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掃盲

幾個術語:
源文件:需要壓縮(轉換)的文件,也稱片源。
輸出:可以理解成“轉換後”。
一閃而過:壓縮剛開始馬上就說轉換完成。
WMP:Windows Media Player

基本設置
文件輸出
輸出文件夾:壓縮完的影片放哪
輸出到源文件所在文件夾:勾選的話就輸出到要壓縮文件所在的文件夾,例如你要壓縮D盤abc文件夾的一個電影,那麼壓好的電影也會放在D盤abc文件夾。
輸出格式:
AVI - WisMencoder默認就是把任意電影格式轉換成AVI。因此默認是選AVI的
PMP - PMP 是 PSP 上看的一種格式,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PSP,那你就不要選了。PSP上要觀看PMP格式的電影,需要先安裝 PPA 播放器才行,PPA播放器全稱是PMPlayer Advance。
PSPMP4 - 是一種MP4格式的電影,同樣是放在PSP上看的視頻。優點是無需安裝播放器,拷到PSP的VIDEO文件夾就行,清晰度高,文件體積也小。但缺點是壓縮速度非常慢。

文件名後綴:就是在壓縮好的文件名後面加些東西。比如abc.avi,後綴默認是[WisMencoder Encoded],壓完的文件名就是abc[WisMencoder Encoded].avi,後面還有選項可後綴日期、編碼率(見下文)、以及編碼方式(見下文)

覆蓋規則:
當遇到輸出文件夾有重名的文件時,則可以設置是否提示你覆蓋,也可以勾選自動重命名,不提示也不覆蓋,重命名成新文件

音頻設置
MP3、MP2:
他們的定義是:MPEG-1音頻標準定義了三種不同的壓縮層次,即MPEG Audio Layer-1、MPEG Audio Layer-2、MPEG Audio Layer-3,分別簡稱MP1、MP2和MP3。
推薦使用MP3,MP2沒有音頻算法、音量等選項(選了也沒用)
AC3:全稱Dolby Digital AC-3,是杜比公司開發的新一代家庭影院多聲道數字音頻系統。
AAC:Adpative Audio Coding。一種專爲聲音數據設計的文件壓縮格式,與MP3類似。利用AAC格式,可使聲音文件明顯減小,而不會讓人感覺聲音質量有所降低。
AAC在同等文件體積下,音質要好於MP3
!!重點介紹一下“直接複製”,這裏很多新手容易設置不當而造成轉換不成功!
直接複製:直接把源文件的音頻部分原封不動的作爲轉換後的音頻部分。很明顯,如果源文件如果是其他格式,例如RMVB,則他的音頻部分是RealAudio格式的,選了直接複製直接導致轉換出錯。QuickTime的也一樣。有些AVI也採用了特殊的音頻格式,因此如果轉換出現一閃而過,並且錯誤日誌中出現 -oac copy 等字樣,則證明你不應該選直接複製。
導入文件:這也容易出錯,如果你選擇了這項,必須導入AVI能夠兼容的音頻格式,像上面提到的MP3、MP2、AAC、AC3,還有WAV等格式。如果你導一個WMA、RA、APE等格式,則可能導致無法壓縮,或者壓縮後無聲音的情況。還有的朋友光選擇了導入文件,但沒有指定文件,則轉換也一閃而過,並提示不能打開文件\"\"。
無音頻:壓縮後的影片沒有任何聲音。(可用於影片剪輯後期製作)

編碼方式:
固定和平均,基本可以理解爲每秒文件體積都是相同的,也就是不管有沒有聲音,以及聲音的複雜程度,都以每秒固定的文件體積增長。比如你設每秒1KB,那就是每秒1KB,1分鐘就是60KB。而動態碼率則不同,每秒鐘的文件體積不一樣,沒聲音的時候體積就小,有聲音的時候文件體積就大。所以動態的碼率值是一個衡量質量好壞程度的值,並不能指定每秒多少KB。

音質
編碼率:決定你壓縮完的電影,音頻部分的文件體積大小的參數。
分動態和固定編碼率。上面已經說過了。但上面舉例的單位是KB。在Wis中單位是Kbps,和KB的換算公式是:8Kbps=1KB。
你可以詳見置頂的志者天下課程,深入瞭解編碼率的知識。
採樣率:從字面意思理解,壓縮的時候我先對片源的聲音部分進行採樣,值越大,Wis採樣出來的聲音越接近片源的聲音。但這要和編碼率匹配,採樣再好,你設置一個32Kbps(這個值音質比較低了),音質也好不了哪去。反之,你採樣設的非常低,比如11025,編碼率設一個128Kbps,則也達不到好的效果,因爲你採樣完的質量就已經大打折扣了。
一般96、128和44100配,80、96和32000配。48和22500配。

MP3算法:你要是有時間等/或者你追求高音質,那麼要求算法就高點比較好。因爲壓縮時會出現一定的誤差,算法值越低,誤差越小。同時壓縮時間越長。所以算法、採樣率、編碼率三者都應該很好的搭配。關於搭配你可以自己研究。3和9相差還是比較大的,特別是編碼率較低的情況下。所以編碼率較低時,可用算法來彌補。而較高時,你可以設置較高的算法值來縮短轉換的時間。

視頻部分
DIVX、XVID、X264就相當於音頻當中的音頻算法。
由於他們的複雜程度不同,壓縮速度、失真程度(就是壓完畫面馬賽克多不多,有沒有拉絲現象)都不一樣

下面對比一下,你可根據你的需要選擇適當的編碼器。
DIVX 速度最快 失真較嚴重
XVID 速度適中(比DIVX慢大概一倍) 失真也適中
X264 速度慢(比XVID大概慢一倍) 失真很小

!!直接複製:也是最容易出錯的,和音頻的直接複製一樣。所以只適用於源文件是AVI的(或者是AVI能支持的編碼格式,例如DIVX的MP4),而且如果用了直接複製,所有跟視頻有關的,比如剪裁、黑邊、字幕通通無效。

僅輸出音頻:意思是壓出來的文件就是一個音頻文件。可用於提取源文件的聲音部分。

畫面大小:就是分辨率。爲了方便,軟件提供了預置的分辨率。如果預置下拉菜單裏面沒有你想要的,你可以在自定義那輸入想要的分辨率值,自己輸入的同時還可以勾選4:3,16:9這兩個鉤,在輸入一個值的時候自動算出另一個值。

保持比例:可以自動算出分辨率的另一個值。按比例自動適應高度,即寬度由你輸入,高度根據源文件的寬高比自動算出。
編碼率、幀數參見置頂貼志者天下課程

高級選項
兩次編碼:就是壓縮兩遍,第一遍分析片源,第二遍再根據第一遍的分析結果更好的壓縮。壓出的畫質明顯好於僅一次編碼的。默認都是一次編碼(也就是壓一次)。
加速第一遍編碼:只適用於編碼器選了DIVX的情況。
快速編碼:也是僅用於DIVX。可加快壓縮速度。
反交錯:可去掉某些影片出現橫紋的現象。
強制重複幀編碼:選上的話可以有效防止音頻視頻不同步,但如果在某些移動設備播放時,不能選擇此選項。

畫面剪裁、黑邊:參見置頂貼志者天下學校課程

旋轉:!這裏要強調一點,旋轉和字幕不能同時使用。否則壓縮後會出現綠條!

亮度對比度:用於改善畫面的亮度和對比度。

字幕
添加字幕
一般情況可使用“自動搜索字幕”功能。
一般情況,要讓Wis能搜索出影片對應的字幕文件,字幕文件必須和影片放在同一文件夾,且文件名相同才行。這裏很多新手不會。
舉個例子:
你要壓縮的影片是D盤abc文件夾下的123.rmvb,那麼字幕首先也要放在D盤abc文件夾下的,而且文件名也要爲123,如果你是srt格式的字幕,那麼文件名就是123.srt。
這樣wis就能搜索到你的字幕了。
你也可以選擇“指定目錄”,這時,你的字幕就不必放在源文件所在的文件夾,可以放在你指定的文件夾下。

當然你也可以一個文件一個文件的手動指定字幕,前提是勾選“配置方案獨立”這個選項,這樣每個文件都可以獨立的配置。
然後去掉“使用自動搜索字幕功能”的鉤,這樣你就可以逐個選擇文件,逐個指定文件的字幕了。

MKV字幕選項
MKV視頻格式是一種封裝格式,他將多個視頻、音頻以及字幕包裝在一個文件裏,所以要壓縮MKV裏面的字幕,則需要勾選上“壓縮MKV文件中的字幕”的鉤,然後選擇對應字幕的序號。

字幕效果
其他顯而易見的選項就不再解釋了。
最容易出問題的就是以下選項:
字幕內碼:如果字幕爲簡體中文,則選擇CP936,繁體選擇CP950。簡繁混合的可以試試GBK或者GB。當然你還可以輸入其他內碼,只要當前系統支持的,都可以試試,不是僅限於軟件所給的那幾種。
字幕字體:這裏說明一點,除非是英文字幕,否則請選擇中文字體。否則壓完全是橫線。如果要追求更好的字幕效果,請使用WisAVS添加文件。具體請參見志者天下學校課程。

截取與分段
選線都很好理解,就是有很多朋友反映,爲什麼就壓了1分多鐘就說壓縮完成了?
原因是你選擇了截取功能,或者你從嚮導裏選擇了“預壓縮”(就是壓1分多鐘看看效果)。
教你一個技巧:掃一眼軟件最底下的狀態欄,你就知道當前的配置大體情況,如果你選擇了截取功能,狀態欄就會顯示“截取”兩個字。這時你就知道你選擇了截取,點這兩個字,就可以快速進入“截取”的選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