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VS天貓:誰能“節”後餘生?


“雙十一”臨近,這場“光棍節”購物盛宴不僅讓電商巨頭們個個厲兵秣馬、嚴陣以待,也讓全國億萬網民躍躍欲試、翹首期盼。去年,天貓在“雙十一”1天時間創造了191億的交易額紀錄,“雙十一”已經成了一個名符其實的購物大“節”。

但請注意今年的競爭態勢:騰訊已經啓動了“1020瘋搶節”,雙平臺截留“雙十一”;蘇寧聲稱今年“雙十一”是雲商模式對阿里模式的面對面的挑戰,是O2O的大對決。所以,今年天貓能否再創新高,我們不得而知。電商諸侯,誰笑到最後“節”後餘生?

我最看好京東。爲什麼呢?

我在天貓買東西,在蘇寧買東西,在京東也買東西……天貓的價格時有誘惑,蘇寧的促銷一次比一次給力;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卻是京東的配送。必達、迅達,這是京東對購物者最大的吸引。在恩格爾係數越來越小,我們的生活對價格的敏感度和接受彈性越來越大的今天,購物在很多情況下都只是一時的興致使然,所謂“興之所至”是也。在這樣的前提下,電商與傳統商業的比較優勢,也逐漸從價格演變到了省心,省去奔波勞頓之後,大大小小的東西悉數網購。但是電商始終不能完全替代傳統商業,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體驗,商場買件衣服馬上可以穿上身,買雙鞋馬上可以把舊的脫下帶走,這種即時性給了購物者一種人最在乎的原始體驗:“爽”。不是嗎?

所以電商造節之後,僅僅靠促銷是不夠建立新的比較優勢了,畢竟價格戰是誰都會打誰都能打的。接下來的較量在於,誰能夠從物流上贏得一個重量級,誰就能佔據電商的下一個橋頭堡。天貓雖然在“雙十一”創新上有着一定的先發優勢(取決於購物者的行爲慣性),但它對快遞公司的長期依賴已然成爲其進一步發展的軟肋。而京東卻在多年積累的正品優勢基礎上,穩步建立了龐大的物流體系和配送優勢,其“真”、“快”二字是有能力對天貓形成致命打擊的。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爲了在“雙十一”迎戰天貓,“京東宣佈在10月26日到11月30日簽收的訂單,商家配送費由京東承擔”。商人逐利,哪怕是蠅頭小利;所以京東此舉,對平臺上的所有商家堪稱福利,對競爭對手卻是兇狠一擊。

汽車是腿腳的延伸,所以我們走到了四面八方;電腦是人腦的延伸,所以我們得以享受信息革命的紅利。那麼物流呢?則是商業的延伸,所以電子商務能夠走遍千家萬戶、犄角旮旯。記得86年我們家買電冰箱,是老爹踩着三輪車到鎮上商店去拉回來的,電冰箱挺沉,所以雖然只有5公里,坐在車上的我卻感覺那麼漫長。後來商店終於有了送貨上門的服務,於是我們忽然覺得世界變得美好了,只不過那時候,等幾天還都是廠家和商場說了算的。而現在,在移動互聯網和電商的這個新時代,京東幾乎已經消除了我們的等待時間。英國經濟史學家阿什頓曾經對產業革命有這樣著名的論斷,“創新是一個行業接一個行業進行的,一個行業的發展往往是另一個行業的前提,他們之間也可以同時發展、互爲條件,這就是創新的關聯性”。從“亞洲一號”物流中心,到“異常天氣自動提示”、到“極速達”、到“夜間配”、到“定時達”……京東在整個2013年,不斷刷新用戶體驗和物流配送的極限記錄。在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和穩步發展之後,到了2013,物流的創新,已經成爲京東在電商行業創造出全新優勢的一個非常成熟的條件。

所以“節”後誰生、“節”後誰勝,幾無懸念。小夥伴們,大家就等着過一個好“節”吧!

作者:瞬雨
經濟觀察家,自由評論人


《環球時報》特約評論員
《中國科學報》金融專欄作者
成都電臺FM105.6《談股論經》特約評論員

其它專欄:《互聯網天地》《軟件工程師》《當代經理人》《網絡導報》
特約撰稿:《中國文化報》《新財經》《傳媒》《中國計算機報》《投資與合作》《通信產業報》《中國經濟與信息化》《每日經濟新聞》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