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推廣贏在中國 :農民的藍海

1702249_13861392773098.jpg

今年的《贏在中國》很有意思,把青年創業的內容留給了黑馬大賽,自己卻轉型成爲一個深入探討商業價值和團隊協作的超級真人秀。昨日剛剛播出的決賽期,藍天和碧水兩隊除了一衆有頭有臉的老闆隊員,居然引入了兩位超級隊員:雷軍和劉強東。

決賽的題目是幫助農民朋友賣出滯銷的農產品,而百度推廣上面的農民幫扶平臺則成爲決賽選擇的重要途徑。作爲觀者,我感到很欣慰,當所有媒體都在關注微信、支付、雙十一的時候,卻有這樣一幫企業家和百度一起在爲芒果、西瓜這些滯銷的農產品發愁,準確的說是爲農民發愁。科技一定是要爲人服務的,而這個“人”不僅僅只有那些大都市裏來來往往的精英們,也有天穹地廬間的千千萬萬農民。

節目告訴我們,農產品滯銷的根源是信息不對稱,“農民懂得種,不懂得銷”,那麼要解決這種不對稱問題,最重要的智慧我看不是在隊員的協作當中,而是體現在節目的策劃當中。

我們都知道,塑造“扁平世界”、削弱信息不對稱的最有效媒介,毫無疑問是互聯網。而互聯網在大數據處理、消息傳播和交互效率最高的工具是搜索引擎。關於滯銷農產品的推廣平臺,《贏在中國》選擇了百度,要求比賽雙方在幫助農民銷售滯銷農產品的第二個階段,設計出一套包括主題、關鍵詞和貼圖在內的百度推廣方案”,並且要求實現一萬次的點擊量。百度作爲中文世界最有話語權的搜索引擎,無論從受衆普及率、推廣效率和信息交互有效性哪個方面講,以它作爲滯銷農產品的推廣平臺,都是得天獨厚的,具有相當濃厚的時代特徵。

決賽這一期雖然錄製在半年以前,卻不經意切合了改革的主題: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深化改革的號角,全會重要決定當中就有三項涉及農民的切身利益,一是農地入市,二是消除城鄉落差,三是強化農民的財產權。這無疑都是農民的福音。但除了這些長遠的利益之外,農民的“當務之急”恰恰就是這些走不出去的農產品。京東用物流角度來解決這個問題,從全局性上講完全比不上百度從信息傳遞的角度來得深刻,所以在《贏在中國》當中的角色,劉強東是參賽者,而百度推廣卻是支撐平臺。

袁嶽在節目中談到農民的奮鬥時說:“就是靠勤快,所謂勤呢,就是比人家多做一點;所謂快呢,就是比人家抓機會要反應快一些”。百度就起到了這個作用,僅《贏在中國》決賽時間,這個全明星陣容一天內就幫助滯銷芒果農戶賣出超過5000斤。實際上,百度在爲勤勞的農民提供了“快”的可能性同時,也在爲農民辦實事的基礎上開創出了互聯網的一片新藍海。同時,這次決賽的PK也完全可以爲今天傳統商家利用互聯網進行產品推廣形成示範效應。借鑑杜森貝里的消費示範效應理論,我們可以認爲:促進銷售的動力來自於對高效率推廣過程的瞭解和接觸,當一個商家或領域看到他者在利用百度推廣這種高效率推廣過程中的效益,會對自身原來推廣效率的低下感到不滿,這就導致他們產生提高推廣效率的衝動,從而傾向於學習模仿和預算的增加。

《贏在中國》決賽的結果很有意思——平局。我相信這是一個有意爲之的結局,卻被背後的象徵意義所打動:論太多輸贏,也許會迷失紅海,平心平氣,你才能發現新的藍海。無論是劉強東、雷軍,這些互聯網叱吒風雲的領軍者,還是袁嶽、汪小菲、姚勁波、毛戈平這些在各自行業都響噹噹的人物,之所以心甘情願投入這麼大熱情參與《贏在中國》藍天碧水這樣的公益比賽,我想原因非常簡單,因爲他們都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應民聲者,贏中國!


作者:瞬雨
經濟觀察家,自由評論人

《環球時報》特約評論員
《中國科學報》金融專欄作者
成都電臺FM105.6《談股論經》特約評論員

其它專欄:《互聯網天地》《軟件工程師》《當代經理人》《網絡導報》
特約撰稿:《中國文化報》《新財經》《傳媒》《中國計算機報》《投資與合作》《通信產業報》《中國經濟與信息化》《每日經濟新聞》等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