套件再來插入上述設備。
  b.後置輸出插孔:將音頻信號輸出到有源音箱或功率放大器。
  c.線性輸出插孔(LINE OUT):將音頻信號輸出到有源音箱/耳機或功率放大器。
  d.話筒輸入插孔(MIC IN):用於連接話筒,主要用來語音輸入。
  e.線性輸入插孔(LINE IN):用於將隨身聽或影碟機等外部設備的聲音信號輸入電腦。
  f.電話應答設備接口(TAD,Telephone Answering Device):用來提供標準語音MODEM的連接並向MODEM傳送話筒信號,所以配合MODEM卡和軟件,可使電腦具備電話自動應答功能。
  g.模擬CD音頻輸入接口(CD-IN):使用CD音源線將來自CD/DVD光驅的模擬音頻信號接入。
  h.輔助設備接口(AUX-IN):用於將電視卡,解壓卡等設備的聲音信號輸入聲卡並通過音箱播放。
  i.數字CD音頻輸入接口(CD-SPDIF):用來接收來自光驅的數字音頻信號。
  j.音頻擴展接口(SPDIF-EXT):接到數字I/O子卡,實現數字信號的輸入和輸出,並可輸出AC-3信號等。
第一步,找到一空餘的PCI插槽,並從機箱後殼上移除對應PCI插槽上的擴充擋板及螺絲。

第二步,將聲卡小心的對準PCI插槽並且很確實的插入PCI插槽中。注意:務必確認將卡上的金手指的金屬觸點很確實的與PCI插槽接觸在一起。
  第三步,將螺絲用解刀鎖上使聲卡確實的固定在機箱殼上。
  第四步,確認無誤後,重新開啓電源,既完成聲卡的硬件安裝。
  3、安裝網卡
  網卡的安裝也很簡單:

先確認機箱電源在關閉的狀態下,將網卡插入機箱的某個空閒的擴展槽中,插的時候注意要對準插槽;用兩隻手的大姆指把網卡插入插槽內,一定要把網卡插緊;上好螺釘,並擰緊;最後,將做好的網線上的水晶頭連接到網卡的RJ45接口上。
八、連接外部設備
  1、安裝顯示器
  ①把顯示器側放:在搬動顯示器時,應先觀察顯示器,一般在顯示器的兩側回有一個方便手那的扣槽,用戶扣這個扣槽就可以方便地搬動顯示器了,我們首先把顯示器側放。
  ②顯示器底部有幾個卡口:在顯示器的底部有許多小孔,其中就有安裝底座的安裝孔。此外,你還可看到顯示器的底座上有幾個突起的塑料彎鉤,這幾塑料彎鉤就是用來固定顯示器底部的。
  ③安裝底座:第一步是將底座上突出的塑料彎鉤與顯示器底部的小孔對準,要注意插入的方向。第二步是是將顯示器底座按正確的方向插入顯示器底部的插孔內。第三步是用力推動底座。第四步是聽見“咔”的一聲響,顯示器底座就已固定在顯示器上了。

④連接顯示器的電源:從附袋裏取出電源連接線,將顯示器電源連接線的另外一端連接到電源插座上。
  ⑤連接顯示器的信號線:把顯示器後部的信號線與機箱後面的顯卡輸出端相連接,顯卡的輸出端是一個15孔的三排插座,只要將顯示器信號線的插頭插到上面就行了。插的時候要注意方向,廠商在設計插頭的時候爲了防止插反,將插頭的外框設計爲梯形,因此一般情況下是不容易插反的。如果使用的顯卡是主板集成的,那麼一般情況下顯示器的輸出插孔位置是在串口一的下方,如果不能確定,那麼請按照說明書上的說明進行安裝。

2、連接鼠標、鍵盤
  鍵盤和鼠標是現在PC中最重要的輸入設備,必須安裝。鍵盤和鼠標的安裝很簡單,你只需將其插頭對準缺口方向插入主板上的鍵盤/鼠標插座即可。
  現在最常見的是PS/2接口的鍵盤和鼠標,這兩種接口的插頭是一樣的,很容易弄混淆,所以我們在連接的時候要看清楚。
  小知識:按接口內型,鼠標可以分爲串口、PS/2、USB三類,傳統的鼠標是串口連接的,它佔用了一個串行通訊口。PS/2接口的鼠標是目前市場上的主流產品,USB接口也是一種輸入/輸出接口,用於連接鍵盤、鼠標、數碼相機等外不設備。USB接口的鼠標是現在的新產品,鍵盤有PS/2接口,也有USB接口。
  提示:鍵盤後的塑料塊可以搬動,使鍵盤有點角度,便於操作。鍵盤接口用於連接計算機的輸入設備--鍵盤,接入的是一個五針的圓型插頭。連接鍵盤接口的時候要注意其方向性,即插頭上的小舌頭一定要對準插孔中的方形孔。
  3、安裝和連接音箱
  在多媒體電腦中音箱已成爲必不可少的放音設備。而隨着技術的發展,多聲道PC有源音箱日成主流。所以現在的PC音箱大都使用2.1式和4.1式及5.1式的——例如4.1音箱一般由1個低音炮和4個衛星音箱組成,再配上較專業的4.1聲卡,你就能獲得環繞聲較強的音響效果。
  下面我們就以“漫步者R4.1”音箱爲例爲你講講音箱的連接。
  漫步者R4.1由低音炮R401T和4個無源音箱R80NT組成。首先讓我們來觀察其主音箱(低音炮)的背面,最左端是電源線插座和電源開關,在沒有將4個衛星音箱接好之前,電源最好不要開啓,首先讓我們將衛星音箱和主音箱連接起來。
  第一步、連接4個衛星音箱:在音箱背部的輸出插孔,可以發現“+ R -”、“- L +”等英文字樣,它分別代表“右環繞音箱的正負極、左環繞音箱的正負極”2個音箱的連接位置。對於衛星音箱來說,在技術指標上並沒有任何區別,換而言之,它們是完全一樣的兩個產品,之所以能產生兩個聲道的效果完全是聲卡的功效所致。所以,在連接的時候,我們只需要將4個音箱接上就可以了,但是在連接的時候要注意音箱的正負極。連接時要注意線的顏色對應,並不要將兩接頭之間相碰短路。

第二步、連接音源:
  如果使用的是真正的4聲道及以上的音源(聲卡),可將音箱“輸入方式”選擇開關撥到“4聲道”一側,這時組成的是4.1系統,線路輸入A口作爲左右聲道(或稱前置聲道)輸入,線路輸入B口作爲環繞聲道輸入。(見圖31)而如果使用的是普通立體聲(2聲道)音源,請將“輸入方式”選擇開關撥到(2聲道)一側,此時組成的是虛擬4.1系統,環繞音箱放虛擬環繞聲,音源可從線路輸入A口或B口輸入。

第三步、放音:
  插上電源,把主音量調節旋鈕調至適當的位置,打開電源開關,根據你的需求來調節低音音量旋鈕,即可享受到漫步者R4.1系統的音樂魅力。
  提示:放音時請使用適當的音量聆聽,因爲過大的聲音可能會損傷你的聽覺系統或破壞音響系統。當音源的輸出信號較大時,開大音量,可能會出現失真,所以你可把音源的輸出音量和本系統的音量調節到適當的位置。環繞聲道的音量也不宜過大,過大的環繞聲也將影響聽音效果,此外當作爲虛擬4.1系統放音時,音箱的環繞音量會自動變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