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爲優秀的軟件人才(轉貼)

林銳博士的一次演講,把PPT轉成文本發的,個人認爲講的非常實際,不能一輩子做技術,遲早要實現技術向管理的轉型,推薦一下:)
 
 
 1. 軟件白領的現狀   1.1 青年白領階層小康了嗎

  改革開放20年之後,中國基本上解決了全民的溫飽問題。現在國家提出了“全民奔小康”的奮鬥目標。所謂“小康”是指全國人均年收入達到1000美元。你千萬不要覺得“全民奔小康”這個目標很容易實現。要知道中國有13億人口,大約有10億人在拖小康的後腿啊。所以發達地區至少要有10倍於落後地區的經濟能力,才能抵消落後地區的負擔。

  據大致估計,上海、北京等發達城市的軟件白領平均年薪爲10萬元左右。如果進一步細分的話,年薪5萬元左右的稱爲灰領,年薪20萬元以上的稱爲金領。

  對於生活在上海、北京、深圳等發達城市的人而言,如果他的年收入只有1000美元的話,那麼他就是赤貧階層了。面對高昂的房價和不低的物價,年薪10萬元左右的人也許有膽量談小康。所以大部分白領人士將和農民一樣,不得不爲小康而長期奮鬥。

  1.2 男士白領成家立業的艱辛

  儘管軟件白領是令社會大衆羨慕的階層,但是男士們成家立業的艱辛程度絲毫不亞於農民和藍領。這是因爲他們所負的壓力遠遠超過了經濟收入。

  “月光王子”的瀟灑日子是短暫的。家的三大構成要素是“男主人、女主人、房子”。根據中國的傳統習俗,買房子這個重任主要由男士來挑,女士的主要本事將用在有房子之後治理這個家。

  工作才兩三年的小夥子全靠自己的積蓄難以支付“房子的20-30%首付”。在親人和朋友們的幫助下,好不容易買了房子,接下去每月都要還銀行貸款。
當他的工資扣除稅收、繳掉各種保險金、還銀行住房貸款之後,頓時所剩無幾。這時如果再讓他肩負家庭的生活費用,他就不再是白領了。我已經多次聽到一些小夥子們恨恨地說:自從買了房子後,我就活得像個民工,開始爲家庭的溫飽而奮鬥。

  這就是目前普通軟件白領的生活寫照,如果他不能在事業上有大的躍進,生活的壓力將逐漸磨滅他的鬥志,後半生就平淡如水。

  大多數人並不甘心平庸,所以他不停地奮鬥,不停地承受更多的壓力,這種“死循環”程序在讀大學的時候就已經編寫好了。

  《讀者》曾經刊登了一篇文章叫“中國的男人爲什麼不浪漫?”,估計是悠閒女人寫的。其實不必寫那麼長的文章,一句話就可以解答:因爲他太累了。

  2. 軟件白領的職業發展

  2.1 編程這活究竟該幹多久?我們是否要一輩子編程?

  這不是願意不願意一輩子編程的問題,而是能不能的問題!

  編程這活兒可以算是青春飯,合適的年齡是20至30歲之間,比女孩子的青春還要短。20來歲在大學裏學編程,雖然剛開始時水平比較臭,但是學習勁頭很足,進步比較快;到25歲左右時編程技能、編程效率達到高峯;之後,編程水平基本停滯不前,但是編程效率逐漸下降,到30歲左右已經不是編程主力軍了。

  程序員不能老是捧着舊飯碗,年齡大到不再適合於編程時,並不是說這個人就無用了,而是應當去做更加有價值的事情。

  可惡的勵志古訓“三十而立” ,其含義是男人到30歲時應當:(1)建立安全的家庭,也就是讓老婆孩子過上小康的日子;(2)在事業上有所建樹,不再是無名小卒。

  由於古時候中國男人的平均壽命不到50歲,而且都是男人當家,所以如果男人活到30歲還不能立起來,基本上就沒有指望了。但是現代中國男人基本上能夠活到70歲,讀書時間花得很長,因此“四十而立”是比較符合現代國情的。

  不幸的是,女士們不僅廣泛接受了“三十而立”這個觀念,而且還把它昇華爲考覈男人成敗的標準。因此,男生一離開學校就要爲“三十而立”奮鬥,時間緊迫,壓力太大。

  2.2 軟件人員三十歲該幹什麼?

  如果30歲了,他還天天編程,估計他很難完成“三十而立”這項艱鉅任務。如果完成不了,只好向家庭領導申請延期,被家庭領導捏住把柄。

  更糟糕的是,30歲的程序員比起25歲左右的新生代程序員,毫無競爭優勢可言。

  由於軟件技術更新極快,編程語言和編程工具都會革新換代,新生代程序員在掌握新技術方面具有先天優勢。

  30歲的程序員面臨的家庭事務比較多,壓力大,上班時常感睏乏,工作老是分心,編程效率自然落後於更年輕的小夥子們。所以對於程序員這個職業而言,絕對無法倚老賣老。

  如果年長的程序員不能在軟件工程和項目管理方面發揮優勢,那麼他的前途可能比較黯淡了。

  “編程至上” 的觀念不利於職業發展。

  程序員出身的人往往對編程情有獨鍾,很難接受“軟件人員不再編程”的觀念。幾年前我也是成千上萬個狂熱程序員中的一員,信奉“編程至上”。我到企業工作幾年後,逐漸改變了“編程至上”的觀念。英名的領導會根據團隊利益最大化這個目標開展工作,而不能把編程當作團隊工作的核心。

  我放棄編程並不是因爲自己老得編不動了,或者偷懶,而是因爲我繼續編程的話將使自己沒有精力去做更加重要的事情,“機會成本”實在太高。

  2.3 軟件白領的常規職業發展

  在外界看來,做個程序員是蠻光彩的。但是我們自己切勿輕易滿足,軟件行業還有許多比編程更有價值的工作。

  有個朝鮮官員第一次到中國參觀學習,感嘆萬分…

  軟件白領的常規職業發展大致可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做個職業程序員,主要工作是編程、測試和維護,領導讓他幹啥就幹啥。

  第二階段,成爲項目經理或同等級別的技術負責人,從事項目管理、需求分析、系統設計之類的工作,帶領一批程序員幹活。

  第三階段,成爲機構(企業或者事業部)的領導,成天琢磨怎樣讓機構賺更多的錢,決定產品的發展戰略,然後讓別人去開發產品。

  軟件白領處於第一階段爲合格,處於第二階段爲良好,處於第三階段爲優秀。比較合適的年齡分別爲25歲左右、30歲左右、35歲左右。第一階段比較容易實現,第二階段需要一定程度的努力,第三階段則靠奮鬥了。

  3. 理工科大學教育的缺憾

  中國大概只有幾所大學纔有那樣的氣魄:我們培養的是國家棟梁之才,而且的確做到了!

  國內絕大多數理工科大學的教育目標是:讓學生們成爲出色的工程師,畢業後找份好工作。說得難聽一些,就是培養出色的打工仔。

  這種教育方針導致無數有天賦並且勤奮的青年學生逐漸演化成爲只懂技術、沒有思想、缺乏抱負的平庸之輩。

  學校正規教育的大部分內容是對人生有益的,但是也夾雜了不少愚昧的教導。遮蔽人生精彩的通常不是困難和挫折,恰恰就是愚昧觀念。書呆子呆就呆在全盤接受了“好的和愚昧的”教育,結果讓自己成爲有知識的無知者。

  我分析自己以及許多同行人士的成敗得失,經多年思考之後,總結了“讓普通人成爲優秀軟件人才”的簡要模式。除了自己身體力行外,我還言傳身教於所認識的軟件人員。雖非真理,但比起學校裏面冗長乏味、空話連篇的政治、成才教育等課程更具實用價值。

  4. 成纔要素:學習並應用強勢知識

  4.1 什麼是強勢知識

  在解釋什麼是強勢知識之前,我們先舉例說明它的反義詞——垃圾知識。

  《讀者》有一篇文章說,國內有個杜甫研究專家在國際上擁有一項獨一無二的研究成果,他用了19年時間研究證明杜甫是吃牛肉死的,因此成爲權威。

   人們總以爲研究杜甫是爲了讓人們更好地欣賞高雅的詩詞,沒想到有人執著到用19年時間研究杜甫是吃什麼死的。這個研究成果不是學問,它對人類社會毫無價值,稱之爲垃圾知識最恰當不過了。

  世界上的知識無窮無盡,沒有人能夠學得完。然而人的壽命卻是有限的,對於世上的絕大多數人而言,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爲了使自己、家庭、乃至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我們聽慣了“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金錢”的格言,殊不知劣質的知識就是垃圾。萬一我們花了大半輩子時間學習或製造垃圾知識,那人生豈不可悲!

  知識的價值可以用創造出來的社會財富(包括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來衡量。所謂強勢知識就是“能夠最快地爲社會創造最多財富的知識”。我們應當在短暫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時間裏學習和應用強勢知識,而不是垃圾知識。

  4.2 把事業建築在強勢知識之上

  由於人的精力和特長都有侷限,所以人們常說“有所爲而有所不爲”。同理,我們應當“有所學而有所不學”。一般地,人們應當根據自己的興趣、毅力、悟性(天賦),發掘適合自己的強勢知識,並把事業建築在強勢知識之上。

  要好好分析自己究竟對什麼感興趣。當然,你感興趣的東西未必都能學得好,更未必成爲你的事業。在讀書的時候換專業,工作的時候改行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年輕人切勿過多地受正統教育觀念的束縛。我並不推崇“幹一行愛一行”這樣的口號,因爲愛和不愛都是發自內心的,無需聽從口號。我更不贊同在事業上“擇一而終”,因爲這可能使生命失去色彩。人是易變的,只要朝着更加適合你的方向改變,就叫“與時俱進”。

  林銳的學習經歷和工作經歷…。回顧十多年的讀書和工作生涯,我不斷地改變興趣,常常在付出努力之後再放棄,得失參半。我並不後悔,因爲這是一個積極的探索過程,沒有放棄就不能輕裝前進。儘管目前自己幹得不錯,幾年之後我仍然會放棄,繼續探索新的興趣,掌握更多的強勢知識。

  4.3 真才實學優於學歷

  在十幾年前學術還比較純潔的年代,學歷代表着學問,高學歷者受人敬仰。我在讀中小學的時候,對學士、碩士、博士無比地嚮往。然而世風日下,如今市場上到處可見假冒僞劣產品,與此呼應,中國大學也大量生產假冒僞劣的人才,令人憤慨,令人傷心。

  學生畢業之際,誰都想找一份好的工作。對於IT相關專業而言,90%以上的學生要到企業工作,因爲只有企業才能接納千軍萬馬。大量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學了一身的屠龍之技,精通了紙上談兵,可是企業不欣賞屠龍之技,更加討厭紙上談兵。

  企業對畢業生的一些看法:

  有2~3年工作經驗的名牌大學本科生是幹活的主力軍,他們正當青春、幹勁十足、不擺架子、不恥下問、要求不高、奉獻甚多。可見國內名牌大學的本科教育相當好,令人放心。

  名牌大學的碩士生卻是魚龍混雜,好的很好,差的極差。究其原因是,有半數以上的碩士是改行過來的,專業基礎很差,所以這類碩士生不如本科生好用。

  按照目前國內大學教育的水準,根本沒有能力培養如此至多的博士生。毫不客氣地說,最近幾年生產出來的博士生,極少數是精英人物,小部分是合格人才,絕大多數是不合格的。國內大部分博士真的是很可憐。從碩士讀到博士出頭,這六七年時間,盡幹些自欺欺人的學問,真本事沒學多少,倒學會“眼高手低”甚至“弄虛作假”;畢業時學問既不深也不博,被企業拒之門外後,驀然回首,發覺青春已被虛度,心靈已呈老態,唯有長嘆短噓,強把自負作自信。博士生“阿潰”的遭遇……  

  對狂熱考研、考博的人們一個忠告……

  4.4 爲事業而學習

  如果你生活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裏,特別是在IT行業,事業將毫無疑問成爲男人的重心。儘管事業成功並不見得就使你幸福,但是事業卻是幸福的基礎。如果男人在事業上無所建樹,那麼他十有八九活得很失敗。

  一般地講,除了運氣之外,你所掌握的強勢知識決定了事業狀況。不論是在學校裏還是在企業裏,都要懂得爲了事業而學習

  根據事業的目標,確定對應的強勢知識結構,有目的有步驟地學習這些強勢知識。(在大學裏所學的僅僅是專業基礎知識而已,只夠讓你成爲工匠掙口飯吃,不要以爲自己是個本科生、碩士生或者博士生就翹尾巴。 )

  學好基礎知識。把事業比喻爲高層建築,那麼基礎知識就相當於地基。 ……雖然我們強調基礎知識的重要性,但是也不能過度地推崇,基礎應該與事業目標匹配起來,要考慮機會成本。

  讀書時揚長補短,工作時揚長避短。 ……“補短” 是指補習你不擅長的知識,因爲這些知識對你的事業也非常重要,並不能因爲你不擅長就可以甩掉它,如果不補短的話,短處將常常拖你的後腿。 ……人們工作的目的是爲了創造效益,要給企業和自己多多賺錢,而不是單純爲了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所以在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揚長避短”。

  不僅要學習新知識,還要向錯誤和失敗學習,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我們從小學讀到大學畢業,一直都在學習新知識,一直信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然而我們不能把眼光僅僅盯在新知識上,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人們都應該向錯誤和失敗學習,目的是讓我們在短暫的健康年華中少犯錯誤、少失敗,多做幾件正確的、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