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的可見與識別:網絡成本控制與優化的關鍵

   在企業網絡中到底運行着多少應用?能夠清楚回答這個問題的IT經理不超過50%。事實上,有些時候網絡上運行着的應用要比IT經理所認爲的多出十倍。充分認識到這一現狀,將有助於我們更好的控制已經瀕臨失控的網絡成本,並確保內部溝通及業務應用的順暢無礙。

  在過去五年裏,網絡與Internet應用的數量和種類都發生了爆炸性的增長,沒有人能夠精確的計算出增長的具體數值,甚至連粗略的估計都難以做到。各種各樣的P2P傳輸下載工具正在被應用,即時通訊技術也成爲人們工作生活的重要通訊方式,流媒體應用激增,SNS和網絡遊戲受到越來越多的追捧。

  以蘋果公司的iPhone爲例,自2007年面世以來,這個平臺上已經出現了超過65000種應用(儘管iPhone尚未正式進軍中國,但據電訊諮詢服務公司Ovum估計,中國市場目前已擁有100萬部iPhone手機)。而在國內影響力最大的軟件下載站點 “華軍軟件園”中,僅各類在線視頻/音頻播放工具就達到了680種之多。

  Web讓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爲自己的IT部門,他們會隨時加載自己認爲合適的應用,或通過簡單編寫以及利用已有應用和數據資源創建屬於自己的應用。這些應用可能會通過企業的互聯網網關,也可能運行於連接企業分支機構和總部數據中心或統一互聯網出口的廣域網上,而通常情況下這些個人的應用使用者並不瞭解這些應用對於網絡整體性能意味着什麼。

  以我們幾乎每天都在使用的Adobe Acrobat Reader爲例,在典型配置下,它會不停的檢查是否有更新,而且一旦發現更新就會自動下載,並以此作爲對用戶的一項服務。

  至於蘋果公司的iTunes,絕大多數用戶認爲只有在訪問iTunes商店進行瀏覽或下載時 ,它纔會佔用網絡或Internet資源。但實際上iTunes在以一種用戶和IT部門意想不到的方式使用上述資源。在檢查更新的同時,iTunes還會下載媒體庫中已有歌曲的封面或用戶訂閱的播客。此外,它還有可能自動的將內容與網絡中的其他用戶進行分享。這些都可能使iTunes佔用大量的資源。

  今天,完全意義上的獨立應用非常少見。也許我們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應用是座孤島。應用的等級越高,它們之間的聯繫性和協作性就越強。應用被設計的初衷就是用來共享信息、搜尋更新、提供熱點數據、連接其它應用並與其它用戶進行互動。

  在一個只有一兩位用戶的網絡中,應用的增殖和相互連通或許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如果這個網絡中擁有10個、20個、100個甚至1000個用戶的時候,乘數效應將使網絡性能嚴重惡化。也許幾個坐在分支機構辦公室中對遠程數據中心或互聯網網關進行訪問的用戶,就能完全耗盡廣域網帶寬,癱瘓企業信息溝通的“生命線”。

  坦率的說,僅僅在一年前,絕大多數IT經理對這個話題都會不屑一顧。當被問及“你是否清楚在你的網絡上運行着多少應用?”這個問題時,他們會告訴你“誰在乎?”但是今天,情況完全改變了。

  如今,隨着IT預算的削減,網絡運維團隊和IT經理的確開始關心網絡上到底運行着多少應用了。在發現30% - 50%的互聯網或廣域網帶寬被用於與業務無關的應用所佔據後,沒有人可以置之不理。企業也不可能再簡單的用擴充帶寬這樣的手段來解決帶寬資源耗盡的問題了。

  況且,問題也不完全都出在帶寬上。不受管理的應用可能會與企業核心應用或實時語音和視頻流量爭搶資源,導致嚴重的應用質量問題,甚至造成關鍵業務的中斷。

  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真正的應用可見能力。與網絡評估工具、高級網絡管理、封包截獲解決方案和網絡流量類型解決方案不同,應用可見性解決方案能夠確定網絡中的流量究竟屬於何種應用,以及它們是如何被使用的。與監控端口、IP地址、源、目的地和通用協議相比,應用可見性解決方案能夠讓企業正確的瞭解網絡中傳輸的數據包代表着何種應用。

  像Blue Coat PacketShaper設備這樣的解決方案運用深層封包檢測和衆多衡量標準,不但可以精確識別應用,還能監控和評估應用的質量與行爲。

  一旦企業或組織瞭解了自身網絡中運行的應用,就可以掌控它們。如果是業務關鍵應用,企業可以選擇利用廣域網優化技術來加速它,並分配給它更高的優先級,甚至更多的帶寬。如果是惡意應用,企業可以利用適當的安全技術阻止它,或者將其中具備危險性的部分剝離出去。如果應用是介於“好”與“壞”之間的龐大的灰色地帶,企業可以對其進行評估和分類,比如純粹的娛樂應用或對工作有幫助的應用。接下來,企業就可以制訂相應的規則對應用進行管理,並使其始終符合企業的IT和網絡策略。

  只有看到和了解應用流量的真正面目,IT經理和網絡主管才能正確的決策並有效的進行流量管理。同時,對應用的瞭解能夠幫助企業控制網絡支出,並更好的管理網絡的用途。原先很多企業一半的網絡資源被浪費在無益或者惡意的流量上,現在則可以通過管理將其降低到一個可以接受的程度。此外,IT部門也能夠確保關鍵業務操作不會被不重要的應用流量所幹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