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勝出

       國人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是非常看重的。事實上,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是一樣的。只是教育方法和理念大相徑庭,有時甚至是水火不容的地步。作爲家長的我而言,堅信的理念還是中間偏左,相信紮實系統的學習,纔是最後成功的不二法門。至少我是支持“虎媽”的大部分觀點。當然tiger mother有些近乎偏執的做法,卻是不足取,同時在某種程度上爲中國父母摸黑。但是這點,我個人覺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起碼作爲一個華裔媽媽,她能不像很多國人扭捏,不敢發表自己看法,怕被他人指責這個層面來看,要好的多!必竟給別人挑毛病其實很容易。

        1.學習,是普通人的最大捷徑。

         多少年過後,當我再回頭看以前的日子。真的開始感激考試製度了。因爲它起碼給你了一個可以進入或者得到你想或者爲了生活的更好而必須躍升一個平臺的最爲公平的路徑。當然,很多人又在詬病某些城市的學生分低也可以考取好學校。注意,這裏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如果你認爲你自己的家庭只是個普通家庭,沒有足夠的背景讓你不費力氣就可以進入超牛的學校,給你足夠的光環,那麼馬上放下抱怨,爲還有一條這樣的路暗自高興吧。因爲起碼你還可以憑藉着這樣的途徑向上走,不就是需要比人家多考些分數嗎,那就考呀。至少你還有機會,至少不用讓你父母把辛苦一生的積蓄投給關係和渠道,至少你還有一條路,一條現在看來人爲因素可以是最少的路。所以,我對現在所謂的“自主招生”很不看好,那是大部分普通家庭的悲劇。因爲你真的沒有路了。即使你再努力也無濟於事。

        學習,只是你自己和自己“較勁”的事情,現在看這是多麼好投資回報的一個項目呀。怎麼樣都不會讓你賠的血本無歸。考試,就是你把你搞了無數遍的東西,在某個特定時刻和地點重耍一遍。簡單嗎,簡單,就這麼簡單。如果你相信“一萬小時理論”,那通過考試就是時間堆砌的成功。所以,從這個層面看,我非常讚賞“虎媽”。學習的成功是多麼單純呀。在這個世界中不可能有絕對的公平,而考試真的算是近乎公平的比拼平臺了。因爲你至少還有上臺的機會,從這個角度看,那幾十分又算什麼呢?

        2. 學習,我們真的需要快樂學習嗎?

        曾幾何時,我還真的相信學習可以在快樂的情況下進行。相信通過遊戲高高興興的學習,沒有苦惱。現在看,確實不切實際。學習,只要是系統學習,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段中就是痛苦的。有時甚至是非常的痛苦。那爲什麼要學習?

        首先,因爲只有通過系統的學習你纔會真正去融匯貫通,真正學到根本。有了對於某個學科基礎良好而深刻的認識,你才最終能去發展和創新。創新不是空穴來風,創新更應該是對原有體系和系統的延展或者是體系間的有效接合,即使對於某些創新,我們常說是“顛覆式”的,也是有效的擴展和接合而已,即便是基礎學科的定理和學科的發展也是如此。都是不斷在原有基礎之上進行演進。就像幾何學的發展,從最初的歐式幾何,到法國科學家笛卡爾和費馬搞出的解析幾何,再到顛覆性的非歐幾何(非歐幾何的誕生源於人們長久以來對歐幾里得《原本》中第五公設即平行公設的探討,但一直未得到公設的結論。直到數學家高斯、波約和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在自己的論著中都描述了這樣一種幾何,以“從直線外一點可以引不止一條直線平行於已知直線”作爲替代公式,進行推理而得出的新的一套幾何學定理,並將它命名爲非歐幾何,一般稱爲“羅氏幾何”。1854年德國數學家黎曼發展了羅巴切夫斯基的幾何思想,從而建立了一種更爲一般化的幾何,稱爲“黎曼幾何”。他認爲歐氏幾何和羅氏幾何都是黎曼幾何的一種特例。直到19世紀後期,數學家貝爾特拉米、克萊因、龐加萊在歐氏空間建立了非歐幾何的模型,非歐幾何纔得到理解和承認。這段是我查閱的)。試想爲什麼不直接出現非歐幾何呢?有基礎嗎?

        那不快樂甚至痛苦也要學習嗎?之所以學習就是讓自己一生的痛苦再少點。這是地地道道的大實話。是因爲通過這樣的痛苦,未來可以過上好日子嗎?對,可以。並且很有報障。但不是全部,甚至是比較少的部分。

        人生不是要快樂的生活嗎?沒錯,但是你需要認真的想想快樂,其實快樂不簡單(不象歌詞裏唱的,快樂很簡單)。想讓自己一生能平靜而持續的快樂就不是簡單的快樂。道理就是越是容易得到的就越不 珍惜一樣。越是容易得到的快樂,就越不會去珍惜,而對於快樂而言,這種容易得到的快樂持久性就會很差。差到什麼地步呢,差到這種快樂轉瞬即逝,然後就是不斷的爲了這種無法持久的快樂而不斷的尋求更加低成本付出的快樂,於是想要快樂就只能不斷增大刺激的閾值,最終把快樂變成了空虛。就像美國的punk,什麼所謂的飆車黨(如果能把這種獲得速度感的模式從發動機變成自己的腿,那快樂層次肯定會不同)。在不斷追求低付出的快樂中不斷空虛。長久而持續的快樂,是每個人通過不懈努力而得到的,並且這種得到的技能或者學習,又不斷提升你的精神世界,讓你在一種良性的循環中可以持續不斷的感受有節制的快樂。之所有有節制,因爲它需要認真而持續的付出你的努力才能不斷得到,即所謂的高付出的快樂。就像學習小提琴或者是鋼琴。當他人運指如飛的時候別羨慕,除非是世界頂級的樂手,否在認真堅持學習一萬小時,你肯定也行。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例子。我夫人的一位大學閨密,畢業後混的真是不行,差到谷底時在商業大廈買襯衫,當時我和夫人還去她買襯衫的地方找過她。而後她還生了一個漂亮的姑娘。我原以爲她的生活也就這樣了。沒有!在自己在不但改變着,她成功考研,成績優秀而留校,再到學生滿意率極高的講師。他不斷的努力着,不斷的成功着,不斷的快樂着。而其實這種快樂還衍生了一種副產品----自信。

        “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做舟”是必須經歷的。待到足夠的境界和積澱,肯定能遊刃有餘,如庖丁解牛一樣。

        3. 不學習就沒有快樂嗎?

        (待續)

        這個系列對於我而言,更是我和孩子的一種討論,希望多年後他能讀懂這些文字,和他老爸熱烈的進行討論。文章中肯定不敢說一定全部是對的,而其實這些也僅僅是我自己的思考與看法,必竟在文章的開頭,我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中間偏左。當然,在寫了這些文字後,我也確實感到自己是比較“偏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