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深思的“君子之交”!

        昨晚,跟一位QQ上的陌生朋友聊了幾句,可能是我說了幾句她喜歡聽的話,她說我很真誠,是她信得過的朋友。
  我對她說:“回答不準確,只能回答說我的話有道理。不要濫用‘真誠’,真誠在生活中是很難得的,真正的朋友也是很難求的”。
  她又說:“你們當過兵的人,總是充滿着睿智和成熟,我弟弟在部隊也是很睿智和成熟的。”
  我回答她:“你在信口開河,睿智和成熟是當兵人能獨享的嗎?”
  說到朋友,活了幾十歲,我們自己纔有一點不深刻的感悟。過去聽到“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這句話,覺得刺耳,認爲說這些話的人是勢利小人。今天細思漫理,細想起來也不無道理。所以說,朋友用於稱呼則可,輕易用於真正意義的朋友則不可。
  我們從兒時就交朋友,那時稱爲“小朋友”,爲什麼能夠成爲“小朋友”?就是我帶他玩,他也帶我玩,他把好吃的給我吃,我也把好吃的給他吃,他把他的小刀或鉛筆借給我用,我也把我的東西借給他。雖然當時並不知道這裏面有利益關係,但已經就是一種互惠互利的利益關係了。
  前幾天,我們幾弟兄在一起,小弟做了三兩年的官,他說某官跟某官關係好,當即被做了很多年官的二哥反駁,說:“人與之間是一種利害關係,相互交織,不存在你這種認識,要說關係好,我們弟兄幾個關係纔好”。
  人啊!等到我們長大成人了,各幹各的事,不在一起了,我們在利益關係上已經不存在了,或者很小,我們是否還是朋友呢?當時結識的朋友也隨着時間與距離而漸漸淡化了,只能說我們曾經是同學,戰友,再見時也就那麼一會兒的熱烈,握個手,吃頓飯,寒暄幾句而已。特別是那些曾發過誓言,留下美麗回憶的戀人,一旦躺在別人的溫牀上了,即使一方真想把對方依然當成親密的朋友,可現實再不允許了。甚至連重溫舊夢,這個夢讓人們做得久一點都不行了,因它已經涉及到對方的家庭以及很多的利害關係。
  我們在史書上閱讀到許多有關“君子之交”的故事,不要以爲他們都是那麼的純粹,他們也是爲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或利益走在一起來的,相互支撐,相互幫助,相互發展,相互共贏。清末的兩大巨頭曾國藩和李鴻章,他們是被世人認可的最值得稱道的師生關係和政治搭檔,但他們爲了各自的利益,一樣也有不爲人知的矛盾。毛澤東把周恩來、朱德、劉少奇、鄧小平等作爲他的同志,永遠只談革命工作,不談心,在毛老人家的心中沒有一個朋友。最後,他最親密的戰友林彪跟他反目成仇,更加證明了政治家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沒有心心相印的朋友。
  夫妻算不算朋友?子女算不算朋友?兄弟算不算朋友?應該說算吧,因爲不僅有利益關係,還有血緣關係。但爲什麼還有夫妻、父子、兄弟反目的呢?我想反目的原因就在利益上。兄弟間爲了爭奪遺產、父母不作爲、兒子不努力,或某方過分傷害了對方的利益,都會成爲反目的理由。看來“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這句話好象是對的了。所以古人說“夫妻好比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
  說起利益,我們通常會想起物質利益。其實,利益包含了廣泛的內容。有物質上的經濟利益,有權勢上的權力利益,有精神上的感情利益和思想利益,還有榮譽上的名聲利益……利益在我的理解中,有着相當廣義的內涵。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係的親疏,都逃不出利益的範疇。
  今天,市場經濟,金錢社會,人們面對各種利益的衝突,要談論純粹的友誼,談論美好的人與人自己的關係,幾乎是一種近乎空洞的夢想。我這樣說,並非在否定有真正友誼(感情關係)的存在,而是想說,即使是非常純粹的友誼,一旦有了利益的參與,就會起質的變化。再進一步講,任何一種友誼,都包含了利益的內涵——物質的或精神的。所以在現實面前,人與人關係的第一原則是:利益。利益的一致與對立,是區別人與人不同層次的自然標尺。
  大而廣之,國家與國家之間,政黨與政黨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乃之宗教、派系、家族之間,爲了共同的利益,有的時侯是同志加兄弟的親密朋友,有的時候是血海深仇的敵人,化干戈爲玉帛,化刀劍爲犁鋤,握手、擁抱,戰爭、仇殺,都是因爲利益。正如有人諷刺說:政黨的首腦們擁抱時,一隻手在拍對方的背,另一隻手在掏對方的口袋。譬如上世紀的三、四十年代,蔣介石先生和毛澤東先生分別代表國民黨人和共產黨人,爲不同的政黨之見而鬥爭,爲了共同的民族敵人日本侵略者,而相互團結和合作。譬如當今天下的兩個超級大國,中國和美國,在朋友中共謀發展,在利益中相互博弈。
  那麼,這個世界上是否就沒有朋友了?有的都是利益關係的臨時組合嗎?我想,朋友應該還是有的,朋友也不可能一點不談利益。真正的朋友首先應該是心靈的共振,在大是大非上志同道合,忠貞不渝,榮辱與共,在個人小事上能相互理解,互相寬容謙讓。譬如廉頗與藺相如的相處,“負荊請罪”名傳千古。
  朋友不是沒有缺點的,世無完人,孰能無過?愛屋即烏,做朋友是要有胸懷的。所謂“管鮑分金”的故事,一是說朋友要是知音,能互相理解,二是說朋友要互相謙讓,不因小利動搖大的理想。一個人首先要是帶着個人的利益目的去交朋友,我想是不會交到真正的朋友的,譬如歷史上的“孫龐鬥智”。朋友是奉獻,不是索取,朋友是謙讓,不是專橫,朋友是仁慈,不是仇恨,朋友是春花秋月,是和風,是潤物細無聲的雨露,是和煦的陽光,朋友是雪裏送碳,不是錦上添花。
  我這樣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並不想以利益來代替友誼(感情);而是想說,是真朋友,是好朋友,得注意利益的衝突,保持利益的分寸,別讓利益的衝突破壞了彼此間珍貴的友誼。一份友誼(感情)的建立與失去,都可以找到最直接的利益原因。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話聽起來有些低俗,不太友好,甚至有些刺耳和黑暗,最好不要在初認識的朋友面前提及這些話,否則,對方會認爲你是一個極現實的人,影響正常的交往。這些話只能作爲一個人的一份認識放在城府的深處,作爲一個辯證的思維存在着,也就是說,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
  可事實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在或隱或現的利益的驅使下起作用。那種高山流水知音來的故事,實現上是沒有世俗利益參與的歷史佳話。
  說說朋友與利益,意在對朋友要真誠和理解,利益上得到因是朋友而分享,在分享利益上得到好朋友。朋友與利益共存,利益與朋友相互派生。
  當真誠的對待朋友,可久可長的朋友與利益就可得到彰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